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初诊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高频彩超声像表现,探讨超声对RA肩关节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初诊RA患者40例(80个肩关节),均行高频彩超检查,观察骨侵蚀、肱二头肌长头肌腱(thelong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LBT)、肩关节滑膜囊、肩袖超声表现。结果骨侵蚀27个肩关节,超声声像表现为骨性轮廓不规则、骨表面连续性差及不规则隆起;15个肩关节滑膜增生,滑膜厚度1.3~5.7(3.10±0.29)mm,增厚的滑膜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内可见血流信号;11个肩关节有积液,关节腔内见不规则液性区;4个肩关节肩袖损伤(3个位于冈上肌腱,1个位于冈下肌腱);13个肩关节有LBT病变,腱鞘增宽呈片状低回声,肌腱增粗呈弥漫性的低回声,肌腱厚度(5.2±0.2)mm。结论高频彩超可较准确地检测RA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情况,对RA肩关节滑膜病变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确诊早期RA患者的手腕关节X线和MRI图像.使用Philips Achieva 3.0 T磁共振扫描仪.结果 在35例初诊RA患者中,MRI表现包括滑膜增生和滑膜炎、腱鞘炎、关节积液、骨质侵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MRI显微线圈半定量与类风湿关节炎(RA)抗环化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MRI显微线圈平扫和增强扫描,应用半定量法对滑膜评分分级,同时收集患者血清RF和抗CCP抗体水平,分析滑膜评分与血清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X线平片阳性有15例,阳性率为18.75%。而MRI显微线圈图像显示有一定程度的RA症状阳性率为100%,MRI显微线圈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χ2=109.474, P=0.000);80例早期RA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症状;骨质侵蚀组血清RF和抗CC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骨质正常组(P<0.05);滑膜总评分分别与血清RF(r=0.561, P=0.000)和抗CCP抗体(r=0.631, P=0.000)呈正相关。结论 MRI显微线圈半定量法可有效评估早期RA滑膜炎情况,且滑膜评分与血清RF和抗CCP抗体呈正相关,对早期诊断RA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手腕关节病变的x线片和MR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RA患者双手、腕关节X线平片和MRI表现,以及临床主要实验室指标(RF、ESR、CRP及抗CCP抗体)阳性率及临床表现,将24例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三个年龄组,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所有24例RA患者在MRI上均有阳性表现:即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及关节腔积液,有的出现两种或以上表现;只有10例RA患者在x线平片上出现阳性表现;临床实验室各项指标在不同年龄组亦有阳性表现,但与MRI表现无特异相关性。不同年龄组的MRI阳性率有一定的差别,但统计学上无明确差异(P〉0.05)。【结论]MRI可以很好地反映RA手腕关节病变的病理变化过程,对早期RA的诊断价值远远大于x线平片,MRI对不同发病时间的RA诊断、治疗随访及预后判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手腕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均行MRI、X线检查的早期手腕部RA患者影像学表现。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三组:45岁及以下为A组,46–59岁为B组,60岁及以上为C组,对比分析三组影像学表现。结果:24例中10例RA患者X线表现阳性,主要为骨质疏松、骨侵蚀或关节间隙变窄三种,C组阳性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A、B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例MRI显示腕关节滑膜受累,表现为连续或不连续滑膜增厚、信号增高。3组MRI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X线及MRI检查都是临床普遍采用的检查早期手腕部RA患者的手段,但MRI对其诊断价值要明显高于X线,可作为手腕部早期RA患者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表现。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膝关节PVNS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膝关节PVNS主要表现为滑膜不规则结节状增生,增生的滑膜和结节内沉着含铁血黄素、关节积液,邻近可有骨侵蚀。结论滑膜不规则结节状增生和含铁血黄素沉着为PVNS患者MRI诊断的主要依据,是MRI具有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x线及MRI对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MRI表现,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平片9例关节间隙及关节周围可见高密度游离体并伴有关节软组织肿胀,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2例x线平片未见异常,x线平片的诊断正确率为53%。MRI检查16例表现为关节内游离体,1例表现为滑膜明显增生呈结节状,并可见滑膜内结节信号略低。17例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滑膜增生及多少不等的关节积液,MRI的诊断正确率为94%。结论:X线平片检查是诊断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最简便方法,而MRI检查对于早期病例及术前病例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关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手、腕部关节的MRI对早期RA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40例早期RA患者行双手掌指关节及腕关节X线平片检查和MR扫描。对X线和MRI发现的骨侵蚀病灶分别进行计数,并对滑膜炎进行分级评分。同时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化验指标。统计并分析X线和MRI征象与临床检查之间的关系。结果 MRI见26例49只腕关节有184处明确的骨侵蚀改变,X线平片仅发现11例14只腕关节21处有骨侵蚀征象。21例患者掌指关节有32处MRI骨侵蚀改变,X线仅发现6处骨侵蚀征象。X线和MRI对早期RA患者的骨侵蚀病灶的检出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所见40例RA患者均出现滑膜炎性改变,其中31例见明显强化,9例未见明显强化。对明显强化的滑膜炎进行分级评分,腕关节得分为2.5,掌指关节为2.8。腕关节滑膜强化组、无强化组与患者的临床检查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腕关节滑膜炎分级与骨侵蚀征象有较高相关性(r=0.91,P〈0.01)。另外,MRI还可显示早期RA的骨髓水肿、关节积液、肌腱炎等征象。结论 MRI能显示早期RA手腕部关节的病理改变,对骨侵蚀的检出明显优于传统X线检查。MRI可以对早期RA的滑膜炎进行半定量化分级评分,为早期RA滑膜炎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平台。早期滑膜炎、骨侵蚀病变对评价RA的活动性及预测疾病进程、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病变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4例正常人、18例骨性关节炎(OA)及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双侧膝关节的超声探查发现:(1)OA及RA组髌上囊积液的比例分别为41.7%及64.3%;(2)RA组髌上囊的平均滑膜厚度明显大于正常组及OA组;(3)两个病变组膝关节股骨内髁处软骨厚度较正常组相比明显变薄,并有不同程度的超声异常表现;(4)OA组膝关节股骨内髁处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的比例显著高于外髁,而RA组则无此现象。结果提示二维超声检查在膝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微线圈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早期RA患者48例使用显微线圈Micro-23行近端指间关节MRI检查,观察早期RA近端指间关节的软骨损伤在MRI上的表现,对比X线检查及MRI检查对早期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与MRI提示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中,X线平片阳性8例,阳性率为16.7%,而MRI均有不同程度阳性表现,其阳性率为100%.在所有病例近端指间关节的软骨损伤程度MRI分级中,不同MRI软骨损伤分级,血清抗CCP抗体水平、RF水平均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损伤程度越高,抗CCP抗体水平和RF水平值越大.结论 MRI显微线圈较常规X线对早期RA诊断率高,可以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软骨损伤程度,更好地反映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抗CCP抗体和RF均与MRI提示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提示抗CCP抗体及RF可以用来评价疾病活动度和预测软骨侵蚀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腕关节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临床确诊早期RA 99例,对照组(包括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银屑病、痛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共85例,分析病变早期低场强四肢磁共振(E-MRI)特征。结果 RA组腕关节MRI阳性表现: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93.9%),骨与软骨受累(74.7%),伸肌腱腱鞘炎(61.6%),屈肌腱腱鞘炎(58.6%)等,以滑膜增生和骨质改变以及腱鞘炎并存诊断早期RA,其敏感性(67.6%)、特异性(96.7%)、正确率(79.8%)。结论 E-MRI对早期RA诊断、疗效随访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肩关节病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HFUS)对40例RA患者(RA组)的60侧病变肩关节进行扫查,观察肩关节腔腋囊侧及后隐窝侧、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4个区域内滑膜厚度、积液深度;观察肱骨头(大结节、前内侧及后外侧)骨表面侵蚀及肩袖损伤;利用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观察病变区域滑膜血流情况,并与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0侧肩关节扫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检出RA组5种病变类型:关节积液、滑膜增生、血管过度形成、肩袖撕裂以及骨质侵蚀,检出率分别为42.50%(102/240)、39.58%(95/240)、20.83%(50/240)、31.67%(19/60)和36.11%(65/180);对照组肩关节腔内未见积液,滑膜未见增生,未见血流信号。与对照组比较,RA组滑膜明显增厚(P<0.01)。结论 HFUS和PDUS可检出类风湿性肩关节炎引起的多种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与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3D-WATS)序列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手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行MRI常规序列及3D-WATS序列诊断,将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肢关节结核的X线平片和CT表现,评价X线平片和CT在四肢关节结核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24例四肢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15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23例为单关节受累,1例为两个关节受累。8例发生在膝关节,7例发生在髋关节,3例发生在踝关节,2例发生在腕关节,2例发生在肘关节,发生在跖趾关节、肩关节各1例。表现为骨质破坏15例,表现为骨质疏松7例,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而无骨异常改变者2例结论:X线平片在四肢关节结核中可作为初步筛选方法:,CT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两者在四肢关节结核的诊断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腕、指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60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RA组,另选取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各关节滑膜厚度及关节积液、肌腱腱鞘炎、滑膜增厚、骨侵蚀及血管翳检出情况,统计RA患者各关节滑膜增厚、血管翳分布情况。  结果  RA组腕关节、掌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滑膜厚度均厚于健康对照组(P < 0.05)。RA组各关节关节积液、肌腱腱鞘炎、滑膜增厚、骨侵蚀及血管翳检出率(20.53%、1.89%、36.59%、3.56%、5.83%)均高于健康对照组(7.95%、0.15%、2.58%、0.38%、0.53%,P < 0.05)。RA患者腕关节滑膜增厚、血管翳(64.17%、18.33%)高于掌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52.00%、7.17%,31.50%、5.83%,P < 0.05),掌指关节高于近节指间关节(P < 0.05)。  结论  高频超声可较好显示RA患者腕关节和指关节病变情况,已经成为诊断RA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RA患者为RA组,74例骨关节炎(OA)患者为OA组,另选择同期14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MMP-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A组MMP-3水平与ESR、CRP、RF、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28个关节肿胀关节数、28个关节压痛关节数、滑膜炎评分、骨髓水肿评分以及骨侵蚀评分相关性。根据RA患者DAS28、骨密度、是否器官/组织受累以及病程分为不同亚组,比较不同亚组间的MMP-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MP-3在诊断RA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相较于OA组及对照组,RA组ESR及血清CRP、RF、MMP-3水平更高(P<0.05)。相较于OA组,RA组DAS28、28个关节肿胀关节数、28个关节压痛关节数、滑膜炎评分、骨髓水肿评分以及骨侵蚀评分更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组MMP-3水平与ESR、CRP、RF、DAS28、28个关节肿胀关节、28个关节压痛关节、滑膜炎评分、骨髓水肿评分以及骨侵蚀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亚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关节疾病活动度高、骨质疏松、存在器官/组织受累、病程<1年及疾病活动期患者MMP-3水平更高(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MP-3诊断RA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最佳临界值为41.77 ng/mL。结论RA患者血清MMP-3水平显著上升,其水平升高在诊断RA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1985年8月至2003年8月我院共对35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肿瘤瘤段切除,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保肢术。其中骨肉瘤9例,骨巨细胞瘤9例,钵骨肉瘤5例,尤文氏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纤维肉瘤2例,转移癌3例。结果:35例患者中,5例失访,2例因肺部原发肿瘤死亡,6例因原发恶性骨肿瘤转移死亡,一2例因昂部复发而行前四分之一截肢术,1例因感染行假体翻修术;重建成功的20例患者无瘤生存,最长18年,最短6个月,平均6年,所有患者未发现假体松动或断裂。按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评估标准,平均评分24.6分,评分在24分以上者占65%。结论: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在冶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方面,不仅能保留患肢完整的外观形态,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上肢的功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M-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及与骨侵蚀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106例,其他疾病对照组273例(其中非RA的风湿性疾病132例,非风湿性疾病91例,正常人群50例).对上述379份血清进行抗CCP抗体及IgM-RF检测,同时对106例RA患者行手足X摄片,将其按修正的Sharp评分分为有骨侵蚀组与无骨侵蚀组,并分析抗CCP抗体、IgM-RF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及与骨侵蚀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阳性者与RA骨侵蚀有相关性(P<0.01),IgM-RF阳性与骨侵蚀无相关性(P>0.05).抗CCP抗体及IgM-RF对诊断R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抗CCP抗体(66.04%,98.90%,60.09,0.34),IgM-RF(74.53%,79.49%,3.63,0.32).抗CCP抗体与IgM-RF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49%、99.27%,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3.56、0.42.提示抗CCP抗体特异度、阳性似然比明显高于IgM-RF,IgM-RF较抗CCP抗体有较高的敏感度,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但不能提高敏感度.结论:抗CCP抗体阳性者存在严重的骨关节破坏,IgM-RF与骨侵蚀无相关性.抗CCP抗体对RA诊断特异度高,IgM-RF特异度相对较低,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但不能提高敏感度.抗CCP抗体对RA预后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抗CCP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其血清水平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HA)的疾病活动度,骨侵蚀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87例早期RA患者,分别测定抗CCP抗体、IgG-RF、IgM-RF、IgA-RF,并记录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疾病活动度(OAS-28)等临床指标。分析抗CCP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探讨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临床指标及骨侵蚀的关系。结果87例早期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54例(62.1%),RF阳性56例(64.4%)。抗CCP抗体阳性组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明显多于阴性组(P=0.000和0.000);DAS-28评分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0);X线更易出现骨侵蚀(P=0.000)。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01,P=0.000;r=0.574,P=0.000;r=0.698,P=0.000),而与ESR呈弱正相关(r=0.322,P=0.018),与血清IgG-RF、IgA-RV、IgM-RF不具有相关性。62例早期RA患者存在骨侵蚀,占71.3%,25例患者无骨侵蚀,占28.7%,两组间抗CCP抗体水平、IgA-RF、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2和0.004)。不同X线分期,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抗CCP抗体及其血清水平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DAS-28及骨侵蚀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价疾病活动度以及预测骨侵蚀破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腕手部关节病变的超声和磁共振病变分布特征并比较二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腕手部超声和磁共振检查, 计算两种影像方法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和肌腱病变的检出率, 以磁共振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对腕手部关节各种病变的诊断效力。  结果  共评价腕手部103个关节和112个肌腱区域。超声和磁共振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9.2%、11.7%、18.8%和62.1%、14.6%、32.1%。腕关节三种病变检出率均高于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腕部伸肌腱病变检出率高于屈肌腱, 掌指关节屈肌腱病变检出率高于伸肌腱。与磁共振相比, 超声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92.2%、73.3%、59.5%, 特异性为94.9%、97.7%、98.6%, 阳性预测值为96.7%、84.6%、96.2%, 阴性预测值为88.1%、95.6%、80.2%。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腕部受累较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常见, 腕部伸肌腱病变较屈肌腱病变常见, 掌指关节处屈肌腱病变较伸肌腱病变常见。以磁共振为对照, 超声检查对腕关节各种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 对掌指关节处伸肌腱病变诊断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