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宜昌市老年人VitD营养状况,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宜昌市随机调查65~岁老年人1 600人,经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常规体检,排除对VitD 吸收、代谢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纳入受试对象的198名老年人采集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受试对象血清25-(OH)-D3平均含量为(18.40±7.27) ng/mL,男性、女性分别为(18.75±7.13) ng/mL、 (18.08±7.41) ng/mL,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65~69、70~74、75~79年龄组血清25-(OH)-D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5~69年龄组的血清25-(OH)-D3含量高于70~74和75~79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VitD严重缺乏、缺乏、不足的占比为88.89%,其中男性占比42.93%、女性占比45.96%,男女比例为0.93:1;VitD充足的占比仅为11.11%。结论 宜昌市65~75岁老年人的VitD的营养状况整体较差,卫生部门既要应定期监测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还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以便提高改维度的健康素养,从而使本地区老年人群的维生素D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温州是某医院老年患者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方法:选择温州2011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老年患者454例,测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其中非高龄组(60-80岁)318例,高龄组(≥80岁)136例。结果:非高龄组25(OH)D3(34.3±21.2)nmol/L,高于高龄组(28.5±17.5)nmol/L,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2.191,P<0.05),进一步直线相关分析提示25(OH)D3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4,P<0.01)。另外,非高龄组中男性血清25(OH)D3≤50nmol/L(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占70.1%(75/107),女性91.0%(192/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4,P<0.01);而高龄组男性缺乏或不足者比例为86.8%(66/76),女性91.7%(5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5,P>0.05)。结论:老年人群随年龄增长,血清25(OH)D3水平逐渐下降,两者呈负相关,且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普遍存在,需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健康人群维生素D (VitD)营养状况.方法 用串联质谱分析仪检测送检人员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D]水平,据此确定VitD营养状况.随机抽取重庆金域医学检验所从2012年1-8月的体检健康人员共3 875例,3~71岁.按年龄分为≤14岁儿童组(657例)、15 ~44岁青壮年组(3 019例)和≥45岁中老年组(199例)3组,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年龄≤14岁组的25 (OH) VitD水平严重缺乏、缺乏、不足、正常、过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2%、19.03%、9.44%、70.02%和0%;15~44岁组水平缺乏、不足、正常、过量的比例分别为60.09%、27.59%、12.32%和0%;≥45岁组水平缺乏、不足、正常、过量的比例分别为84.92%、13.07%、2.01%和0%.15 ~44岁组和≥45岁组女性25 (OH) VitD平均水平均较男性低,缺乏的女性人数较男性所占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4岁组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岁组与15 ~44岁组相比,25 (OH) VitD平均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庆地区人群VitD不同程度缺乏,女性缺乏所占比例较男性高,儿童有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D)缺乏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记录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喘息持续的时间。结果:(1)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ECP水平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itD治疗后患儿血清25-(OH)D3增高,血清ECP水平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itD治疗组1年内哮喘发病次数较常规治疗组少,发作时喘息持续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减少哮喘发作,缩短喘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25-129+169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 方法 对2014年8月~2016年6月38 208例体检人员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25-羟维生素D作为评价维生素D水平的指标,根据性别及年龄分组,将各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25-(OH)D平均水平为(61.15±22.30)nmol/L,有28 830例受试者血清25-(OH)D低于75.0 nmol/L,占总人数的75.5%,其中缺乏率为33.7%,不足率为41.8%。(2)男性维生素D总体缺乏率为27.3%,不足率为42.2%,充足率为30.5%,其中缺乏率最高的是20~29岁年龄段的44.3%,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缺乏率逐渐降低,≥60岁缺乏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维生素D总体缺乏率为43.7%,不足率为41.1%,充足率为15.2%,其中缺乏率最高的是20~29岁年龄段,达到60.2%,与其它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一年龄段,女性血清25-(OH)D浓度普遍比男性低,25-(OH)D缺乏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25-(OH)D缺乏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对同一年的不同月份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中发现血清25-(OH)D平均水平在12月、1月、2月最低,6月达到最高值,女性各月份血清25-(OH)D水平普遍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温州地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女性较为严重,冬季维生素D水平较全年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6.
任家谋  张春梅  刘娜  冯胜  井沆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3,(11):1102-1106+1141
目的:了解贵州0~18岁儿童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科学防治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0~18岁健康儿童,所选儿童肝肾功能均正常,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等分组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14 486例儿童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2.80±9.94)μg·L-1,79.21%的儿童25-(OH)D低于理想水平;不同性别组儿童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营养状况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童维生素D缺乏、严重缺乏患病率高于男童(P<0.001);不同年龄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龄增长血清25-(OH)D浓度逐渐下降,3岁以上儿童25-(OH)D水平偏低,维生素D缺乏率增高;不同季节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高龄老人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_(1)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差异,以及血清25(OH)D在质谱法和免疫法中的差异。方法用质谱法检测100例高龄老人(其中男性54例)的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_(1)和25(OH)D,同时用免疫法测定25(OH)D。结果高龄男性血清维生素E低于女性(P<0.05),而不同性别组在维生素A、维生素K_(1)和25(OH)D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质谱法测定高龄男性和女性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免疫法(均P<0.05)。结论高龄男性更应注意补充维生素E。与免疫法比较,质谱法测定的高龄老人血清25(OH)D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佐治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CAP患者104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各52例,以同期体检的78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和比较CAP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的变化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CAP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IgA和CRP水平分别为(25.22±8.68)nmol/L、(0.28±0.06)g/L和(119.50±21.76)mg/L,其中血清25-(OH)D3和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5.213,P0.05;t=22.280,P0.05),而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7.114,P0.05),且CAP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IgA水平呈正相关(r=0.829,P0.05)。同安慰剂对照组相比,VitD治疗组患者血清CRP水平降低,临床总有效率提高了34.4%,住院天数缩短了25.1%,且三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17,P0.05;2=4.248,P0.05;t=6.321,P0.05)。VitD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25-(OH)D3和IgA水平分别为治疗前的2.84倍和1.96倍。安慰剂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I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itD缺乏可能是老年CAP的潜在病因,补充足量VitD可缓解CAP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海口地区健康成年人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分布状态,确立25(OH)D3缺乏定值,了解海口地区健康成年人25(OH)D3的缺乏情况,并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血清25(OH)D3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的1 991例受试者均为参加体检健康者,年龄18~98岁,分为18~30、31~40、41~50、51~60、>60岁5个年龄组。从18~30岁组中选取室内职业工作人员与户外职业工作人员各3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25(OH)D3水平;选择<10、<12、<15μg/L不同测定值,计算低25(OH)D3状态。对部分室内职业工作人员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并跟踪随访,3个月后再次检测25(OH)D3水平。结果 (1)依据<10、<12、<15μg/L 3个定值,低25(OH)D3发生率分别为30.5%、38.7%、71.3%。将<10、<12μg/L定值分别定为25(OH)D3缺乏和不足的定值,符合整体人群状态。(2)18~30岁组、31~40岁组及41~50岁组各组内男女25(OH)D3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组和>60岁组的男性25(OH)D3水平高于同年龄组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30岁组男、女25(OH)D3水平和31~40岁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1~50岁组、51~60岁组和>60岁组男、女25(OH)D3水平均低于18~30岁组和31~4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7,P<0.01)。(3)在18~30岁组、31~40岁组、51~60岁组、>60岁组,女性25(OH)D3缺乏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1~50岁组,男女25(OH)D3缺乏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室内职业工作人员组25(OH)D3水平低于户外职业工作人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内职业工作人员组经生活方式干预后25(OH)D3水平较干预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口地区健康成年人存在较为严重的25(OH)D3缺乏状况,25(OH)D3营养状况青壮年优于中老年、男性优于女性,生活方式干预能显著提高25(OH)D3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潍坊地区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诸城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5 132例6岁以下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分别从性别、年龄、季节等方面分析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态,并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10.76%,不足率为16.62%。6岁以下男女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率、不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岁以下儿童3~6岁段维生素D缺乏率与不足率高于0~1岁段、1~2岁段、2~3岁段(均P<0.05),3~6岁段血清25-(OH)D水平低于0~1岁段、1~2岁段、2~3岁段(均P<0.05)。6岁以下儿童夏、秋季血清25-(OH)D水平高于春、冬季(均P<0.05),夏、秋季维生素D缺乏率与不足率显著低于春、冬季(均P<0.05)。影响6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危险因素为乱服或未服维生素D制剂、单独母乳喂养、户外运动<2 h/d、母亲文化程度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腹泻病、挑食或厌食及反复支气管哮喘。 结论 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为27.38%,与年龄及季节有关,且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主要集中在3~6岁年龄段及春、冬两季,其个体影响因素主要有喂养方式、户外运动、挑食或厌食、维生素D制剂、母亲文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腹泻病及反复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住院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的现状与原因.方法 在广州地区202例年龄在> 40岁的住院患者中,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 (25 (OH) D)、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CN)水平.所有研究对象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T值,同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202例住院患者25(OH)D平均水平为(19.28±6.25) ng/ml.25 (OH)D水平与PTH、OCN呈负相关,而腰椎T值、股骨T值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5).VitD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的25 (OH)D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在202例患者中,VitD正常者仅占3.5%,VitD不足者约有96%,其中不足者占40.6%,缺乏者占49.5%,严重不足者占6.4%.结论 住院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低下,绝大部分患者存在VitD不足,需要重视及积极治疗.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补充足量维生素D,有利于增加骨密度,维持骨骼健康,注意监测25 (OH)D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分析孕妇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产检的300例孕妇,在孕早期、中期、晚期分别检测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定健康体检人群血液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昆明地区为例分析目前云南高原地区维生素D水平状况并探讨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血清样本,分别按性别、季节和年龄进行分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2 563例体检者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贵阳市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与老年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9年6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过维生素D检查的老年患者资料,共5913例,检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检测结果分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正常情况,按临床诊断分组,分为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5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贵阳市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与老年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25-羟维生素D_3平均水平为20.797 ng/mL,其中25-羟维生素D_3缺乏(20 ng/mL)3137例,占53.03%;维生素D_3不足(20 ng/mLD_330 ng/mL)1722例,占29.13%;维生素D_3正常(30 ng/mL)1054例,占17.84%。健康正常对照组维生素D_3水平显著高于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和糖尿病组(P0.05),而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在血清25(OH)D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不同严重程度间的血清25(OH)D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情严重程度越高,血清25(OH)D水平越低,血清25(OH)D水平与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贵阳市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性疾病明显相关,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D (VitD) status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warrants further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25(OH)D] level and various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T2DM. W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data from 276 Korean patients with T2DM whose serum 25(OH)D level was measured in our hospital. Nondiabetic healthy subjects who visited the hospital for health screening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Non-DM, n=160). 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 patients with T2DM had a lower serum 25(OH)D level (15.4±0.5 vs. 12.9±0.4 ng/ml, p<0.01). Eleven percent of T2DM patients were VitD "insufficient" (20-29 ng/ml) and 87% of the patients were VitD "deficient" (<20 ng/ml). The serum 25(OH)D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erum fibrinogen, triglyceride (T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ferritin, the urine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 and hemoglobin A(1C) (HbA1C). In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high levels of HbA1C, TG, and LDL-C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VitD deficiency in T2DM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Koreans with T2DM are VitD deficient, and the serum 25(OH)D level in patients with T2DM is related to lipid and glucose parameters.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of the relationship of VitD with fibrinogen and other related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慢性肾脏病(CKD)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25羟基维生素D [25(OH)D3 ]缺乏和不足的发生情况,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矿物质代谢、营养和透析充分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195例CKD 5期血透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透析龄为3~6个月且未服用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VitD)制剂的新近血透患者22例,透析龄≥6个月且服用钙剂和(或)活性VitD制剂长期血透患者173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统一检测患者空腹血清25(OH)D3水平(长期血透患者检测前停用钙剂或活性VitD制剂2周)以评估VitD储备情况,比较新近与长期血透患者25(OH)D3不足的发生率.对血清25(OH)D3水平与患者矿物质代谢指标(血钙、血磷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含量)及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和血清肌酐)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95例调查对象血清25(OH)D3水平为(56.55±17.62)ng/mL.总体25(OH)D3不足的发生率为4.62%(9/195),新近血透患者(18.18%)显著高于长期血透患者(2.89%)(P〈0.05);未发现25(OH)D3缺乏病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血C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β=0.203,P=0.010).结论 本研究中CKD 5期血透患者中25(OH)D3不足的发生率较低,可能与多数调查对象长期且规则服用钙制剂和(或)活性VitD制剂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卫涛  周鹏军  连莉阳  孙丽萍  王用峰  秦龙 《重庆医学》2018,(17):2316-2318,232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VitD]水平,探讨其与食物过敏(F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AD患儿,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 VitD水平,并检测6种普通食物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调整潜在风险和混杂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检验血清25-(OH)VitD水平与FA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60例AD患儿中,67.4%伴有FA,其中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居多(86.84%),未发现小麦过敏者.AD患儿25-(OH)VitD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1),但与总IgE水平未发现统计学相关性(P>0.05).25-(OH)VitD缺乏可能显著增大导致FA的风险(OR=11.20,95%CI:1.35~73.66,P=0.023).结论 婴幼儿AD患者的血清25-(OH)VitD水平的降低与FA相关,并且25-(OH)VitD缺乏可能是增大FA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60岁以上老人的体检分析,了解湖南街道老人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以利更好地干预。方法询问病史,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结果各种代谢紊乱的检出率为94.37%,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代谢异常按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或IFG、代谢综合征和高尿酸血症。男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血脂紊乱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高尿酸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高龄组糖尿病或IFG、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高于非高龄组,P均<0.05。在代谢综合征组中,女性血脂紊乱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同组男性,P分别<0.05和0.01。在非代谢综合征组,女性的糖尿病或IFG、血脂紊乱检出率高于同组男性,男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同组女性,P均<0.01。结论湖南社区老人代谢异常检出率约占94.37%,应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利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蔡满红  吕明明  文娟  许鹏飞 《海南医学》2016,(21):3520-3524
目的:分析目前南京地区孕妇的维生素D状况,并评价其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进行孕检的279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孕妇外周血5 mL,低温离心分离,于-80°C冰箱保存,并同时收集其基本信息及后续分娩方式。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5(OH)D浓度,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水平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联程度。结果2794例孕妇中,1752例(62.7%)孕妇的血清25(OH)D<50 nmol/L,处于维生素缺乏状态;血清25(OH)D水平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43.80 nmol/L和35.60~58.40 nmol/L;不同年龄段的孕妇其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25岁的孕妇其血清25(OH)D水平低于25~32岁和>32岁的孕妇;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其血清25(OH)D水平高于无不良孕产史的孕妇(P<0.05);且不同季节检测的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夏秋季检测的25(OH)D水平相对较高[45.65 nmol/L (36.78~59.43 nmol/L)、45.50 nmol/L (36.88~61.43 nmol/L)],而春冬季相对较低[(40.40 nmol/L (33.65~54.80 nmol/L)、42.80 nmol/L (35.60~55.75 nmol/L)];在产后出血的孕妇中,高龄、高BMI、经产妇、不良孕产史、子宫肌瘤、疾病史和低维生素D可能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关联分析及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血清25(OH)D水平处于50~75 nmol/L的孕妇,血清25(OH)D水平<50 nmol/L和>75 nmol/L的孕妇并未显著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维生素D缺乏(<50 nmol/L)在子宫肌瘤和无疾病史的孕妇中,可显著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OR=5.96和1.29;95%CI=1.98~17.92和1.01~1.63)。结论南京孕晚期妇女存在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状况,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未能显著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而低水平的血清25(OH)D在子宫肌瘤和无疾病史的孕妇中,可能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