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米铅和醋酸铅暴露后对仔鼠海马和皮质中铁调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将大鼠按雌∶雄=1∶1合笼饲养。发现阴栓为受孕第1天。将孕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纳米铅组和醋酸铅组,纳米铅组孕鼠经口给入10 mg/kg纳米硫化铅,醋酸铅组经口给入100 mg/kg的醋酸铅,对照组经口给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仔鼠出生后21 d(post-natal day 21,PND21)断乳,继续给予相应的处理直到出生后42 d(PND42)。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仔鼠皮质及海马中铅和铁的含量。应用实时PCR和ELISA方法检测铁调素的mRNA和蛋白的含量。应用Perl's染色法观察仔鼠皮质及海马中铁分布情况。结果纳米铅和醋酸铅染毒后,PND1、PND21及PND42仔鼠皮质、海马中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海马中铅含量均高于皮质。同样,纳米铅及醋酸铅暴露后,PND1、PND21和PND42仔鼠皮质及海马中铁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铅组仔鼠海马中铁含量高于醋酸铅组(P0.05)。醋酸铅暴露PND1、PND21和PND42仔鼠皮质中铁调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40、1.56和2.00倍,海马中铁调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42、1.22和140倍;纳米铅暴露PND1、PND21、PND42仔鼠皮质中铁调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57、2.05和2.34倍,海马中铁调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54、1.45和1.60倍;纳米铅暴露组PND21及PND42仔鼠皮质及海马中铁调素含量均高于醋酸铅组。与对照组比较,纳米铅及醋酸铅暴露后仔鼠皮质及海马中铁调素mRNA表达均增高,且纳米铅暴露后仔鼠皮质及海马中铁调素mRNA表达高于醋酸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鼠孕期纳米铅及醋酸铅暴露后可导致仔鼠铁调素表达增加,这可能是纳米铅及醋酸铅暴露致仔鼠皮质及海马氧化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比较醋酸铅与纳米硫化铅暴露对子代大鼠海马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妊娠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醋酸铅组和纳米硫化铅组,从妊娠第1天起分别给予醋酸铅(100 mg/kg)及纳米硫化铅(10 mg/kg)灌胃染毒至仔鼠离乳[出生后第21天(postnatal day 21,PND21)],离乳后仔鼠继续染毒至PND42;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PND21和PND42仔鼠学习与记忆功能。分别于PND1、PND21、PND42选取仔鼠,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海马铅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中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丝氨酸(Ser)、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醋酸铅组与纳米硫化铅组大鼠逃逸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醋酸铅组与纳米硫化铅组PND1、PND21和PND42仔鼠海马铅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醋酸铅组比较,纳米硫化铅组PND1仔鼠海马铅含量增加(P<0.05),而PND21和PND42仔鼠海马铅含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醋酸铅组、纳米硫化铅组PND1、PND21和PND42仔鼠海马Glu含量升高(P<0.05),Ser含量下降(P<0.05);醋酸铅组PND1、PND21仔鼠海马Ser含量低于纳米硫化铅组(P<0.05);醋酸铅组PND1、PND21仔鼠海马Gly含量显著下降(P<0.05),纳米硫化铅组PND21、PND42仔鼠海马Gly含量下降(P<0.05);醋酸铅组与纳米硫化铅组仔鼠海马GABA含量下降(P<0.05)。结论醋酸铅与纳米硫化铅暴露均可使仔鼠海马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兴奋性神经毒作用,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低剂量的纳米硫化铅引起Glu和GABA变化与醋酸铅一致,提示应该重视纳米硫化铅暴露引起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介素-23mRNA在川崎病患儿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儿科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33例,健康儿童35例.取患儿淋巴组织穿刺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白介素-23mRNA,ELISA方法测IL-6、IL-12和IFN-γ含量.结果:IL-23p19的基因表达量在两组中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川崎病组血清IFN-γ、IL-6、IL-12含量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的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23mRNA对川崎病患儿的诊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板蓝根提取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A(IL-17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BALB/c小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种不同浓度(250、125、62.5 mg/ml)板蓝根提取物组,每组8只。采用肺炎支原体标准菌株M19滴鼻法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提取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法检测小鼠血清IL-6、TNF-α、IL-17A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血清IL-6、TNF-α、IL-17A水平高于对照组;板蓝根低、中、高浓度组IL-6和IL-17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板蓝根中、高浓度组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板蓝根能缓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炎性病变及过量炎症因子IL-6、TNF-α、IL-17A的释放,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轻免疫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5.
应岩富  罗利飞 《海峡药学》2012,24(3):137-139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8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帕罗西汀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剂量为20~40mg·d-1,疗程均为8周.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帕罗西汀组患者HAMD及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同时血摹IL-2含量均明显增加.IL-6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及NIHSS评分、ADL评分、血浆IL2和IL-6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帕罗西汀可有效地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良反应轻微,顺应性好,是治疗PSD较为理想的药物.改善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因子平衡可能是帕罗西汀治疗PSD的另外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抗体夹心法测定15例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同期1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含量,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MD患儿急性期TNF-α、IL-6和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恢复期IL-6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和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HFMD患儿急性期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和TNF-α水平升高持续到恢复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胃癌患者Th1/Th2免疫漂移状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21例胃癌患者和17例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及IFN-γ的含量。结果 2组患者血清IL-4及IFN-γ含量分别为(4.83±1.95)pg/ml和(309.74±101.9)pg/ml,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及IFN-γ含量分别为(4.78±2.03)pg/ml和(316.78±100.02)pg/ml,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系统性免疫无明显的Th1/Th2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狼疮性肾炎患者40例为实验组,其中20例患者处于活动期,缓解期患者2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IL-6及IL-10水平。结果实验组活动期IL-6及IL-10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IL-6及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活动期Trge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活动期CD19+CD69+显著高于缓解期以及对照组,缓解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活动期患者血清IL-6、IL-10以及B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Treg水平下降,其可以作为临床判断狼疮性肾炎活动程度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7):125-127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7(IL-17)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4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细菌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78)和非感染组(n=62),依据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将感染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选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7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较,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2)入院1d和7d,预后良好组血清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r=0.381,P=0.002)。(3)血清IL-17对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95.7%;对预后判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71.1%、97.4%。结论血清IL-17在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和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观察对象为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无其它炎症性疾病以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40例,其中吸烟者20例,非吸烟者20例,缓解期患者40例,同期健康体检对象40人,无吸烟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LI SA)对各组COPD患者的血清IL-17和ICAM-1含量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结果 (1)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均〈0.05)。(2)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组血清ICAM-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CAM-1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均〈0.05)。(3)急性加重期吸烟组患者血清IL-17、ICAM-l水平高于非吸烟组(P〈0.05)。(4)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L-17与ICAM-l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8、0.507,P均〈0.05),且在急性加重期这两个因子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4,0.367,P均〈0.05),与PaO2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6,-0.366,P均〈0.05)。结论 (1)IL-17和ICAM-1可能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且与疾病分期及缺氧严重程度相关。(2)IL-17可能促进ICAM-1的表达,二者均与COPD全身炎症相关。(3)吸烟是促进COPD患者IL-17和ICAM-1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16(IL-16)的表达情况。方法80例CHD患者(CHD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17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2例)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组,18例)四个亚组。测定血清中hs-CRP和IL-16浓度,并与正常体检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CHD组及其亚组hs-CRP和 IL-16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HD患者hs-CRP与IL-16呈正相关(r=0.285,P<0.05)。结论 CHD患者hs-CRP和IL-16显著高于健康人,且具有相关性,对CHD的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吉翔  朱安欣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86-3087
目的:探讨口腔白斑(leukoplakia)患者血清白介素- 18 (inteleakin- 18,IL-18)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8例白斑患者、1例癌变患者和48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18水平.结果:白斑组血清IL-18表达水平为(4.27±2.73) pg/mL,正常对照组为(2.06±0.39) pg/mL,白斑组血清IL-1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癌变患者血清IL-18手术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IL-18在口腔白斑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白斑患者的血清检测是诊断口腔白斑的敏感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死亡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RA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和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MTX+TGP+LEF组与MTX组比较,前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治疗前RA患者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RA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TNF-α外,IL-1β、IL-6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β、IL-6和TNF-α在RA患者发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定期检测其水平并采取对应治疗,对降低RA患者软骨破坏,提高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清白细胞介素-6、8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8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异位妊娠患者血清中的白介素-6、8的水平,并与早孕及未孕妇女进行比较,评价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异位妊娠组与早孕对照组IL-6、IL-8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异位妊娠组和早孕对照组血清IL-6、IL-8水平分别与正常未孕妇女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将IL-6和IL-8的阈值定为80pg/ml和130pg/ml,则敏感性分别为58.82%、70.59%,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5.32%和65.90%。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8水平比正常非孕妇女和正常宫内早孕妇女高,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测定能够作为诊断早期妊娠、异位妊娠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P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 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依那西普进行治疗,对2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TNF-α、IL-6以及IL-17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对RA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TNF-α、IL-6以及IL-17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生期磺胺间甲氧嘧啶暴露对海马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 选用40只美国癌症研究所(ICR)雌鼠从受孕后第1天(GD1)至仔鼠出生后21d(PND 21),每天分别对其灌服1次10、50和200mg/kg的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和生理盐水,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母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ND 22和PND 56时雌性子鼠海马中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SMM处理组母鼠粪便中总短链脂肪酸(SCFAs)和丁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处理组雌性子鼠海马中蛋白激酶B(Akt)和mTOR以及低、中剂量组4E结合蛋白(4EBP1)表达明显增高(P<0.05);PND 56时,处理组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和mTOR以及中、高剂量组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处理组4EBP1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围生期母鼠暴露SMM致其肠道菌群紊乱,间接诱导其雌性子代海马mTOR信号通路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佐治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8(IL-18)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和血脂康胶囊进行治疗,共观察1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6和IL-18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中IL-6和IL-18的减少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血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明显,并能对血清中IL-6和IL-18的含量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临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药实践》2017,(7):492-49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35(IL-35)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观察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IL-35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为(296.88±128.83)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53.26±58.33)pg/mL(P<0.05);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5为(246.07±85.20)ng/L,低于正常对照组(359.19±90.43)ng/L(P<0.05)。血清IL-17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r=-0.401,P=0.028)。结论:IL-17和IL-35异常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白介素-10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白介素-10(IL-10)水平及其在COP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我院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各50例与正常健康对照组50例,均通过肺功能检查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FEV1/FVC,用双抗体ELISA夹心法测定血清中IL-10的浓度。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OPD两组血清IL-10水平与FEV1%呈正相关(r=0.625,P<0.01)。结论COPD患者的IL-10与正常人相比明显降低,提示IL-10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中白介素-6和IL-1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2例NSCLC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和IL-17的水平。〈br〉 结果 NSCLC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NSCLC患者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高低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IL-6和IL-17可能参与了NSCLC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两者水平检测可用于HIE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