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研究探讨代谢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将9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研究。将病历资料中的中医证型拆分为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病位及兼杂病性的分布规律以及合并症的情况,分析中医证素特征以及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9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为常见合并症。12种常见中医证型,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湿浊瘀阻、气虚湿热互结、脾虚湿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脾肾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水湿瘀阻、阴虚热盛、肾虚血瘀。筛选出8种常见中医证素,分别是气虚、湿、脾、瘀、阳虚、阴虚、肝、肾。病性证素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湿、瘀、阴虚、阳虚;病位证素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肾、肝。不同性别的瘀、湿、肝、气虚证素百分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阴虚、气虚、瘀、肝证素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湿证素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性别与阳虚、脾、肾不存在相关性。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与非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脾证素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素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对福建地区1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四诊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证素名称,根据其积分数值确定其病位与病性。结果:70分以上的证素分布情况:湿、肝、气滞、脾、热在50%以上,其次为阴虚、气虚、阳虚,其他证素分布则相对较少。在3个证素等级分布中,1级:脾、肝、气滞、热、痰、湿分布比例较高;2级:湿、热、气滞、阴虚分布比例较高;3级:湿分布比例较高,其次为气滞、阴虚和热。结论:本课题研究的1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病理特性表现为,病位以肝为主,多与脾共见.疾病早期以湿热、气滞等实证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则是湿热、气滞与阴虚多见,表现为虚实夹杂,这可能与福建当地的湿热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3.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方法 收集江苏省8家医院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辨证分为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统计患者病程、年龄、地区,并检测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总结各证候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 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湿热蕴结证150例,占33.78%;瘀热阻滞证131例,占29.50%;痰浊阻滞证117例,占26.35%;肝肾阴虚证46例,占10.36%.瘀热阻滞证和肝肾阴虚证病程长于湿热蕴结证和痰浊阻滞证(P<0.05);年龄较轻者主要表现为湿热蕴结证,较长者主要表现为瘀热阻滞证(P<0.05);急性期以湿热蕴结证为主,间歇期以痰浊阻滞证为主,慢性期以瘀热阻滞证为主(P<0.05);各地域间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方面证候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炎性指标等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瘿病中寸上脉与病性证素的分布规律,探讨寸上脉在中医辨证论治瘿病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存在寸上脉的瘿病患者156例,提取病例中的脉象信息和证素相关信息,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寸上脉分布规律。结果:选取存在寸上脉的瘿病患者中,中医病性证素痰(湿、浊)所占频次最高,为39.9%;病性证素的组合形式多样,二证素组合的最多,占为44.2%。寸上脉的强弱与中医证素热(火)呈正相关,与气虚呈负相关,与瘀呈负相关趋势;右寸上脉与阴虚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存在寸上脉瘿病患者,辨证以痰(湿、浊)热(火)为主。寸上脉愈强提示患者体内邪热愈盛,结果与阴虚热盛的病机相吻合。寸上脉的分布与证素密切相关,为临床辨证论治、异病同治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12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热盛>血瘀>阳亢>风热>气滞>气虚>阴虚>亡脱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肝>心>大肠>肾>脾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痰热腑实证>痰热扰神证>肝阳上亢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气虚痰阻证>痰热炽盛,阴液耗伤证>肝阳暴亢,气阴两伤证的趋势;虚证呈阴竭阳脱证>脾肾气虚、肝肾不足证的趋势.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热盛、血瘀、阳亢、风热等;病位证素是神(脑)、肝、心、大肠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气虚痰阻证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悸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方法:采用临床调研与中医计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地区1126例心悸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研究。结果:心悸主要以气虚证素的病理症状体征分布最多;心悸的病位证素主要有心、脾、肾、肝、肺;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火热、痰、水饮。结论:心悸的病性虚实错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多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138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心神肾肺肝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阻证热盛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扰神证肺热壅盛证肝脾不调湿热蕴结证的趋势。结论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基本中医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素是脾、胃、心神、肾、肺、肝;证型分布为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阻证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痈的文献,分析肺痈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1911-2011年),按照数据纳入标准和录入原则,最终录入数据19277条,文献13860篇,其中综述1389篇,实验研究690篇,理论探讨1042篇;涉及中医病证51种、西医疾病100种。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后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痈文献研究数据库》。结果:本研究纳入数据文献383条,涉及1321位名老中医。肺痈病因有热邪、痰邪、风邪等24种病因。病机有61种,以肺热壅盛、痰热蕴肺、肺络损伤等较为常见。肺痈的10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热、痰、风、阴虚较为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胃、脾、肾;病性证素热与病位证素肺最相关。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以两病性证素和单一病性证素较为常见。结论:肺痈病因多样,病机复杂,证素规律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可为进一步开展肺痈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分析其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制定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医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观察表等临床调查表,逐一询问、检查、记录调查对象的情况。结果98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证素的分析结果显示,涉及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心、胃、心神、肺;其中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痰、热、阳亢、血瘀、气滞、血热、寒、水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脾与湿、痰、气虚相关,肾与气虚、阴虚相关,肝与阳亢、阴虚有关,湿与脾、痰、气虚相关,痰与脾、湿相关,阳亢与肝、热、血虚相关,气虚与肾、脾、血虚、阳虚相关,血虚与热、气虚,阳虚与气虚,阴虚与肾、肝、血虚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病性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涉及肾、脾、肝。初步总结出本研究98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出现的主要证型为肾气阴两虚证、肝阳上亢证、脾肾阳气虚证、肝肾阴血虚证、痰湿困脾证、脾虚湿困证、气血两虚证、阳气虚证,还可见血瘀、气滞、水停等兼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血瘀热盛气虚阳虚气滞阴虚血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心脾肾大肠肝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里实热结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痰热炽盛,气阴耗伤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阻证的趋势;虚证呈阳气亏虚证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血瘀、热盛、气虚等;病位证素是神(脑)、心、脾、肾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等。  相似文献   

13.
李丹  邵祥芸  赵敏 《环球中医药》2020,13(3):384-388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治疗失眠症相关文献,收集统计失眠症中医证候并提取证素信息,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1)共检出文献653篇,符合要求317篇,整理后规范证名得到44种中医证候,其中以心脾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等频次较高。(2)证素组合规律中以两证素、三证素、四证素组合为主。(3)在单一病性证素中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等频次较高;病位证素以肝、心、脾、肾等频次较高。(4)在证素组合时以热(火)+肝、气虚+血虚+心+脾、热(火)+痰、热(火)+阴虚等频次较高。结论失眠症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为主,病位主要以肝、心、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心房颤动的中医证候和证素的分布情况。方法:网络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网站自建库以来符合条件的文献,提取证候及证素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心房颤动的证候及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共5 662例患者,对证型进行规范后共有37个证型,分析提取出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14个,综合证候和证素出现的频数比例,构成比在5%以上的证候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痰浊阻滞证、痰瘀互结证、心阳不振证、痰火扰心证;病位证素为心、肾、脾、肝;病性要素为气虚、血瘀、阴虚、痰、气滞、阳虚、火(热)。结论: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中病位主要在心,病性以气虚、血瘀为主,其次为阴虚和痰。  相似文献   

15.
刘政芳 《环球中医药》2012,5(5):329-331
目的探讨肝功能衰竭中医证素特征,以便于对肝功能衰竭进行更有效的中医药干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30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肝功能衰竭病位在肝胆,主要病及脾胃,中医证素总体分布湿热为多见,其次为血瘀、气滞、气虚、湿阻、阴虚、阳虚、寒湿、痰浊等。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以湿热、亡阴、亡阳为多;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以湿热、痰浊、气滞为多;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以湿热、血瘀、气虚为多;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以血瘀、气虚、阴虚、湿阻为多。结论急性及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以多以实证为主,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及慢性肝功能衰竭为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在病证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证候要素为基本研究单位,以《神经病学》第6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4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组合规律、中医证候分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肝豆状核变性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脑髓、脾、肾、痰浊、血瘀、血虚、湿热。中医证候分型出现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覆盖全部病例的94.5%。肝豆状核变性证素组合形式7种,单证形式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两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瘀血和瘀血、肝;三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痰浊、肝、脑髓,痰浊、瘀血、肝和痰浊、瘀血、脑髓;而四证组合以痰浊、瘀血、脑髓、肝和内湿、内热、脑髓、肝最多见。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的核心病位为肝、脑髓,与脾、肾、胆关系密切,而痰浊、瘀血是该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内湿、内热关系密切,血虚、气郁等因素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识慢性肝炎病机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周仲瑛教授经治的慢性肝炎753例病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以病机证素与证候之间的关联规律为分析重点。结果:753例病案中最常见的病性证素依次是湿、热、瘀、郁、毒。虚性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病位证素以肝、脾、肾为主;共涉及症状(包括体征、舌苔、脉象等)360个,提取出"公因子1:腹水、目黄、水肿、面黄、面色晦黯、腹胀、小便不利"等27个公因子;湿、热、瘀、毒、郁、肝、脾、肾等病机证素各自与不同证候组合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结论:慢性肝炎病性证素以湿热瘀毒郁结为主,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涉及于肾,其证候表征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中医证素特征和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200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四诊资料等信息,通过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临床特点,中医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中医证素特征上,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的主要病位证素为肺,病性证素为痰。高龄老人组及老年组证素心与气虚的出现频率均高于中青年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证素心与气虚的出现频次增加(P <0.05)。预后与证素相关性研究发现,死亡组证素阴虚的出现频率高于存活组(P <0.05)。证型分布上,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中医证型分布主要有5类: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热陷心包证。结论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多见于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人群,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可致重症肺炎发生率升高。证素辨证中,肺、痰为其主要证素表现,心及气虚证素与患者年龄存在相关性;正虚证素表现越多,患者预后越差,尤其阴虚证素预后不良最为显著。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证型以痰浊阻肺证最多见,临床多见2~3种证型重叠出现。  相似文献   

19.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269例CTEPH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法分析其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CTEPH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痰浊血瘀血虚湿热阳亢气滞阴虚热盛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肺脾肾心肝的趋势;病性以虚实夹杂证最为常见,实证与虚证较少见。证候分布呈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痰浊阻滞证湿热内阻、阴血耗伤证的趋势。结论 CTEPH的病性证素是气虚、痰浊、血瘀、血虚等;病位证素是肺、脾、肾等;证候分布是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痰浊阻滞证,湿热内阻、阴血耗伤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