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性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真皮胶原增粗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诊断: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疑似皮肌炎的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患者女,53岁。全身泛发暗褐色斑,干燥、皲裂伴瘙痒14个月,无肌肉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IgE升高,抗核抗体(ANA)阳性,CT示肺部多发斑片条索影,肺功能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皮损组织病理提示符合结缔组织病。诊断: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5岁,3个月前出现双小腿红斑、丘疹伴瘙痒,在当地医院按湿疹治疗,效果不明显。10天前出现低热,体温约38℃,伴乏力,关节痛,肌痛,腹痛,胃纳差。于1997年3月31日入院。既往无慢性疾病及过敏史。检查:慢性病容,体温37.9℃,皮肤科情况:双足背、双小腿大片暗红色水肿性红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6岁。因下肢麻木8年、面部红斑伴下肢水肿2年于2010年9月3日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以双足趾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至小腿,未予重视。2年前,出现双手麻木、颜面部红斑,红斑可自行消退,同时有双下肢水肿,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中药治疗后水肿可消退(用药不详),但红斑及下肢水肿症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男,57岁。四肢反复出现丘疹、血疱伴间断发热半年入院。既往有慢性结肠炎病史20年。入院检查外周血和骨髓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淋巴结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结改变给予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和支持对症等治疗18d后出院。出院后1个月死于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41岁。因全身泛发丘疹、斑块伴瘙痒7年,于2005年1月29日就诊于我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出现皮损,呈密集的淡红色、褐色或肤色粟粒至绿豆大丘疹及斑块,无水疱、脓疱,伴剧烈瘙痒,经对症治疗好转,偶尔复发。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3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5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1月10日入院.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8岁。全身出现丘疹,伴瘙痒2年余,出现红斑,伴脱屑半年余,既往体健。外周血和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予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和支持对症治疗20d,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 NCA)及抗心磷脂抗体 (ACA)与 SL E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  99例活动期 SL E患者 ,以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 AN CA,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 A CA。结果 具有皮肤血管炎表现的 SL E组 A NCA阳性率为 30 .8% (39例中 12例阳性 ) ,无血管炎表现的 SL E患者 ANCA阳性率为 8.3% (6 0例中 5例阳性 ) ,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ACA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同时 A 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A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在肾脏损害、关节症状、雷诺现象及低补体、抗 ds DNA抗体或抗核抗体阳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检测 A NCA对于 SL E合并皮肤血管炎具有一定意义 ,其对于 SL E合并内部器官血管炎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7岁.因四肢反复出现丘疹、斑块伴瘙痒2年至我科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丘疹伴瘙痒,皮损逐渐增多,部分融合为斑块,皮损可缓慢自行消退,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但不断有新发皮损出现.曾于外院诊断为"湿疹样皮炎",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可消退,但停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皮肤血管炎抗心磷脂抗体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种以抗磷脂抗体持续升高、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反复自发性流产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抗磷脂抗体可分为抗心磷脂抗体与狼疮抗凝物质,其靶抗原是血浆中的磷脂结合蛋白,最常见的有β_2-糖蛋白Ⅰ、凝血酶原或这些蛋白与磷脂的复合物。此外,尚有一部分自身抗体可针对其他磷脂结合蛋白和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些分子,这类抗体虽然在常规实验室检查中不能被检出,但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HES患者和23例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HEr患者相比,IHES患者首发症状多为瘙痒性多形性皮损,以红斑、丘疹和结节为主,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明显,而单核细胞计数偏低,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及肝脾大者少见。HEr患者常并发多系统异常症状。经抗组胺药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平均疗程约18 d),IHES患者较HEr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易下降至正常。结论:IHES的首发症状多为瘙痒性皮损且伴高LDH,治疗有效。若出现皮肤外异常症状,则需进一步寻找病因以排除HEr。  相似文献   

14.
SLE抗心磷脂抗体和凝血功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性科学》2015,(12):90-93
目的:对不育夫妇血清抗精子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进行检查,并分析其检测结果,以探讨两者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60对不育夫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对健康夫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被检人员的抗精子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情况。对两组人员精液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检测研究发现,观察组男性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抗心磷脂抗体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抗精子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较对照组强(P<0.05);男性抗精子抗体阳性对p H值和精液量及精子密度、b级精子均无影响。观察组患者a级精子和精子活率及曲线运动速度、直线运动速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患者抗精子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可能影响其精子活率和精子运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在不育夫妇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50对不育夫妇和40对正常生育夫妇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的表达情况及精液分析。结果:不育组男性血清抗精子抗体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抗心磷脂抗体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不孕组女性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中抗精子抗体阳性对精液量、PH值、精子密度及b级精子无影响。精子活率、a级精子、直线运动速度和曲线运动速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精子抗体可降低精液质量;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影响精子活率及精子运动,从而导致不孕不育。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7岁.因阴囊红斑、丘疹伴瘙痒20年,泛发全身1年.于2008年5月入住我科.2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阴囊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10年前阴囊红斑、丘疹仍未消退,瘙痒加重,腰骶部出现豌豆大红斑及丘疹,伴瘙痒.搔抓后无渗液.1年前红斑、丘疹逐渐泛发全身,部分红斑上散在豌豆大结节,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在当地诊所诊断为"湿疹样皮炎",治疗后(具体药物不详)病情未得到控制.患者一般情况可,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8.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免疫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种以抗磷脂抗体持续升高、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反复自发性流产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抗磷脂抗体可分为抗心磷脂抗体与狼疮抗凝物春靶抗原是血浆中的磷脂结合蛋白,最常见的有β2-糖蛋白Ⅰ、凝血酶原或这些蛋白与磷脂的复合物。此外,尚有一部分自身抗体可针对其他磷脂结合蛋白玫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些分子,这类抗体虽然在常规实验室检查中不能被检出,但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发病也朋一定关  相似文献   

19.
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用于诊断梅毒的血清试验主要为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偏低,有一定假阳性,且只能半定量检测其滴度,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寻找更好的试验方法,借鉴国外已开展的新技术,我们初步探讨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J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tiCedo."Pinhh血es,ACA)在梅毒筛诊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试验血清:病例组血清收集于我院性病门诊患者ho例,均有非婚性接触史或夫妇一方有性病史。女28例,男32例,年龄对一45岁,平均32岁。其中一期梅毒26…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37岁。主诉:面部、耳垂、下颌出现丘疹、结节,偶伴痒6年。现病史:患者诉6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耳垂出现丘疹、结节,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口服及外用药(具体不详)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随后下颌陆续出现数个斑块、结节,偶伴有瘙痒。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起病以来,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无特殊,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