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颌位问题是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咬合重建特指采用修复手段在正确的颌位关系下恢复正常咬合接触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口内仍存留有大量天然牙,但丧失了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需要以修复的方法重新建立稳定咬合关系的情况而展开。由于存留的大量天然牙有活跃的牙周反射活动,重建后的咬合关系在行使咬合功能时受到复杂的神经反馈调节作用,因此咬合重建与普通的活动修复治疗相比有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主要讨论有关颌位关系和咬合接触问题。确定正常颌位关系是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的基础,建立正常咬合接触关系从而恢复正常咬合功能是咬合重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咬合板对颞颌关节内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咬合板对颞颌关节( T M J) 内压力( I A P) 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测量戴板前及戴入咬合板后,紧咬状态下3 只成年家犬的 T M J上腔内压力。结果 戴板前紧咬时关节上腔内压力为6 .4 Kpa±1 .5 Kpa ,戴入咬合板后紧咬时为0 .6 Kpa ±0 .2 Kpa,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1) 。结论 咬合板对颅颌功能紊乱者的治疗机理之一是对 T M J内压异常增高者降低关节内压,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CMD患者咀嚼肌肌电与颞颌关节病症及咬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颅颌功能紊乱(CMD)患者咀嚼肌功能紊乱与TMJ病症及咬合的关系。方法 根据TMJX线片检查,将患者分为TMJ轻症组和TMJ重症组;根据临床咬合检查将患者分为咬合正常组和5类咬合异常组和5类咬合异常组;记录双侧颞肌,嚼肌和二腹肌前腹在下颌姿势位及最大紧咬时的肌电活动,并与TMJ病症及咬合进行对照。结果 94.44%的患者肌电图异常,以MM和TP功能紊乱较多见;MM肌电异常的人数以及TP姿势位高电位,ICP紧咬低电位人数,重症组显著多于轻症组;不同咬合情况,其肌电图表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咀嚼肌功能紊乱贯穿于CMD的各个阶段,随着TMJ病症的加重,咀嚼肌功能紊乱亦会加重,咀嚼肌功能紊乱与咬合异常有关,不同异常咬合情况,其肌电异常表现特征亦不同。  相似文献   

4.
坚固内固定术获得良好咬合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面骨骨折常常导致患者咬合关系错乱,而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则是颌面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成功的重要标志.我院1996.10-1999.10应用钛板、钛钉行颌面骨骨折坚固内固定216例,除7例咬合关系差及随访4例咬合关系改变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咬合关系,现总结总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颌颈部复合伤的临床特征及救治特点。方法:对15例颌颈部复合伤合并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早期彻底清创,及时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加以辅助治疗,术后观察颌颈部外观及咬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6~12个月随访,13例患者咬合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者咬合功能恢复欠佳,通过调,咬合功能得到改善;1例患者颌颈部感染,通过多次换药,瘢痕面积较大,建议患者通过后期整形改善外观。结论:颌颈部复合伤通过及时有效的救治,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咬合功能及面颈部美观。  相似文献   

6.
重症颅颌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咬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症颅颌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咬合观察陈永进王惠芸张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R)、颞颌关节(TMJ)盘穿孔(DP)、TMJ骨质破坏(BC)属颅颌功能紊乱(CMD)中的重症(本文称重症CMD),其发生是由于咬合异常、肌功能紊乱所致,还是由于TMJ本身病...  相似文献   

7.
矫治不良颌间关系与同期种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颌外科方法矫正缺牙区不良咬合关系同时行种植术中的可行性,评估其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9例患者行正颌外科手术。其中 上颌Le Fort I型截骨术、下颌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3例,单纯下颌SSRO1例,下颌前部根上截骨术4例,双侧上颌后部截骨术1例,共植入种植体25颗。结果 9例术后均取得了正常的咬合关系,未见感染及术后并发症。术后8个月患者接受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平均追踪  相似文献   

8.
无牙颌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防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采用改善总义齿固位,去除总义齿的咬合创伤及He干扰,恢复及增加咬合垂直距离以调查髁状突位置等系列方法,对39例无牙颌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行临床矫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显疗效,本文对轿形治疗方法及对不同症状体征的矫治效果作了初步探讨,总结了无牙颌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防治特点为,及时正确的总义齿修复,及早恢复咬合支持,以保持髁状突的位置的稳定;确定准确的He位关系及咬合垂直距离,去除总义齿  相似文献   

9.
正颌手术较为复杂,其可改变颌骨形态及咬合关系,对患者的面部美学和咬合功能等产生影响。咀嚼肌除行使咀嚼功能外,其大小和收缩力还与颌骨形态密切相关,咀嚼肌的活动可影响正颌手术效果;而当正颌手术导致颌骨形态和咬合关系发生改变时,咀嚼肌需重新适应该变化。正颌手术后颌骨形态和咬合关系的变化及美学结果是可预测的,但其对咀嚼肌的影响尚不清楚。文章就近年来正颌手术对咀嚼肌分子生物学、肌电学、影像学和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指导不同类型的正颌外科手术计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义齿修复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何种材料,但是其最基本的目的是在符合正常生理要求的骀位上恢复咀嚼功能。牙齿的缺失会带来咬合支持能力的下降,关键部位的牙齿缺失或多数牙的缺失会造成颌位的变化和不稳定。义齿修复时颌位关系是否正确常常会影响到义齿修复的成功,在不正确的位置上建立义齿的咬合关系,可能会出现义齿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牙颌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牙颌畸形对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牙颌畸形患者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的矫治,并与同期未进行术前、术后正畸的64例正颌手术病例比较,观察矫澡后的颌面外科、咬合关系及疗效稳定性。结果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组治疗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改善率为62.6%,畸形复发率为2.2%;单纯正颌手术组咀嚼功能改善率为42.2%,畸形复发率为7.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肌位He板对下颌位置的调整作用。方法;对102例颅颌功能紊乱患者均戴用肌位He板,戴板后1周,2周,1月各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共戴板3-6月,记录载板是否出现咬合不稳,若有咬合印迹变化者则磨去原有咬合印迹重垫,直至不再变化,待症状消失后去除He板,轻咬至肌接触位,记录He与颌位是否协调。  相似文献   

13.
正颌外科手术的术前及术后矫治:附24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颌外科手术患者常表现为较严重的面颌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美观与咬合功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生理与心理负担。由于存在明显的颌骨畸形,只有经过正颌外科手术,畸形才能得以矫正。但要达到美观与功能的和谐,就要求正畸医生与正颌外科医生密切合作。笔者1985~1989年先后进行正颌外科手术患者的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颅颌功能紊乱(CMD)者牙尖交错位(IGP)的髁位及戴入肌位He板后的改变,对戴入肌位He板后颞颌差了(TMJ)弹响消失者,观察盘突关系的变化。方法 对102例CMD者在ICP及戴入肌位He板后咬合接触时,在断层深度不变的情况,分别进行双侧TMJ侧位中层摄反后弹响立即消失者行戴板前、即刻戴入He板后及治疗后,TMJ上腔迁影的断层摄影。结果 102例CMD者ICP时,髁突一侧后位或双侧后位  相似文献   

15.
种植义齿设计中,修复体的排列关系和咬合关系是考虑的重点。但对于上下颌关系失调的患者,种植体的位置和基台的结构常与咬合关系相抵触。本文就种植义齿修复中遇到的颌关系不调的分类及其临床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咬合垂直距离改变与面形、颌关节及下颌运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咬合垂直距离改变与面形、颌关节及下颌运动变化的关系章捍东刘洪臣王照五曹均凯通过对无牙颌患者戴新旧总义齿时其面部形态、颌关节位置及下颌边缘运动最大幅值变化的比较,探讨了咬合垂直距离在保持面部正常形态、功能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收集总义齿修复2~5年,...  相似文献   

17.
坚强内固定技术在正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坚强内固定技术在正颌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对4l例接受正颌手术的患者采用不同形状钛板行坚强内固定,其中下颌升支矢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uams osteotomy)20例,颏成形术(genioplasty)7例,Le Font截骨术5例,上颌前份截骨术(anterior maxillay osteotomy)5例,双颌手术(bimaxillary surgery)4例。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先恢复预期咬合关系并暂行颌间栓结,然后对截开骨段进行坚强内固定,最后拆除暂行的颌间栓结,同时检查咬合关系。结果:采用坚强内固定的患者颌问栓结时间较传统固定方法明显缩短,经过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诊复查,发现所有截骨段均愈合良好,患者下颌运动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术前状态,所有患者均未诉有不适感。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正颌外科中固定截骨段最好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加速骨段间的愈合速度,减少颌间栓结时间,便于患者营养的摄取和保持口腔卫生,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在总义齿修复过程中,正确的颌位记录是成功修复的关键因素。但在临床上,由于患者长期失牙未能及时修复,或就诊时精神紧张,易形成前伸或侧向,以致在颌位记录时产生错误,导致总义齿修复的失败。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一个补救措施,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嘱患者将上颌总义齿戴入口内,然后将烫软的红色打样膏铺于下颌总义齿咬合面,将其戴入,嘱患者咬紧。待打样膏硬固后,将上下颌总义齿一并取下,上架。石膏凝固后将架打开,去掉咬合面的打样膏。沿下颌总义齿龈缘向下磨除覆盖人工牙颈部的基托,直至将人工牙整体暴露,再用裂钻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同期手术矫治双颌畸形的手术设计与效果。方法 介绍2例累及上下颌骨、畸形机制完生相反的牙颌而畸形患者.其中1例为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另1例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进行同期双颌手术。手术基本术式为:上颌骨行整体或分块Le Fort Ⅰ型骨切开术.同期行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U).2例患者骨块移动的方向相反.移动距离依畸形程度而定。结果 2例患者手术后即刻效果均达到术前设计的要求.面形及咬合关系明显改善,术后软组织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段坏死。随访12~36个月,治疗效果稳定。功能与形态俱佳.未见复发,骨愈合良好。结论 双颌畸形患者按照规范的诊治程序.采用外科与正畸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并行双颌同期手术.是取得功能与形态俱佳效果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附4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各种正颌手术方法组合。为治疗这种畸形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随访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1987-1999年用正颌外科治疗的44例颌面部不对称性畸形患者,总结其临床疗效和经验。结果:除一例患者偏颌畸形术1年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恢复了对称的面部形态,咀嚼功能,咬合关系和咬合平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根据患者不对称畸形的不同原因和部位制定相应的正颌治疗方案,选择不同的术式组合,同时结合关节手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