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畅  蒋婷  全诗翠  纪青 《重庆医学》2018,(9):1242-1244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肿瘤的免疫治疗手段中,以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的 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肿瘤靶向免疫治疗的疗效最为肯定.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CAR-T)疗法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新兴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和以往的免疫治疗手段不同,CAR-T疗法显示出更灵敏的肿瘤特异性、更加高效的杀伤肿瘤效应及攻击持久性,在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具有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本文旨在对CAR-T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一种人工修饰的T细胞表面受体,它可以模拟天然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的功能.使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在T细胞表面稳定表达CAR.CAR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利用抗体的肿瘤特异性识别能力,靶向发挥T细胞的效应功能.目前CAR-T细胞在临床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黑素瘤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但由于实体肿瘤的某些特点,CAR-T细胞在临床治疗实体肿瘤的实践中存在部分障碍.随着研究的深入,三代CAR-T细胞、双重特异性CAR-T细胞等的应用将为CAR-T细胞临床治疗实体肿瘤开拓道路.本文就近年来CAR-T细胞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其发展经历了针对B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近年已经开发出针对T细胞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CD7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另外,与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比,针对髓细胞性恶性肿瘤的CAR-T细胞治疗具有更多阻碍,相关研究也更多样化。为获得在临床上更有效和低毒性的CAR-T细胞,国内外学者开发了多靶点CAR-T细胞、通用型CAR-T细胞,以及从多能干细胞经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CAR-T细胞、CAR-自然杀伤细胞、CAR-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我国学者从新型CAR-T细胞的研发到CAR-T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体系的建立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介绍CAR-T细胞治疗在B细胞性、T细胞性、髓细胞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也展望了多靶点、通用型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新型CAR相关细胞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几乎无法治愈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是结合抗原识别域和T细胞信号域的融合蛋白,通过基因工程表达CAR的T细胞(即CAR-T)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抗原,激活的T细胞会杀死肿瘤细胞.CAR-T免疫治疗为MM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MM的治疗靶点包括B细胞成熟抗原、CD19...  相似文献   

5.
目前,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这给肿瘤免疫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但CAR-T细胞在实体瘤的应用及其疗效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与血液系统疾病相比,CAR-T细胞免疫疗法用于实体瘤时面临一系列独特的挑战。本综述回顾了CAR-T细胞的研究进展,指出CAR-T细胞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挑战和新策略,旨在为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克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2):1361-1366
嵌合抗原受体(CAR)将单链抗体可变区与T细胞的活化基序相融合,使其修饰的T细胞具有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性识别肿瘤抗原及杀伤靶细胞的双重功能。CAR细胞内区的结构从表达单一信号分子的第1代,发展为添加1个及2个以上共刺激分子的第2代和第3代以及增加了编码CAR和/或其启动子、自杀基因等的第4代,使T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和杀伤能力明显增强且能够调控。本文就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原理、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以及主要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发现应用CAR-T细胞免疫治疗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其中以靶向CD19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疗效尤为突出,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改善并且不良反应较少。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脱靶效应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需要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黄河  黄玥  胡永仙  赵厚力  周凌辉 《浙江医学》2020,42(23):2487-2494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是目前最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免疫疗法。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恶性血液病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复发成为CAR-T细胞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CAR-T细胞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复发的临床特征和可能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嵌合抗原受体(CAR)是一种重组的抗原受体,同时具有结合抗原及激活T细胞的功能。转入CAR的T细胞肿瘤细胞的杀伤不依赖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并可克服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和打破宿主免疫耐受态,因此CAR-T细胞免疫治疗比传统的T细胞治疗有更多的优势。基于一系列不同肿瘤表面抗原设计重组的CAR-T胞在体内外显示了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尤其是靶向CD19的CAR-T细胞已经在B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患者中取得了良的疗效。随着CAR技术的不断优化,CAR-T细胞在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中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I)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中,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且很有前途的免疫治疗方法。通过基因改造技术,CAR-T细胞具备抗体的理想靶向性,T细胞的杀伤活性和持久性,并可克服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同时打破宿主免疫耐受状态。因此,相对于传统T细胞而言,CAR-T细胞有很多优势。基于一系列不同肿瘤表面抗原设计重组的CAR-T细胞在体内外显示了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尤其是靶向CD19的CAR-T细胞已经在B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在获得显著疗效的同时,CAR-T的临床应用还存在诸如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等多种问题,该文将就CAR-T细胞的基本设计、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大类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总称,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淋巴瘤是在肿瘤内科学治疗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一个疾病,1946年,用氮芥治疗ML的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标志着近代肿瘤化学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因效果显著而得到广泛认可,尤其是CD19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自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瘤取得成功。本文总结实体肿瘤存在肿瘤免疫微环境、靶点不均一以及免疫抑制性受体等原因导致CAR-T无法有效治疗,提出改进CAR-T细胞以提高T细胞浸润、共表达细胞因子与酶以及修饰相关受体等方式提高CAR-T抗实体肿瘤活性,为后续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尽管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需要进一步优化。脂质纳米粒(LNP)-信使核糖核酸(mRNA)递送系统作为一种非病毒性基因载体运用于CAR-T细胞治疗研究中,一方面通过LNP将密封蛋白-6 mRNA靶向递送至抗原提呈细胞,从而实现抗原提呈细胞辅助性增强密封蛋白-6靶向的CAR-T细胞的功能,以进一步诱导对实体瘤的清除;另一方面,通过LNP将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CARmRNA靶向递送至T细胞,实现体内FAP靶向的CAR-T细胞的制备,以通过阻断心脏纤维化过程达到治疗急性心肌损伤的目的。在CAR-T细胞研究和治疗中,LNP-mRNA递送系统具有不与细胞基因组整合、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小及可修饰等优点,亦存在蛋白瞬时表达导致调控细胞功能的持久性不足及制备等方面的技术局限性。本文综述了LNP-mRNA递送系统及其在CAR-T细胞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患者自身T细胞经过嵌合抗原受体(CAR)基因修饰后,不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因而可实现对肿瘤靶标高效应答。目前CAR-T细胞治疗已在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在实体瘤中的疗效却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包括实体瘤缺乏特异性强的抗原靶标、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T细胞归巢能力不确定以及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临床试验中,研究较多的实体瘤CAR-T细胞治疗靶点有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紧密连接蛋白18亚型2(CLDN18.2)、间皮素、B7同源性3(B7H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异体(EGFRv)Ⅲ等。CAR-T细胞与溶瘤病毒、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抗等联合治疗可增加其疗效。本文总结了针对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优化策略,如通过基因编辑增强其活性;添加相应元件的调控使CAR-T细胞的激活更加安全可控;增强CAR-T细胞的持久性等。通过综述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实体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CD30是一种细胞表面抗原,在正常活化的淋巴细胞上低表达,但是在多种淋巴瘤细胞上高表达,因此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靶抗原之一。抗体结合药物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 BV)与CD30结合后能快速内化进入肿瘤细胞内部诱导凋亡,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此外,靶向CD30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 CAR-T)在临床研究中安全、有效、耐受性好,为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带来希望。本文就维布妥昔单抗及靶向CD30 CAR-T细胞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治疗可以精准靶向癌细胞,在肿瘤(尤其是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上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目前CAR-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趋于成熟,但在实体瘤中由于肿瘤微环境等因素导致CAR-T疗法应用受限。本文概述了当前CAR-T免疫疗法面临的挑战及相关机制研究,如靶向肿瘤的特异性、安全性以及CAR-T的持久性等,同时聚焦针对这些挑战对CAR-T的CAR结构设计进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何爱丽  付冰洁 《西部医学》2023,(10):1405-1411 141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生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并产生M蛋白。尽管蛋白酶体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剂等药物的应用显著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但MM仍无法治愈。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可以特异性靶向并杀死带有特定抗原的MM细胞,但脱靶效应和耐药性的产生使MM存在复发难治的风险。双靶点CAR-T可以增大抗原的覆盖率,提高抗肿瘤能力,减少抗原逃逸,为MM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现阶段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做一述评,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靶向Ⅰ型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OR1)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治疗ROR1阳性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CAR基因,通过慢病毒载体质粒pWPXLd,构建靶向ROR1 的CAR-T核心质粒,采用BamHⅠ/EcoRⅠ双酶切鉴定,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种实体瘤癌细胞株表面ROR1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验检测CAR-T对ROR1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培养细胞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构建的CAR-T质粒双酶切鉴定有CAR基因插入,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AR-T感染效率约为47.23%。多种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ROR1。流式细胞术、LDH检测试验结果提示CAR-T能特异性地杀伤ROR1阳性肿瘤细胞。CAR-T针对ROR1阳性靶细胞能释放更多的IFN-γ(P<0.05)。结论成功构建靶向ROR1的CAR-T,并能特异地杀伤ROR1阳性肿瘤细胞,释放大量IFN-γ,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钠碘转运体(NIS)报告基因的共表达对嵌合型受体T(CAR-T)细胞体外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慢病毒感染法制备CAR-T细胞(仅表达CD19 CAR的T细胞)、NIS-T细胞(仅表达NIS报告基因的T细胞)和NIS-CAR-T细胞(共表达NIS和CD19 CAR的T细胞),然后按T细胞蛋白表达情况分为4组∶T细胞组(未转染的T细胞)、CAR-T组、NIS-T组、NIS-CART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NIS和CAR转染率。各组细胞常规培养24、48、72 h,CCK-8法检测增殖能力。各组T细胞为效应细胞,Nalm6肿瘤细胞为靶细胞,按效靶比0.5∶1、1∶1、2∶1、4∶1共培养24、48、72 h,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法(LDH)检测各组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各组细胞因子人干扰素-γ(IFN-γ)和人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释放水平。摄碘实验检测表达NIS蛋白各组细胞的NIS功能。结果 CAR-T细胞、NIS-CAR-T细胞的CAR转染率分别为91.91%、99.41%,NIS-T细胞、NIS-CAR-T细胞的NIS转染率分别为47.83%、50.24%。常规培养24、48、72 h CAR-T细胞与NIS-CAR-T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1、1∶1、2∶1和4∶1效靶比作用24 h时CAR-T细胞杀伤率(%)均高于NIS-CAR-T细胞(P<0.05),作用48 h和72 h时两组杀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细胞与NIS-CAR-T细胞均存在IFN-γ和TNF-β释放现象,释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IS-T细胞与NIS-CAR-T细胞均具有特异性摄碘能力,二者间摄碘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T细胞(P<0.05)。结论 NIS报告基因的共表达不影响CAR-T细胞中CAR转染率,对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无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