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莹  黄艺峰  杨毅  陈渊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393-1394
目的:探讨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颈胸腰骶部疼痛疑有脊柱转移的患者应用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3个各段脊柱扫描后,采用对接方式完成全脊柱图像。结果:50例均获得准确、直观、清晰全脊柱图像及椎体、附件诸结构。50例脊柱转移瘤中,只累及单个椎体15例,其余为2个以上椎体受侵,占全部病例的70%,其中跳跃式分布者16例。受累椎体形态呈轻度楔变35例,鱼尾征3例,膨胀性改变3例;椎板及椎弓根等受侵32例。受侵椎体呈长T1信号、稍长T2信号36例;长T1信号、短T2信号8例;稍长T1、等T2信号2例:等T1、稍长T2信号4例;椎间盘无改变48例,占96%,椎间隙变窄2例,椎管内或其周围软组织肿块12例。结论:MRI作为诊断脊柱转移瘤首选检查方法,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的应用,可更直观观察转移瘤的累及部位、数目及全脊髓组织,附件侵犯范围和程度,同时辅以GD-DTPA增强或三维多椎体成像,SPIR技术有利于病变显示及其鉴别诊断,从而大大提高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转移瘤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脊柱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 ,并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44例脊柱转移瘤病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2 0例 ,均有明确原发癌史。使用西门子 1.0T超导MRI成像仪 ,行T1 WI、T2 WI矢状位及轴位T1 WI扫描 ,必要时增强 ,加扫T1 WI脂肪抑制序列。结果  12例为单椎体转移 ,3 2例为多椎体转移 ,呈跳跃分布。 44例中转移椎体总数 91个 ,其中胸椎 40个 ,腰椎 2 6个 ,颈椎 16个 ,骶椎 9个。 70个转移椎体后部及附件受累 ,17例椎旁有软组织肿块 ,10例脊髓受压。转移椎体呈长T1 长T2 或等T2 信号改变 ,相邻椎间盘形态信号基本正常。结论 脊柱转移癌MRI具有典型表现 ,MRI对脊柱转移瘤有肯定诊断价值 ,为最佳影像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曹林德  唐勇  布桂林 《四川医学》2010,31(6):855-856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结果单椎体受累5例,多椎体受累38例,多椎体受累中跳跃性改变28例,共累及137个椎体,椎体和附件同时受累104个,盘状压缩骨折35个,楔形骨折17个,溶骨型26例,成骨型3例,混合型14例,软组织肿块17例。结论 MRI对于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脊柱转移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高分辨率CT及MRI成像诊断脊柱转移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为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脊柱高分辨率CT及MRI成像影像学表现,比较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为93.0%,明显高于高分辨率CT检出率的80.6%(P<0.05);MRI对于溶骨性骨质破坏、累及附件、病理性压缩骨折及椎旁软组织受累情况的诊断均优于高分辨率CT(均P<0.05);2种检查方法对成骨性骨质破坏、混合性骨质破坏及椎管狭窄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高分辨率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各有优势,但MRI在发现早期病变、病理性压缩性骨折、附件及软组织受累等方面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脊柱转移瘤的MR表现。③结果24例脊柱转移瘤共57个椎体受累.全组病例均有信号异常,其特点依破坏类型而异。椎体病理性骨折6例,附件破坏9例,椎旁肿块7例,跳跃式分布14例。④结论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椎体转移瘤分别进行CT、X线及MRI检查。MRI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及脂肪抑制技术(STIR),其中32例行GA—DTPA增强扫描。结果:40例病灶均累及椎体或椎体附件,脊柱转移灶单椎骨者有12例,多个椎骨转移者28例。结论:原发肿瘤怀疑有脊柱转移时,MRI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筛选手段,与CT及x线相比,MRI诊断椎体转移瘤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易于与骨结核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重点分析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56例脊柱压缩性骨折MRI表现,常规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WI,FSE—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均有失状位和横断位成像,14例患者做了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8例患者做了T1WI—SPIR增强检查;结果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较多,尤以胸段及胸腹段脊柱多见,腰段次之、颈段少见,常为多椎体变扁,呈鱼椎状,轻重程度不一,椎体附件无受累,骨折灶旁无软组织肿块,老年人多见;脊柱转移瘤性骨折较少,多为腰段,颈、胸及骶尾椎段受侵无明显差异,椎体形态明显不规则改变并常累及附件,但不侵犯椎间盘,中年多见。脊柱骨折的诊断从影像学检查为首选,传统的X线平片,CT扫描通常可以明确诊断,但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转移瘤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骨折性质的鉴别诊断、早期椎体形态轻轻微改变性骨析的诊断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MRI像技术以其没有电离辐射,主要依靠不同组织的T1、T2和质子数目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脉冲序列特点,能够提供关于脊术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转移瘤性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椎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的早期轻微骨折信号进行分析。笔者总结56例无明显外伤诱因脊柱骨折患者的MRI成像不同序列信号改变,旨在提高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肺癌脊柱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SPECT/CT、MRI全脊柱成像技术检查。对比SPECT/CT、MRI全脊柱成像技术对肺癌脊柱转移的显示征象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22例患者共169个病灶存在椎体转移。SPECT/CT正确诊断病灶153个,假阴性16个,假阳性30个(骨质增生13个,骨岛2个,软骨终板炎6个,血管瘤4个,压缩骨折4个,PET与CT融合错误1个)。MRI正确诊断163个病灶,假阴性6个,无假阳性,表现:T_1WI低、T_2WI高,混杂信号;T_2WI、T_1WI均低;增强扫描可见强化;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斑片状分布)。MRI全脊柱成像诊断敏感性为96.45%(163/169),特异性为100.00%(606/606),SPECT/CT诊断敏感性为90.53%(153/169),特异性为95.05%(576/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全脊柱成像技术应用于肺癌脊柱转移患者,可提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脊柱转移瘤的MRI平扫与增强扫描表现,单纯平扫15例,平扫十增强扫描41例;造影剂为Gd-DTPA,剂量为0.1mmol/kg体重,静脉推注.结果:56例MRI平扫发现264个病椎,增强发现266个病椎;其中颈椎4例,胸椎38例,腰椎35例,骶椎18例;单椎体破坏12例,多椎体破坏且“跳跃状”分布44例;23例硬脊膜和髓内平扫未见异常而增强后发现伴有硬脊膜和(或)髓内转移;6例放疗后病椎强化程度较前减弱,说明治疗有效.结论:Gd-DTPA增强MRI可以提高脊柱转移瘤诊断的精确率及微小转移瘤的检出率,明确转移瘤侵犯范围,指导临床选择穿刺活检部位,客观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是MRI诊断脊柱转移瘤必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琳  李丽  王侃  杜庆蕾 《吉林医学》2013,34(23):4753-4754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方法:对1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脊柱转移瘤的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这类疾病的MRI表现。结果:①本组15例病例中,颈椎受累3例,胸椎受累8例,颈椎、胸椎同时受累1例,胸椎、腰椎同时受累3例,腰椎、骶椎同时受累2例。②MRI表现:多椎体受累,呈跳跃性分布,胸椎最多见,常累及附件,椎旁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而椎间盘无异常。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低信号或者混杂信号,T2STIR呈高信号。结论:MRI能显示脊柱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运英 《中外医疗》2014,(10):16-17
目的:通过对影像的对比,探求X线平片、CT及MRI图像对脊椎转移瘤的位置、病症请款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9例脊椎转移瘤患者的三种不同设备的影像资料,并详细地对比分析。结果69例患者使用X线平片,CT以及MRI检测出非正常的椎体个数分别为84个、96个和165个。 MRI的诊断结果与X线平片对患者的诊断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如若遇到脊椎转移瘤患者,可以通过MRI诊断,以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脊柱椎体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颈、胸、腰椎体陈旧性骨折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共检出16个椎体骨折,X线平片、CT及MRI检出率相同;X线平片明确诊断8例(67%);CT明确诊断10例(83%);MRI明确诊断12例(100%)。结论 脊柱创伤的影像学诊断中,X线平片可作初检手段,CT对椎体陈旧性骨折定性诊断价值高,MRI可明确诊断。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脊柱椎体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颈、胸、腰椎体陈旧性骨折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共检出16个椎体骨折,X线平片、CT及MRI检出率相同;X线平片明确诊断8例(67%);CT明确诊断10例(83%);MRI明确诊断12例(100%)。结论脊柱创伤的影像学诊断中,X线平片可作初检手段,CT对椎体陈旧性骨折定性诊断价值高,MRI可明确诊断。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重建技术及磁共振成象(MRI)在高能量致颈椎损伤诊治中作用分析,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骨伤科收治的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能量致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患者均行三维CT重建技术及MRI影像学检查,分析病例患者两种影像学表现并评估两者诊断价值。结果 20例病例患者中共25个椎体爆裂骨折,并累及C715段椎节,C6 5段椎节及C5 3段椎节,C42段椎节,多发爆裂骨折3例,以累及C7、C6椎节为主。20例病例患者中累及C7-C6者有20例,占总数百分比为80.00%。病例患者MRI信号表现为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或高信号;MRI检查显示脊髓损伤类型:爆裂型共4个椎体,以椎体高度变扁,压缩高度1/2,椎体横径增宽,前后径加大,信号不均匀为主要表现;压缩型共14个椎体,以椎体压缩变扁且呈锲型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单纯型共7个椎体,以信号异常或椎体被轻微压缩,压缩高度1/4,椎管无脱位为主要征象。结论三维CT重建技术及MRI在高能量致颈椎损伤诊治中各有其优势,其中MRI对高能量致颈椎损伤患者脊髓损伤程度诊断价值较三维CT重建技术具有更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征象,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特征。结果68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157个椎体异常,累及椎弓根23例59根,棘突及横突18处,椎体病理骨折38个,椎旁软组织肿块21例77处。X线和CT表现为椎体及其部分附件骨质破坏或片状高密度硬化影。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结论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均有特征性表现,MRI在发现病灶、鉴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的多种影像学特征及损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7例明确强脊炎患者合并脊柱骨折病人的影像检查和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颈椎骨折3例,胸腰段骨折14例,其中剪力骨折3例,应力骨折13例,胸腰段多发压缩骨折1例,贯通三枉骨折15例,累及椎体32个,椎间关节38处,合并脊髓损伤5例。结论AS患者脊柱骨折通常表现为累及三柱的贯通骨折,其中应力骨折最为多见,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病变的主要手段,MRI检查对显示脊髓损伤及椎体终板病变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与脊柱炎的MRI影像鉴别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34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其一般资料与病历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比较两组MRI影像表现与病变特征。结果4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35例表现为腰椎病变,27例前侧椎体破坏,16例呈椎间盘弥散性破坏,24例出现重度椎间隙狭窄,另有9例出现椎旁脓肿。34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中,28例为腰椎病变,椎体后侧破坏20例,31例伴随骨质增生,15例为椎间盘局部性破坏。结论脊柱结核与布鲁杆菌脊柱炎的MRI表现有一定差异性,临床可根据二者影像学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8例转移瘤共涉及166个椎体,单发转移5例,多发转移33例,其中呈跳跃式分布22例。134个受累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27个呈长T1短T2信号,5个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上为混杂信号,STIR上139个受累椎体见高信号。合并压缩性骨折椎体数21个,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合并附件转移14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像。18例行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附件及相邻的软组织肿块均见轻—中度强化。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上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表现,能有助于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MRI对脊柱脊髓损伤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0例脊柱脊髓损伤的MRI表现。结果粉碎骨折(4例)、压缩骨折(40例)、骨折脱位(3例)、椎间盘损伤(29例)、附件骨折(3例)、韧带断裂(1例)、脊髓受压变形(12例),脊髓信号异常(21例)。结论MRI在显示脊柱序列、脱位、骨折片突向椎管压迫脊髓以及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面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磁共振成像(MRI)对先天性脊柱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MSCT检查,其中23例怀疑合并神经系统异常者进行脊髓MRI检查。统计各检查方法检出异常情况及对脊柱异常的显示情况。结果 62例患儿X线平片共检出脊柱畸形82处,MSCT检出畸形130处,X线平片及MSCT对脊柱畸形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脊柱全貌、顶椎的显示率显著高于MRI(P<0.05);MRI检查对脊髓畸形的显示率显著高于MSCT检查(P<0.05)。结论 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可较好地显示椎体结构,提高异常椎体的检出率,MRI检查可对椎管内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建议在临床诊断中可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