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与总结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术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127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内瘘术,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出血、术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95.3%,术后出血2例,术后血栓形成3例,2例因血管条件差手术失败。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术式,术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良好的定位、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华  张卫  朱强  王旭彦  刘志敏  菅秀丽 《河北医药》2011,33(19):2928-2929
目的通过监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的血流量,探讨其与AVF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华北石油总医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4例,使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超声稀释技术)检测AVF血流量,随访6个月,以发生内瘘血栓为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AVF血流量与发生内瘘血栓的相关性;根据AVF血流量分将患者分为2组:高流量组(54例,Qa≥500ml/min)和低流量组(30例,Qa〈500ml/min),分析2组发生血栓的危险性因素。结果结果20.2%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AVF血栓,AVF血流量在血栓组明显下降(P=0.001);低流量组半年内AVF的累计通畅率是77.4%,其发生血栓的风险是高流量组的4.5倍。结论AVF透析患者AVF血流量越低,AVF发生血栓的可能性越大。AVF的血流量低于500ml/min是发生近期血栓的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肘窝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尿毒症患者154例分为两组,腕部内瘘139例和肘窝内瘘1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率、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肘窝内瘘手术成功率和成熟率高于前臂内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窝内瘘手术成功率和成熟率高,是建立内瘘的次佳选择,尤其适用于血管条件差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肢3种不同手术部位和吻合方法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为3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根据手术部位和血管吻合方法不同分为3组:腕部标准内瘘215例(A组),肘部端侧吻合内瘘组54例(B组),肘部侧侧吻合内瘘组53例(C组)。比较术后2周和4周内瘘血流量、术后至开始应用时间、1、2年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 A组术后2周和4周内瘘血流量低于其他两组,术后至开始应用时间长于其他两组(P<0.05);3组的1、2年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B组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肘部侧侧吻合内瘘具有和腕部标准内瘘一样并发症少的优点,又具有肘部端侧吻合内瘘成熟快、血流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本组共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54岁,尿毒症的原因:慢性肾炎31例,糖尿病肾病7例,梗阻性。肾病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多囊肾4例,高血压肾病2例。  相似文献   

6.
王有道  钱丽萍 《江苏医药》1999,25(12):945-945
我院自1989年~1998年共做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术96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共96例,男68例,女28例。年龄16~72岁,平均59岁。尿毒症原因为:慢性肾炎71例,晚期泌尿系肿瘤8例,多囊肾6例,双肾结石伴肾积水4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1例。实验室检查:尿量400~1600ml/日。Hb32~98g/L。BUN24.48~63.52mmol/L,Cr580~1834umol/L。根据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部位,手术方法按常规步骤进行。本组动静脉内瘘均为自体血管吻合,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83例,上臂动静脉内瘘1例,踝部动静脉内瘘1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该院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2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顺穿组(向心穿刺)和反穿组(离心穿刺),每组26例,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及1年内假性动脉瘤、内瘘阻塞及内瘘狭窄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点皮肤瘢痕形成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尿素氮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顺穿组与反穿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8.5%、89.6%,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分别为4.4%、14.8%,皮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5%、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顺穿组1年内的内瘘阻塞发生率、假性血管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反穿组,但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反穿组。结论顺穿在操作上不仅简便、省力,还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穿刺点渗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降低内瘘阻塞、假性血管瘤发生率,但血管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患者充分透析的生命线,从1966年发明动静脉内瘘后,血液透析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急性进入慢性透析年代,慢性肾衰、尿毒症,由不治之症到可依靠血液透析长期生存[1].  相似文献   

9.
终末期肾脏病通常采取血液透析治疗方式,而长期维持血液透析应从血管通路构建开始,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是延长其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型术后,血管需要有足够的成熟时间,而能否成熟使用与诸多因素有关,存在相关过渡导管使用率高和失功率高的临床问题.为了改善患者结局,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方法的应用及效。方法对1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皮肤血管护理;在术后观察吻合口有无渗血及血肿、检查内瘘是否通畅、促进内瘘成熟、评估内瘘成熟情况,做好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均无严重肢体循环障碍、出血、感染、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发生,透析时血流量可达300mL/min以上。结论精心的护理能够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负担,所以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透析室医护人员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用四肢动静脉内瘘术20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 ,俗称“生命线”。BersciaCimino(1966年 )首先建立了动静脉内瘘 ,70年代开始了动静脉桥式移植瘘管 ,材料有自体静脉、同种异体血管、异种血管、人造血管。但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仍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血液通路。本文总结了我院 1994年~ 2 0 0 0年 5月进行的 2 4 1次手术的经验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本组 2 0 0例 ,男 131例 ,女 69例 ,年龄 2 0~ 82岁 ,其中已进行 1~ 3次动静脉内瘘术者 2 2例 ,同一肢体 2次以上手术者 6例 ,选用下肢者 7例。按原发病分类 :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于某院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患者桡动脉自体动静脉内瘘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对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患者66例,出现并发症患者34例,其中主要包括形成血栓患者19例,内瘘狭窄患者10例,盗血综合征患者5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同时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患者桡动脉直径、峰值流速均显著高于并发症患者(P0.05),且患者阻力指数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判断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自体动静内瘘通畅情况,对于及时发现患者内瘘并发症,及时介入相应治疗措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晶晶 《安徽医药》2016,20(3):586-588
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每次使用时的维护都关乎到内瘘的使用寿命。该文通过对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帮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预防作用。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我院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按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分为实验组(n=49)及对照组(n=49),分别施以优质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AVF闭塞情况、AVF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AVF闭塞发生率分别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22.45%(P<0.05)。实验组AVF自我管理知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达95.92%,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3.67%(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增强MHD患者AVF自我管理能力,预防AVF闭塞,提高患者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总结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经验.方法 分别进行前臂动静脉内瘘、上臂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格管理及护理.结果 128例患者一期手术吻合通畅率达98.44%,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栓,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需行二期处理.结论 依靠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严格的术后管理,可获得一个较好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手术应遵循先易后难、先非惯用手后惯用手、先前臂后上臂的原则.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是血栓形成,一旦发现血栓形成,需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罗钢  李东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5):99-10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从而有效的预防和降低动静脉内瘘阻塞的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市医院13例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结果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且多数发生在动静脉内瘘吻合口附近,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可有效实现血栓阻塞内瘘的再通。结论重视血管监测和内瘘的保护,早期发现和紧急处理血栓阻塞的动静脉内瘘可使大部分内瘘恢复通畅,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再次手术带来的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二,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要素。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血液透析的质量。目前国内外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是动静脉内痿。本文总结了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全程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长期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一条血流量充足、易于穿刺、管理、最为安全、最为经济、且维持时间最长的血管通路。方法在局麻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9例,其中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15例,鼻咽窝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3例,肘窝部头静脉-肱动脉端侧吻合术1例。其中1例鼻咽窝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患者因血管条件差,血流量不足,术后3个月改行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结果 19例随访2个月至1年10个月,无瘘闭、栓塞情况,均已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长期行血液透析的一条血流量充足、易于穿刺、管理、最为安全、最为经济、且维持时间最长的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溶栓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用内瘘穿刺针穿刺靠近血栓部位的内瘘静脉端,经内瘘穿刺导管间断注入尿激酶;另选外周静脉缓慢滴注肝素盐水。两者联合治疗血栓形成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结果本组52例患者,溶栓治疗成功40例,失败12例,成功率76.9%;治疗时间为0.5~4 h,平均治疗时间2h。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降低了患者再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