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水体常见污染物生物膜毒性评价孙祖越1卢纯惠2生活污水及工农业废水的不断排放,使水体化学性污染加重,江河湖泊大规模富营养化。经E.Coli显微电泳试验证明,富营养化水体具有生物膜毒性作用。下面将进一步阐述该毒性作用的化学根源。一、材料与方法1.受试样品...  相似文献   

2.
藻类毒素对健康危害和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加剧,人类向水体排放了大量含N、P的有机物,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在代谢过程中或藻体破裂后向水体中排出藻毒素,主要有毒成分为微囊藻毒素(MC),MC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化合物.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动物试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MC具有机体肝毒性、促癌、胚胎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损害等作用,我们就有关藻毒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日趋严重问题。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量繁殖产生的水华,一方面使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一些藻种产生藻毒素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藻毒素的种类繁多、污染程度和范围也在扩大。淡水水华中最常见、国内外对其毒性研究最为深入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目前我国一些水库也发生了有毒微囊藻水华,  相似文献   

4.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淡水富营养化水体最常见的一类藻类毒素。它具有嗜肝性,主要在肝脏被转运、吸收和积累。MC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已有大量研究,尤其是对肝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本文就MC所引起的急慢性肝毒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源水藻类繁殖的危害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和其他地表径流给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型水体带来大量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引起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此种现象称为富营养化。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  相似文献   

6.
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监测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含大量氮、磷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地面淡水资源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直接后果使水库、湖?白等缓流水体形成“水华”。水华的形成使该水体失去利用价值,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从而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20世纪中叶以来,学术界对形成水华的藻类尤其是蓝藻的毒素、毒性、毒作用表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洗衣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洗涤用品之一。越来越多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污染,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将传统的洗衣粉改进为无磷洗衣粉。为此,杭州市政府已规定明年起禁止生产含磷洗衣粉。为了推广无磷洗衣粉的使用,同时也为提供其安全使用的科学依据,我们对其毒性和...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地上平原水库淡水藻类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上平原水库淡水藻类分布污染现状.方法对7座正在使用的水库水体、底质用梅花布点法,5、10月份各采集样品5份.结果70份样品均检出淡水藻类(28属43种),硅、绿、蓝藻属为主要优势种群,5、10月份无明显差别,但10月份种类及数量大于5月份,水生植物多的B、E、F水库以硅、绿藻为主,其他以蓝藻为主.水华藻、C、D水库检出种数、数量最多(17.39%、16.67%),D、F水库接近富营养化,藻类检出与水体底质TN成正相关(t=6.078,3.829,P<0.001),TP成负相关.引起水华的藻类、味臭藻类、污水藻类、阻塞滤池藻类均不同程度被检出.结论黄河三角洲地上平原水库藻类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应尽快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淡水水体富营养化最常见的一类藻类毒素.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其污染越来越严重.MCs具有多种毒性,主要在肝脏里被转运、吸收和积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MCs具有生殖发育毒性.MCs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已有大量研究,但对其生殖发育毒性的研究较少.本文就MCs在水体和食物中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使水体恶化,尤其藻类获取丰富营养物而大量生长繁殖.为了改进水体质量.沈阳市分别对市内五区水源及相对应的二次加压蓄水池,进行藻类污染分布的监测及氯对藻类毒性研究[1].  相似文献   

11.
汉江武汉段浮游藻类动态监测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浮游藻类发生发展规律及对汉江饮用水源水质的影响。方法:以汉江武汉段水源水为研究对象,测定藻细胞总数,分类,同时检测饮用水有关卫生指标。结果:汉江全年以硅藻为优势种,藻类繁殖高峰出现在每年春季枯水季节,一般2-3月,特点是生长快,持续时间短。通过连续性监测,对汉江水质作出评价,并总结出适用的评价方法。结论:汉江水体已呈富营养化状态,藻类大量生长会引起水质下降和水处理困难,具有一定健康风险。夏季和秋季水质明显优于春冬两季,枯水季节应加强水源水藻类监测。  相似文献   

12.
藻类是生长于淡水和咸水水体中的一类低等生物。藻类的种类很多 ,其中有毒的藻类约 40多种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发展 ,向水体中排放大量废水 ,使得水体富营养化 ,藻类大量生长 ,引起饮用水污染。本文就沈阳市区给水中藻类生长及氯对藻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998年 10月~ 1999年 10月根据沈阳市区给水系统的分布 ,在市内五区设置 4个采样点 ,每个采样点各选 2处 ,即水源(给水厂未加氯池 ) ,及相应水源供应管网中的二次加压储水池(加氯的管网末稍水 )进行采样 ,对藻类进行分离培养及定性定量分析。2 结果与讨论2 1…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染和工农业污染的加剧,大量氮、磷排入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生长代谢或藻体死亡破裂后向水体中释放出藻毒素,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3]).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源水污染的日益严重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富营养化的水体 ,在一定的温度下 ,藻类极易繁殖 ,大量藻类进入水处理系统 ,影响混凝、沉淀、过滤效果 ,增加了无机混凝剂的投加量。以往对藻类的处理办法采用预氯处理 ,虽能除去部分藻类 ,但加氯预处理会产生三卤甲烷前体等有害物质。据研究报道〔1〕,有机高分子助凝剂HCA(有效成分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处理高藻水可获得很好的效果。另据报道〔2〕,夏季高藻源水采取HCA配合三氯化铁 ,即先投加三氯化铁 ,1min后投加HCA处理高藻水 ,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山湖水中能抑制藻类生长的优势菌。方法于2005年8月,采集重庆四面山地区的山湖水水样,通过增菌培养、平扳划线分离、菌种鉴定实验获得优势菌,并将优势菌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生物-生态修复,观察藻类生长情况,并进行水质检验。结果四面山山湖水中含有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门多萨假单胞杆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共4种优势菌群。实验室藻类生长抑制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水样的藻类生长速度较快,实验前富营养水体的色度、浑浊度、CODMn,分别为30度、29.8NTU和8.7mg/L;含有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门多萨假单胞杆菌实验水样中藻类生长被抑制,CODMn分别为7.1、7.4mg/L,色度均为20度。结论山湖水中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和门多萨气单胞杆菌的藻类抑制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上海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及藻类毒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对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的种群构成和蓝藻毒素的季节变化进行周年监测,发现淀山湖藻类及其毒素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份蓝藻大量繁殖,形成了一年中污染的高峰。优势种群已由隐藻被毒性较高的蓝藻所取代,而蓝藻中占优势的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等能产生一种具有强烈肝毒性的短肽,称为微囊藻毒素。应用ELISA方法对淀山湖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与蓝藻的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夏、秋季水中毒素出现高峰,最高值达55.4ng/ml,说明淀山湖藻类毒素的污染较为严重。通过对水体总磷、总氮、叶绿素a、pH值等因素的分析,讨论了影响该水系营养水平和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饮用水第2水源藻类污染与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福州市饮用水敖江水源藻类污染的状况及防治措施探讨。[方法 ]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6月每个月上旬对敖江山仔水库取水样 ,由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福州监测站检测 ,藻类按《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 (CJJ3 2 89)要求进行检测和计数。[结果 ]敖江作为市区饮用水第 2水源 ,水体中年平均藻类密度为 2 7 7× 10 6个 /L ,是富营养化水体 ,水源中 1年有 8个月存在对人体危害较大的蓝、绿藻类。[结论 ]敖江水体藻类污染严重 ,作为饮用水水源要强化净水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面水利用中的一些卫生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频繁的人为因素对水资源的影响,如何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今重要问题。地面水受人为影响的主要形式为:毒物污染、热污染、富营养化。谈到水体毒物污染,必须注意的是:各种水生植物,其中包括线藻类,能大量蓄积水中的各种有毒成分,如放射性磷、汞、铅;鱼类食入水生植物(藻类)、毒物富集体中,其含量可高出水中3~4个数量级,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地面水的热污染系热电站和核电站的运转所致,它能改变水体的卫生-微生物状况,干扰水体中的无机化过程。人为影响造成的富营养化能提高地面水体的生物效能,可导致水质变化,与自然界富营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藻毒素对健康的影响与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震  陈晓东  林萍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2):1149-1151
近年来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 ,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其中某些藻类会产生藻毒素 ,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体 ,此类毒素具有水溶性 ,我国目前常用的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彻底去除 ,使人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本文就国内外目前饮用水藻毒素对人体健康影响和控制与处理方法作一综述。1 藻毒素污染及其健康影响淡水中的某些藻类会产生藻毒素 ,其中大部分毒素具有水溶性 ,直接污染了水体。世界各地均有人类因饮用被藻毒素污染的水或间接食用被藻毒素污染的淡水中的生物而出现肝损害、胃肠炎、腹泻和皮炎等疾病的报道。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饮水中…  相似文献   

20.
微囊藻毒素的细胞毒性及机制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农业排污和生活排污日趋增多,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素的含量增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异常繁殖而出现水华现象。水华不仅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很大程度的破坏,其中的蓝绿藻还能产生对健康有潜在威胁的微囊藻毒素(mircrocystins,MCs)。由微囊藻毒素所造成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等中毒死亡事件有许多报道,因饮用水中含有微囊藻毒素所引发的人类肝损伤和肝癌高发也有一些报道。近年来,对微囊藻毒素的毒性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对其细胞毒性及作用机理却知之甚少,本文就相关研究状况作一综述。1微囊藻毒素的一般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