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外段椎动脉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超声检查,观测椎动脉管腔结构、血管走行、血流信号等变化。其中152例颅外段椎动脉发育异常患者同时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236例患者椎动脉发育异常,其中椎动脉发育不良者为114例,椎动脉走行变异者为75例,椎动脉发育不良合并椎动脉走行变异者为47例。其中152例患者同时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血管造影检查,其多普勒超声与MRA或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快捷的诊断颅外段椎动脉发育异常,且无创、检查费用较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磁共振表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新英  杨小庆 《浙江医学》2004,26(12):888-890,892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63例(病例组),非椎动脉型颈椎病88例(对照组),正常人67例(正常组),均行颈部磁共振成像(MRI)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结果(1)MRA显示3组椎动脉异常分别为53例、27例和8例,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2)正常组椎动脉内径左侧为(3.54±0.58)mm,右侧为(3.16±0.61)mm对照组左侧为(3.51±0.64)mm,右侧为(3.08±0.60)mm;病例组左侧为(2.79±0.89)mm,右侧为(2.35±0.90)mm,较对照组和正常组减小(P<0.05).(3)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0例、14例出现钩椎关节增生硬化,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RA可以直接显示椎动脉形态及狭窄部位,MRA分型对分析病因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万龙飞 《大家健康》2013,(12):50-51
目的:探讨椎动脉MR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54例临床拟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2D TOF MRA检查,其中1例行增强MRA。结果:阳性病例251例,占71%。结论:椎动脉MRA可清晰显示椎动脉发育不良、迂曲、狭窄,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椎不稳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的混合型颈椎病32例,观察颈椎稳定性、围领制动、手术疗效等指标.结果 22例患者出现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脊髓可见异常信号及脊髓神经根受压征象.22例术后症状消失;9例术后症状大部分消失;1例术后症状加重.结论 颈椎不稳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术治疗颈椎不稳所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超声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诊断,对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椎基底动物 频谱、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脉冲指数(PI),并与正常组52例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TCD异常率为95.2%(61/64),单侧椎动脉(VA)血流异常53.12%(34/64),双侧VA血流异常23.43%(15/64),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BA)血流异常18.75%(12/64)。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降低。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TCD改变主要为椎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流速降低。  相似文献   

6.
手法治疗颈椎病300例疗效总结张继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推拿手法本文主要介绍运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的观察结果。1临床资料本组300例中,男性145例...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动脉造影对椎动脉狭窄或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动脉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椎动脉超声对椎动脉狭窄或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9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进行椎动脉TCD、MRA、BAEP及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 89例患者中椎动脉TCD异常74例(83.15%),MRA异常47例(52.81%),椎动脉B超异常46例(51.69%),BAEP异常40例(44.94%).椎动脉TCD可清晰地反映血管的血流速度和方向,间接地反映血管狭窄,椎动脉MRA能清楚地显示血管病理形态,TCD异常率与动脉硬化和颈椎病有关,MRA的异常率与患者的病程长短有关.结论 椎动脉TCD、MRA、BAEP及椎动脉超声4种方法 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诊断椎动脉狭窄或变异.  相似文献   

8.
卢昕 《中国医疗前沿》2013,(6):75-75,82
目的观察椎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68例,应用椎动脉三维CT成像技术对患者重建椎动脉和颈椎骨及颅内椎基底动脉,并应用CT血管成像观察椎动脉的外形、行经及其与颈椎骨的关系。结果椎动脉正常者2例(2.94%)。椎动脉较健侧细1.0mm以上或直径小于2.8mm的椎动脉纤细26例(38.24%),均为单侧变细,其中左侧变细11例(42.31%)、右侧变细15例(57.69%)。血管硬化4例(5.88%)。管腔局限性狭窄13例(19.12%)。血管走行迂曲15例(22.06%)。两侧不对称的横突孔有2例(2.94%),一侧横突孔变小的有4例(5.88%),两侧对称且大小正常的有62例(91.18%)。43例(63.24%)患者呈不同程度的钩椎关节增生,其中C4-5、C5-6最为常见。结论椎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能良好显示椎动脉的异常与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的病理情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龙  张学  阳晨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59-196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2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的椎动脉内径和椎动脉流速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观察其形态、结构和走行。选择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颈椎病组椎动脉走行弯曲142例,走形异常15例,管壁内膜面发现斑块84例,内径狭窄76例。远高于对照组;狭窄侧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均小于对照组,而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颈椎病组与对照组的相关参数比较,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椎动脉走行、结构、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以为CSA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动脉MRA、TCD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椎动脉MRA、TCD及椎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82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27例(65.85%),TCD异常32例(78.05%)。结论:对椎动脉MRA、TCD联合检查有助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1.
长春西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V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②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治疗采用常规理疗与颈牵引;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常规理疗与颈牵引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20mg,静脉滴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VA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MAX)、舒张末期流速(MIN)的变化;观察其疗效;并进行两组比较。③结果观察组VA的MAX、MIN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1<0.001,P2<0.001),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P<0.001)。④结论长春西汀可以改善椎动脉血供,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该病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8例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8例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在治疗期间均辅助行颈椎牵引。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及眩晕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红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均有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具有明显的增加椎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可明显提高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故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理想的新型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分型的分析,中药复方、中药针剂等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特点研究,为临床治疗CSA提供一种较为统一的、有效的、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颈椎横突孔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颈椎横突孔的测量与对椎动脉的形态的观察。评价横突孔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形成过程中的实际作用。方法 对13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及50例对照组人员作颈椎横突孔扫描,测量及孔径对比,并对其中107例及23例分别作了MRA及DCE-MRA检查。结果 横突孔形态多样,有卵圆,圆形,逗点及三角形等,卵圆型,约占70%左右,病例组横突孔孔径与对照组孔径对比,特别是横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原因复杂,横突孔的形态改变仅是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椎动脉阻断对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e H  Jia L  Li J  Kong Q  Ji R  Yu K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6):418-421
目的:研究椎动脉阻断对小脑组织及颈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杂种家犬按处死时间分为1d组,7d组,28d组及对照组,每组5条犬,结扎犬颈4,颈5水平双侧椎动脉,于术后1,7,28d分别观察犬行为,诱发电位,颈脊髓与小脑后下叶的影像,组织学的变化及毛细血管灌注的定量分析。结果:术后1d组动物出现轻度缺血性损害,其余动物椎动脉阻后小脑后下叶及颈脊髓组织无明显改变。结论:颈内动脉可以短期内完成对椎动脉阻断后的缺血代偿,椎动脉血流障碍并非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机制,而该动物模型可以节段性模拟人类颈脊髓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经皮丹参药物透入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 把168名患者分为A、B、C组,A组采用中药制剂丹参药液经皮透入治疗,B组采用中药制剂丹参药液经皮透入并滴注一般扩张血管药物治疗,C组单纯使用一般扩张血管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头颅多谱勒检测以及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自觉症状评价.结果 B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评定量表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C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皮丹参药液透入综合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7.
推拿整脊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李祥 《河北医学》2008,14(7):794-796
目的:观察推拿整脊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按就诊的顺序随机收治6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随机收治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整脊治疗能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探讨椎动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椎动脉造影及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象(MRA),对31例颈性眩晕病例进行了检查。结果:有5例椎动脉畸形;其中2例为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为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为左侧椎动脉缺如,1例为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5例中有3例会并枕颈畸形。椎动脉畸形组和正常组比较,手术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病程和体征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椎动脉畸形基础上,如果出现颈椎不稳,则容易发生颈性眩晕,颈椎融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椎动脉的彩色多普勤的血流参数改变。方法:采用美国产Apogg-800型彩色多普勤显像仪,对34例颈椎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左、右侧椎动脉的内径、走行、收缩期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指数进行观测。结果:颈椎病患者左、右侧颈椎动脉内径较健康者窄,血流阻力指数较健康者高。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在颈椎病患者与健康者之间则不存在明显差异,且34例患者中有17.6%出现走行迂曲,而健康者无一例出现。结论:颈椎动脉内径、血流阻力指数及走行可作为颈椎病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2D PC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扫描、定位方法.方法 对34例常规MRA诊断的椎动脉扭曲患者行2D PC扫描,分别形成2幅图像,1幅为颈椎T1-快速场回波冠状位剖面像,1幅为椎动脉T1-相位对比冠状位血管成像.分别沿椎间盘剖面中心画水平线横贯2幅图像,即可将椎动脉分割成多个节段,显示椎动脉与颈椎椎体、椎间的相对位置.结果34例中,2D PC MRA显示左侧椎动脉扭曲共22例,其中C2~C3椎间椎动脉扭曲有4例,C3~C4有9例,C4~C5有11例,C5~C6有15例;右侧椎动脉扭曲23例,其中C2~C3椎间椎动脉扭曲有4例,C3~C4有7例,C4~C5有8例,C5~C6有14例.结论 2DPC椎动脉血管成像扫描及定位方法解决了椎动脉扭曲的定位问题,为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是颈椎MR A血管检查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