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6-2011年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构成特点,为今后东莞市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06-2011年无偿献血人群一般情况及献血情况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无偿献血共396984人次,献血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8:1;献血者文化程度多为初、高中,分别占总人数36.52%及27.01%;献血者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者最多,占22%。2007-2011年每年2月献血人次为当年最低。固定献血者具有男性献血者多、捐献血小板者多、单次献血量较大、检验合格率高的人群特征。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的重点人群是工人,应加强对非工人人群(如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的无偿献血宣传,鼓励更多的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2005-2009年无偿献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5年来无偿献血状况,为推进本地区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5-2009年兰州市自愿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统计为资料,分析献血规律及无偿献血发展趋势。结果:兰州市无偿献血人次逐年增加(χ2=2791.4902,P<0.001);献血量逐年提高(χ2=3209.2908,P<0.001)。200ml献血人次逐年递减,从2005年占总献血人次的85.79%到2009年下降为38.93%;300ml、400ml献血人次逐年递增,300ml献血人次从2007年占总献血人次的23.15%上升到2009年的43.31%,400ml献血人次从2005年占总献血人次的14.21%上升到2009年的17.76%。机采血小板人次逐年递增,同比增长率最高达40.42%。结论:献血人次和献血量都在逐年递增,300ml、400ml献血人次逐年递增,200ml献血人次逐年递减,机采血小板人次逐年递增,此结论有助于制定和完善今后无偿献血宣传目标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宣传无偿献血,降低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率.方法 对本站2007-2011年度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五年中献血总人数83199,报废血液总数2667人次.平均报废率3.3%,低于其他地区[1].结论 在政府支持与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不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有效控制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银川地区血液采供情况,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银川地区2004-2009年献血人数、献血量、献血地区分布及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川地区献血人数由2004年的16396人次上升到2009年的24213人次;献血量由24304单位(U)上升到46953单位(U);临床用血量逐年递增,增长幅度为8.18%~22.93%。结论献血人数和献血量逐年上升,临床用血量逐年递增。但是每年冬、春季1、2、5、12月份献血人数及献血量明显偏低,血液采集受季节性影响明显,应该不断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建立无偿献血招幕的长效机制,保障银川地区临床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探索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年均6.87%,高于国内有关报道2.72%。经字2检验,各年不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58,P〈0.01)。ALT为主要不合格项,HbsAg次之。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建立一支低危险性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全面开展献血前ALT、HbsAg快速筛查,有效降低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采供血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南宁市血液采集供应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问题,为制定无偿献血措施及临床用血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南宁市血液采集量、城市与农村献血人数、献血量、血液常见传染病检测阳性率、临床用血量与供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宁市2005~2009年无偿献血人次年增长率为12%~18%,采血量年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榆林市无偿献血近三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促进榆林市无偿献血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市无偿献血情况,包括献血量、人次、男女比例、城乡人员比例、献血量以及献血服务的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市无偿献血的献血量、人次、满意度等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城乡人员比例呈下降趋势;献血量最多的年龄组由年轻化向中年发展。结论我市无偿献血发展趋势基本良好,但仍需不断加大对公众的献血知识普及力度,进一步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6-2011年广州市单位与个人无偿献血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不舍格情况,为采供血机构制定招募策略和血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06-2011年广州市单位与个人无偿献血检测标本数的变化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者各年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总不合格率和单个项目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检测标本数比2006年增加23.87%,无偿献血人数逐年上升.单位无偿献血人数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无偿献血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所占比重从2006年20.59%上升到2011年47.84%.从2006年到2011年各年单位无偿献血不合格率低于个人无偿献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不合格率单位无偿献血均低于个人无偿献血(P<0.05).结论 采供血机构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和高校等团体发动组织无偿献血,提高单位无偿献血所占比例;同时,应加强街头献血前咨询,增强医务人员的咨询技能,使高危献血者自我排除,降低个人献血血液不合格率,从而确保血液中心采供血量稳步增加的同时,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2021年天津市街头无偿献血招募策略的实施与结果,为今后的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天津市血液中心通过多种途径的无偿献血宣传、多样化的招募形式、个性化的招募手段、开辟新的献血地点、线上+线下便捷的献血服务、持续改善献血环境、建立科学的防控制度确保献血安全等以期提升无偿献血招募效果。结果:2021年实现了献血人次同比2020年增加11.28%,献血量同比增加13.03%,相对疫情前的2019年还有一段距离,但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针对性的招募策略也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发生变化,疫情常态化下的2020年与2021年的人群特征即性别、年龄、职业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液中心采取的街头无偿献血招募策略,可有效激发公众的无偿献血热情与参与度,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血,缓解血液供需的“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浙江省江山市某部队士兵实行献血前血液谷丙转氨酶筛检前后血液报废情况,以探讨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的策略。方法:对2010-2013年该部队献血后血液ALT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3年该部队士兵献血后ALT检测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20-26岁地方青年献血后ALT检测情况比较,2010年和2011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012年和2013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第一季度献血总人群比较,每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军队人员虽然是典型的无偿献血低危人群,但献血前仍要对其进行ALT初筛,并对其进行无偿献血知识宣教和详尽的征询查体工作,才能有效控制部队献血者的ALT不合格率,从而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吴忠市6年来人均献血量、人口献血比率、ABO血型构成、血液采集增长规律及所采集血液的报废情况。方法收集本市献血数据和人口统计公告数据进行计算。结果 2006—2011年本市年平均献血量为195.5万ml,比2006年增加了16.29%;人口年平均献血率为3.95‰,人均年平均献血量为1.48 ml;各血型献血比例分别是A∶B∶O∶AB=29%∶30%∶32%∶9%。血液年平均报废率为3.74%。结论吴忠市血液采集呈逐年增加趋势,ABO血型构成比例基本稳定,血液报废率趋向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近4年的无偿献血现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无偿献血宣传。方法:对南通市通州区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33623人次无偿献血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本区的人口献血率平均为6.35%。人均献血量平均为2.28mL,献血人次及献血量的增长不均衡,平均为9.63%,8.65%;机采血小板人次及量的增长平均为2.43%、12.44%。一次献300mL、400mL的比例平均为62.39%、34.61%,一次献机采2U、1U的比例平均为58.94%、41.06%,男性献血者高于女性献血者,男、女献血者比例为1.25:1。献血者中个体经营者及工人占比例前两位,分别为26.82%、22.94%,35-44岁年龄段献血所占比例较大,达34.35%。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的广度和力度,提高人口献血比例和人均献血量,18-34岁人群的无偿献血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的加大,包头地区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2005年起本地区临床用血已100%来至自愿无偿献血.为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将血液报废率降低到最低,我站控制献血不合格比例保留低危健康人群再次献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5-2009年包头地区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无偿献血者96201人次,年龄18~55岁.1,2方法统计2005-2009年我站献血者血液检测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淄博市2006~2010年无偿献血情况,研究我市无偿献血发展动态,分析献血人群特征。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市各献血站点献血的无偿献血者的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中,献血总量从50529 U上升到75382 U,但每年用血量增幅(12.07%)大于献血量增幅(9.71%)。献血者以男性为主(68.38%),18~25岁的献血者是我市献血人群的主力军,占总献血人次的41.29%。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血站自身建设,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改善献血环境,是我市现阶段推进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公民献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玲 《河南医学研究》2000,9(3):256-257
目的 :了解郑州市公民无偿献血状况及特点 ,明确今后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的工作思路。方法 :对郑州市无偿献血状况进行调查。对 1998年 10月 1日至 2 0 0 0年 5月 1日郑州市无偿献血的人次、献血量、职业、年龄、性别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从职业上看 ,献血人群主要集中在工人、学生、干部 ,农民献血人数较少 ;从年龄上看 ,年龄在 2 0~ 2 5岁之间的公民献血量最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 ,献血量随之下降 ;从性别上看男性总献血量高于女性。结论 :郑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 ,实现了由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在今后的工作中 ,既不放松对城市居民的宣传力度 ,也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 ;同时要加强献血知识、血液常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州市大专院校无偿献全血的现状和招募要点。方法根据2012年1月一2014年12月广州市大专院校献全血的数据共42894例,分析大专院校献血人次和献血量的变化,重点分析非200 mL献血率的变化,探讨献血量与年龄、性别、献血次数和院校性质的关系。结果2014年大专院校无偿献血人次(42894)比2013年(43250)略有下降(0.82%),但献血量有了大幅上升(11.57%)。非200 mL献血率从2012年的28.59%上升到了2014年的49.58%。2014年数据显示,男性(OR:2.02,P<0.01)和献血次数(0.68,趋势检验P<0.01)与献血量呈正相关,年龄(0.68,趋势检验P<0.01)和高职院校(趋势检验P<0.01)与献血量呈负相关。结论采供血机构必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大力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互助献血现状,规范合理开展互助献血工作.方法 回顾从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互助献血工作的开展情况,分别从输血人次、互助献血人次、输血量、互助献血量、互助献血者中民族分布、RhD(-)互助献血者、互助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输血人次为7267人,互助献血人次为920人,占12.66%;输血总量2414125mL,互助献血量319600mL,占13.24%,互助人次与互助献血量均呈成逐年递减趋势;(2)互助献血者中9人为RhD(-),占互助献血总人数的0.98%,少数民族中RhD(-)占3.65%,汉族中RhD(-)仅占3.97‰,RhD(-)少数民族献血者比例大于汉族血者比例,RhD(-)献血者民族分布比例符合我地区RhD(-)民族分布比例(;3)互助献血者中与患者为直系亲属关系的为291人,占总互助总人数的31.64%;与患者为非直系亲属关系629人,占互助总人数的68.36%.(4)按用血方式进行互助献血的比例分别为:择期手术87.5%,急诊用血11.52%,RhD(-)0.98%.结论 调查分析互助献血现状,规范合理开展互助献血工作,作为互助献血率较高的地区,应当加强无偿献血组织、动员工作,仅在稀有血型和急救用血等情形下方可启动互助献血,控制互助献血比例,保证患者的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8.
仙桃市2004~2006年血液报废原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报废情况和主要原因。方法对仙桃市2004~2006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三年来无偿献血15879人次,血液报废率为2.88%,报废原因按报废率顺序排列依次为:ALT增高>HBsAg阳性血>脂肪血>抗-HCV阳性血>TP阳性血>破损血>过期血>其他。结论做好献血前宣传教育及咨询工作,对献血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筛查,根据临床用血需要采集和储备血液,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等多种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刘仓  张玉华 《河北医学》2014,(5):867-869
目的:了解承德市农村无偿献血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农村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策略。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1年承德市农村无偿献血者档案信息,统计分析各县采血点献血总量、献血人次增长率、献血人群在常住人口中比例及400 mL献血比例等数据。结果:承德市2007年至2011年农村总献血量、献血人次整体呈增长趋势,400mL献血比例保持在80%以上,献血量年度增长均值16.7%,献血人次年度增长均值18.0%,献血人次增长均值与献血量增长均值基本持平。结论:在临床用血快速增长、血源招募相对乏力的情况下,保持并提高400 mL献血比例是保障供血的关键。同时,根据农村采血的特点,以县城为依托,开发有潜力的集市采血点,创新招募策略和措施,大幅增加献血人数及献血量更是保障供血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无偿献血10年情况分析(1998-2009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广州市无偿献血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广州市无偿献血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检索自1998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组织形式(单位、个人)、献血场所(集体、街头)、主要流动献血点的血液采集情况等,PASW Statistics 18.0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无偿献血人数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6.978,P=0.000)。男性献血者1次献血400ml的情况明显好于女性(P<0.001);无偿献血人数比例最高的是25~岁组,男女性均超过30.00%,18~39岁献血者所占比例高达84.31%;在所有参加献血者中,10年期间只献血1次的人数最多,达到77.6%;献血10次以上的献血者仅有0.35%;街头献血人数增长比较快,在1998-2008年间参加单位(集体)献血的人数与参加街头献血的人数相比为1:0.95,2009年则为1:1.78。结论广州市无偿献血的重点人群是青年群体。在重点发展街头无偿献血的同时,集体招募无偿献血也是保证广州市临床血液供应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