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肖情  冯光强 《广州医药》2013,44(4):51-54
文献检索近10年来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发表LASIK治疗儿童屈光参差弱视的中英文文献,探讨国内外LASIK治疗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弱视的新进展,通过研究发现LASIK对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弱视治疗有明显矫治效果,LASIK是治疗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弱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接受LASIK治疗的63例(63眼)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术前和术后3年随访的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等双眼视功能情况。结果至末次随访时,双眼周边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显著下降,而中心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眼〉200立体视和≤200立体视的比例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LASIK屈光矫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LASIK手术矫治前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评价LASIK矫治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自身对照方法观察72例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病例,将其分为近视和远视2组,在做LASIK手术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视功能.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近视组和远视组在术后36个月时视功能(裸眼视力,最佳戴镜矫正视力,三级视功能,不等像)均有明显改善,P-VEPP100波振幅逐渐升高,潜时逐渐缩短,振幅与潜时均在术后24个月时达到最佳.结论 LASIK手术矫治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明显改善了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显示出良好的弱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西西 《广西医学》2003,25(10):1878-1879
目的:探索LASIK手术治疗屈光参差后对斜视的影响。方法:用美国VISX准分子激光为25倒屈光参差患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有2例外斜患较术前斜视度数减少5^△,1例患术后增加7^△。结论:LASIK治疗屈光参差后对斜视无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使用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Moria公司的板层刀,对25例患儿(7~15岁)25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行LASIK手术,术后托百士、艾氟龙眼液点眼.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结果术前球镜均值:(-9.31±3.33) D,-4.50~-17.25D,柱镜均值:(-1.35±0.47) D, -1.25~-2.50 D.裸眼远视力均值:(0.08±0.04) D, 0.04~0.1 D,矫正远视力均值:(0.46±0.31) D,0.1~1.0 D.术后12月球镜均值:(-1.11±1.17) D, 0.50~-3.25 D,柱镜均值:(-0.10±0.14) D, 0.25~-1.25 D.裸眼远视力均值:(0.57±0.41) D, 0.2~1.0 D,矫正远视力均值:(0.69±0.40) D, 0.3~1.2 D.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且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均较好.这一手术的开展为不能耐受戴镜的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矫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n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及长期的稳定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行LASIK手术且有术后1-3年完整随访资料的110例(193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屈光参差均≥2.5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着重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屈光度、屈光参差度、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结果:LASIK术后1年,这110例(193眼)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显著提高。屈光度改变与视力改变呈正相关,屈光参差降低4.1D且术后3年无明显变化。弱视眼平均矫正视力有所提高。结论:应用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具有操作安全、效果显著、稳定性高和预测性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78-81+85
目的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前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因近视性屈光参差于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行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患者48例。采用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NEI-VFQ-25)中文版评估角膜塑形镜矫正前后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通过近立体视检查图本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前、矫正3个月后的立体视锐度。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3个月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包括总体视觉情况、精神健康状态、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驾驶和周边视野的评分均较配戴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眼痛方面评分比矫正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一般健康状态、社交功能、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和色觉方面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3个月后的近立体视功能优于矫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0,P0.01)。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改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验性屈光参差对大于40岁近视眼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大于40岁近视患者104人采用综合验光仪在单眼前加不同度数正球镜的方法,诱导单纯近视性(+0.5 D,+1 D,+1.5 D,+2 D,+2.5 D,+3 D)屈光参差.测定诱导屈光参差后的远视力、双眼同时视、融像功能、立体视状况.结论 ①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欠矫眼的远视力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逐渐下降(P<0.01);②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立体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1);③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融合功能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5);④屈光参差的增加>2.0 D时,同时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1).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可引起中年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异常,当屈光参差>1.5 D时可引起双眼视功能急剧下降.大于40岁近视患者行屈光手术可留有<1.5 D近视性屈光参差,利于视近,且对高级视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远期临床观察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并探讨其对术后长期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自2000年9月开始接受LASIK手术矫治的61例61眼高度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病例,年龄6~14岁.使用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科医人公司鹰视世纪波及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系统,在局麻或基础麻醉下对患儿重度远视眼施行LASIK手术,矫治屈光度范围:(+3.00~ +7.50)D.术后根据患儿年龄、弱视类型及弱视严重程度制定后期弱视治疗方案.22例随访时间60个月以上.结果 术前患儿裸眼远视力为(0.12±0.07),裸眼近视力为(0.25±0.14),矫正远视力为(0.23±0.14),矫正近视力为(0.35±0.23).双眼扩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6.41±1.24)D,小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5.52±1.16)D.中心同时视47.5%,中心融合16.4%,立体视3.3%,≤3%不等像14.8%.术后60个月:裸眼远视力为(0.35±0.13),裸眼近视力为(0.70±0.19),矫正远视力为(0.48±0.18),矫正近视力为(0.81±0.1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扩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0.61±1.43)D,小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0.59±1.37)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同时视91.7%,中心融合75.0%,立体视33.3%,≤3%不等像66.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个月所随访的22眼均没有发现最佳矫正远、近视力丢失.结论 LASIK手术可显著降低儿童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术后可显著提高弱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矫正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后双眼近立体视的变化。方法选择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48例(90眼),其中高度屈光参差组32例(60眼),重度屈光参差组16例(30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双眼近立体视的变化。结果术前屈光参差程度(4.75±2.83)D,术后为(0.35±0.15)D。SBK术后6个月84眼裸眼视力达到1.0或以上,较术前戴框架眼镜的78眼明显提高。术前戴框架眼镜的正常立体视、异常立体视和立体视盲分别为15、15和18例,而SBK术后6个月正常立体视、异常立体视和立体视盲分别为28、14和6例;SBK术后6个月的近立体视明显优于术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屈光参差组近立体视明显优于重度屈光参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BK有助于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近立体视的建立。早期干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戴镜习惯,有助于患者近立体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后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41例患儿(6~14 岁)42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 术后各阶段的平均裸眼远视力和平均矫正远视力都明显好于术前;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和球镜屈光度术后第1 个月较术前分别平均减少6.50 D和8.25 D,术后3 个月之内均表现一定的回退,在术后3~6 个月仍见部分回退,在6~12个月才趋于稳定;Sim k 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阶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在成人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变化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式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开封眼病医院就诊的60例双眼等效球镜相差大于2 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给予其配戴RGP矫正屈光参差,配戴前、配戴3个月和配戴6个月分别评估患者主觉症状、屈光度、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调节滞后量、双眼调节幅度差和调节灵敏度。结果配戴RGP治疗后,患者的主觉症状改善(F=350.03,P<0.05)。配戴前、配戴3个月和配戴6个月患者屈光度、NRA、PRA、调节滞后量、调节幅度(AMP)、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6个月和配戴3个月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RGP能明显改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调节功能及视疲劳,而且配戴时间越长,双眼调节功能及视疲劳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成人单眼屈光不正所致屈光参差的l临床效果.方法 对33例(33眼)成人单眼屈光不正患者,行单眼LASIK治疗,并对其手术前后的度变化、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 术后6月,全部患者裸眼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达0.5~0.8及0.8以上眼分别为18眼(54.5%)和15眼(45.5%),平均0.7±0.23;BCVA达0.5~0.8及0.8以上眼分别为16眼(48.5%)和17眼(51.5%),平均0.8±0.2.残余球镜度±0.5~±1.0D及±1.0以上眼分别为27眼(81.8%)和6眼(18.2%),平均-0.45±1.61D;残余柱镜度±0.5±1.0D及±1.0以上眼分别为16眼(48.5%)和5眼(15.2%),平均-0.55D±0.69D.结论 单眼LASIK可有效矫成人屈光参差的屈光度,提高视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对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