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露醇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露醇对降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6例,618眼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分为A,B2组,A组煤城露醇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用醋氨酰胺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前房反应,后囊混浊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72h内2组患者高眼压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间断性低眼压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中6,24,48h眼压为甘露醇用药2h内的眼压,其眼压平均值均低于B组同一时间的眼压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前房反应A组的发生率低于B组,平均随访15.7个月,后囊混浊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甘露醇用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仅有预防术后高眼压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前房反应的消退,降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囊混浊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囊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晶体核,后囊同样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结果:54例眼中视力≥0.8者25眼,0.6-0.7者23眼,0.3-0.5者6眼。结论:本结果提示前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呈同心圆,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术,对治疗后囊混浊性白内障,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晶状体上皮细胞清除预防后囊混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晶状体上皮细胞清除的方法预防后囊混浊。方法:应用新西兰白兔10只,将20眼随机分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胰蛋白酶组。晶状体囊袋内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皮质,保留完整囊袋,胰蛋白酶组间囊袋内注入2.5g/L胰蛋白酶保留1min,冲洗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最后撕去前囊。对照组将胰蛋白酶换为平衡盐水,其他方法相同,术后观察后囊混浊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胰蛋白酶处理组8眼晶状体囊保持透明,后囊无混浊,2 眼轻度混浊。对照组10眼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囊混浊。两组后囊混浊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有显差异(P<0.01)。结论:应用胰蛋白酶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可以显预防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硝基甲苯(TNT)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25名TNT作业人员进行眼晶体裂隙灯检查及心电图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TNT组心电图异常率为36%,对照组仅9.09%,两组差异显著(P<0.01),不同眼晶体损害程度组之间与心电图异常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TNT作业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率随眼晶体损害程度及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低剂量辐射对X线工作者晶状体损伤效应。方法:对2012年和2015年医用X线工作者的晶状体给予调查(研究组),而且检测以及统计个人受照累积剂量、工龄以及晶状体混浊部位,同时和接触照X线的人员(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晶状体混浊随着工龄增长而增高,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累积剂量的增高,而晶状体的混浊率成递增趋势;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全部以皮质混浊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辐射致晶状体的混浊随着工龄增长以及累积剂量增加而增长,受损部分主要为后皮质,因此,应增强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6.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 ,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患者 5例 ,10只眼。其中男 2例 ,女 3例。年龄在 2 8~ 5 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 0岁。光学虹膜切除时间为 2 1~ 4 2 a,患者矫正视力均小于 0 .1。光学虹膜切除部位均匀为鼻下方扇形缺损。裂隙灯下可见晶体赤道部。晶状体核性混浊 ,周边部不同程度混浊、眼底均窥不清 ,眼压正常。1.2 手术方法 常规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眼局部麻醉 ,做以穹窿为基层底的结膜瓣 ,角巩膜缘切口 ,注入透明质酸钠 ,于相当于瞳孔内缘处晶体前囊膜划开 ,连…  相似文献   

7.
人体各种组织对X射线的耐受力各有不同,以眼部为例说明。眼部以晶状体囊下上皮细胞最为敏感。这种细胞由晶状体赤道部不断演变为晶状体纤维,一旦受到放射性损伤则纤维发生变异而混浊形成放射性白内障。晶状体的变化是观察身体接受辐射造成损伤的指标之一。放射性白内障是指由X射线、γ线、中子及高能量β射线等电离辐射所致的晶状体混浊。照射晶体后会导致白内障。其潜伏期长短不等,与放射剂量大小和年龄有直接关系。剂量大、年龄小者潜伏期短。初期晶体后囊膜下有空泡和灰白色颗粒状混浊,小点状混浊逐渐发展为环状混浊,前囊膜下皮质有点状…  相似文献   

8.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各种并发症中,后囊膜混浊发病率最高,且对本后视力恢复影响极大。我们随访1个月-6年观察了100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股混浊的临床变化,意在探讨其发病基理及预防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观察对象:本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100例(137眼),男性74只眼,女性63眼,年龄25-80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07眼,并发障21眼,外伤障9眼。后囊膜混浊分级标准:0;透明。Ⅰ:轻度混浊能看清眼底,不影响视力。Ⅱ:中度混浊,部分能看清眼底,影响视力。Ⅲ:重度混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散瞳防治青光眼小梁切除术(GTO)后浅前房的作用。方法:将GTO的病例分成二组:散瞳组和对照组,散瞳组77例96眼,给予积极、充分地散瞳,尽量把瞳孔散大到边;对照组89例107眼,一般不散瞳。结果:两组GTO后相比较:浅前房发生率差异(P<0.01)、脉络膜脱离性浅前房发生率差异(P<0.01),和Ⅱ,Ⅲ级浅前房持续时间差异(P<0.05)和发生率差异(P<0.01)都有统计学显性意义。结论:散瞳防治GTO后浅前房具有高度显性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方法:对太原市238名不同放射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受照剂量、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4mSv,眼晶体混浊率为39.91%,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高,外周血象、染色体畸变率在各工龄组中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分析67例生产性反应堆辐射受照人员染色体畸变与受照剂量,工龄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次过量受照剂量为0.12-0.53Sv的人员梁色体畸变发生率为正常对照组的5-19.3倍。长期小剂量受照人员按累积剂量4组,染色体畸变发生率为对照组的4.5-6.8倍,畸变类型以断片出现率最高,染色体畸变发生率与累积剂量及工龄未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与囊外摘除术及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62只眼)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50只眼)行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AcrySof)植入(AcrySof组);30例(42只眼)行囊外摘除及PMMA人工晶体植入(PMMA组),观察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反应和后囊膜混浊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d视力:≥0.5者,AcrySof组占56.6%,PMMA组占23.8%;≥1.0者两组分别为38.0%及4.7%。术后1周视力:≥0.5者,AcrySof组占64.0%,PMMA组占42.9%;≥1.0者分别为48.0%及9.5%。术后3个月的视力:≥0.5者,A~ysof’组占70.0%,PMMA组占52.4%;≥1.0者分别为62.0%及21.4%;术后l周前房炎症反应的发生率:AcrySof组为5.40%,PMMA组为26.7%。随访1年后囊膜混浊发生率:AcrySof组为8.0%,PMMA组为28.6%。结论 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前房炎症反应及后囊膜混浊发生率显著低于囊外摘除及PMMA人工晶体植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报告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后囊破裂。在946只眼手术中63只眼后囊破裂,发生率为6.6%,其中48只眼,发生于抽吸皮质中,9只眼在娩核过程,以及6只眼在人工晶体植入之前或以后。后囊破裂主要因素为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1999年-2000年住院的62例(72只眼)、眼轴≥28mm的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行晶体囊外摘除术,其中晶体囊外摘除术32例,38只眼;晶体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30例,34只眼,对此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晶体囊外摘除术后矫正视力0.1~0.2者12眼;0.3~0.5者14眼;≥0.6者12眼;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矫正视力0.1~0.2者8眼;0.3~0.5者11眼;≥0.6者15眼;结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晶体囊外摘除术后能获得较好视力,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不仅能矫正屈光不正恢复良好视功能,还可以稳定玻璃体,减少玻璃体晃动造成的对视网膜的牵引,减少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混浊及眼底变化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63例(78只眼)糖尿病病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晶体后囊及眼底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1~3mo视力≥0.5有60只眼(76.90%),术后12~18mo视力≥0.5有44只眼,占51.28%,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后囊混浊9只眼,占11.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5只眼,占57.69%。结论 后囊混浊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可影响视力,而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6.
何首乌对遗传损伤和抗遗传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为指标,研究了人用量5、10、20倍不同剂量的何首乌小鼠灌胃处理对染色体遗传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何首乌无遗传损伤作用;而阳性诱变剂环磷酰胺使微核率明显提高(P<0.01).当何首乌和环磷酰胺一起处理后显示,何首乌各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何首乌剂量与效应之间呈负相关.这种效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何首乌有明显的抗环磷酰胺造成的遗传损伤作用。提示何首乌具有保护DNA免受损伤,促进DNA修复作用。这在其延缓衰老和对肿瘤患者放疗、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机制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忠鲁 《广西医学》2003,25(11):2162-2162
目的:探寻一种简易的环形撕囊方法。方法:手术方法按百濑浩式,前囊截开时分两步:第一步用截囊针按6mm直径先于上方截开一2/5圆的弧;第二步挽核、吸净皮质后将粘弹剂注入囊袋,常规植入人工晶体,用撕囊镊夹住囊膜瓣撕成一个完整的圆。结果:83例92眼采用该法,撕开口圆形56眼,椭圆17眼(73/92=79.3%);基本圆但边缘不整齐10眼,不规则5眼,放射致赤道部4眼。其中2眼后囊撕裂。结论:两步法撕囊操作容易,能有效地达到环形撕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并女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特点和效果。方法:81例89眼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36眼植入Pharmacia812C人工晶状体,38眼植入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体状,15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87眼(98%)成功环形撕囊,3眼(3.4%)虹膜损伤,2眼(2.2%)后囊膜破损,术后角膜水肿5眼(5.6%),术后半年后发障人工晶体植入眼明显低于未植入眼(P<0.01),术后一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植入人工晶体组高于未植入组(P<0.05)。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眼在表麻下行颞侧角膜透明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简便,快捷,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等特点,是理想的复明手术和屈光性晶状体手术,患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31例(269眼)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39例(40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囊袋内植入12眼,人工晶体光学部前囊固定13眼,睫状沟内植入13眼,2眼需缝线固定,随访1-37个月,裸眼视力≥0.5者33眼(82.5%),≥1.0者19眼(47.5%),矫正视力≥0.5者38眼(95%),≥1.0者25眼(62.5%),并发症主要有:人工晶体偏位3眼,瞳孔变形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时,控制破口的扩大,利用前,后囊作支撑,结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混浊水肿的原因。方法:对146例(170眼)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有30只眼(17.64%)角膜线性混浊,14只眼(8.23%)角膜内皮广泛混浊水肿,3只眼(1.76%)角膜失代偿。结论:角膜混浊水肿及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发生与角膜内皮细胞早期检测、手术技巧熟练程度、黏弹剂、取核技巧、灌注液及灌注抽吸、前房内操作时间过长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