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伤椎内植骨置钉椎弓根钉后路短节段固定的操作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我院接诊后路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中选取27例本研究对象,均给予其后路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观测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疼痛、椎体压缩率及后凸Cobb角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89.54±7.92)min,术中出血量(260.22±27.31)mL;术前VAS评分(8.46±0.42)分,术后2dVAS评分(3.01±0.41)分,末次随访VAS评分(0.95±0.28)分(P<0.05);术前椎体压缩率(44.20±4.63)%,术后2 d椎体压缩率(4.16±0.82)%(P<0.05);术前后凸Cobb角为(21.95±2.64)°,术后2d后凸Cobb角为(5.62±1.17)°(P<0.05).结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伤椎内植骨置钉椎弓根钉后路短节段固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缩小椎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传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附加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45例,A组24例,行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B组21例,予传统后路手术附加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比较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改变、榷管占位面积、神经功能、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等指标.结果 随访8~19个月,平均11.1个月.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内固定失效、融合情况、腰背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典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附加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都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后者可有效重建椎体结构,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对复位困难的椎体骨折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联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水平、疗效、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伤椎前高压缩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总有效率和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缩小Cobb角,优于单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评价后路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初期临床效果,探讨皮质骨通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5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A组: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组(n=19),B组:经伤椎双侧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n=17),C组:经伤椎单侧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n=11),D组:经伤椎置CBT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n=9),观察比较4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VAS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A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2.5±5.4)%、矢状位Cobb角18.5°±2.3°、VAS评分5.9±1.0;B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9.3±3.7)%、矢状位Cobb角15.9°±2.6°、VAS评分6.1±1.1;C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0.2±4.8)%、矢状位Cobb角16.1°±3.1°、VAS评分6.3±0.9;D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0.1±5.2)%、矢状位Cobb角32.9°±5.9°、VAS评分6.0±0.9。A组手术时间75.1±10.2min、出血量106.2±21.1mL、住院费用2.9±0.2万元;B组手术时间90.2±12.1min、出血量110.0±20.3mL、住院费用3.8±0.2万元;C组手术时间88.5±11.0min、出血量109.3±19.2mL、住院费用3.5±0.1万元;D组手术时间92.3±12.8min、出血量107.1±18.5mL、住院费用3.9±0.2万元。4组患者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前术后VAS目测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间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优于A组(P<0.05),但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要多于A组(P<0.05)。结论:经伤椎置CBT螺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椎置钉组)和常规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组)。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结果 共73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伤椎置钉组38例,短节段固定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固定组(121 min vs 92 min,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椎体前高压缩比均高于短节段固定组[术后即刻91.3%(82%~93%)vs 77.2%(73%~86%),P<0.05;术后1年87.2%(79%~93%)vs 73.1%(68%~80%),P<0.05],术后1年伤椎的上、下椎体Cobb角小于短节段固定组[7.8°(0°~15°)vs 11°(2°~17°),P<0.05]。手术出血量、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跨节段4钉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经伤椎置6钉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改善评分及术后伤椎矫正率、伤椎高度远期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值、Cobb角远期丢失值等。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Frankel分级改善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矫正值、伤椎高度远期丢失率及Cobb角远期丢失值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经伤椎置6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提供更加坚强牢靠的内固定,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丢失及维持伤椎前柱高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俯卧位牵抖复位后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便利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用俯卧位牵抖按压等手法复位后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椎弓根复位规定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该组获平均随访2.8年.观察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得以矫正.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由术前(43.25±7.32)%恢复至术后1周的(93.76±6.18)%,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为(93.02±6.32)%;矢状面后凸矫正的Cobb角为术前的(36.73±6.56)°矫正至术后1周的(4.62±2.38)°,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4.85±2.18)°,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随访、末次随访的椎体高度恢复至(96.3±3.8)%,(94.7±2.5)%,对照组(90.2±1.5)%,(85.3±0.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牵抖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型骨折,在后路钉棒术中,于邻椎椎弓根钉牵引复位基础上,经伤椎椎弓根内置钉,并进行撬拨复位,观察对骨折复位效果。方法:自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们将83例患者分为2组:A组38例,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牵引复位。B组45例,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牵引复位+经伤椎椎弓根钉撬拨复位。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15个月,测量侧位X片上伤椎Cobb角、前缘高度(前高)。分别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伤椎Cobb氏角丢失比;测量术前、复位固定后CT片上伤椎椎管中矢径,计算椎管侵占率。对所测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评估效果。结果:2组椎体前高压缩比、伤椎Cobb氏角丢失比、椎管平均侵占率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P>0.5),术后1周、12个月后比较差异显著性(P<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型骨折,伤椎置入椎弓根钉,并对骨折进行撬拨复位,能更好的矫正伤椎前缘塌陷,使侵占椎管骨折块退出椎管,加强固定强度,提高了后路钉棒术对骨折的复位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结合GennX加自体颗粒骨病椎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GeneX混合自体颗粒骨伤椎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3例纳入观察组,未应用GeneX者13例纳入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出现1例过敏反应;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均全部吸收,多于对照组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例患者已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取出术,对照组8例已取出;观察组固置入固定术后、取出术前,前缘高度比、椎管容积、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固定取出术前椎管容积均低于取出内固定术后,Cobb角高于内固定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取出术患者随访10个月~18个月,均未见塌陷病例.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结合GennX加自体颗粒骨病椎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较好,高度丢失、塌陷发生率低,但其安全性、有效性仍需大规模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胸腰椎不稳定骨折86例,A组44例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B组42例采用后路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术。结果:随访10~36月,X线检查示内固定位置良好,伤椎内及椎板间植骨充分,均达到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及胸腰椎生理曲度及脊柱序列恢复满意,术后1周、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Cobb’s角(度)得到明显改善。但手术前后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比、Cobb’s角相比较,B组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为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使用后路径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为这102例患者使用后路径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胸腰椎骨折处被完全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消失。患者手术1个月、6个月后的Cobb角、伤椎锥体前缘高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6~24个月的回访,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基本愈合,且未发生伤椎高度丢失及固定钉断裂、松动的情况。结论 :使用后路径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钉棒与钩棒复合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18例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应用钉棒与钩棒复合系统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18月,术前Cobb角、伤椎相对高度分别是21°、46,°术后分别是2°、3,°所有骨折复位满意,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无矫正丢失以及其余并发症。结论:采用钉棒与钩棒复合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不仅骨折复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几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与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微创骨科行经皮置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3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联合伤椎置钉手术组(观察组)及跨伤椎置钉手术组(对照组),各1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的各项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优于跨伤椎置钉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未行椎体间融合,其中试验组84例为伤椎单侧置钉加伤椎内植骨,对照组114例伤椎未植入椎弓根钉未行伤椎内植骨,术后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断钉率、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Cobb角和椎体高度、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内固定失败均为断钉发生,试验组断钉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的非融合技术可降低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术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谢祖全 《当代医学》2012,18(21):98-99
目的 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自2008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患者均为伤椎及邻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对其行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并随访观察患者伤椎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可以重建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显著增强内固定系统牢固性和脊椎稳定性,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陶建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23-3324
目的评估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采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的矫正情况、术后胸腰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早期比较伤椎前缘压缩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比较,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内固定失败及神经功能恶化现象出现。结论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伤椎高度的恢复及后凸成角的矫正,并能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跨伤椎2节段4钉固定,B组为伤椎置钉3节段6钉固定,观察2组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2组手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的丢失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腰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并减轻其后凸畸形,且远期丢失率低,后遗腰痛轻微,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同时,对伤椎经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33例,观察手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3例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性恢复,后期随访无丢失。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爆裂骨折三种后路术式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后路术式治疗胸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经骨折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固定法、经骨折伤柞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同定法和传统的跨伤椎四钉固定法治疗.分别从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面Cobb角对比三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种方法术前、术后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而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固定法和经骨折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固定法与传统的跨伤椎四钉同定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前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同定法、经骨折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同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优于传统的跨伤椎四钉固定法,而经骨折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同定法更优于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同定法,但适应证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