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正畸临床中,安氏Ⅱ类错牙合伴牙列拥挤较为常见,临床上常用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两种方法治疗,Proffit[1]调查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随着人们对面型审美标准的变化,拔牙率在逐年下降,所以现在以非拔牙矫治较为流行,推磨牙向远中是较为常用的非拔牙矫治手段,它可以维护口颌系统的生理状态,并且有助于牙合关系的稳定[2]。但是对于第二磨牙已萌出病例,单纯使用口外弓、滑动杆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改良平面导板与横腭弓在安氏Ⅱ类深覆(牙合)错(牙合)矫正治疗中,对上颌支抗磨牙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非高角面型患者,分析联合应用改良平面导板与横腭弓强化上颌磨支抗的作用,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和模型测量.结果 治疗前后支抗上颌磨牙在前后向上近中前移被控制在拔牙间隙的1/4以内,在水平向...  相似文献   

3.
<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是口腔正畸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错畸形,主要表现为牙列拥挤或有散在间隙,而口内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深覆盖,严重影响美观和口腔功能。患者要求矫治率较高。由于成因机制和年龄不同,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大体分为拔牙和不拔牙矫治[1]。笔  相似文献   

4.
贝珉  王佛汉 《江苏医药》1998,24(9):691-691
乳磨牙早失,恒磨牙前移是造成双尖牙萌出间隙不足的重要原因。作者设计了一种改良型跨托,并应用于替牙期患儿,成功地实现了推磨牙向后,为双尖牙的顺利萌出创造了条件。本方法也可用于仁牙早期,第二恒磨牙未萌的患儿。兹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5例患儿,全为男性,年龄6~8岁,其中2例为左上NV残根,l例为左上V早失,2例为右上V残根,各例相应的上第一恒磨牙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倾前移。二、改良型跨托设计1改良式跨托由双侧磨牙带环,主弓丝,胯侧阻挡块,推簧组成。主弓丝一般由直径lmm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在不需远移磨牙侧,主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外弓联合摆式矫治器推磨牙向后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5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改良摆式矫治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外弓治疗,比较组别间治疗时长、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平均移动距离、磨牙宽度变化等。结果两组达到磨牙偏近中关系时的磨牙向后平均移动距离差距不大(P>0.05),但研究组所用时间明显要较短一点(P<0.05),此外,研究组切牙平均前移距离要明显小于对照组,且磨牙间宽度变化显著增加(P<0.05)。结论口外弓联合摆式矫治器推磨牙向后具有快速、损伤小等优点,能显著减轻覆盖、牙列拥挤问题,是一种高效、安全、简单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元恩 《贵州医药》2013,37(5):415-416
AngleⅡ类2分类错是正畸临床中常见的错畸形之一,由于上前牙内倾常造成上牙列拥挤且限制下颌骨矢状向生长发育,造成侧貌不协调。传统的矫治方法有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不推上颌磨牙向远中)都有其局限性,拔牙矫治可能造成侧貌凹陷,非拔牙矫治则可能造成侧貌过突。本研究通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正畸学家Charle.Burstone在对方丝弓矫治器力与力距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设计出片段弓矫治技术,运用于临床后,被公认为一种独特的流派。本文在分析了片段弓矫治技术生物力学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片段弓矫治的优缺点,提出了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葛荣晖 《河北医药》2008,30(12):1998-1998
固定正畸治疗中个别前牙反[牙合]较常见,而且通常反覆[牙合]较深,反覆盖较小,造成粘接托槽困难。本人在临床操作中采用上颌前牙腭侧平面导板(简称小平板),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38例个别前牙反[牙合]的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个体化弓丝矫治器推磨牙远中移动治疗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上颌拥挤患者11例.上颌粘固定矫治器后采用个体化弓丝把磨牙除外的整个牙列作为一个整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下颌戴活动式全牙列牙合垫解除咬合锁结.结果 11例患者矫治后反牙合解除,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3.6 mm,前牙平均覆盖增加2.2 mm,磨牙呈中性关系,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 个体化弓丝矫治器能有效远中移动磨牙矫治伴牙列拥挤的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能通过正畸治疗改善面部的美观.在正畸矫治过程中,部分经验不足的正畸医生及大部分患者只关注到固定矫治器的高效而快速的矫治效果,却忽略了固定矫治器戴入口腔后矫治器本身及矫治器应用不当时,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或损害口腔软硬组织.2006年2月至2011年1月,笔者应用改良方丝弓矫正技术治疗1206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郑莹 《江西医药》2014,(12):1519-1521
目的:探讨改良式Nance弓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先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牙列,拓展间隙,再采用外科手术暴露埋伏尖牙,粘结托槽后,应用改良式Nance弓牵引上颌阻生尖牙。结果12例患者上颌埋伏尖牙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活力正常,牙周健康。结论改良式Nance弓与直丝弓矫治器相结合,可有效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改良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矫治Ⅱ类牙性错牙合,探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Ⅱ类边缘患者应用改良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治疗前后进行模型测量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改良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平均达5.7 mm,平均矫治时间3.5个月。结论改良摆型矫治器是一种能够快速、便捷、有效、易被患者接受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装置,且不依赖患者的严格配合,使用后效果满意,是临床上远移磨牙的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MBT矫治技术不仅继承了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共同特征,并在精确定位牙齿、合理使用矫治力、简化治疗过程等方面有独特的优点。作者选择11例拔牙病例,应用MBT托槽系统进行矫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2例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采用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并与传统子宫切除术的7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术后阴道出血、术后腹部牵拉痛及盆腔囊肿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本文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术式,对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Damon系统配合种植支抗钉与使用Damon系统配合改良式Nance弓(横腭杆+腭托)两种不同方法 矫治重度牙列拥挤拔牙病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0例重度牙列拥挤并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试验组使用种植体支抗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式Nance弓进行辅助,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矫治后、排齐整平后三个阶段上下中切牙位置角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结果 试验组矫治前后、排齐整平后三个阶段上下颌中切牙倾斜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疗程为(13.60±3.50)个月;而对照组排齐整平后U1-SN角、L1-MP角、U1-NA角、U1-NA距、L1-NB角、L1-NB距、U1-L1角数据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疗程为(17.10±2.65)个月。试验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amon系统配合种植体支抗的使用,能较好地对重度牙列拥挤拔牙病例进行高效矫治,避免矫治过程...  相似文献   

17.
颊侧扩展辅弓矫治医源性磨牙舌倾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上,由于矫治弓丝设计不当及矫治力应用欠妥等原因,常造成支抗磨牙舌倾,导致支抗丧失、咬合紊乱,为矫治带来极大困难.近几年作者对4例磨牙舌倾病例用颊侧扩展辅弓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笔者对医源性磨牙舌倾发生的原因及矫治等问题进行了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Andrews在最佳自然六项标准理念的基础上,推出直丝弓矫治技术,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临床应用及操作便捷,矫正结果准确,达到数字化程度,深受广大正畸医师的欢迎。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传统直丝弓矫治器摩擦力大,对支抗要求高。  相似文献   

19.
20.
拔牙术是口腔治疗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套传统的拔牙方法[1].临床上,上颌第三磨牙大小、形态、位置变异较大,萌出较晚,可因近中阻生,颊侧位、伸长,造成食物嵌塞而引起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和牙周组织的破坏,故拔除该牙比较常见[2].但是,由于上颌第三磨牙是牙体形态变异和阻生较多的牙齿[2],用传统的拔除术式或拔除时操作不当,极易造成断根[3].因此,如何以最简捷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创伤完成拔除术是口腔科医生应当解决的临床问题.笔者近5年拔除650例上颌第三磨牙,均采用非传统的拔除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