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术中淋巴显影对大肠癌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在术中每例先后由医生探查和淋巴显影来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后将术中判断的结果与术后病检结果比较,得出两种方法诊断的正确率。结果:淋巴显影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为88.2%,医生探查的正确率为60.0%,两组相差显著(P<0.05)。结论:提示术中淋巴显影对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正确性比医生单纯探查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术中淋巴显影来指导结直肠癌的切除及淋巴清扫,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阳性检出率,正确判断预后及指导术后化疔。方法:对23例结直肠癌患者术中动脉或浆膜下注射亚甲蓝行淋巴显影,清扫淋巴结并行病理检查。总结结直肠癌淋巴结显影与转移的规律。结果:亚甲蓝行淋巴显影,能满意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分布,提高清除率,增加切除标本上摘出的淋巴结数目。深染色组均无转移,浅染色组转移少,无染色组转移率高。结论:应用术中淋巴显影技术,能清晰地显示结直肠癌引流区域各站淋巴结,为手术切除及淋巴清扫提供了直接可靠的方法,从而提高淋巴清扫的彻底性,对正确判断预后,指导化疗,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胃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前哨淋巴结亚甲蓝显影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术中向肿瘤边缘的正常胃壁浆膜下肌层、粘膜下层注射亚甲蓝,观察淋巴结显影的情况;切取各站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结果:术中进行淋巴结标识72例,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68例。术中病理检查,33例有淋巴转移。结论:前哨淋巴结术中能准确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在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有望免除常规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快速冰冻切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995年1月至2014年1月650例肾癌根治术病例,157例进行了区域性淋巴结清扫,120例发现肿大淋巴结,36例术中行淋巴结冰冻切片,比较有无淋巴结肿大者的实际淋巴结的转移率,及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的吻合情况。结果120例发现肿大淋巴结患者中27例术后证实有淋巴转移;36例术中送肿大淋巴结快速冰冻病理检查,8例(22.2%)提示有转移淋巴结,28例(77.8%)提示淋巴结炎性反应。8例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2例术后病理发现其他淋巴结转移。28例提示淋巴结炎性反应的患者中仅1例术后提示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有淋巴结肿大的肾癌患者,根据术中冰冻结果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跃天  青胜兰  陈玉祥  刘震  胡登礼 《四川医学》2003,24(12):1250-1251
大肠癌有否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彻底清除区域 (肠系膜 )转移淋巴结 ,对提高 5年生存率十分重要。淋巴结具有双重作用 ,既是癌转移的途径 ,也是阻挡癌转移的过滤装置 ,即是说在根治性手术中不能牺牲无转移的淋巴结。然而术中准确判断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又较为困难 ,为此我们采用术中以亚甲蓝作为淋巴显影剂来判断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并与术中经验性探查的结果作一对比 ,来了解术中淋巴显影的正确性。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们于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10月共收治大肠癌手术病人 4 5例 ,男 2 8例 ,女 17…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肠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用于指导手术范围。方法术中注射蓝染料方法对28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手术中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前哨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并与术后常规蜡块病理相对照。现察冰冻病理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常规病理肠系膜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28例结肠癌中,27例成功地显示了前哨淋巴结.成功率96.4%。27例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人每年8枚,12例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其中有2例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有前哨淋巴结以外的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假阴性率13.3%。结论前哨淋巴结检测结肠癌对淋巴结转移有重要预测价值.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7.
汤长江 《新疆医学》2005,35(4):31-32
目的:明确直肠肿瘤远端系膜内淋巴结转移状况,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合理性。方法:以脂肪“清洗”技术检查78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直肠癌患者术后标本。结果:19.2%的患者在肿瘤远端的系膜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均见于pT3、pT4患者。其中2cm以内者15.4%,2cm以外者3.8%。上段直肠癌最远处转移淋巴结距肿瘤4cm,中下段最远3cm。结论:对T3、T4患者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厦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用于指导手术范围。方法术中注射异硫蓝方法对43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手术中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前哨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并与术后常规蜡块病理相对照,观察冰冻病理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常规病理肠系膜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厦其对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43例结直肠癌病人中,42例确定了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97.7%。42例病人共检出淋巴结142个。检出前哨淋巴结35个。将前哨淋巴结冰冻病理与常规病理结果对照,42例结肠癌病人中15例患者证实淋巴结有转移,13例有前哨淋巴结转移,其中9例有非前哨淋巴结转移,4例无非前哨淋巴结转移;29例无前哨淋巴结转移,其中27例无非前哨淋巴结转移,2例有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检出特异性为100%(27/27),敏感性为86.7%(13/15),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为13.3%(2/15)。结论前哨淋巴结检测结肠癌对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术中前哨淋巴结定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YD  Tian BN  Li H  Zhai DG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25-312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体外定位技术方法及其可行性、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术中注射异硫蓝方法对45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手术中SLN定位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SLN作快速冰冻病理并与术后常规蜡块病理相对照,观察冰冻病理SLN转移与常规病理肠系膜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4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42例确定了SLN,SLN活检成功率93.3%。共检出淋巴结250个,检出SLN 52个。区域淋巴结病理状况预测的灵敏度为90.4%(20/22),准确性为95.2%[(20+20)/42],SLN假阴性率为15%(3/20)。结论SLN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有一定价值,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大肠癌患者血小板增高的临床规律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资料的117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大肠癌患者伴血小板增高49例占41.9%。血小板增高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大肠癌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肠壁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脏器转移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血小板增高与大肠癌患者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杰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116-117
目的:分析直肠癌标本获取的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组47例,肉眼下观察获取淋巴结,脂肪清除组42例,用脂肪清除剂浸泡1天后获取淋巴结,对比2组所获得的淋巴结数,分析其出现转移情况以及患者病理分期情况。结果:2组患者标本检出淋巴结情况对比,大小以及数量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2组标本中的转移淋巴结数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淋巴结数量的增多,转移淋巴结检出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导致患者病例区域淋巴结出现分期改变。2组区域淋巴结出现显著差异。结论:在实施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标本淋巴结数量出现较大变动,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与分期相关,同时与淋巴结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直肠癌系膜转移与其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按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切除的直肠腺癌328例。将直肠周围系膜癌扩散形式划分为三类;直肠系膜结节状癌转移(包括血管旁明显淋巴结转移和系膜脂肪内明显癌结节);直肠系膜非结节状癌转移(微灶样转移)包括;系膜内散在癌细胞积聚、淋巴管静脉内癌栓、末梢小血管和神经漫润、腹膜/肠壁孤立微小种植,直肠系膜癌漫润包括;癌周临近组织脏器浸润、自主神经支干受累、直肠癌环周被膜受累、直肠癌旁脂肪浸润。分析直肠癌系膜转移方式与肿瘤分期、分化、部位的关系。结果直肠系膜结节状转移率为59.8%。直肠系膜非结节状转移率36%,其中单独微灶转移率11.6%。直肠癌环周被膜受累38.1%,其中18例为T2期,直肠癌旁脂肪浸润43.3%。其中26例为T2期。根治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总体为63.9%。按TNM分期。T1~3期分别为89.7%、75.7%、52.6%;而按有无直肠癌系膜转移则分别为49.6%和91.4%。结论直肠癌系膜转移形式与恶性肿瘤生物学特点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传统病理分期的补充和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李玉芳  朱宏  张翔  董鹏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9(4):309-311,I0002
目的探讨肠系膜结核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肠系膜结核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单纯病理证实3例,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痨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7例。着重观察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病变的CT表现特征。结果①系膜结核性淋巴结炎9例:小肠系膜和横结肠系膜密度增高8例;血管增粗伴血管边缘模糊1例;系膜淋巴结增大9例,其中环状强化4例。②系膜结核性淋巴结炎伴结核性系膜炎9例:肠系膜密度增高9例;肠系膜结节影和索条影8例,1例伴局灶性团块影;系膜呈团块状1例;血管增粗6例,伴或不伴血管边缘不清;系膜淋巴结增大9例,其中环状强化2例。③18例中,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增大9例,环状强化5例,其中2例融合呈团块状。结论系膜结核主要CT表现为系膜淋巴结增大,伴环状和/或均匀强化;系膜密度增高,系膜结节影、索条影、团块影等。MDCT可全面显示系膜结核的解剖细节。  相似文献   

14.
马冬岩  孙玉华  高英 《现代医学》2003,31(4):238-239
目的 通过术前和术中对胃癌的淋巴化疗,治疗胃癌淋巴结转移。方法 术前12d通过纤维胃镜在胃癌周围黏膜下层注入美蓝及化疗药物,手术开始后首先在癌肿周围黏膜下层及局部动脉内再次给药。根据淋巴结染色标志及胃癌淋巴结分站手术切除淋巴结并送病理检查。结果 由于有美监对淋巴结染色作为标导,使淋巴结切除率得到提高,对已切除的淋巴结通过病理检查证实,在已有癌肿转移的淋巴结中有82.9%的癌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淋巴化疗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术中操作导致的医源性瘤细胞淋巴转移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分析淋巴结转移度(LNR)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120例行根治性切除大肠癌病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病理学检查以及随访资料,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NR和淋巴结转移数目均与大肠癌术后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R是总存活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淋巴结病理检查数目未超过12枚的病例,LNR与5年无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R与大肠癌术后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段食管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胸段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及判断病理分期。方法:对3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切除癌肿的同时,施行了颈、胸、腹三区域淋巴清扫术。结果:305例患者获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28例(9.06%),淋巴结受累194例(62.99%),术后死亡3例(0.97%)。颈部、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8.21%、53.20%、12.72%。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广泛及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和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探讨彩超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彩超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63例,统计转移淋巴结纵横比<2、淋巴门结构消失、点状强回声、融合淋巴结、囊性变、血流信号、边界以及转移区域等出现的百分比,并与增生淋巴结上述特征进行对比。结果:63例病例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61例,彩超综合诊断符合率为96.8%。纵横比<2敏感度82.95%,特异度为75.26%;淋巴门结构消失敏感度75.97%,特异度为89.13%;点状强回声敏感度51.94%,特异度为96.07%;融合淋巴结敏感度27.91%,特异度为100%;囊性变敏感度34.88%,特异度为84.56%,转移淋巴结上述彩超特点与增生淋巴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移淋巴结丰富的血流信号及边界不清则与增生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区域在Ⅳ、Ⅲ、Ⅵ、Ⅴ区较为多见(94.5%),Ⅱ、Ⅰ区转移率相对较少(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超提示淋巴结纵横比<2、淋巴门结构消失、具有点状强回声、融合淋巴结、囊性变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用于指导手术范围。方法术中注射异硫蓝方法对43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手术中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前哨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并与术后常规蜡块病理相对照,观察冰冻病理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常规病理肠系膜淋巴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43例结直肠癌病人中,42例确定了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97.7%。42例病人共检出淋巴结142个,检出前哨淋巴结35个。将前哨淋巴结冰冻病理与常规病理结果对照,42例结肠癌病人中15例患者证实淋巴结有转移,13例有前哨淋巴结转移,其中9例有非前哨淋巴结转移,4例无非前哨淋巴结转移;29例无前哨淋巴结转移,其中27例无非前哨淋巴结转移,2例有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检出特异性为100%(27/27),敏感性为86.7%(13/15),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为13.3%(2/15)。结论检测前哨淋巴结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用术中注射生物染料方法,定位37例未经治疗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前哨淋巴结,切除前哨淋巴结分别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术后石蜡病理,所有病例均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标本所有淋巴结均作常规石蜡病理,将三组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7例中有32例成功显示前哨淋巴结,成功率为86.5%。前哨淋巴结每例1-7个不等,多在Ⅵ区、Ⅳ区。前哨淋巴结阳性14例,其中3例前哨淋巴结以外颈部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阴性18例中,1例前哨淋巴结以外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隐匿转移率为46.9%,符合率为96.9%。结论:前哨淋巴结检测结果能正确反映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式选择有指导意义,前哨淋巴结阳性须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阴性可不同期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