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是新生儿期某些疾病引起的常见急症,常表示原发病的加重或恶化。如能得到及时与合理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我科自1990年以来选用东莨菪碱与氨茶碱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40例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0例患儿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天20例,6~15天16例,16~28天4例。胎龄均在37~41周,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的8例。1.2 原发疾病 新生儿肺炎20例,新生儿硬肿10例(伴肺出血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低钙3例,新生儿败血症3例,新生儿先心1例(单心室)。1.3 呼吸暂停情况 呼吸暂停伴呼吸困难20例,伴惊厥28例… 相似文献
2.
东莨菪碱和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茜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3):9-10
目的及早控制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降低病死率。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东莨菪碱与氨茶碱静点。结果治疗组呼吸暂停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东莨菪碱与氨茶碱用于治疗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4.
杨源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0(4):328-32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病因及观察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4 2例发生呼吸暂停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2例 ,采用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 ;对照组 2 0例 ,单用氨茶碱治疗。对两组病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继发性呼吸暂停诱发因素很多 ,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治疗组总有效率 99 5 % ,明显优于对照组(6 5 0 % ) ,P <0 0 5。结论 寻找并去除发病原因 ,应用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6.
程环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15(2):61-61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新生儿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产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呼吸暂停。而新生儿期的其它诸多因素亦可引起呼吸暂停,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为了解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收集1999年1月~2001年10月的144例新生儿呼吸暂停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新生儿呼吸暂停48例病因分析张海鸿(儿科学教研室,滨州市256603)关键词呼吸暂停;新生儿,病因分析我院自1988年12月至1992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754例,其中48例发生呼吸暂停(6.4%),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新生儿... 相似文献
9.
10.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常见的危重症状况之一,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约为20%~30%,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50%.频发反复呼吸暂停可以引起脑损害,积极控制病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们将氨茶碱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具体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观察联合用药方案在新生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67例呼吸暂停疾病新生儿,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34例选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33例患儿在氨茶碱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对比两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疾病消失时间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疾病消失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氨茶碱联合纳洛酮用药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暂停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19例OSAS患者。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显效13例(68.4%),进步4例(21.1%),总有效率为89.5%,无效2例(10.5%)。结论:UPPP是治疗OSA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3~1993年诊断继发性骨髓纤维化36例(占同期骨髓纤维化病例的83.7%)。其原发病主要是急、慢性白血病(各有11例),其次为癌转移(5例)。本文结合临床及病理改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93例儿童OSAHS,14例行双侧扁桃体挤切术,79例患儿行双侧扁桃体挤切术加腺样体刮除术,术后6~12个月行PSG复查。结果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杭州会议OSAHS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治愈57例(61.3%),显效27例(29%),有效9例(9.7%),无效0例。结论腺样体或(和)扁桃体肥大是儿童OSAHS的主要致病原因,腺样体切除术和扁桃体摘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李雪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7)
目的 研究探讨体重指数、颈围、血脂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情轻重的关系,从而对OSAS患者及时治疗,防止和降低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65例经PSG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体重指数、颈围、血脂、血压进行测量;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SAS患者严重程度与BMI(P<0.05)、颈围(P<0.01)呈正相关,重度OSAS患者三酰甘油异常显著(P<0.01);手术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0%,CPAP机治疗总有效率为86.7%,BiPAP机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 BMI、颈围值越大,OSAS的病情程度越重;OSAS的病情程度越重,血脂异常越明显,并且以三酰甘油异常最明显;目前的治疗方法以BiPAP机治疗最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患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和氨茶碱组,每组60例。枸橼酸咖啡因组接受20?mg/kg的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注射
并5或7.5?mg/(kg·d)的维持剂量,氨茶碱组接受5?mg/kg的氨茶碱静脉注射并1.5或2.0 mg/(kg·8?h)的维持剂量。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跟踪检测血药浓度、心率、动脉压等指标,并监测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枸橼酸咖啡因的有效率为91.67%,氨茶碱的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有差异(P?<0.05),氨茶碱组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有差异(P?<0.05)。两组心率和动脉压在不同时间点、组内、变化趋势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的心动过速、高血压、烦躁不安和抽搐的总发生率为13.3%,低于氨茶碱组的40.0%,且枸橼酸咖啡因组的烦躁不安现象较氨茶碱组少(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均可有效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但枸橼酸咖啡因的疗效更好,不良反应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手术后患儿呼吸暂停的发病情况.方法 收集因ROP接受手术治疗早产儿(ROP组)和同期收治的无ROP等原发疾病早产儿(对照组,n=23)的临床资料.记录ROP组术后及对照组校正胎龄37周时的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包括发生时间、缓解情况及原发疾病等);共随访4周,比较两组呼吸暂停发病率.结果 ROP组17例早产儿中发生呼吸暂停9例(占52.9%),对照组23例早产儿中发生呼吸暂停5例(占21.7%),两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呼吸暂停发生时间为术后(38±40)h,缓解时间为发生后(126±145)h;发生术后呼吸暂停患儿中,肺炎3例(33.3%),低血糖1例(11.1%),原因不明5例(55.5%).结论 接受ROP手术早产儿术后容易发生呼吸暂停.为确保手术前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专科和儿科医师有必要共同参与围手术期的监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手术后患儿呼吸暂停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因ROP接受手术治疗早产儿(ROP组)和同期收治的无ROP等原发疾病早产儿(对照组,n=23)的临床资料。记录ROP组术后及对照组校正胎龄37周时的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包括发生时间、缓解情况及原发疾病等);共随访4周,比较两组呼吸暂停发病率。结果ROP组17例早产几中发生呼吸暂停9例(占52.9%),对照组23例早产儿中发生呼吸暂停5例(占21.7%),两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呼吸暂停发生时间为术后(38±40)h,缓解时间为发生后(126±145)h;发生术后呼吸暂停息儿中,肺炎3例(33.3%),低血糖1例(11.1%),原因不明5例(55.5%)。结论接受ROP手术早产儿术后容易发生呼吸暂停。为确保手术前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专科和儿科医师有必要共同参与围手术期的监护。 相似文献
19.
20.
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所有患儿均在首次发生呼吸暂停后予以氨茶碱治疗,用至呼吸暂停终止发作后48 h,治疗组在应用氨茶碱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首次按0.1 mg/kg静脉注射,随后改为0.01 mg/(kg·h-1)静脉泵入,持续6~8 h,共5 d,对照组不加用纳洛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日平均发生呼吸暂停次数减少(P<0.01),呼吸暂停终止时间、氨茶碱使用时间缩短(P<0.01),发生呼吸暂停时心率、Spo2下降程度减轻(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使用比单用氨茶碱效果好,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