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结扎大鼠左冠脉前降支40 min 再灌注120 min ,观察黄芩苷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的影响.结果结扎冠脉前5 min给黄芩苷10~40 mgkg-1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9%~30%),并能减少梗死后心肌MDA含量、提高梗死后心肌SOD、 LDH的活性. 结论黄芩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宁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宁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冠心宁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冠心宁治疗组(G组),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但不结扎,I/R、G组通过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灌注60 min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缺血前30 min,G组经腹腔注射冠心宁注射液10.0 ml·kg-1,余两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测定再灌注60 min后心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取每组大鼠心肌检测梗死面积,电镜下观察缺血区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G组再灌注后60 min心肌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增高(P<0.01),梗死面积较小(P<0.01),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较轻.结论:冠心宁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增强心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玉郎伞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玉郎伞(YL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制备MIRI模型(结扎冠状动脉5 min后再灌注30 min),观察YLS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YLS明显降低心肌梗死范围、提高心肌组织中SOD活力、降低其MDA含量,同时降低血清中CK和LDH活力(P<0.01或P<0.05).结论:YL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红景天苷对其心电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血清中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红景天苷可以改变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电图S-T段的变化幅度,降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抑制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同时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 红景天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景天苷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红景天苷对其心电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血清中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红景天苷可以改变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电图S-T段的变化幅度,降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抑制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同时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红景天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药尼可地尔合用钠钙交换阻滞药KB-R7943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离体大鼠心脏的作用。方法离体大鼠心脏通过改良Langendorff装置灌流,减少灌流量造成缺血45 min后再灌注2 h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模型组、尼可地尔组、KB-R7943组、尼可地尔+KB-R7943组,每组10只。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检测冠脉灌流液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尼可地尔组和KBR7943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均减小、冠脉灌流液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尼可地尔+KB-R7943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冠脉灌流液中SOD活性和MDA含量改变均非常显著(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均较尼可地尔组和KB-R7943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尼可地尔合用KB-R7943可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冠脉灌流液中SOD活性,减少MDA含量,减轻心肌超做结构损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胆碱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注系统,建立离体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胆碱对复灌后冠脉流量、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胆碱可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1、5、10min的冠脉流量,减少心肌组织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上述作用可部分的被选择性M3受体阻断剂4-di-phenylacetoxy-N-methylpiperidine-methiodide(4-DAMP)所逆转。结论胆碱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尼可地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尼可地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五组:尼可地尔低剂量组、尼可地尔中剂量组、尼可地尔高剂量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麻醉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0 min,再灌注60 min,从心肌梗死面积(MIS),血清酶学,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观察尼可地尔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中高剂量组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提高心肌SOD活性,减少心肌MDA含量(P<0.01).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尼可地尔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对急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莲心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辉  邹英  何文  罗顺德 《医药导报》2003,22(8):522-523
目的:研究莲心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处穿一丝线,但不结扎;损伤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LAD,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组:结扎冠状动脉LAD前静脉注射莲心碱5 mg&#8226;kg 1.测定每组大鼠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心肌梗死范围(IS).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损伤对照组比较,药物组血清CPK、LDH活性与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结论:莲心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玉郎伞黄酮类化合物(YLSF)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Langendorff法灌流离体大鼠心脏,停灌30min后再灌3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大鼠左心室插入水囊导管,记录YLSF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测定冠脉流量(CF)和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氧酶同工酶-1(LDH-1)的活性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YLSF高剂量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的心功能损伤,减少CK、CK-MB、LDH、LDH-1的释放和MDA的产生,增加SOD的活性.结论 YLSF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TFR)药理性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在Langen-dorff离体灌流大鼠心脏,采用停灌K-H液30min后再灌注40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FR药理性预处理(TFR pharmacological preconditioning,TFR-PP)大鼠心脏,在缺血前灌注含TFR的K-H液5min,然后用不含TFR的K-H液灌注5min,如此反复,共3次。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心肌组织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的变化,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在Langendorff离体灌流模型中,TFR-PP(50、100mg.L-1)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中CK和LDH活性的降低,同时能明显改善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TFR-PP(25、50、100mg·L-1)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心肌组织中MPO的增加及NF-κB、TNF-α、ICAM-1的表达。结论TFR药理性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尼可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大鼠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10只 ,剔除死亡和模型不成功后假手术组 6只、再灌注组 9只、尼莫地平 2mg·kg- 1组 6只、尼可地尔 5mg·kg- 1组 7只、尼可地尔10mg·kg- 1组 6只。于缺血前、再灌注前及再灌注过程中各iv给药 1次。结果 :缺血再灌注造成脑组织严重损伤 ,脑水份、脑钙及MDA含量显著增高 ,脑组织LDH含量明显减少 ,脑电图严重抑制 ,锥体细胞坏死明显。尼可地尔能有效地逆转上述变化(P <0 .0 5 )。结论 :尼可地尔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 (F2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 30min ,再灌注 30min ,于缺血前舌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F2 (1,2 ,4mg·kg-1)。测定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草转氨酶 (GOT)、丙二醛 (MDA)的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透视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 F2 能呈量效关系降低由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害心肌酶CK、CK MB、LDH、HBDH、GOT的释放 ,保护SOD的活性 ,降低MDA的产生 ;透视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F2 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F2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沙棘总黄酮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沙棘总黄酮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时超微结构及对心肌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预先ig沙棘总黄酮(TFH)6d后,用SD大鼠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缺血40min,再灌30min后TFH(77mg·kg-1、231mg·kg-1)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损伤区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并减少MDA的生成。结论:TFH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芸香甙对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芸香甙(Ru)对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脑缺血再灌模型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并尾部放血0.3ml,再灌后,记录异常神经症状和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测定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利用4血管模型,大鼠前脑缺血30min后再灌注40min。取脑组织测定LDH、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脑水肿。结果Ru(50,100mg·kg-1,iv),显著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损伤后的异常神经症状和抑制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的缩短及脑组织中LDH的减少。Ru显著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所致的脑水肿形成和脑组织中LDH、SOD、MDA及NO的变化。结论Ru对脑缺血再灌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自由基和NO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MN)对比格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比格犬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维拉帕米(VP)0.15mg·kg-1组,ISMN3,6和12mg·kg-1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90min,再灌90min的方法建立比格犬I/R模型,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前10min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相应剂量药物。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记录心电图;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缺血90min心电图T波和S-T段明显抬高;再灌90min,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血清中CK和LDH活性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和CRP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I/R模型组比较,VP组和ISMN各剂量组在缺血90min时心电图的T波和S-T段抬高幅度有所降低;再灌注90min后,各给药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1);血清中CK和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MDA和CRP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ISMN3和6mg·kg-1组对MIRI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如VP(P<0.05,P<0.01),ISMN12mg·kg-1的治疗效果与VP基本相当。结论 ISMN对MIRI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物产生、提高SOD活力及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付晓春  郑彦云  蒋平  沈小莉 《药学研究》2017,36(9):501-503,508
目的 荭草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D大鼠70只随机等分为7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0.9%生理盐水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荭草苷低、中、高(0.75、1.5、3.0 mg·kg-1)组、维拉帕米阳性对照组(3 mg·kg-1).给药20 min后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40 min后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心电监测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及死亡率,记录再灌注10、20、40 min时ST段的变化值.结果 再灌注40 min后,荭草苷组较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均有明显改善,荭草苷组较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明显降低,心律失常持续时间,ST段的抬高程度也有明显降低.结论 荭草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膜的过氧化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8.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对抗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对用心电图ECG(LⅡ )记录注射垂体后叶素的大鼠心电图T波升高的幅度变化值 ;对冠状动脉结扎造成的急性心肌梗塞大鼠血清中CPK、LDH和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改变 ;对小鼠心肌线粒体中MDA、SOD和GSHPx的改变。结果 黄蜀葵花总黄酮(10 0 ,2 0 0mg·kg-1,ip)对注射垂体后叶素的大鼠心电图T波升高有抑制作用。对冠状动脉结扎造成的急性心肌梗塞大鼠 ,黄蜀葵花总黄酮 (10 0mg·kg-1·d-1× 3,ip)能够显著抑制血清中CPK、LDH的升高 ,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黄蜀葵花总黄酮 (5 0 ,10 0mg·kg-1·d-1× 3 ,ip)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大鼠的梗塞面积。黄蜀葵花总黄酮 (3mg·10g-1·d-1× 3 ,ip)对小鼠心肌线粒体中MDA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也能提高SOD和GSHPx的活力。结论 提示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在于对Mit的功能稳定及抗脂质过氧化 ,减少自由基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黄蜀葵花总黄酮保护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 (totalflavoneofAbel moschlManihotLmedic ,TFA)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angendorff创建的离体心脏灌流法建立的离体大鼠心肌缺血缺氧再灌模型 ,观察TFA对心肌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质、酶学指标等的影响。结果 经研究发现 :TFA( 10 0、5 0、2 5mg·L-1)可明显增加缺血再灌后离体大鼠心肌组织匀浆中的SOD活性 ,降低MDA生成量 ,减少心肌细胞内CPK、LDH的漏出 ,并使NO含量及NOS活性得到提高。结论 TFA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及舒张冠脉改善低灌流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大鼠整体模型上,观察了IHC-72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缺血1h、再灌注30min,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血浆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及游离脂肪酸(FFA)释放明显增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IHC-725mg·kg~(-1)明显降低室早、室速及室颤发生率,缩短室速及室颤持续时间;显著减少GOT、LDH和FFA的释放,保护SOD活性、减少MDA生成。结果提示:IHC-72具有抗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