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佳妮  王之莹  郑敏 《光明中医》2022,(19):3638-364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在中国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西医临床上尚无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历来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且丰富的医家经验使中医在治疗DPN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表明中医药多机制、多靶点的作用方式在治疗DPN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被证实可以通过调节免疫来防治DPN。此文整理了近年来中医药干预DPN作用机制研究成果,结果表明中医药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减轻神经脱髓鞘病变程度、调节炎性因子分泌、抑制氧化应激来改善DPN相关症状。但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匮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山西中医》2009,25(8):47-4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隐匿,随着病程的延长,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现代医学治疗DPN尚缺乏特异治疗措施,多采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及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DPN,因具有综合调节的优势,取得了一定进展。本人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检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RT1)/p53通路发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其治疗DPN的机制和方中黄芪用量.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PN加含120 g黄芪的补阳还五汤组(BYHW120组),DPN加含60 g黄芪的补阳还五汤组(BY...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丽 《新中医》2004,36(8):43-4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笔者依据中医理论,以益气温经、活血通络为治则,并结合西医调节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代谢的药物,运用于DPN的治疗,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机特点为气阴两伤、脉络瘀阻,瘀血存在于DPN发展过程的始终;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DPN对延缓其病情发展极其重要。杏丁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蛋白糖基化等作用,因此可延缓DPN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终末期并发症,为DM神经病变的主要形式,临床具有高病发率、高致残率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在DPN外周神经系统中存在大量施万细胞及神经元凋亡,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有待拓展。线粒体作为动力源泉和代谢中心,在凋亡调控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其途径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可防治DPN。文章就线粒体凋亡途径及其相关调控通路与DPN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DPN的病变机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彩红 《光明中医》2016,(21):3221-322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临床上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病情严重出现肌肉萎缩甚至局部瘫痪,对人们健康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治疗本病的方法常见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中医针灸具有调节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对于DPN患者的具有比较明显的治疗价值,近年来大量临床报道显示对老年DPN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文章通过对近几年的针灸治疗DPN的回顾,说明针灸治疗的临床运用的具体的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属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慢性并发症,影响感觉神经和运动功能,麻木和疼痛是该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减轻神经病痛等对症治疗。化学药物特点是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研究来证明DPN治疗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复杂的化学成分,使之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靶点效应和双向调节的优点,副作用少,药物依赖性不明显,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类慢性疾病方面的优势得到广泛认可。文章就黄芪及其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中成药对于干预DPN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中医药对DPN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彭万年教授根据中医理论,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现代医家对DPN病机的认识,提出了机体阳气是安身立命根本、阳虚对糖尿病转归产生重要影响、脾肾阳虚是DPN病机的根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学说,丰富了DPN的中医病机理论,为中医药治疗DPN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三大合并症之一,且发病率极高,大约60%~90%糖尿病患者会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虽然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却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所以,针对DPN的治疗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中药治疗DPN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笔者自2003-2006年用补气、活血、化痰法治疗DPN 60例,小有心得,愿与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彭万年教授根据中医理论,从自身的临床实践出发,结合现代医家对DPN病机的认识,探索研究提出了机体阳气是安身立命根本、机体阳虚对糖尿病转归产生重要影响、脾肾阳虚是DPN病机根本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学说,丰富了DPN的中医病机理论,为中医药治疗DPN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值得思考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历来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DPN的病因病机,观察中医从"瘀"治疗DPN的临床疗效,说明"瘀"为DPN致病因素,活血化瘀法为DPN治疗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病程较长,神经疼痛等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DPN与体内高糖有关,还与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有关,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目前DPN的治疗多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有效的药物来预防、治疗DPN变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中医药在治疗DPN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DPN的机制研究较多,并发现一些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能够调控信号通路防治DPN。笔者通过对参与DPN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及中医药对相关通路的调节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DPN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DPN属中医"消渴"范畴。近年来,笔者在西医治疗同时结合中医辨治DPN,取效较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主要的并发症,现代医学治疗效果局限,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获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中药与针刺治疗。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中药内服与针刺疗法治疗DPN的现状,以期为今后DPN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超过11%的患者在DM确诊时就已经存在明显的DPN,90%的DM患者随病程的延长可最终发展为DPN[1]。DPN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近况。DP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中医对DPN治疗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中医药对治疗DPN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归纳如下以供借鉴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发病率高,有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该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PN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现有的治疗手段仅能改善DPN的临床症状,并不能有效消除其病因和阻止病情的进展。中医中药对DPN的防治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有关DPN的发病机制进展,并对中药复方筋脉通胶囊防治DPN的机制研究进行归纳和概述。  相似文献   

19.
张可  蒋慕蓉  杨文丽  刘秋梅  刘弘毅 《中草药》2024,55(10):3539-354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致残致死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积极控制血糖、抗氧化、改善微循环、镇痛等治疗效果有限。中药因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作用机制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与重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血糖水平、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改善血脂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恢复自噬平衡、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神经营养信号转导等改善DPN。通过对黄酮类化合物改善DPN的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总结,为阐明黄酮类化合物改善DPN的机制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章所讨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以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基础,参考2009年8月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兼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协作组临床推广验证方案的精华,确定DPN的中医病名为消渴痹证,对DPN的中医病因、病机、病位、演变规律、临床分期、辨证施治、成药治疗、外治疗法、疗效评价标准等分别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DPN中的特色与优势,规范DPN的诊疗行为,促进DPN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不属于该规范研讨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