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影响康复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因素进行计数和计量资料分析,观察性别、年龄、激素用量以及复检时特异性IgG抗体阳性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7/08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随访门诊复诊的北京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208例,男79例,女129例。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根据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结果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分为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115例(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以≥80%预计值)和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53例(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以&;lt;80%预计值)。③每例复诊的康复者均进行常规肺功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查。首次就诊后1个月左右再次复诊,2次复诊时间间隔28~47d,平均(35&;#177;6)d。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查应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⑤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和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或正常),并收集患病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用量数据(激素用量均换算为甲基强地松龙的累计用量)。⑥IgG抗体检测时,样本置酶标仪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值。阴、阳性对照和被检样本的A值即为计算值.临界值=0.11+阴性对照A均值,被检样本的A值大于临界值判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反应。⑦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结果为因变量,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A值、性别、年龄和糖皮质激素用量等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后退法,以pe(0.05)和pr(0.06)标准对上述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建立较为优化的回归方程。结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20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女性所占比例、应用激素例数比例、激素用量: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明显高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r=4.039,10.160,τ=6.992,P&;lt;0.05,0.01)。②特异性IgG抗体检测A值及年龄: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相近(P&;gt;0.05)。③患者预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者主要受糖皮质激素用量的影响(似然函数的对数-99.01,似然比统计量38.08,P&;lt;0.01),而与其性别、年龄及其康复期体内的特异性IgG抗体量的关系不明显(P&;gt;0.05)。④只有糖皮质激素用量项进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结论:较大剂量的激素应用可对IgG抗体阳性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的肺纤维化修复、肺功能恢复造成不良的影响。IgG抗体阳性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肺功能恢复受其体内的IgG抗体表达量及患者年龄、性别的影响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影响康复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因素进行计数和计量资料分析,观察性别、年龄、激素用量以及复检时特异性IgG抗体阳性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7/08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随访门诊复诊的北京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208例,男79例,女129例。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根据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结果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分为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115例(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以≥80%预计值)和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53例(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以<80%预计值)。③每例复诊的康复者均进行常规肺功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查。首次就诊后1个月左右再次复诊,2次复诊时间间隔28~47d,平均(35±6)d。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查应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⑤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和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或正常),并收集患病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用量数据(激素用量均换算为甲基强地松龙的累计用量)。⑥IgG抗体检测时,样本置酶标仪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值。阴、阳性对照和被检样本的A值即为计算值.临界值=0.11+阴性对照A均值,被检样本的A值大于临界值判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反应。⑦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结果为因变量,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A值、性别、年龄和糖皮质激素用量等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后退法,以pe(0.05)和pr(0.06)标准对上述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建立较为优化的回归方程。结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20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女性所占比例、应用激素例数比例、激素用量: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明显高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χ2=4.039,10.160,t=6.992,P<0.05,0.01)。②特异性IgG抗体检测A值及年龄: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相近(P>0.05)。③患者预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者主要受糖皮质激素用量的影响(似然函数的对数-99.01,似然比统计量38.08,P<0.01),而与其性别、年龄及其康复期体内的特异性IgG抗体量的关系不明显(P>0.05)。④只有糖皮质激素用量项进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结论:较大剂量的激素应用可对IgG抗体阳性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的肺纤维化修复、肺功能恢复造成不良的影响。IgG抗体阳性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肺功能恢复受其体内的IgG抗体表达量及患者年龄、性别的影响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探讨患者在不同发病阶段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发病机理及与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Randox公司产生的EVIDENCE180全自动化学发光生物芯片分析仪,对90名健康成年人和34例确诊SARS患者的早、中、晚3期血液标本分别进行了12项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以比较不同发病阶段各种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结果 SARS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除IL-1β没有显著变化外,其他各项变化均比较明显。其中,IL-6、IL-8、IL-10及干扰素γ与健康人比较显著上升;而IL-1α、IL-2、I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结论 各种血清细胞因子在SARS患者不同发病时期有较大变化,发病早期尤为明显,本结果进一步支持SARS患者的病理损伤过程与免疫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敏  单丽妮  刘志红 《新医学》2005,36(12):725-726
1 引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由变异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自2002年11 月首次在我国广东地区报告以来,全球先后有33个国家和地区受累,截至2004-03-31,报告病例8 443例(其中  相似文献   

5.
刘梅  梁瑞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884-2884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运用中医食疗的理论,对住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食疗。44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经过10~20d住院治疗,均治愈出院。润肺食疗汤能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增强了呼吸道抵抗力。主题词:肺炎;病毒性;清热;润肺;食疗  相似文献   

6.
胡厚源  李敏  周林  张浩  汪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228-2229
目的:调查准备出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康复患者的患病行为。方法:康复组为某院SARS病房进行隔离治疗完全康复准备出院的非典型肺炎患者愿意参加该研究者35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呼吸科非SARS患者50例(支气管炎、肺炎、感冒发烧患者),两组患者均在康复出院前2d的晚上填写患病行为问卷。结果:①对照组患者和SARS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患病行为。②SARS康复患者在心理取向、疑病指数和疾病确信方面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表现为心理取向值增高(x^2=24.6,P&;lt;0.01),疑病指数值降低(x^2=32.7,P&;lt;0.01),疾病确信值下降(x^2=36.1,P&;lt;0.01)。结论:SARS康复期患者有明显的异常患病行为,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对3l例SARS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RS患者最普遍出现的心理症状是强迫,程度最轻及最少出现的心理症状是恐怖;其SCL-90各因子得分大部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四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lt;0.05);已婚患者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未婚者;女患者所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患者,但彼此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应激状态下,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江门市各类人群SARS冠状病毒血清IgG抗体水平。方法采集不同人群血标本,检测血清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结果检测各类人群血清标本208份,SARS冠状病毒血清IgG抗体阳性53份,阳性率为25.48%;其中临床确诊SARS病人和高暴露人群阳性率分别为100.00%(47/47)和11.54%(6/52);临床发热的疑似病人及健康人群血标本,检测血清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结果均为阴性。结论SARS冠状病毒是江门市本次SARS流行的主要病原体,在这次疫情暴发之前,人群对SARS冠状病毒普遍易感,江门市SARS监测和防控工作任务相当艰巨,面临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新医学》2004,35(3):133-134
1 引言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亦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所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阐述社区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如何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以及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内容包括①加强SARS防治知识的宣传;②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③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④增强全民体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⑤建立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⑥科学使用各种消毒液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并发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89例SARS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肾功能等进行观察。对其中 8例有肾损害、12例无肾损害及 15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了血清IL - 1β、IL - 6、TNF -α水平。对 2例SARS死亡患者进行了肾脏病理检查。结果  89例患者中 10例 (11.11%)并发肾损害。重症SARS伴肾损害者 8例 ,明显高于轻症 ,P <0 .0 1。出现肾损害的患者中有糖尿病和 /或高血压病史的患者 7例 ,明显高于无基础疾病者 ,P <0 .0 5。SARS患者无论有无肾损害 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有肾损害组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 ,P <0 .0 1或P <0 .0 5。肾脏病理学检查可见肾间质灶状炎性细胞浸润等非特异改变。结论 SARS并发肾损害与病情轻重显著相关 ,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更容易出现肾损害 ,肾损害的发生可能是SARS所致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肾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伴有腹泻的危重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即非典型肺炎 )病人的临床特点以及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0 0 3- 0 4~ 0 5入院的 8例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危重SAR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这些危重病人除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外 ,及早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并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  8例病人 5例死亡 ,3例病情逐渐缓解 ,好转后出院。结论  8例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危重SARS病例 ,其病情严重 ,临床进展快 ,死亡率高 ,病人应在出现发热症状后及早诊断和治疗 ,并高度注意出现合并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临床特征 ,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5例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如体温、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常规、X线胸片、血气结果进行分析 ;采用抗病毒、抗菌、免疫增强剂、皮质激素、无创正压通气等治疗 ,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5例重症SARS患者经过上述治疗 ,4例康复 ,1例死亡 ,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以减轻患者症状 ,有效控制呼吸衰竭。结论 体温、白细胞及胸片阴影变化是监测重症SARS病情的重要指标 ,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可控制病情恶化 ,但要注意指征 ;无创正压通气是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综合治疗才能达到康复患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诊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或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live atypical pneumonia,IAP)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特征。方法 统计SARS患者的年龄分布和总体发病趋势;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对照,分析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64例SARS患者中21~40岁年龄段占43.75%。在出现SARS疫情后31~50d病例数达高峰,全过程约4个月。SARS患者临床表现的前3位为发热、咳嗽和咯稀白痰,约2/3患者无肺部体征。X线胸片病变进展较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以及具有传染性为SARS的临床特点。结论 SARS患者在年龄分布、发病趋势、临床表现、X线胸片、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传染性等方面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有所不同,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在急诊科对本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治疗SARS后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随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15例SARS后被确诊为Ⅰ期骨缺血坏死后行高压氧治疗病例的追踪研究,探讨高压氧治疗SARS后Ⅰ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符合WHO确定的SARS诊断标准的15例患者(23髋)行双侧股骨头影像学检查,其中平片、CT检查为阴性,MRI诊断为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高压氧治疗后,随诊34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平片、CT和MRI结果。结果在高压氧治疗前,所有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根据1992年国际骨循环联合会(ARCO)国际分期标准均诊断为Ⅰ期,高压氧治疗后随访近3年,无痊愈者,2例(3髋)进展为Ⅳ期,1例(1髋)进展为Ⅲ期,12患者(19髋)进展为Ⅱ期。结论高压氧治疗不能逆转或有效阻止SARS后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PCR)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公布的SARS冠状病毒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合成引物、探针,应用研制的SARS F—PCR诊断试剂盒,检测115份临床漱口液样本。结果 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明与SARS冠状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67例确诊SARS患者漱口液中49份为阳性118例密切接触者漱口液中8份为阳性;30名健康者漱口液均阴性。结论 建立的F—PCR检测SARS冠状病毒方法可成为SARS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SARS患者恢复期足跟痛的程度和性质及可能原因。方法:12例有足跟痛症状的恢复期SARS患者分别接受视觉类比评级法(VAS)和McGill疼痛问卷调查表的评估。其中7例患者和7例正常人进行骨密度的测定。所有SARS患者包括12例足跟痛和7例无足跟痛患者接受血钙和肌酸激酶的测定。结果:12例足跟痛SARS患者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疼痛(VAS为5.1±1.6),并且VAS与McGill疼痛问卷调查表的PRI成正性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2,P<0.05,VAS与躯体因素评分成更高的正性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1,P值为0.01。疼痛的性质:50%为酸痛,41.7%为压榨样痛、锐痛、钝痛和触痛。SARS足跟痛患者与正常人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足长匹配的情况下,骨密度、与成人均值和年龄比值无明显差异。无足跟痛和足跟痛SARS患者的血钙、肌酸激酶和最大激素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SARS患者中等程度的足跟痛,可能是深部组织的病变造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反应模式,以提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冠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和研究病毒在机体的定位状态和致病机理。方法 采用两种RT-PCR反应模式检测SARS患者血浆、淋巴细胞、粪便以及肺组织中病毒核酸。结果 和常规PCR方法相比,新的PCR反应模式能显著提高标本中病毒的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SARS患者淋巴细胞中病毒阳性率较高(84.6%);血浆中病毒阳性率较低(11.5%)。结论 新RT-PCR反应模式可能有利于早期诊断、筛检SARS病原体;淋巴细胞中病毒的检出率较高,提示此类标本可用于SARS实验室诊断,对分析和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亦可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人工通气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患者应用有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策略。方法  1 2例重症SARS患者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31± 75 )岁 ,平均 (5 1 3± 1 1 0 )岁。常规治疗和无创通气失败后 ,经鼻气管插管进行有创人工通气 ,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 ,通气过程中予以镇静。监测通气前后和充分镇静后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 ,氧合功能的变化 ,对通气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患者的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 ) 1 2例患者均高热 (体温 >38 5℃ ) ,1 0例 (83 3% )患者的WBC总数在正常范围 ,仅 1例高于正常。合并其他脏器损害 9例 (75 % )。 (2 )应用模式为压力调节 +呼气末正压 ,即PCV +PEEP或PRVC +PEEP ,起始PCV的压力为 (1 7 2± 2 9)cmH2 O ,PEEP的压力为 (9 8± 3 5 )cmH2 O ,平均通气时间为 (1 4 7± 1 1 2 )d。 (3)静脉应用咪唑安定或异丙酚充分镇静后可使患者的呼吸频率(RR)下降 ,氧合指数 (OI)升高 ,避免了因吸痰等引起的SpO2 的下降。通气前有 1例患者出现气胸 ,通气过程中 1例出现双侧气胸并纵膈气肿。 (4 )全部患者均接受了皮质激素治疗 ,剂量 2 4 0 - 5 0 0mg d (5 0 0mg d 6例 )。 (5 ) 8例患者成功撤离人工通气并拔除人工气道 ,4例死亡。死亡病例均有严重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