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男,43岁,电工。1975年8月17日初诊。一年前因受外伤引起左耳内剧烈疼痛,继则流脓水,听力减退,甚或全无, 检查:左外耳道有中等量脓性分泌物,鼓膜发红,鼓膜前下方边缘型穿孔。脉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诊断:耳脓(左耳中耳乳突炎) 治则:补肾抑肝,清热通窍。针灸取穴:耳门、医风、太溪、行间。  相似文献   

2.
眩晕患者刘×,女,45岁。头晕眼花四年。病作持续数日。近年来发病较频,休止期甚短。今犯病七天,病情日渐增剧。患者视物昏糊,旋转不定,如坐舟车之中,目喜闭合,心悸不宁,几夜未能入寐,伴有恶心呕吐,饥不欲食,大便干结,三日难得一行,小便正常,舌质尖红,苔黄腻,脉细数。病证分析: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病之作,乃由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风阳升动,上扰清空所致。头为诸阳之会,肝开窍于目。虚阳上越,清窍被蒙,故见头昏目眩;肝  相似文献   

3.
4.
医案两则     
  相似文献   

5.
医案两则     
一、肺虚挟邪咳嗽韦遐龄女 47岁 1425所医生初诊:1983年7月8日咳嗽五月余,咽喉作痒,阵发咳剧,兼有恶心。痰出白沫,时或不爽,面目浮肿。脉细,左手有滑象,苔薄,舌边多齿痕。脉证合参,咳久肺虚,已属损症,但风邪尚然逗留,不能单从不足而论。这是不足中尚有余邪,宜标本兼顾之。  相似文献   

6.
医案两则     
药物过敏性皮炎许世芳,女,65岁,皖舒城县晓天公社农民。1971年8月8日初诊。病史:患者上肢原有一小块皮炎,三天前因搔痒难忍自己用氨水外搽,搽后半天,全身皮肤发斑,丘疹成片,奇痒,颜面浮肿,心情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发热,胸闷,纳差,大便干,小溲黄,舌质红,苔黄焦,脉数,证属药毒入肌表不能外泄,湿热内蕴,给以疏表解毒清热和血之剂。处方:荆芥三钱防风三钱板蓝根五钱二花三钱  相似文献   

7.
已故廖家兴老师乃我区名老中医,生前执教于赣南医专。廖师从事中医药临床和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工作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治学严谨,理、验俱丰,素精内难,推崇东垣,尤对脾胃学说、淤血学说有较深的造诣。更可贵者,诊疾论病,能尽量融汇新知,从不墨守一家之言,故在临床上卓有成  相似文献   

8.
张和媛(1935),女,贵州贵阳市人,1957年7月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系,1959年被选送至贵州省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中医3年。1966年受业于贵州省名老中医夏森柏教授,学习针灸,以后一直在贵阳中医学院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995年退休。曾任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贵州省针灸学会理事。曾在《中国针灸》、《中医杂志》《贵阳中医学院学报》等各级刊物上发表针灸学术论文30余篇。她的临床经验被选入《当代针灸临证精要》、《针灸疑难奇证医案荟萃》、《针灸临证指南》、日文版的《耳针法》等著作。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疑难病症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临床不常见以及症情复杂的疾病如能准确辨证,取穴精当,灵活运用适宜手法,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兹录治验两则,以为佐证. 1 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CP) 王某,女,57岁,2006年7月14日来就诊.患者右侧膝关节疼痛2年,受寒则疼痛加重,尤以屈膝或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查体:右髌骨内侧明显压痛,伸膝时可听及摩擦音,推髌骨抗阻试验阳性及单腿半蹲试验阳性.辅助检查:血沉12mm/1小时,抗"O"<500U;MRI示右侧髌骨软骨轮廓不规则,软骨下骨可见两个囊状长T1、T2低密度影.其余骨及关节软骨形态、内外侧半月板、内外侧副韧带及前后交叉韧带显示良好,关节腔未见积液,周围软组织无明显肿胀.诊断为髌骨软化症.  相似文献   

10.
口苦张××,男,40岁,干部。1976年1月10日门诊。自诉7日前因家事动怒后口苦,迄今周余未愈。伴胃脘部及两胁痞满,咽部不适,五谷入口,均感味苦,连饮白糖水,亦是苦味,形疲神倦,头昏食少,两目干涩。经治疗服西药无效。患者疑虑,特来求诊。脉象弦数、舌尖边稍红、苔薄黄微腻。诊断:口苦(肝火郁结)治则:疏肝利胆,健脾和胃。针灸取穴:阳陵泉双外关双足三里日月右  相似文献   

11.
一、点头运动症周某,男,8岁,学生,长沙人。1971年8月6日诊。父代诉:患儿从小不自主地频繁点头,经多家医院诊断为“点头运动症(原因不明)。”并多方治疗无效。诊时见患孩每3~6秒钟点头1次,紧张或激动时则点头频繁。伴口干,夜寐多梦,磨  相似文献   

12.
醴陵八步桥公社青年中医张××于五个月前患咳嗽,半月后咳愈,频吐痰涎,大便渐结,屡经服用诸承气汤及凉膈散等方剂无效。近来病情发展,大便每二日一次,下黑色羊粪状,便时肛门裂痛,口唇干燥(不欲饮水),精神不振,常打瞌睡。1963年6月求治于余。诊之。寸微,天枢及中府呈明显压痛,面色无华,舌尖略红而润,苔薄白。余曰:此肺气虚弱,不能通调水道,敷布津液,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便结肛裂;津液不化,故口燥痰多,但补肺气,治节得行,津液得布,厥疾可瘳。乃取太渊(双),于每日夘时行子午纳子法,以随而济之,行术一次后,便结  相似文献   

13.
1 踝关节扭伤 杨某某,女,45岁,本院职工,1999年6月8日来诊。患者右踝关节扭伤疼痛1月余,伴局部活动受限,之后每因用力不当或负重而复发。查受伤部位轻微肿胀,肤色正常,有压痛,舌红苔白,脉细涩。证属气滞血瘀,经气受阻。治当行气活血、疏通经脉。取局部穴位昆仑、阿是穴、阳陵泉,毫针刺,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治疗两次后踝关节肿胀疼痛消失,活动正常,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相似文献   

14.
15.
一、头晕忆四年前某夜,余方备课于教研室,伤寒教师×××同志推门而入,谓头脑晕胀,自定风池一穴,请余针治,余诊之,两手脉俱沉,左关弱而左尺独盛,因谓之曰:“此肾实之候也,刺风池不能丝丝入扣,泻肾可也。”乃配涌泉,行泻法,六息后,晕胀见轻,继续行术,经三十息,头脑清爽矣。夫泻井当泻滎者,难经已明言为肌肉浅薄,气不足使之故。肾井涌泉,独居于足心,肌肉本不浅薄,无碍于手法之运用,故在临床上遇有肾实之证,泻滎可也,泻井亦无不可也。  相似文献   

16.
闭经马××,女,24岁,未婚,农民,于1977年7月20日就诊。主诉:一年多前,正值月经来潮,受暴雨所淋,遂寒热往来,腰腹疼痛。服中药汤剂后,寒热腰腹疼痛痊愈,但月经停止,至今已年余。每值经期,不行经,而腰腹冷痛加剧,带下增多。近五个月来,眼睑及下肢微肿,午后发烧,五心烦热,夜梦不能安寐,盗汗,四肢发冷。检查诊断:颜面萎黄,眼睑微肿,皮肤按之凹陷,脉缓滑,舌苔白。乃寒湿凝滞,冲任受损,经血闭阻,虚实挟杂。治则:温经通络,散寒化湿,温肾助脾,调补冲任。  相似文献   

17.
医案三则     
李××,女,42岁,已婚,教师。五九年上半年来诉顽固性便秘十余年,近两年尤甚,不用泻药通便,即令一周乃至十余日不大便,极为痛苦。因出差机会,曾  相似文献   

18.
医案2则     
一、外伤胸痛案陈某,男,37岁,医师。因参加单位篮球赛不慎被他人肘尖部击伤左上胸,疼痛3天,曾自用麝香风湿膏外贴,内服血府逐淤汤3剂无效,于1987年5月5日求诊。现症左上胸持续隐痛,牵引胁下及肩背,深呼吸或咳嗽时,则疼痛难忍。外观无明显血淤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根据“新伤在气”及胸为肺之府之旨,试投参苏饮加丹参15克,服2剂后,其症明显改善,续处以参苏丸10包令每日2包,泡水代茶饮。服至6包,其痛消失,活动自如,病遂愈。按:大凡外伤诸证,行气活血、化淤止痛为治疗大法。按理此外伤胸痛之证,血府逐淤汤正合拍,然不效者,愚以为血府逐淤汤  相似文献   

19.
医案三则     
一、腹泻久治不愈案吴某,女、53岁,干部,1988年9月6日初诊。因腹泻6年,久治不愈而就诊。患者每天上午8至12时腹泻3~4次,稀溏水样使,腹不痛不胀,无里急后重,无便脓血,食欲欠佳,体疲乏力。因病魔缠身,而提前退休。平时性情比较急躁,形体消瘦,间有心烦不眠症侯。舌尖边稍红,薄白苔,脉象沉弦。诊为脾虚肝郁,肝脾失调证,拟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柴胡10g,白芍15g,党参15g,白术10g,云苓30g,炙草6g,山栀6g,知母6g,酸枣仁10g,牡蛎15g。6剂,每日1剂,水煎服。另  相似文献   

20.
医案三则     
《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地势使然也。”中医辨治疾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灵活施治,这是中医特色的主要方面。现将课余粤藉学子求诊医案三则,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