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5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患者,于体外循环下采用二尖瓣置换术。其中11例术中保留全部二尖瓣(保留全瓣组),24例仅保留后瓣及其腱索、切除前瓣及其腱索(保留后瓣组)。术后1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指数(SVI)。结果保留全瓣组手术后无早期死亡病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1例;保留后瓣组手术后早期死亡1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低心室排血量综合征各1例。两组术后LVEDVI、LVESVI、LVEDD、LVES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均〈0.01),保留全瓣组LVEDVI、LVEDD较保留后瓣组低(P〈0.05);EF、FS和SVI两组均优于术前(P均〈0.01)。认为合并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时宜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  相似文献   

2.
近端等流速面面积(PISA)法是根据近端血流汇聚(PFC)原理,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M)技术测定狭小孔径流量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用PISA法测算二尖瓣狭窄瓣口的面积(cM-VA)与手术标本实测值(aMVA)相比较。结果表明,所有病人均可清晰显示二尖瓣口左房侧的PFC区,cMVA与aMV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本研究证实了PISA法估测二尖瓣口面积是可行,且精确的,可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Lev氏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对11例Lev氏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1~10年的随访。结果 11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双侧束支(包括分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和(或)瓣环钙化,2例临床表现为劳累后出现胸闷、头晕、黑矇、偶发晕厥,3例活动后头晕、胸闷,其余6例临床症状均不明显。结论有双侧束支传导阻滞,发病年龄≥60岁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和(或)瓣环钙化,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可考虑Lev氏病。  相似文献   

4.
以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病变67项血液动力学指标,二狭病人舒张早期充盈不足,室壁应力正常,舒张期顺应性降低;关闭不全心功能失代偿者室壁应力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减退,顺应性差。作者认为在分析左室功能时,考虑收缩力减退和顺应性降低两种可能性,对治疗侧重点的判断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系统钙化主要包括心脏瓣膜钙化及动脉钙化。心脏瓣膜钙化是一种随年龄增加的以瓣膜内大量钙质沉积为特征的心脏瓣膜病变,常见于老年人。主要累及主动脉瓣、二尖瓣及其瓣环,主要表现为瓣膜钙化和增厚,可引起瓣膜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同部位二尖瓣脱垂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涛  王珂 《中国循环杂志》2006,21(6):453-456
目的:评价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同部位二尖瓣脱垂的准确性及其对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本研究共入选39例患者,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二尖瓣脱垂,并对其脱垂部位,脱垂程度,反流程度及各腔室大小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该39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将术中所见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首先根据术中所见瓣叶脱垂部位将患者分为前叶病变组(n=15),后叶病变组(n=19)及双叶病变组(n=5),比较各组间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明确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同部位二尖瓣脱垂的准确性。同时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瓣膜置换者(n=23)与瓣膜成形者(n=16),比较两类患者间的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39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中所见比较二尖瓣前叶病变组,后叶病变组及双叶病变组分别为14例及15例,22例及19例、3例及5例,诊断瓣叶脱垂伴腱索断裂者为17例及22例,与术中所见比较,该四者的准确率分别为92.3%,87.1%,89.7%及72%。在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的比较的结果为,二尖瓣前叶及双叶脱垂者多行瓣膜置换术,二尖瓣后叶病变者多行瓣膜成形术。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不仅能较准确地诊断不同部位的二尖瓣脱垂,同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多普勒超声技术定量评价二尖瓣返流(MR)的临床价值。采用四种多普勒超声方法测定MR患者(48例)的每搏返流量(RV)及返流分数(RF),其中27例与心导管方法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二尖瓣口平均面积血流量法、二尖瓣环圆形截面积血流量法、二维超声容积法及血流会聚法(FCM)的RV、RF测值与心导管法比较相关显著(r分别为0.84~0.94,0.83~0.89),以FCM的RV相关最佳(r=0.94),且误差小。(2)四种超声方法中,FCM与二尖瓣口平均面积血流量法的RV测值相关最明显(r=0.93)。表明FCM测定MR最为准确、简便,而当会聚法不合适时,可用二尖瓣口平均面积血流量法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的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和瓣环的M型超声运动曲线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左室心肌肥厚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25例)二尖瓣环的DTI运动频谱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pv)、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Dpv)和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Spv)及瓣环M型运动曲线的运动总振幅(Td)、舒张早期振幅(EDd)和心房收缩期振幅(ASd),比较瓣口的多普勒血流频谱。结果:左心室肥厚组与正常组比较,EDpv明显减小(7.5对13.8cm/s.P〈0.01),EDpv/ASpv值明显减小(0.70对1.41,P〈0.01),Spv/EDpv值明显增大(1.62对0.96.P〈0.01);EDd值减小(12.0对16.3mm,P〈0.05),ASd值增大(10.1对7.5mm,P〈0.05);正常组中,EDpv及EDpv/ASpv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20例LVH中二尖瓣口血流E/A〉1的有6例,其中5例DTI的EDpv/ASpv〈l。结论:二尖瓣环的DTI运动频谱和瓣环的M型超声运动曲线对评价左室的舒张功能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TTE),或经食管超声(TEE)]诊断先天性左房室瓣穿孔价值.方法 对3例经TTE或TEE诊断的成人先天性左房室瓣穿孔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将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例成人先天性左房室瓣叶穿孔所致的左房室瓣关闭不全病例,由于本组的发病年龄,临床上需要与先天性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及其他)鉴别,临床及超声发现其他先心病的证据,尤其是TTE或TEE二维超声显示瓣叶中断,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瓣膜偏心性高速血流,且临床上可以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皆有助于先天性左房室瓣穿孔诊断.结论 TTE和TEE检查是早期诊断先天性左房室瓣穿孔的首选方法.TEE检出先天性左房室瓣穿孔优于TT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超声心动图评价 Ebstain’ s畸形术前、术后心脏及瓣膜功能。方法 :我们对 1987年~ 1999年超声心动图检查经手术证实的 3 9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成人 3 1例 (年龄 19~ 4 7岁 ) ;儿童 8例 (年龄 7~15岁 )。所有病例均并发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结果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象显示术前三尖瓣返流 ( TR) 2~ 3级 ,术后 TR明显减轻至 1~ 2级 ;60 %患者的功能右室与房化右室的比例得到改善 ,多数患者右室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右心功能和房化右室腔的大小代表该病的严重程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形态并提供更多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它可作为判定 Ebstain’ s畸形手术成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GK瓣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间,二尖瓣位应用GK瓣的6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56例,女性428例,年龄(46.70±13.54)岁,病程(13.17±8.29)年;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II级141例,III级369例,IV级174例,其中,再次手术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3例,急诊手术75例,合并心房颤动509例。结果:死亡7例,病死率1.02%。早期并发症为: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30例,转化为多脏器功能衰竭6例;恶性心律失常11例;呼吸衰竭12例;肾功能严重损害6例。随访6个月至3年,恢复良好,6个月时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功能和二尖瓣跨瓣压差满意。出院1个月后,发生瓣膜血栓1例,该患者合并三尖瓣置换,再次手术见人工三尖瓣和二尖瓣均有血栓,再次置入GK瓣,术后恢复较好;出院后4个月发生瓣周漏1例,再次换瓣手术,恢复好。结论:二尖瓣位应用GK瓣安全,缝合环柔软,入座自然,早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国产侧倾碟瓣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1983年3月至1990年9月117例患者应用国产侧倾碟瓣(25~29mm)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对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者行改良DeVega或Kay法环缩术。结果住院期间死亡9例(7.69%),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功能衰竭、人造瓣膜功能障碍等是早期死亡主要原因。平均随访时间为11.6年,存活5年以上106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抗凝有关的并发症,以及风湿热复发。患者术后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和48.11%。抗凝过量出血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6%患者·年与0.39%患者·年。生存15年以上的51例患者,心功能恢复I级34例、Ⅱ级13例、Ⅲ级4例。结论年龄较轻,心脏瓣膜病变较重,抗凝过量出血发生率较高是本组患者的三个特点;术中探查三尖瓣,凡有瓣环扩大的患者均应积极纠正;术后早期应重视预防风湿热复发,采用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3~5年;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左房减容术对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患有二尖瓣狭窄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A组),同时行左房减容术者32例(B组),所有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得LVEDD、LVESD、LAEDV、LAESV、FS、EF等参数。结果:B组在心室收缩功能与A组比较改善叫显(P<0.05)。两组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恰当的左房减容术对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后的心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并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瓣膜置换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组(MVRP组)34例,全瓣膜切除瓣膜置换组(MVRC组)30例;术前、术后15d和术后3个月分别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监测MVRP组、MVRC两组左心功能指标。结果MVR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功能较MVRC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有利于改善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手术前后心脏结构变化和心功能状态情况,以及三尖瓣反流程度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对照组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对比对照组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手术前1周和术后三月左心房横径(LA)、右心房横径(RA)、左心室张舒末期内径(LV)、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左室收缩期射血分数(LVEF)、右室收缩期射血分数(RVEF),对三尖瓣瓣环舒张以及收缩末径进行测量,从而可以准确地算出三尖瓣瓣环缩短率Rt,计算公式是Rt=(TD-TS)/TD;随后将三尖瓣返流束描绘出来同时计算其面积大小,计算返流束面积与右心房面积比值TRA/RAA;测量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V,4V2+10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 MS术前一周组较对照组LA、RA、LV、RV、LVEF、RVEF、Rt、TRA/RAA及PAS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RA/RAA将TR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对比三组结果显示中、重度FTR组较轻度FTR组RV、TRA/RAA、Rt、PASP测值增高,其中RV、Rt、PA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FTR组较中度FTR组PASP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MS术后三月组较MS术前一周组比较,LA、RA、RV、LVEF、RVEF、Rt、TRA/RAA、PA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末内径(LV)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根据二尖瓣置换术中是否需要三尖瓣成形术将患者分为成形术与非成形术两组三尖瓣成形术组与非成形术组比较,RA、RT、TRA/RAA、PA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及RVEF测值无统计学差异。21例施行三尖瓣成形术的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患者中,14例术后TR消失(占67%),7例转为轻度TR(占33%)。结论术前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功能及肺血管病变情况,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是否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对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非风湿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患者23例接受手术治疗,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16~71(49.4±5.7)岁.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中,其中先天性5例,退行性改变12例,缺血性改变4例,感染性病变2例.术前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均为大量返流,术前患者心功能Ⅲ级19例,Ⅳ级4例.瓣环成形13例,腱索短缩3例,裂修补1例,腱索转移1例,后瓣环成形 裂修补4例,部分瓣膜切除 裂修补1例.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3例.结果 早期死亡率4.3%(1例),术后超声心动图示无或少量二尖瓣反流13例,少量到中量反流8例,大量反流1例.随访6~60个月(平均27个月),出院后2例患者死亡,再次手术1例.存活20例,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应用二尖瓣膜成形术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可行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外科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四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脱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胸壁与经食管检查途径获取二维数据,对10例正常人及2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二尖瓣装置及返流束进行了四维(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重建。结果显示,正常二尖瓣装置呈"马鞍"形结构,瓣膜附着于瓣环前后缘处靠近左房,位置较高,内外侧结合部附着处靠近左室,位置较低。收缩期二尖瓣前后叶对合良好,四维超声心动图可从左房、左室侧及四腔切面等多个方位显示二尖辩脱垂病变的立体结构关系,脱垂部位、形状、程度及活动情况均可清晰显示,并可对返流束进行四维重建,显示其立体形态及动态变化。对全面理解二尖瓣脱垂的病理改变、提高诊断率、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价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is being used increasingly in the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prostheses because it provides unique hemodynamic information about flow through prosthetic valves. A baseline checkup about 3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is now recommended. We therefore now supply each patient with an identity and follow-up card for each particular prosthe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PVE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致病菌、超声心动图发现、治疗及转归特点.结果 全部病例为符合Duke标准的确诊病例.(1)多数患者的心脏基础病为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但10例(40%)PVE患者因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而接受前次换瓣手术,其中4例患者因PVE而接受2次换瓣手术.(2)11例(44%)PVE患者发生在前次心脏换瓣手术2个月内.发热(100%)、大血管栓塞(48%)、贫血(36%)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4例(56%)培养出15株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株(其中3株对甲氧西林耐药)、真菌4株、肠球菌2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链球菌各1株.(3)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主要异常发现为人工瓣膜赘生物、瓣周漏、反流.13例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TFE)未发现PVE的病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确诊.(4)18例(72%)PVE合并瓣周并发症(瓣周漏12例、瓣膜分离3例、瓣周脓肿2例、心内瘘1例),此外,大血管栓寒和充血性心力衰竭(16%)亦常见.尽管经过积极治疗,9例PVE在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PVE是心脏换瓣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和自然瓣膜心内膜炎类似,但致病菌以匍萄球菌及真菌常见,容易并发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0.
We report the feasibility of transthoracic liv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a thrombus attached to the mitral bioprosthetic val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