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治疗切口渗液新疗法。方法:我们用0.2%替硝唑注射液每10mL加8000Uα-糜蛋白酶局部注射于术后脂肪液化或化脓的切口,无需改用抗生素。结果:治疗总治愈率97.14%,对感染化脓切口治愈率100%。结论:采用0.2%替硝唑注射液加α-糜蛋白酶对术后切口渗液(包括脂肪液化及化脓)进行局部注射,方法简便,治愈率高,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患者住院时间短,减少了切口扩创及二期缝合;同时减少了患者因此而引起的恐惧心理和住院费用,同时也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治疗切口渗液新疗法.方法我们用0.5%灭滴灵注射液每10ml加8000Uα-糜蛋白酶局部注射于术后脂肪液化或化脓的切口,无需改用抗生素,并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比较:用50%葡萄糖加胰岛素切口局部注射及庆大霉素纱湿敷,切口照灯,切口分泌物培养后改用药敏抗生素.结果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总治愈率26.7%,对切口渗液范围超过1/2者治愈率1.18%,化脓切口此法无效,均需切口扩创,二期缝合,而用0.5%灭灵注射液加α-糜蛋白酶局部注射,保守治疗总治愈率96.56%,对感染化脓切口治愈率100%.结论采用0.5%灭滴灵注射液加α-糜蛋白酶对术后切口渗液(包括脂肪液化及化脓)进行局部注射,方法简便,治愈率高,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患者住院时间短,减少了切口扩创及二期缝合,同时减少了患者因此而引起的恐惧心理,同时也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替硝唑注射液联合α-糜蛋白酶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90例)采用0.4%替硝唑注射液加α-糜蛋白酶治疗腹部切口感染,不拆除切口缝线,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拆除切口感染范围部分缝线,敞开、冲洗伤口,用500 g/L葡萄糖加胰岛素于切口局部注射,伤口庆大霉素盐水纱条引流,切口扩创二期缝合.结果 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意义为(3.8±2.04)d,治愈率为81.9%;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为(6.25±2.01)d,治愈率为3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4%替硝唑注射液加α-糜蛋白酶能明显加快切口感染消退,促进切口愈合,同时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治疗腹部切口感染新疗法。方法 观察组(90例)采用0.4%替硝唑注射液加 α- 糜蛋白酶治疗腹部切口感染,不拆除切口缝线,并与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比较:拆除切口感染范围部分缝线, 敞开、冲洗伤口, 用50%葡萄糖加胰岛素于切口局部注射, 伤口庆大霉素盐水纱条引流,切口扩创二期缝合。结果 观察组平均治愈天数为(3.8 + 2.04)d,治愈率为81.9%;对照组平均治愈天数为(6.25 + 2.01)d,治愈率为35.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0.4%替硝唑注射液加 α- 糜蛋白酶能明显加快切口感染消退,促进切口愈合,同时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郑雯娜  张瑗  孟玉春 《吉林医学》2014,(6):1178-117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选择脂肪层厚度≤4 cm 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术后第3天皮下联合注射2 ml庆大霉素加1 ml地塞米松加1 000 U糜蛋白酶。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结果:治疗组2例出现脂肪液化,切口Ⅱ期缝合后愈合,其他均5~7 dⅠ期愈合。对照组20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切口Ⅱ期缝合后切口愈合,其他7~15 dⅠ期愈合。结论: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皮下联合应用处理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可减少住院时间,患者乐于接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莫瑞祥  陈延林 《华夏医学》2008,21(1):108-109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诊治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脂肪液化的切口经处理均痊愈。其中切口渗液较少的30例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0~14d,平均为12d;切口渗液较多的32例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6~24d,平均为18.6d。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注意对糖尿病的治疗,及时有效地引流,正确地手术操作,合理地使用电刀,对预防和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换药方法对肥胖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到我院就诊行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脂肪层深部探查组(A组)和常规换药组(B组)。A组在术后2~3 d进行切口脂肪层探查,发现油滴或渗液后放置纱布引流条。B组常规换药治疗。结果 A组未发生脂肪液化,B组脂肪液化发生率为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层深部探查换药,发现油滴或渗液后提前放置纱布引流条能够减少肥胖患者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脂肪液化的方法。方法缝合时皮下置管配合使用α-糜蛋白酶。结果治疗组129例患者中,120例达Ⅰ期愈合;7例部分液化,术后第10日出院;2例渗液较多,拆除部分缝线换药,术后第12日出院。结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经济费用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糜蛋白酶?高渗糖配伍胰岛素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对18例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的诊断?体征?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法?愈合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局部清创,创面覆盖糜蛋白酶,切口注射高渗糖胰岛素,并用普通医用胶布闭合切口?结果:脂肪液化?感染?营养不良?缝合不当为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经糜蛋白酶清创?创面局部注射高糖胰岛素后,封闭5~7 d全部治愈,切口愈合率100%?结论:糜蛋白酶?高渗糖配伍胰岛素对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有良好的效果,且方法简单易行,见效快,花费少,患者痛苦小,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10.
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治疗与预防方法。方法根据切口脂肪液化发现的早晚,局部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局部渗液少则保守治疗,不拆除缝线,反之则拆除缝线,敞开引流。保守治疗48例,其中23例予局部每日挤压,尽量挤净渗液(对照组);另25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日辅以微波治疗(微波组)。拆线引流治疗37例,其中18例每日局部换药,去除坏死脂肪组织并予局部蝶形胶布牵拉固定(对照组),余19例是在上述方法基础上每日辅以微波治疗(微波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疗效,切口愈合时间。结果拆线治疗,微波组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保守治疗组,微波可减少患者拆线的概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结论微波治疗可加速切口的愈合,是用于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患者切口疼痛、愈合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易继发感染,切口瘢痕明显,从而加重了患者及亲属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并可由此引发医疗纠纷。近年来,随着肥胖、高龄手术患者比例的增加及高频电刀的普遍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多趋势[1,2]。因此,提前预防、及早发现和恰当处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普外科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我科1999年4月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局部加用高渗糖-胰岛素液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9年4月至2007年3月,我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共发生切口脂肪液化43例,表现为术后3~7d切口出现较多淡黄色渗液,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连续3次革兰染色未检出细菌。剔除5例糖尿病患者,余38例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14~78岁,平均52.1&#177;15.1岁;所有患者体型均较肥胖,其中29例使用高频电刀。随机选择其中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局部加用高渗糖-胰岛素液治疗;另18例患者作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局部封闭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出现脂肪液化早期症状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庆大霉素加0.2%利多卡因,对切口周围皮肤进行皮下注射封闭,1次/3日.结果25例切口达到1期愈合,5例液体流出较多,经引流及其他治疗后愈合.结论用庆大霉素加利多卡因进行局部皮肤封闭治疗早期脂肪液化,有确切疗效,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且方法简单,费用低廉,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6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忠  李泽明 《四川医学》2001,22(10):946-946
笔者于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62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8例 ,女性 34例 ,年龄 31~ 72岁 ,平均 5 6.8岁。随机分成治疗组 32例 ,对照组30例。1.2 治疗方法 :渗液较多者 ,将伤口分开 1.0 cm,用消毒棉签擦干后上盐水纱条 ;少量渗液者用消毒棉签挤压伤口两侧 ,盖消毒敷料。均每天换药 1次。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局部处理基础上加 65 4 - 2 10 mg,丹参注射液 2 ml,沿切口分别注射于两侧的皮下组织内 ,每天 1次。若无其他并发症则于术后 3日起改为口服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与防治。方法对7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病理特点和诊治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均于术后3~6d发生,且具有独特的发生规律,经及时对症处理腹部切口渗液少、范围小者术后7~12d切口愈合;切口渗液多、范围广者术后14~20d切口愈合。结论重视早期诊断,有利于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新方法.方法: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腹部切口手术患者,患者年龄22-35岁,术前均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方式为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对60例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为两组,分别采用渗液吸收贴治疗和普通外科换药,进行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均要掌握充分引流、及时换药,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原则.结果:采用渗液吸收贴治疗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较传统换药愈合时间短.结论:泡沫敷料使用简单易行,降低由于每次换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也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可用于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及预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盆腔炎更好的方法,研究甲硝唑配伍α-糜蛋白酶结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药物加体外射频治疗)和对照组45例(单用药物),试验组用甲硝唑配伍a-糜蛋白酶在阴道侧穹窿注射,接着用体外射频治疗仪照射下腹30min,隔日1次,连用5次为1疗程,对照组用甲硝唑配伍α-糜蛋白酶在阴道侧穹窿注射,隔日1次,连用5次为1疗程。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为75.5%。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只有25·5%。结论:甲硝唑配伍α-糜蛋白酶结合体外射频治疗慢性盆腔炎无损伤,局部用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法处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0年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73例患者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早期挤压排液法加微波仪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挤压排液加微波治疗能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切口愈合后美观,很少留有瘢痕,同时可减少患者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将2005年8月—2010年12月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0例患者分为2组,15例予传统方法治疗,15例换药时加用贝复济。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伤口均顺利愈合,加用贝复济组愈合时间较传统治疗方法组明显缩短。结论术中、术后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发展。切口脂肪液化时伤口局部加用贝复济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消除或缓解耳闷症状的效果。方法:对3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在鼓膜穿刺抽液后注入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和单纯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为50%。结论: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较为合理、有效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刘中文 《中外医疗》2011,30(26):160-160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后,切口渗液消失,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3~7d;切口愈合时间为7~18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一旦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护士在做好一般性护理的同时,要针对患者伤口液化的程度采取个性化护理,给予正确的局部处理,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