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光文  周礼平  陈馨 《西部医学》2008,20(5):1077-107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重点观察真假腔、内膜瓣、破口、病变范围及附壁血栓等。结果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13例,Ⅱ、Ⅲ型各5例。23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和内膜瓣,显示破口8例,附壁血栓17例。3例出现左侧胸腔积液,1例出现心包积液。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瓣及附壁血栓,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 3例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显示主动脉内膜片及其分隔的真假腔,18例显示内膜破口和再破口,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11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结论 MRI对发现主动脉夹层内膜片及真假腔,判断病变部位、程度和主要血管分支的受累情况均有明显优势,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磁共振非对比增强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序列(FIESTA)和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抑脂成像序列(FRFSE FATSAT T2WI)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优劣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临床确诊为AD患者24例,应用1.5T磁共振FIESTA序列和FRFSE FATSAT T2WI序列扫描,分析两种序列对AD内膜及其破口的显示情况,评价AD真、假腔内信号变化及血栓显示情况.结果 24例AD患者,两种序列显示内膜片及破口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ESTA序列显示假腔内血栓优于FRFSE FATSAT T2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ESTA序列显示真腔附壁血栓与FRFSE FATSAT T2WI序列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1例假腔内无血栓AD真、假腔内信号对比分析可知,FRFSE FATSAT T2WI序列在判断AD真假腔时可提供较大的帮助.结论 FIESTA和FRFSE FATSAT T2WI序列在评价AD时各有优缺点且优势互补,联合应用两种序列可对AD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点定位磁共振成像(MRI)真稳态进动快速梯度回波(Balanced-FFE)序列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先行常规轴位T1WI、T2WI扫描,在轴位图像上,应用三点定位技术(3PPS)定位,胸主动脉选择真稳态进动快速梯度回波电影序列(cine Balanced-FFE);腹主动脉选择真稳态进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Balanced-FFE)。结果15例均显示主动脉内膜片及其分割的真假腔,诊断准确率为100%,12例显示内膜破口,显示率为80%。结论MRI是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三点定位真稳态进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能够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全貌及范围,是MRI快速和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理想序列。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成像技术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MscTA表现。图像采用标准函数重建方法,重建层厚1.25ram,间隔1.2mm。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结论主动脉MsCTA成像技术成熟,图像后处理技术多,能够快速、准确、简便及多层次显示主动脉夹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六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MSCTA表现。图像采用软组织函数重建方法,重建层厚1.0mm,间隔0.7mm。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主动脉MSCTA能清晰显示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结论主动脉MSCTA,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影像学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MSCTA表现。图像重建层厚1.25mm,间隔1.2mm。后处理技术包括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结论MSCTA成像技术成熟,图像后处理技术多,能够快速、准确、简便及多层次显示主动脉夹层,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和MRI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2例,16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均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结合图像重建技术对比观察。结果:CT和MRI检查技术诊断AD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能不同程度地显示ADA的范围及其分型、真假腔、内膜片和内膜破口、附壁血栓和壁内血肿、主动脉的扩张和狭窄及其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CT和MRI检查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 33例主动脉瘤的 CT检查资料 ,其中主动脉夹层瘤 12例 ,腹主动脉瘤 15例 ,胸主动脉瘤 6例 ,与MRI和 UCG对照。主动脉夹层瘤 CT可见主动脉双腔和剥离内膜片 ,但不能显示内膜破口。 CT增强能有效辨认真假腔。CT可显示胸、腹主动脉瘤与肾动脉的关系、附壁血栓及分支受累情况。CT对主动脉瘤的定量与 MRI和 UCG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例夹层动脉瘤病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Debakey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5例。夹层动脉瘤的特异征象主要是分离移位内膜、真假腔的存在,主动脉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附壁血栓是非特异性征象。二维图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重建)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模拟内镜可以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影像后处理技术是一种准确、有效诊断夹层动脉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主动脉瘤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表现.层厚3~5 mm,螺距值1~1.5,重建间距1~3 mm,标准法重建.后处理包括二维、三维重建、表面覆盖显示、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或容积再现等.结果19例中,真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10例.SCTA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体、瘤周附壁血栓范围、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等征象.结论以横断面图像为基础、具有强大后处理技术的SCTA在主动脉瘤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主动脉夹层及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E)治疗36例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分析、评价图像,全面观察主动脉夹层CT表现及EVE术后转归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诊断AAD的正确率为14.78%(30/203)。增强扫描中MPR和CPR对破口、真假腔及内膜瓣显示率分别为96.1%、100%,MIP对破口、真假腔及内膜瓣显示率分别为14.3%、65%,VR对破口、真假腔及内膜瓣显示率分别为18.2%、91.1%。MPR和CPR的综合显示能力明显优于VR和MIP(P<0.01)。203例患者中,198例破口为多发、5例破口为单发。33例行EVE术后,破口全部消失,3例远端破口仍然存在,均为破口多发者。36例术后均未见瘤体进一步扩大,17例假腔缩小,9例假腔内见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3例壁内血肿大部分消失,4例真假腔无明显变化,5例发现内漏。结论怀疑夹层患者CT平扫应关注主动脉表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EVE术后随访具有重要的价值,三维重建时应选择MPR、CPR和VR。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ngiography,CTA)及各种图像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AD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将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和管腔拉直图(CPR和LS)、最大密度投影(MIP)、仿真内窥镜(VE)、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典型主动脉夹层(TAD)共35例,其中DeBakey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各5、2、4、24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AD)共6例。TAD患者中,35例均可显示真假腔、内膜片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33例患者见初始破口,21例患者假腔内见血栓。轴位、MPR、CPR和LS是显示TAD的最好手段,MIP次之,VR可立体显示血管,VE可观察到破口的内部形态。结论 64排螺旋CTA及多种重建方法的应用能快速、无创、准确地诊断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主动脉夹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赵秀勤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68+1680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lightspeedTM16层及BrightspeedTM8层CT机进行扫描,再将得到的数据传输进工作站,在工作站采用曲面重建、多层面重建、表面阴影重建等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采用三维重建。结果:在12例观察者中,有5例为DeBakeyⅠ型,3例为DeBakeyⅡ型,剩下的4例为DeBakeyⅢ型。有2例合并马方综合征的三维重建图像中有特征表现,1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所有病例均能清楚显示出主动脉的全程和分支,真假腔内膜病变以及夹层动脉瘤位置和范围、管壁钙化情况,附壁血栓与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亦可以满意显示。仿真内镜能表现出内膜片和血管的关系及夹层动脉瘤内膜破口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迅速地诊断出夹层动脉瘤和其分型,协助临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为手术提供精准的解剖信息,对于评价血管的畅通性及明确有无血管内膜增生及有无支架变形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5例次)CT原始横断位图像及经后处理VR、MPR、CPR图像,观察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破口、夹层长度、是否累及分支动脉、真假腔大小、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夹层动脉是否扩张或狭窄以及内脏是否缺血或坏死。结果:MSCTA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后处理VR、MPR、CPR图像结合横断位图像清晰显示动脉夹层的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影,显示内膜破口4例,夹层长度2~4cm不等,累及分支动脉3例,假腔大于真腔3例,真腔大于假腔1例,假腔内血栓2例,所有动脉夹层真腔供血3例,假腔供血1例,1例为动脉夹层内支架术后,夹层消失,管腔通畅。1例合并小肠缺血。结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目前MSCT是本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腹主动脉瘤患者44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后,采用不同重建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结果44例患者均能够显示清晰瘤体以及周围血管与瘤体的位置关系,且可观察附壁血栓并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三维数据。本组4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显示,均存在附壁血栓症状,其中,合并髂动脉瘤4例,有动脉瘤破裂迹象4例。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局限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解剖关系,而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再现技术能进一步对管腔各段较精确测量。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检查腹主动脉瘤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直观及诊断准确等特点.县一种腹丰动脉瘤有效的榆杏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DSCT扫描仪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20例AD(主动脉夹层患者)按DeBakey分类法分为DeBakey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按照Stanford分型法为A型6例、B型14例。"双腔主动脉"即真腔和假腔是AD诊断的主要和直接征象:双源CTA对AD真假腔及内膜瓣的显示率达100%。4例患者假腔内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表现为假腔内的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为诊断主动脉夹层提供了更有利的指导依据,操作简单且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