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胚胎中枢神经组织移植与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胎中枢神经组织移植与脊髓损伤李家顺余科炜叶晓健胚胎中枢神经系统(CNS)组织移植的实验研究已经进行了近一百年(1)。近二十年来,随着电镜和示踪染色等现代实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胚胎CNS移植的研究终于取得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结果。与传统的观点相反,目前认...  相似文献   

2.
胚胎脊髓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E14胚胎脊髓植入成鼠损伤脊髓后30、45、60天时,用单位放电记录技术观察了正常脊髓神经元和移植物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及其对刺激坐骨神经、红核和同时刺激的反应。结果:正常脊髓神经元的自发单位放电多是一个低频的单发脉冲活动。无论选择那种刺激方式,都可见兴奋、抑制和无反应三种反应。术后30天时,胚胎神经元的自发单位放电以高频电脉冲活动为主,簇状放电所占比例较大,对刺激有反应的放电单位数也较少;随着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这些单位放电的情况逐渐向着低频、单脉冲以及高反应率的方向发展。至术后60天时,胚胎神经元单位放电的频率、形式以及对刺激的反应情况都变得和正常神经元的相似。结论:胚胎神经元移植后经历了一个逐渐发育分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们有可能逐渐和宿主神经元形成了功能性突触连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许旺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脊髓损伤功能的恢复。但异体许旺细胞移植可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且在移植方式上,局部移植无法避免二次损伤,静脉移植虽可以透过血脊髓屏障到达损伤局部,但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目的:探讨经蛛网膜下腔移植自体激活许旺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66只大鼠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自体激活许旺细胞组通过结扎单侧隐神经从而激活许旺细胞,自体未激活许旺细胞组、模型对照组仅在相同部位手术但不结扎神经。切除各组手术远端1 cm神经,采用组织块法进行许旺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1周后,自体激活许旺细胞组、自体未激活许旺细胞组分别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入经Hoechst33342标记的对应许旺细胞悬液,模型对照组仅注入等量DMEM。对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脚印分析,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GFAP染色从组织学角度评价脊髓损伤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从术后第4周开始,自体激活许旺细胞组BBB后肢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另两组(P < 0.05)。移植后2周,可见迁移至大鼠脊髓损伤局部的许旺细胞。与自体未激活许旺细胞组比较,移植后5周自体激活许旺细胞组的前后足中心距离、后肢第3足趾外旋角度均显著减小(P < 0.05),移植后13周损伤区胶质瘢痕面积明显减小(P < 0.05),损伤区空洞面积明显减小(P < 0.05)。证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自体激活许旺细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再生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损伤后不可修复和再生,直至1981年Aguayo等研究发现损伤后的中枢神经轴突在合适的环境下可以再生,才对CNS损伤后恢复提出了突破性观点.近年来,随着神经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神经元轴突再生调控因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对神经轴突生长、导向、定位靶向和突触稳定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日益深入了解,以及有关抗体和生长因子的应用,对脊髓再生研究的概念和方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胚胎雪旺细胞脊髓内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人胚雪旺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并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显微镜下切除脊髓损伤节段增厚的瘢痕组织,松解粘连,切开囊腔或空洞。取人胚胎背根神经节,培养成雪旺细胞并贴附于可吸收薇乔3-0紫色线及薇乔网的载体上,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本组共治疗53例,其中男42例,女11例,年龄2~58岁,伤后时间为4个月~19年。结果 雪旺细胞移植后2~8w时随访,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评价,5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部分恢复,其中运动功能由术前(41.49±15.83)分提高到术后(44.62±15.39)分,轻触觉由(57.89±22.87)分提高到(63.94±23.67)分,针刺觉由(55.96±20.99)分提高到(59.68±20.57)分。患者术后无脊髓感染、功能损伤加重及死亡等并发症。术后复查MRI示脊髓无瘤样增生及空洞扩大。结论 人胚雪旺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安全可行,能促进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6.
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改善晚期脊髓损伤病人生存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2005年8月-2006年8月,本科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病人55例,其中男47例,女8例;年龄6-65岁,平均36.3岁。伤后时间6-336个月,平均89个月。损伤节段:C段27例,T段27例,T12-S11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晚期脊髓损伤许旺细胞移植前后MRI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38例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许旺细胞移植前后的MRI特征,并采用ASI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移植前38例在MRI上均显示脊髓软化囊性变,平均体积为(7.61±9.38) mm3,移植后10例软化囊性变消失,其余28例软化囊性变均有缩小,平均体积缩小至(5.96±7.56) mm3 (P < 0.05)。移植后脊髓功能均有部分恢复,运动评分由移植前(41.56±16.68)分提高至移植后(44.15±17.14)分(P < 0.05);针刺觉评分由移植前(58.85±23.45)分提高至移植后(65.50±23.85)分(P < 0.05);轻触觉评分由移植前(56.56±23.43)分提高至移植后(65.75±23.25)分(P < 0.05),提示MRI能较好反映许旺细胞移植前后脊髓的形态学特征,脊髓软化囊性变的缩小或消失可作为判断许旺细胞移植成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具有发育全能性的胚胎干细胞、神经系统来源的细胞(神经 干细胞、嗅鞘细胞、雪旺氏细胞)和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各有其优缺点。移植方式和移 植时间窗的选择也对细胞的迁移和分化以及动物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新技术的开展为细胞移植疗法提供 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造成患者局部甚至全身的瘫痪.大小便失禁和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等功能缺失是永久性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的策略也主要是通过促进神经内在的再生能力和改善再生的微环境两大途径,已有的研究表明联合应用一些治疗手段能更好地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生长。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神经移植组、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脊髓横断组、椎板切除组。以T9为中心纵行切开大鼠皮肤,显露硬膜囊,水平切断脊髓并切除3mm,神经移植组、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将自体肋间神经修剪成合适长度后交叉移植入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神经移植组用纤维蛋白凝胶固定植入的肋间神经,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用含有2.1 mg/L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凝胶固定植入的肋间神经,缝合硬膜。脊髓横断组断端间旷置,椎板切除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90 d进行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术后70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 结果与结论:椎板切除组均引出了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脊髓横断组未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波形;神经移植组3只引出双侧体感诱发电位,4只引出单侧体感诱发电位,4只引出双侧运动诱发电位,3只引出单侧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5只引出双侧体感诱发电位,2只引出单侧体感诱发电位,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5只引出双侧运动诱发电位,2只引出单侧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移植组、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大鼠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明显优于脊髓横断组(P < 0.01),自体肋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优于神经移植组(P < 0.01)。椎板切除组大鼠麻醉清醒后运动恢复正常, 脊髓横断组在3个月的生存期内后肢持续伸展、旋转,神经移植组和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大鼠后肢功能术后3周开始明显恢复,并在整个观察期内逐渐恢复。神经移植组和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脊髓横断组明显提高(P < 0.01),并且神经移植联合生长因子组较神经移植组高(P < 0.01)。提示单纯周围神经移植能部分恢复脊髓功能,联合生长因子则能更好地恢复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01—2012-07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慢性脊髓损伤患者28例,骨髓干细胞动员后,采自体骨髓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骨髓干细胞数量(1.0~10.0)×107,1次/周,共治疗2次。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1、3、12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2000)制订的评分标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疗效,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MSCs移植1个月后,针刺痛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和MBI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移植3、12个月后各项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其中8例低热和3例低颅压性头痛,处理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自体MSCs移植治疗SCI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的移植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髓损伤的治疗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之一。本以神经干细胞移植为重点综述了脊髓损伤的多种移植治疗方案及其治疗效果。并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阐述了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Bcl-2表达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许旺细胞组、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组。后3组制作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不进行移植处理,许旺细胞组植入吸附许旺细胞悬液的明胶海绵块、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组植入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分别于 12 h,1,3,7,21 d对动物进行BBB评分后处死,取损伤区脊髓节段制成石蜡切片进行TUNEL、Bcl-2染色,观察脊髓内凋亡细胞、Bcl-2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变化。 结果:正常对照组仅有少量淡染Bcl-2阳性细胞;单纯损伤组神经元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的高峰在第3天,14 d时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接近正常水平。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移植后损伤脊髓细胞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具有显著增高(P < 0.05),7 d高度表达并持续2周以上。单纯损伤组脊髓内细胞凋亡最多,并于损伤后1,7 d形成两个高峰,多分布于白质中。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组BBB评分较单纯损伤组及许旺细胞组明显提高(P < 0.05)。 结论:许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移植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细胞凋亡、促进Bcl-2的表达,提高了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但未达到正常水平。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凋亡;许旺细胞;Bcl-2  相似文献   

15.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 bone marrow stem cells, BMSC)动员移植与手术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用10周龄健康SD大鼠90只,雌雄各半,建模前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 (Bromodeoxyuridine,Brdu) 50mg/kg/d×3天后抽取自体骨髓,体外分离自体BMSC;NYU(New York University,NYU) Impactor制作SC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动员移植组、手术移植组各30只。动员移植组应用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皮下注射,20mg/kg/d×7天;手术移植组为损伤局部移植0.3ml(1×107个/ml)BMSC,各组均从术前三天开始,连续10天腹腔注射Brdu 50mg/kg/d。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检测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e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 potential,MEP)检测脊髓上、下行神经传导通路,判断SCI和恢复程度;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脊髓损伤组织细胞结构变化及Brdu、GFAP和NSE分布表达。结果:BBB评分1周以后动员移植组和手术移植组分别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P、MEP潜伏期和波幅2周后动员移植组和手术移植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显示动员移植组和手术移植组较对照组有更少的空洞、坏死及GFAP阳性胶质瘢痕组织,较多的Brdu阳性细胞和NSE阳性细胞。结论:自体BMSCs动员移植和手术移植两种方法均能明显减轻SCI的程度,促进损伤后的脊髓功能的恢复,二者对比,前者更为方便、无创,实用性强,更有可能抓住有限的治疗时机,因而应用前景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生长抑素、5-羟色胺、P物质,胶质酸性蛋白的抗体,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对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后的细胞构筑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移植后2—6个月的胚胎脊髓组织内分布有与上述抗体相应的免疫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在移植组织与宿主脊髓融合差的情况下,移植界面可见胶质酸性蛋白免疫反应明显增强。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反映移植组织的生长分化程度,并可显示移植部位的细胞构筑特征。  相似文献   

17.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脊髓损伤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界探讨的热点,而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功能重建也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学界。既往认为中枢神经细胞的轴突损伤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环境不利于轴突再生、中枢神经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低下、以及神经轴突不能穿越损伤瘢痕区到达靶细胞。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二者均可引起部分神经元的丢失和神经纤维的断裂;而继发性损伤可导致原发性损伤范围的扩大,使更多的神经元凋亡和神经纤维的变性、脱髓鞘改变等,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感觉、运动和神经反射功能的丧失。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  相似文献   

18.
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随着脊髓损伤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各种治疗方法不断取得进展。近年来,细胞移植在实验性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中日益深入,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和细胞移植的研究 ,自本世纪 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 ,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工作方面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其中应用胚胎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NA)能神经元 ,移植治疗某些中枢神经系统顽固性疾病 (如癫痫、脊髓损伤、痴呆 )的研究也取得了某些进展。本文从胚胎 NA能神经元神经生物特性、治疗作用等几方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一阐述。一、胚胎 NA能神经元神经生物特性周围神经系统 NA能神经元的分布 ,主要位于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中枢 NA能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脑干下部 :即延髓和脑桥 ,其中蓝斑 (LocusCoerul…  相似文献   

20.
目前针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方式较多,但传统的药物疗法和手术减压等方式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受到广泛关注.现从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细胞移植治疗原理及各种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详细阐述近年来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