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逸飞  周业金 《安徽医药》2019,23(3):554-556
目的 探讨经膝关节后外侧手术人路治疗单独性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对11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病人进行钢板固定治疗,男4例,女7例;年龄45.8岁,年龄范围18~7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它伤3例,合并伤:合并腓骨小头骨折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 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获12~31个月的随访,平均17.2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无腓总神经损伤、无手术切口感染、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ISS钢板结合普通钢板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Ⅴ-Ⅵ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膝前正中切口LISS钢板结合普通钢板双钢板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Ⅴ-Ⅵ型骨折3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 ~24个月随访,X线愈合时间12 ~24周,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其中1例多发骨折发生感染,1例创缘皮肤发生坏死.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15 ~30分,平均25.4分,其中:优28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88.6%;按Rasmussen膝关节放射学评分为10~16分,平均14.8分,其中:优3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 94.29%.结论:双钢板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Ⅴ-Ⅵ型骨折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双切口3至4块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后内侧柱的SchatzkerV、VI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形双切口,外侧1块3.5mm锁定钢板,内侧及后内侧2至3块3.5mm小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后内侧柱的SchatzkerV、VI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5例,分析术后复位效果及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情况,评估手术临床疗效。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骨折复位效果满意,末次随访时复位无丢失,骨折均愈合,膝关节活动度0~135°,平均115°。膝关节功能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0%。结论 对于累及后内侧柱的SchatzkerV、VI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3至4块3.5mm钢板固定,可以获得有效固定,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切口3至4块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后内侧柱的Schatzker 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形双切口,外侧1块3.5 mm锁定钢板,内侧及后内侧2至3块3.5mm小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后内侧柱的Schatzker 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5例,分析术后复位效果及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情况,评估手术临床疗效.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 ~3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骨折复位效果满意,末次随访时复位无丢失,骨折均愈合,膝关节活动度0 ~135°,平均115..膝关节功能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0%.结论 对于累及后内侧柱的Schatzker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3至4块3.5 mm钢板固定,可以获得有效固定,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23例,采用腓骨截骨入路,对骨折部进行复位Pilon钢板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并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随访所有患者,随防时间12~24个月,平均时间18.2个月。术后未出现关节不稳、肢体麻木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愈合时间9~13周,平均时间为10.8周;随访期间未发现关节面丢失、内固定物松动等情况。随访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获18~30分,平均28.2分;其中优18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91.3%。结论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手术操作科学简便,疗效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崔冰  程峰  李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81-3082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8例,均采用双切口显露,关节面骨折直接复位,于骺端与骨干连接尽可能采用闭合复位,减少创伤,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结果 38例患者术后获得6~27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术后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骨折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完全负重时间平均4.7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平均97°.根据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分:优27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89.9%.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重视软组织损伤程度的评估,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于术后1、2、3、6、9、12个月复查,分别进行临床查体、X射线评估及康复指导。3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 X射线愈合时间14~24周,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18~29分,平均(24.2±3.3)分,其中优23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4%[(优+良)/总例数×100%]。按Rasmussen膝关节放射学评分为11~16分,平均15.1分,其中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可)/总例数×100%]为93.8%。结论双钢板内固定及植骨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采用改良前外侧S形皮肤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8~58岁,平均40.5岁。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1例,后交叉韧带止点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平均7.6 d。结果手术时间85~13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120~450 m L,平均210 m L。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5周,平均10.5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3例。无感染,无神经损伤,无骨折不愈合,无畸形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关节僵硬,无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操作简便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母钢板法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32例,胫骨近端骨折采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切口子母钢板法固定,后内侧采用1/3管状钢板或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的子钢板于胫骨后内侧固定,胫骨支撑母钢板固定外侧;股骨远端骨折应用股骨髁支持母钢板自外侧固定,一块重建子钢板或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子钢板自股骨前方或前内侧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5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Rasmussen评分优30例,良2例。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7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93.7%。结论子母钢板法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可使骨折最大程度解剖复位并坚强固定,早期即可进行关节功能的锻炼,对软组织的剥离较传统方法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联合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联合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Ⅵ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通过联合切口入路,即后内侧纵向切口及前外侧弧形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47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结果 47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骨折复位良好,均达到骨性愈合,无软组织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按照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10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为80.9%。结论联合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人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对32例三踝骨折的病例采用改良的后外侧人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18例,旋前外旋型14例。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恢复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Phillips踝关节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随访12~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0~13周。术后切口表浅感染1例。根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Phillips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评分为110~150分,平均(140.7±5.5)分;获优20例,良好7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3%。结论改良的踝关节后外侧手术人路不仅可充分显露后踝骨折,同时可兼顾外踝骨折的整复固定,减少手术切口及损伤,术野显露清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收住本院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8例列为观察组,均采取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同期入院患者40例为对照组,均采取后外侧开胸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d检测两组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CD4+、CD8+、CD4+/CD8+等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8.3±21.6) min、术中出血量为(311.5±48.4)ml、输血量为(147.3±30.4)ml,对照组分别为(227.7±28.5)min、(417.4±56.3)ml、(204.2±38.8) ml;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L-2R、IL-6、SAA、CRP及CD4+、CD8+、CD4VCD8+等炎症因子和免疫学指标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效果优良,且对机体免疫功能损害较为轻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 Extracellular activity was recorded from single units in the posterolateral hypothalamus in nineteen ca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inhalation anaesthetics cyclopropane, diethyl ether and halothane.2. Unit discharg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25-50% cyclopropane in eighteen of the forty-four cells tested with this anaesthetic, and in seven of fourteen cells tested with diethyl ether. This excitatory effect was associated with cortical EEG suppression.3. The remaining cells tested were depressed by cyclopropane or ether, and this also occurred during halothane administration.4. Excitation of certain cells in the posterolateral hypothalamus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increased preganglionic sympathetic activity evoked by cyclopropane and ether.  相似文献   

14.
胡小吾  高恩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35-2236
目的:评价GSS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用GSS内固定器为腰椎滑脱坚强内固定,根据需要作彻底神经减压,滑脱椎体复位和足量的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滑脱椎体复位理想,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本组优良率87.2%。全部植骨融合成功。结论:GSS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且评价其疗效。方法1999-03~2006-03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76例81髋。其中男52例56髋,女24例25髋。手术切口全长约7~12cm,根据需要适当延长切口,扩大应用范围。结果76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获得随访2个月至5年,平均3.5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组织损伤小、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的优点,有利于功能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罗海茂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82+1484-1482,1484
目的 探讨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腰椎融合方式为标准分成后外侧植骨组(A)48例,椎间植骨组(B)44例,对骨融合率、卧床时间、椎间隙高度等方面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在骨融合率方面:A组骨融合率为56.5%,B组骨融合率为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卧床时间方面:B组卧床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椎间隙高度方面,B组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较之后外侧植骨融合率更高,椎间高度维持更好,卧床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腋下小切口与传统后外侧切口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有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27例,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腋下小切口和传统后外侧切口肺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2个月肺功能、术后死亡、复发及转移率等指标。结果小切口组中5例因肺血管意外、淋巴结粘连严重和侵犯纵膈器官而转为标准后外切口肺癌根治术,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死亡、复发及转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小切口组术后2个月肺功能明显高于传统后外切口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腋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减少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后侧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收治的经过筛选的30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后侧Pilon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60~78岁,平均(66±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依据俞光荣后方Pilon骨折的分型,Ⅱ型19例,Ⅲ型11例。30例患者皆采用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牢固固定胫骨远端后方骨折块,合并的内外踝骨折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对症空心拉力螺钉或接骨板固定,术后均给予正规抗骨质疏松药物。结果对30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7.9个月。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78~95分,平均(90±8)分。按AOFAS评分优11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90%。所有病例切口皆一期愈合并且骨折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后侧Pilon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后外侧入路能对胫骨远端骨折块进行满意复位及牢固固定,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家兔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中的作用,为脊柱的融合找到一个新的途径.方法 制备PRP,取家兔24只,取双侧肋骨,行双侧第5、6腰椎横突间的后外侧植骨融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实验侧取PRP复合肋骨骨粒植入融合区,对照侧取肋骨骨粒植入融合区.术后4、8、12周处死各处死8只动物取脊柱标本.利用影像学、组织学的手段观察植骨区的融合情况,从大体、组织、细胞等方面分析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PRP复合自体骨组术后4、8、12周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单纯自体骨组(P<0.05).实验侧植骨区阻射密度值4、8和12周分别为51±7、69±7、81 ±6;对照侧为33 ±9、40 ±6、50 ±6,2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侧植骨区放射学评分4、8和12周分别为(3.1±0.8)、(6.9±1.1)、(8.1±1.1)分,2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RP复合自体骨移植对家兔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