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SF的患者为CSF组,50例CAG提示无管腔狭窄及CSF的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生化指标、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结果 CSF组吸烟者比例、ET-1水平、CEC数量高于对照组,而NO水平、FMD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SF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Hey升高,而HDL-C降低(P<0.05).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CSF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王西辉  吴娟  解飞  贺鹏辉  张学丹 《广西医学》2016,(12):1651-1653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CSF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口服尼可地尔.评价各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脂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支冠状动脉血流分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计帧(TIMI-FC)、hs-CRP、ET-1、血清NO及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支冠状动脉TIMI-FC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支冠状动脉TIMI-F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1、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CSF现象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CSF的患者12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灯盏生脉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硝酸酯类、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等),灯盏生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血浆一氧化氮(NO)、脂联素(APN)、内皮素-1(ET-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同时对所有患者采用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测,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灯盏生脉组患者血浆NO、AP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ET-1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增加、左室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下降、E/A增加(P<0.01);对照组的NO、APN、ET-1、hs-CRP及左室舒张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灯盏生脉组60例患者共发现163个亚段异常,治疗后改善158个,对照组60例患者共发现159个亚段异常,治疗后改善59个.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对冠脉慢血流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探讨脂联素(APN)?髓样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作为测定慢血流指标,随机选择经冠脉造影(CAG)确诊无冠脉狭窄病变并确诊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入选冠脉血流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测定血浆MPO?APN浓度及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CSF的危险因素?【结果】 冠状动脉慢血流组MPO浓度(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93.70 ± 37.75 vs 26.76 ± 6.20,P < 0.001),APN水平(mg/mL)较对照组显著减低(4.06 ± 0.20 vs 8.78 ± 0.75,P <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MPO(OR = 1.23, P = 0.001)水平升高?APN浓度降低(OR = 0.92, P = 0.040)与CSF有独立相关性?【结论】 MPO?APN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清eNOS水平,评价其与CSF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12 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CSF患者36例和对照36例,应用TIMI血流帧数(TFC)评价冠脉血流速度,ELISA法测定血清eNOS含量,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CSF组各支血管的TFC和平均TFC(mTF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SF组eN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6.40±5.57 vs 59.91±8.75ng/L,P<0.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CSF患者的mTFC与血清eNOS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58,P<0.001)。结论 CSF患者血清eNOS水平显著下降,且与冠脉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eNOS表达下降可能是CSF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C)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发病12h内且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STEM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标准PCI操作)和缺血后处理组(在标准PCI操作基础上于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后给予3轮30s/次的缺血后处理)。观察术中冠脉血流情况、术后心肌坏死标志物及炎症标志物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情况、冠脉病变及PCI治疗情况一致,缺血后处理组术中无复流(NRF)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VS 23.2%,P=0.033);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96.0%VS 83.9%,P=0.042);尽管术毕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无差异,但CTFC及Blush血流好于对照组(P<0.05);缺血后处理组术后CK-MB和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均低于对照组[(258.3±87.8)U/L VS(306.6±94.4)U/L,P=0.008;(3 582.08±1 731.40)ng/L VS(4 501.34±1 554.4)ng/L,P=0.005]。同样,术后缺血后处理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亦低于对照组[(29.25±46.13)mg/L VS(32.20±43.50)mg/L,P=0.048]。结论:3轮30s/次的缺血后处理可以通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ASTEMI患者术中NRF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有慢血流现象但冠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40例作为CSF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CAG显示冠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并计算NLR,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F组NLR[(3.25±0.73)比(2.72±0.67)]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2.53、95%CI 1.42~3.61,P<0.01)、hs-CRP(OR=1.42,95%CI 1.22~1.96,P<0.01)和吸烟(OR=3.34,95%CI 1.06~8.62,P<0.05)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在CSF患者中升高,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女性内皮功能的评价及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8年10月在北京煤炭总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女性患者130例,其中慢血流者67例,正常血流者63例。测定其血浆ET-1、NO及内皮舒张功能(FMD),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静息时,慢血流组和正常组间内皮素-1(ET-1)和NO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6、0.010)。运动后,两组间ET-1和NO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17)。在正常组,运动后ET-1和NO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与运动前比较,ET-1升高而N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0.006)。在慢血流组,运动后ET-1和NO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05)。慢血流组FMD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5)。CTFC与FMD呈负相关(r=-0.701,P=0.004),与NO呈负相关(r=-0.850,P=0.009),而与ET-1水平呈正相关(r=0.381,P=0.008)。FMD与血清ET-1水平呈负相关(r=-0.324,P=0.002),与血清NO水平呈正相关(r=0.523,P=0.001)。结论冠脉造影正常的女性患者,冠脉血流和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相关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女性冠状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CSF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2组间及组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TIMI计帧、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物歧化酶(SOD)及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1)。观察组治疗后SOD、FMD、NO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5.631、5.922、5.691,P<0.01);TIMI计帧、MDA、ROS、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7.384、6.462、7.281、6.970,P<0.01)。治疗后对照组TIMI计帧、SOD、MDA、ROS、FMD、NO、ET-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71、0.722、0.350、0.193、0.873、0.554、0.381,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FMD、NO均较对照组升高(t=4.064、5.091、4.270,P<0.01),且TIMI计帧、MDA、ROS、ET-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t=6.932、4.181、4.360、7.944,P<0.01)。结论替米沙坦治疗CSF优于对照组,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能造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入选2011年8月-2013年12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存在CSF的患者97例,作为CSF组,同期冠状动脉正常而且血流也正常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天晨空腹抽血检测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甘油三酯( TG )、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和血小板计数( PLT)。结果:两组吸烟患者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与对照组比较,CSF组的Hcy、hs-CRP和RDW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炎症导致的内皮损害及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可能是造成CSF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帆  贺立群  方勇  冷沁 《疑难病杂志》2013,12(10):745-74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Ⅰ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观察Ⅱ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分别采用高分辨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变化,以及血中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治疗后肱动脉FMD、NO、hs-CRP、ET-1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治疗后上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亦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Ⅰ组比较,观察Ⅱ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能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RA患者中RDW与贫血、炎性指标、疾病活动之间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期间北京协和医院83例连续收住院的R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并连续收集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2016年5月体检的83例健康成人的ESR、hs-CRP、抗CCP抗体、RF和RDW作为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RA患者组按照疾病活动性和是否存在贫血进一步分为亚组,进行亚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RA伴贫血患者的RDW值(15.5±2.4)明显高于RA不伴贫血患者(12.9±1.5,P=0.000)和正常体检者(11.9±0.3,P=0.000);活动期RA患者的RDW值高于非活动期的RA患者(14.8±2.2 vs 13.0±1.5,P=0.000);hs-CRP、抗CCP与RDW值之间呈正相关,是RDW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RDW值对RA预后的影响可能和RDW与hs-CRP、抗CCP的正相关性有关,可能是与RA患者疾病活动程度及预后有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马玲  张金国  尉希清  陈猛  谭洪勇 《当代医师》2013,(11):1526-152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SCFS)与血浆内皮素(ET-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凝血功能、炎症反应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0例行冠脉造影(CAG)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通过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c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血流帧数。筛查出SCFS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另外45例无SCFS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t检验和X。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CFS的高危因素。结果研究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42)mmol/Lvs(1.44±0.34)mmol/L,t=-2.731,P〈0.01],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68±0.62)mmol/LVS(5.10±0.84)mmol/L,t=3.727,P〈0.01],血浆ET-1、TAT、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94.3±16.78)ng/Lvs(83.5±12.53)ng/L,t=3.051,P〈0.01;(12.96±3.24)μg/Lvs(8.76±2.64)μg/L,t=5.945,P〈0.01;(2.48±0.35)μg/LVS(1.58±0.46)μg/L,t=11.25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血清胆固醇、ET.1、TAT、hs—CRP是影响SCFS的危险因素(OR〉1.22)。结论由于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障碍以及炎症反应,出现动脉硬化,导致凝血功能活化,冠状动脉出现慢血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超声评分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丽水市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健康成人5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膝关节滑膜厚度、增生滑膜内血管检出率、超声评分、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髌上囊积液、髌下囊积液、关节腔积液、膝关节软骨和骨表面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膝关节滑膜厚度[(0.50±0.19)cm vs.(0.13±0.05)cm,P=0.000]、髌上囊液体深度[(0.62±0.27)cm vs.(0.23±0.05)cm,P=0.000]、髌下囊液体深度[(0.58±0.12)cm vs.(0.21±0.04)cm,P=0.000]、关节腔液体深度[(0.48±0.28)cm vs.(0.12±0.08) cm,P=0.000]、红细胞沉降率[(43.29±12.58)mm/h vs.(12.95±4.39)mm/h,P=0.000]、C反应蛋白水平[(8.95±3.29)mg/L vs.(3.29±1.54)mg/L,P=0.000]、增生滑膜内血管检出率(84.20% vs.13.00%,P=0.000)均明显增加.且超声评分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髌上囊液体深度、髌下囊液体深度和关节腔液体深度均呈正相关(r=0.583、0.258、0.383、0.219、0.228、0.248,均P<0.05).结论 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超声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的疾病严重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与探讨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70例H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叶酸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动态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管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24hSBPV、24hDBPV、dSBPV、dDBPV、nSBPV、nDBPV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7.4±2.9)μmol/L]、sICAM-1[(342.4±39.5)μg/L]、NO[(78.4±9.1)μmol/L]、ET-1[(53.4±9.6)ng/L]以及IMT[(1.0±0.6) mm]明显优于对照组[Hcy(9.2±3.0)μmol/L、sICAM-1(366.5±39.5)μg/L、NO(75.3±8.0)μmol/L、ET-1(57.4±9.8)ng/L以及IMT(1.3±0.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更有利于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血管源性眩晕患者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皮功能及溶血磷脂酸(LPA)、酸性磷脂(A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管源性眩晕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20例,选择未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25例纳入高血压组,以及2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清Hcy及hs-CRP水平.结果 血清Hcy、hs-CRP在对照组[(9.83±2.12)μmol/L、(1.42±0.78)mg/L]、高血压组[(14.82±3.05)μmol/L、(5.98±2.24)mg/L]、SAP组[(20.32±4.08)μmol/L、(9.85±3.29)mg/L]及ACS组[(23.24±4.27)μmol/L、(14.35±4.79)mg/L]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与Hcy呈显著正相关(r=0.595,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Hcy、hs-CRP浓度明显升高,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升高更加明显,其可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蒋建东  陈燕春  陆俊杰  杨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698-1700,170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舒伐他汀20mg/d,n=41)和B组(瑞舒伐他汀10mg/d,n=41);观察4周后两组血脂、hs-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变化。结果:4周后A组、B组的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分别为(2.67±0.94 vs.2.13±0.64;P=0.005)、(2.68±0.77 vs.2.37±0.58;P=0.044),但两组的LDL-C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1%vs.43.9%,P=0.014),治疗后hs-CRP水平小于10mg/L的比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4%vs.58.5%,P=0.007),试验中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瑞舒伐他汀20mg/d能更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increased red blood cell width (RDW) is a marker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and adverse outcomes of variou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并与传统预测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MAU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2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n=121)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n =101).记录各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他汀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应用史、血压;入院次日晨收集尿及空腹血,测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血常规、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肌酐.计算体重指数、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肌酐清除率及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66.16±20.24) vs.(175.24±20.25) mmHg;(104.56±12.74) vs.(109.99±16.35) mmHg;(0.84±0.15) vs.(0.92±0.10) μmol/L;(1.08±1.05) vs.(3.04±6.91)mg/L;(1.78±0.80)vs.(1.29±0.36);均P<0.05].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呈正相关(r=0.260,P=0.000),且为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其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系数小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但明显大于超敏C反应蛋白.结论 NLR升高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可能弱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但明显强于超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