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4~14岁在校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患病情况。方法纳入红河州绿春县全县9个乡镇123所幼儿园及小学共计24 932名4~14岁在校儿童,经临床表现初筛及超声确诊,进行CHD普查。结果绿春县4~14岁在校儿童CHD总体患病率为2.086‰(52/24 932)。确诊的52名CHD患儿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分别为25名(48.1%)、16名(30.8%)、9名(17.3%)、1名(1.9%)、1名(1.9%);4~<8岁者占30.8%(16/52),8~<13岁者占61.5%(32/52),13~14岁者占7.7%(4/52)。女童患病率高于男童(P<0.05),但不同乡镇患病率、不同海拔地区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4~14岁在校儿童CHD患病率较低,患儿主要集中于8~<13岁儿童,以房间隔缺损为主。男童患病率低于女童,但不同乡镇以及不同海拔间患病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杨竹青 《当代医学》2013,(25):64-65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病理性室性早搏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健康体检时经常规12通道心电图发现室性早搏的患者共60例,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组34例及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组26例,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各组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组病理性室性早搏检出方面,常规12通道心电图检出率为11.76%,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17.65%;在器质性心脏病组病理性室性早搏检出方面,常规12通道心电图检出率为26.92%,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38.46%;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优于常规12通道心电图检出率(P<0.05);同时,动态心电图日间检出率为87.50%,常规12通道心电图日检出率为90.91%,未见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夜间检出率为31.25%,常规12通道心电图日检出率为9.09%,动态心电图明显优于常规12通道心电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病理性室性早搏的检出率高,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昼夜变化与植物神经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VPC)的昼夜变化、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关系及预后。方法 对40例无器质心脏病室性早搏患儿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植物神经功能检查、频谱心电图及心室晚电位等检查。并定期随访心电图等。结果 (1)动态心电图:40例VPC中,日间型11例(27.5%),夜间型8例(20.0%),混合型21例(52.5%)。(2)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结果:11例日间型VPC中8例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8例夜间型均有迷走神经功能亢进,21例混合型中3例交感神经功能亢进。2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3)随访无1例有晕厥和死亡。结论 儿童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部分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衡有关。室性早搏呈昼夜变化。日间型多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夜间型多为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心电图多数为单源早搏。少数为复杂VPC。毋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唐伟丽  李红 《疑难病杂志》2005,4(5):259-259
家族频发性早搏是一种罕见的临床表现类型,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本文报道3例家系发病特点。例1.先证者,男性,38岁,工人。发现室性早搏11年余。体检:一般情况可。BP13676mmHg(1mmHg=0.133kPa)。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律不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及Hotler示频发室性早搏,最多室早13次min。超声心动图示心内结构无异常。外院心肌活检未见异常。曾分别用胺碘酮0.2g,每日3次,治疗14天。心律平150mg,每日3次,治疗1月。效果欠佳,以后未再用药。家族调查:其父,67岁,农民。25年前发现室性早搏。体检:心界不大,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小儿室性早搏269例的心电图特点,并对其临床病因、随访等进行探讨。材料分析一、一般资料分析本院心电图室资料(1969~1974年)中的室性早搏269例。年龄自出生至14岁,各年龄的分布情况如下:2岁以内(其中胎儿期发病1例)8.6%,2~ ~4岁11.9%,4~ ~6岁14.5%,6~ ~8岁、8~ ~10岁、10~ ~12岁各组均为16%,12~ ~14岁16.7%,年龄不详1例占0.4%。男:女为1.4:1,年龄越小,男孩越多见,男:女在2岁以内为3:1,2~ ~4岁2:1,4~ ~6岁  相似文献   

6.
患儿 ,男 ,4 5岁 ,因体检时发现早搏就诊。患儿一般情况好。无心慌、心累、乏力等自觉症状。查体 :生长发育良好 ,面色红润。心率 :110次 /分 ,早搏 3~ 4次 /分。心音有力 ,双肺 (- ) ,腹平软。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 :频发室早呈并行心律。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室性早搏总数为 3398次 ,活动后早搏次数减少。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心肌酶谱、心功能检查正常。予肌苷、VitC、辅酶Q10 、VitE等口服治疗半月 ,因患儿一般情况好 ,无自觉症状 ,予停药。三年后 ,复查心电图仍示频发室早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未予处理。讨论 室性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合肥蜀山镇小儿脑瘫的流行现状 ,为决策部门制定卫生规划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于1998年 10~ 11月对蜀山镇 14个行政村及 1个居委会 7388名 2~ 13岁的儿童进行脑瘫现患调查。结果 共发现脑瘫儿童 11例 ,总患病率为 1 4 9‰ ;其中男性 6例 ( 1 51‰ ) ,女性 5例 ( 1 4 7‰ )。 2~ 5岁组儿童脑瘫的患病率为 0 54‰ ,6~ 9岁组为2 0 6‰ ,10~ 13岁组为 1 53‰。脑瘫患儿中痉挛型6例 ,肌张力低下型 3例 ,震颤型 1例 ,混合型 1例。结论 本次调查总患病率为 1 4 9‰ ;男女性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各年龄组之间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患儿以痉挛型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邢台地区3~18岁组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患病率的现状进行调查,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格,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凡体重≥120%者既视为单纯性肥胖。运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6 400名3~18岁组儿童少年中,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肥胖的发生呈现两个高峰,一是5~7岁组,二是11~13岁组。各年龄组男生与女生单纯性肥胖患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患病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350.05)。结论 5~7岁组和11~13岁组儿童少年是单纯性肥胖发生的敏感期,应重点进行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周辉煌 《当代医学》2013,(27):121-122
目的对浏阳市城区70所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体检,对其生长发育以及营养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浏阳市城区70所规范幼儿园3~6岁儿童使用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体检,体检儿童共44217例。并根据体检结果,分析集体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结果根据体检调查发现,WAZ、WHZ、HAZ达标人数及比例5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儿童营养不良包括:低体重、生长迟缓以及消瘦,4年内,儿童营养不良人数以及比例显著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肥胖比例高于女童的肥胖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不同性别的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贫血患者比例比较,男童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童与女童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浏阳市城区70所幼儿园3~6岁儿童经过体检发现生长发育情况较好,针对儿童的超重以及肥胖所占比例较高,要采取相应措施,合理的平衡膳食。  相似文献   

10.
王洪侠 《大家健康》2016,(1):147-148
目的:分析68例0~6岁儿童保健体检出心脏杂音特征对心脏病诊断的重要性和筛查心脏病的意义。方法:抽选社区2012~2014年进行0~6岁儿童保健体检且听诊到心脏有杂音的68例儿童做专案管理,并转诊至上级医院做心肌酶和心脏彩超等方面检查确定心脏产生杂音的原因和疾病。结果:经上级医院诊断后,生理性杂音占比54%,高于病理性杂音的46%;病理性杂音中先天性心脏病占比68%,高于继发性心脏病的32%;年龄在1岁以下的儿童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的占比86%,高于1~6岁儿童的14%,而该年龄段诊断出继发性心脏病和生理性杂音的占比(30%和14%)却明显低于1~6岁儿童对应疾病(70%和86%)。因此,在1岁以下的儿童,其心脏杂音诊断中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高于继发性心脏病和生理性杂音。结论:经过社区初步保健体检和上级医院的明确诊断后发现引发心脏出现杂音的主要原因就是先天性心脏病和继发性心脏病,即病理性杂音。因此,社区应对0~6岁儿童进行定期免费保健体检,及时筛查出影响儿童生长和发育的疾病,做好基层社区儿童的保健工作,及时的发现儿童所患疾病,并做好早期的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1.
秦孝智 《吉林医学》2011,(20):4111-4112
目的:探讨万次/24 h以上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70例万次以上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资料,分为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结果: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两者之间,在发病年龄、室早发生的时间、心电图复合型异常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室早发生的频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室性早搏次数不能作为判别是否患有心脏病的主要条件;室性早搏的发生时间、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复合型心电异常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吉林省2~14岁汉族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参考区间。方法使用日立7600-2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90名健康儿童(男835名,女855名)血清 ALP。Dixon 法弃离群值后,绘制分布图以判断资料是否服从正态分布。One-way ANOVA 比较各地区不同组间差异及确定是否需性别、年龄分组。非参数方法计算参考值的2.5百分位数、50百分位数和97.5百分位数,计算其90%置信区间。结果吉林省2~11岁儿童 ALP 值无性别差异,12岁后逐渐出现性别差异。ALP水平在2~4岁儿童略低,5~10岁儿童升高并相对稳定。12~14岁女孩 ALP 水平逐渐下降,而同年龄段男孩依然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年龄、性别合并后的参考区间包括2~4岁、5~10岁、11岁、12岁(男)、13~14岁(男)、12岁(女)、13岁(女)及14岁(女)。结论建立各地区儿童年龄、性别相关的血清 ALP 参考区间对正确评估儿童发育及分析疾病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早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秀茹 《黑龙江医学》2002,26(4):317-317
室性早搏频发 ,多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因其诱发室速和室颤而猝死。但也可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者 ,现将我院发现并追踪观察的 42例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中 ,男 2 2例 ,女 2 0例。年龄 8~ 46岁 ,多见于青壮年。 2 4例有自觉症状 ,从第 1次就诊起 ,病程 3~ 12年。早搏发作时均有程度不同的心悸、胸闷、头昏。 18例于健康体检时发现 ,已 2~ 6年 ,无任何自觉症状。2 ECG资料左室早搏 31例 ,右室早搏 11例。早搏指数均≥ 1。VPBS的QRS间期≤ 0 12s18例 ,>0 12s2 4例。VPBS的QRS波群的主波与正…  相似文献   

14.
余水花  何兴兴  胡玉芬 《吉林医学》2010,31(13):1843-1844
目的:确定天水地区14岁以下各年龄组健康儿童血小板参考值。方法:选择来院体检的14岁以下无发热、无黄疸、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无紫癜等出血倾向、肝功能正常、尿潜血阴性、体格发育正常的3 144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和性别分为30个组,用法国ABX M ICROS60-OT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两样本均数的显著性t检验,同年龄组男女血小板参考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岁以下组血小板参考值(139~330)×109/L,1~14岁为(110~278)×109/L。  相似文献   

15.
吴爽 《海南医学》2004,15(4):124-125
例 1 患者男性 ,18岁。发现心脏病 18年 ,劳力性心悸 ,气促 2个月入院 ,临床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体检 :BP12 4 / 5 0mmHg,心率 75次 /分 ,心律齐。心界扩大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触及震颤。患者行心脏手术后第二天查心电图(图 1)示 :PⅡ 直立 ,PavR倒置 ,P -R恒定为 0 .14  相似文献   

16.
赵慧萍 《海南医学》2003,14(11):94-95
本文对 8 4例高血压病人进行Mas ter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 ,重点观察了心电图P波时间 (Pt) ,Pt/P -R段比值(Pt/P -RS) ,ST段变化 ,R波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1999- 2 0 0 2年我院的住院病人 134例 ,分为二组 :(1)高血压组 ,共 84例 ,男性 5 8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31- 6 8岁 ,平均 5 3岁。全部病例经详细询问病史 ,常规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均无胸痛症状 ,心电图无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 ,按 1999年WHO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确诊 ,病史 2 - 2 0年不等 ,并排除冠心病 ,瓣膜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2 )对照组 ,共 5…  相似文献   

17.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凤秀 《吉林医学》2005,26(11):1236-1236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1.67±14.28)岁。B组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6.17±12.76)岁。所有病人均经24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频发室性早搏。其中心脏病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并有心悸、胸闷症状55例。非心脏病性室性早搏(功能性)室性早搏45例,经去除诱因及耐心解释,早搏无明显减少,并有明显的心悸等症状。功能性室性早搏45例均经病史、查体、超生心动图等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危重及多器官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者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2年来进行的儿童肠镜检查资料,探讨北京地区儿童肠道疾病谱及演变情况。方法:病例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2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不满18岁的接受肠镜检查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0~3岁组,4~6岁组,7~14岁组和15~17岁组,另根据检查时间分为2005—2011年组和2012—2017年组。结果: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共326例患者,其中0~3岁组31例(9.5%),4~6岁组28例(8.6%),7~14岁组96例(29.4%),15~17岁组171例(52.5%)。90.5%(295/326)的患者肠镜能够到达回肠末段,没有穿孔等严重并发症,92.3%(301/326)的患者肠道清洁满意。204例(62.6%)患者肠镜下有阳性发现,非特异性回肠结肠炎最多见(27.0%),其次是炎症性肠病(14.1%)和息肉(12.0%)。比较2005—2011年组和2012—2017年组数据,后者接受检查的婴幼儿(0~3岁组)明显增多(3.0% vs. 14.1%,P=0.001), 肠镜到达回肠末段者明显增多(85.9% vs. 93.7%, P=0.037),但是疾病谱没有明显变化(P=0.850)。结论:儿童进行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结肠炎和末段回肠炎性病变是最常见的诊断,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位于第2位。近12年来儿童结肠镜下发现疾病谱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IBD的发现率没有像中国南方各省一样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下射频导管消融(RFCA)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室性早搏的临床结果。方法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室性早搏,按消融方法分为两组: 1993年2月至2005年6月间3l例患者,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7岁(21.5-48岁)。28例患者均有明确VT发作史,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18例、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RVOT) 9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4例。常规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A组19例为常规技术组,IVT以心动过速时最提前P电位、RVOT以心动过速时最早心室激动点(EVA),或大头刺激记录12道心电图11道相同为靶点,持续放电120 s,术后反复程序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为消融终点。B组为窦律下放电组,12例(3例RVOT、5例IVT及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符合上述条件,窦律下试放电过程中出现同形或近似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为靶点,在窦律下进行消融;室性早搏10 s内减少或消失为靶点,持续放电120 s,术后反复程序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为消融终点.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别.并发症:常规技术组1例有一过性II度AVB,1例有一过性I度AVB。窦律下放电组无AVB发生;复发:常规技术组1例、窦律下放电组无。结论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比心动过速下消融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52例经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和40例偶发室性早搏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间心室结构异常的发生率。结果:频发性室性早搏组心室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偶发室性早搏,分别为32.7%和10.0%。结论:经常规检查甚至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性室性早博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对发现室性早搏患者的病理基础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