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哲  方建江 《浙江医学》2023,24(24):2673-2678
脓毒症是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也会影响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肠道一方面,微生物群的改变造成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内毒素转位增加,炎症反应加剧,从而促进脓毒症的发展。另一方面,脓毒症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加剧了微生物群失调。因此,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成为脓毒症治疗的新途径。目前肠道微生物群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二是通过肠道微生物群移植来重建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传统医学中的一些方法,如中药和针灸,也被应用于脓毒症的治疗,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肠道微生物群和脓毒症的相互关系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肠道螺旋体对肠上皮细胞吸附的特性。方法 利用人工培养的肠上皮细胞系H40 7细胞建立研究肠道螺旋体与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方法 ,并用该方法研究肠道螺旋体对肠上皮细胞吸附的特性。结果  4种不同来源的肠道螺旋体分离株均能吸附到人肠上皮细胞系H40 7细胞的表面 ,其中以人的分离株SP16的吸附率为最高 ,而非致病性的BrachyspirainnocensB2 5 6株则没有明显的吸附。人分离株SP16与H40 7细胞共同孵育 1h后的吸附率为 63 .77% ,2h则达到 89.11%。H40 7细胞经固定后肠道螺旋体仍能有效地吸附到细胞上 ,显示受体是稳定表达在肠上皮细胞的表面。结论 利用人工培养的肠上皮细胞系H40 7细胞建立了研究肠道螺旋体与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脓毒症后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凋亡与IL-1β转换酶(ICE)及细胞因子IL-1β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盲肠结扎穿孔(CLP)造成小鼠脓毒症,假手术组接受同样的手术操作但不行CLP。致伤后1、3及6小时分离肠上皮细胞,采用RT-PCR定量检测ICE基因的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结果CLP组小鼠肠上皮细胞内ICE和IL-1β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肠上皮细胞内IL-1β基因表达与ICE基因表达存在明确的依赖性且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以致伤后6小时表达量最高。肠上皮细胞凋亡在CLP后1小时开始出现并在6小时最明显,细胞凋亡与ICE和IL-1β基因表达成正比。假手术组未检测到肠上皮细胞凋亡。结论脓毒症时ICE基因参与了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4.
Chen L  Song X  Meng X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544-546
目的 研究脓毒症后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凋亡与IL-1β转换酶(ICE)及细胞因子IL-1β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CLP)造成小鼠脓毒症,假手术组接受同样的手术操作但不行CLP。致伤后1,3及6小时分离肠上皮细胞,采用RT-PCR定量检测ICE基因的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CLP组小鼠肠上皮细胞内ICE和IL-1β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是急危重症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肠屏障功能障碍(intestine barrier functional disturbance,IBFD)是脓毒症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脓毒症相关IBFD主要是由肠上皮细胞损伤及肠道缺血、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的。肠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ISCs)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是体内平衡损伤后新上皮细胞的来源,因其具有增殖、再生、转化为分化细胞和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对于治疗IBFD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在治疗脓毒症相关IBFD中扮演重要角色的ISCs,旨在挖掘基于ISCs治疗脓毒症相关IBFD的方法及机制,探究现阶段治疗措施,希望对未来脓毒症患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黄芪注射液干预组,每组10只。脓毒症模型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黄芪注射液干预组大鼠在术前15 min和术后6 h接受800 mg·kg-1黄芪注射液的干预。术后24 h取大鼠肠道黏膜组织-80℃冰冻保存。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肠道黏膜组织的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干预组的大鼠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5.2±0.3),(22.3±1.2)和(11.2±0.9)。脓毒症模型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黄芪注射液干预组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脓毒症模型组(P0.05)。脓毒症模型组Bcl-2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Bax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黄芪注射液干预组Bcl-2表达水平高于脓毒症模型组,Bax表达水平低于脓毒症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通过维持Bcl-2/Bax平衡来抑制脓毒症引起的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从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肠道菌群具有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及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性遭到了严重破坏,但这些肠道微生物的具体影响机制及治疗潜力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肠道菌群的调节在脓毒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寻求更多治疗靶点应用于脓毒症临床治疗,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8.
李香琴  马晓媛  田李星 《重庆医学》2016,(11):1571-1573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目前住院患者最大的威胁之一。而肠道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既是脓毒症受累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加重脓毒症反应的器官。正常情况下,肠道细菌及其产物与肠道黏膜屏障存在动态平衡,肠道黏膜屏障可以防止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阻止抗原和微生物进入体内,同时又可以使人体和环境实现分子交换,从而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因此,完整的肠黏膜屏障是防止肠源性疾病和保障身体营养供应必不可少的。脓毒症时,肠道内环境平衡失调,炎性因子产物增加,细胞凋亡增多,肠道黏膜屏障受到破坏,肠黏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致使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菌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肠道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烧伤休克期并发脓毒症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治疗结果。方法对48例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患者,依据脓毒症和肠源性感染诊断标准,结合患者创面及血液细菌培养结果,计算休克期内脓毒症的发生率。结果48例中,5例脓毒症(10.4%),发病时间为伤后45h内;5例中血培养与创面培养结果相符者2例;5例中的4例并发严重休克,1例并发应激性溃疡;4例脓毒症患者中,2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肠道杆菌感染是严重烧伤休克期发生脓毒症的原因之一,烧伤后早期应用对肠道菌群敏感的抗生素是防治休克期脓毒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肠组织多肽谱差异表达,探索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模型,分假手术组(n=3)和脓毒症组(n=3),取回肠组织,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肠组织多肽谱,差异表达内源性多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断其在脓毒症肠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结果 共鉴定到458条多肽序列,涉及129个前体蛋白,得出差异上调的多肽有101个,下调的多肽有9个,差异内源性多肽可能通过调控代谢途径、抗原处理和呈递、氧化磷酸化、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参与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并预测出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相关的15条内源性多肽。结论 发现了15条差异表达内源性多肽,可能是参与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的关键生物活性多肽,为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 2, GLP-2)是一种多肽类胃肠道生长因子,具有多种生理效应。作为外源性药物,GLP-2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结果显示,GLP-2可降低骨吸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但对骨形成没有作用,完整的胃肠道是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GLP-2的合成、分泌、代谢、GLP-2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用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多肽,在调节葡萄糖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且不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被认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药物。已发现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胰腺以外的多种器官和组织,如心血管、胃肠道、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因此,GLP-1除降低血糖外,尚有诸多胰外作用。在心血管系统中GLP-1可舒张血管、改善内皮功能、促进病理状态下心室功能恢复,并对抗缺血/再灌注及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吕雪欣 《黑龙江医学》2012,(12):919-925
L细胞作为肠道内分泌细胞的一种,零散分布于胃肠道,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胰高血糖素样肽2、多肽YY等多种重要的肽类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脂肪细胞、PDX-1基因的调控、改善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管内皮、糖调节等均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样肽2目前主要了解其对肠道作用突出。多肽YY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食欲也有影响,这些还需要更细致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 RAs)类降糖药对两种常见的呼吸系统不良事件(respiratory system adverse event,RSAE,包括鼻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linical trials和Cochrane数据库中(截止2015年5月)比较GLP-1 RAs与传统降糖药或安慰剂对鼻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加权合并。结果: 共纳入50个研究,包括13种干预措施:7种GLP-1 RAs类药(艾塞那肽、艾塞那肽缓释剂、利拉鲁肽、利西拉来、他司鲁肽、阿必鲁肽、杜拉鲁肽)、5种传统降糖药(胰岛素、二甲双胍、磺脲类、西格列汀、噻唑烷二酮类)和安慰剂。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胰岛素相比,他司鲁肽显著降低了鼻咽炎(OR=0.67,95%CI:0.46~0.96)和上呼吸道感染(OR=0.39,95%CI:0.23~0.73)的发生风险;与安慰剂相比,他司鲁肽显著降低了上呼吸道感染(OR=0.57,95%CI:0.34~0.99)的发生风险。此外,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网状meta分析显示,鼻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排最末位的均为他司鲁肽。结论: 他司鲁肽显著降低了鼻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但仍有待专门针对RSAE设计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由一种肠内分泌L细胞分泌,特异性促进肠黏膜生长与损伤后修复的多肽类激素。GLP-2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的转导实现其生物学作用,通过刺激隐窝细胞增生及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地增加了肠黏膜上皮的表面积,促进肠道营养吸收,增强肠屏障功能,维护肠黏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GLP-2的上述特性,提示其对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具有治疗潜能。本文综述了GLP-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顺伟  金慧 《医学综述》2011,17(11):1698-1700
脓毒性休克是由感染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是目前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综合征。长期以来人们都将多巴胺作为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一线药物,而由于传统观点认为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减少肾脏及胃肠道黏膜的血流灌注等不良作用,认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是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的标志。然而,近来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应用于脓毒性休克,不仅具有更好的有效率,而且其对于肾脏、胃肠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机体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并不比多巴胺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7例,其中正常体质指数组47例,超重组40例,选取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及GLP-1,进食100 g馒头餐后测定餐后30 min、120 min血糖、胰岛素、GLP-1水平。【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30 min及120 min GLP-1曲线下面积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组餐后30 min、餐后120 minGLP-1、GLP-1曲线下面积低于正常体质组(P<0.01)。【结论】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患者GLP-1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 like peptide-2,GLP-2)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Sprague 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内毒素组,C组:治疗组。分别以生理盐水、EcolliO55:B5、GLP-2腹腔注射,留取末端回肠组织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肠系膜淋巴结、肝、肺组织匀浆后细菌培养计算细菌移位率,同时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电镜下A组肠黏膜微绒毛及紧密连接未见异常,B组紧密连接增宽,微绒毛变细、稀疏,部分断裂、脱落。C组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②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及western blot净光密度值结果可见:occludin表达B组明显低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③肠系膜淋巴结、肝、肺器官细菌移位率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 GLP-2可以降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的程度,减少细菌移位率,对脓毒症的肠道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一种肠道多肽类激素,具有多种肠道效应,包括刺激肠黏膜生长、促进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肠屏障功能、抑制胃能动性和胃酸分泌等。近年来GLP-2已经用于多种临床肠道疾病的治疗,因此阐明其作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GLP-2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GLP-2R来发挥作用。GLP-2R在多种肠细胞中均有表达,故推测GLP-2通过多种下游介质来间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GLP-2对结肠的肠营养作用被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调节,而小肠生长除了与IGF-1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之一ErbB相关外,还与IGF-1、IGF-2和ErbB配体相关。GLP-2的抗炎和血流效应分别依赖于由黏膜下层神经元释放的血管活性肠肽和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20.
G蛋白偶联受体119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它主要在胰腺、肝脏和胃肠道中表达。GPR119激动剂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上升,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抑胃肽(GIP)的释放增加,从而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各个企业的GPR119激动剂的研发情况,综述了其构效关系,并介绍本课题组在GPR119激动剂设计和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