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德庆  黄芳 《中外医疗》2023,(22):65-68+89
目的 探究在前牙缺损修复患者中采用微创全瓷贴面进行修复的成功率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7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诊治的78例前牙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修复方法为传统全瓷贴面,研究组修复方法为微创全瓷贴面。对比两组修复成功率、美学效果、牙槽骨垂直吸收量、骨密度、新骨轮廓。结果 研究组治疗6、12个月后的修复成功率为98.00%、90.00%,高于对照组的81.63%、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0、4.546,P<0.05)。研究组美学效果中各方面A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骨轮廓及骨密度评分低于研究组,牙槽骨垂直吸收量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牙缺损修复患者中采用微创全瓷贴面进行治疗,修复成功率较高,可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且在改善患者牙槽骨垂直吸收量、骨密度、新骨轮廓等方面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修复技术在前牙美学缺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爱雅仕口腔诊所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前牙美学缺陷患者82例(98颗患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49颗患牙)与观察组(41例,49颗患牙)。对照组行传统全瓷修复技术,观察组行微创全瓷修复技术。对比两组修复后6个月美学满意度、修复后1 a优秀率、修复后2 a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切端缺损、牙间隙、畸形过小牙、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密合度、形态、继发龋A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修复后2 a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瓷修复技术应用于前牙美学缺陷患者,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美容效果,且修复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薄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前牙美容修复患者68例(共68颗患牙),按照修复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各34例。对照组行传统烤瓷贴面修复,观察组行超薄全瓷贴面修复。随访1 a后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1 a后观察组修复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薄全瓷贴面对前牙美容修复患者进行牙修复,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修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62-64
目的探讨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应用传统和微创全瓷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前牙美学缺陷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全瓷修复技术,n=34)与治疗组(微创全瓷修复技术,n=34),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方面,治疗组上切牙舌倾、畸形过小牙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师满意度方面,治疗组形态、半透明度优秀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6个月、12个月成功率基本一致(P0.05),修复2年时,治疗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全瓷贴面修复体具有满意的成功率及优秀的美学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前牙缺陷治疗可采用该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微创修复前牙美学缺陷应用无备牙纳米树脂贴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患牙60颗)前牙美学缺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牙28颗)患者应用传统修复治疗,观察组(患牙32颗)患者应用微创修复治疗。随访2 a,对比两组前牙美学缺陷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牙间隙、畸形过小牙、切端缺损的满意度评分及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牙体表面缺损的满意度评分及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修复治疗中,对前牙美学缺陷患者应用无备牙纳米树脂贴面治疗,能显著提高修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修复前牙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的治疗成功率以及美学影响。方法:选取98位前牙美学缺陷的120例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全瓷修复组)和研究组(微创全瓷修复组),各49例(60颗)。对所有病例随访18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系统(VAS)对各组的美学修复满意度进行评价,应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正标准(USPHS)对各组的优秀率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修复的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微创修复)修复后,美学VAS总满意度评分达到(9.41±0.32)分,分值高于对照组(传统修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HS评级标准中,形态、边缘着色、密合度和继发龋4个参数的A级比例分别达到100.00%、98.33%、98.33%%和100.00%,高于对照组(传统修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评估牙间隙大小、切端缺损状况、畸形过小牙、牙体表面缺损状况、牙着色或变色缺陷修复成功率分别达到89.8%、86.7%、86.5%、80.7%和86.4%,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传统修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瓷修复前牙缺陷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的临床美容效果好,修复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玻璃陶瓷全瓷贴面美容修复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的160个患牙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用玻璃陶瓷全瓷贴面修复,第2组用ESTELITEΣQUICK复合树脂填充材料修复.追踪随访1~2年,并进行临床评价,比较结果,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在修复后1、2年各项评价标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陶瓷全瓷贴面是目前比较理想、可靠的前牙美容修复技术,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数字化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94例前牙美学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瓷贴面修复,观察组采取CAD/CAM数字化瓷贴面修复。比较两组修复1周后对修复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边缘适合性及牙龈敏感度的满意度,修复1年后牙周健康情况[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液量与牙龈指数(GI)]及瓷贴面脱落、缺损、边缘密合度差和牙龈边缘变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修复1周后,观察组患者对修复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边缘适合性、牙龈敏感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年后,患牙SBI、PD、GI值、龈沟液量以及瓷贴面缺损、边缘密合度差和牙龈边缘变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瓷贴面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数字化瓷贴面用于前牙美学修复,可提高患者对修复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边缘适合性及牙龈敏感度的满意度,改善远期牙周健康情况,降低瓷贴面缺损、边缘密合度差及牙龈边缘变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在牙齿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红河皓雅口腔医院收治的牙齿缺失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延迟种植治疗,观察组采用即刻种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治疗后,观察组种植体稳定性系数、红色美学指数、主观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牙周指标评分、牙槽骨吸收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缺失患者实施即刻种植治疗的效果显著,稳定性强、美观性高、并发症少、牙槽骨吸收量少,可以尽快改善牙周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修复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Zimmer单颗种植体微创种植即刻负荷技术用于牙齿修复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使用Zimmer种植体,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00例(200颗)牙齿修复患者分组研究,以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于拔牙后3个月行单颗牙切开翻瓣种植术,观察组于拔牙后即刻行单颗牙微创种植即刻负荷技术,对两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牙槽嵴骨吸收量、牙周袋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为98.00%,与对照组8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immer单颗种植体微创种植即刻负荷技术在牙齿修复中效果理想,且手术时间较短,可减少牙槽骨吸收,提升种植修复成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分别应用全瓷修复体以及复合树脂修复,对比两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到我院治疗的124例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使用复合树脂修复;观察组62例,使用全瓷修复体修复。结果观察组患者边缘适合性、外形、固位、表面质地、颜色匹配度、继发龋、边缘染色等A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崩瓷、折裂、口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颌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使用全瓷修复体修复可获得更加理想的修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瓷冠与全瓷贴面在前牙修复中的近远期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81例行前牙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组,A组44例(85颗)行全瓷贴面修复,B组37例(78颗)行全瓷冠修复,对两组患者修复后3个月及24个月的完整性及美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A、B两组患者前牙修复后3个月的完好率均为100.00%(P0.05);前牙修复后24个月时,A组患者完好率为91.76%(78/85),低于B组患者的100.00%(78/78)(P0.05);前牙修复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红色美学评分(PES)、白色美学评分(W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修复后24个月时,B组患者PES、WES评分均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全瓷冠与全瓷贴面对前牙修复近期完整性及美容效果相近,但全瓷冠的远期完整性及美容效果优于全瓷贴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瓷贴面应用于前牙美学缺陷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行前牙美学缺陷修复的患者,根据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观察组接受瓷贴面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美学修复效果满意度、1 a后修复体远期完整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美学修复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83%比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 a后修复体远期完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8%比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瓷贴面应用于前牙美学缺陷修复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美学修复效果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其修复体远期完整性与氧化锆全瓷冠效果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牙美容修复中烤瓷贴面和全瓷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前牙美容修复患者,采用计算机程序生成随机数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瓷冠修复;观察组患者给予烤瓷贴面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优良率为93.33%,与对照组患者修复优良率76.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外形美观、修复体色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美容修复中烤瓷贴面和全瓷冠都是有效修复技术,但烤瓷贴面疗效优于全瓷冠,修复后的美观度让患者更加满意,减轻疼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传统与微创全瓷修复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前牙缺陷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配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例,采用微创全瓷修复,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美学修复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于不同牙齿修复方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美学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USPHS级别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牙缺陷患者赋予微创全瓷修复方式进行修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美学修复法,同时减少了牙面的磨损情况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方便选取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口腔医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3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抽签分成义齿佩戴组(n=41)和种植牙组(n=42),义齿佩戴组行常规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种植牙组行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结果①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5.61%(P﹤0.05);②修复前,种植牙组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分别为(0.49±0.12)、(0.53±0.11),义齿佩戴组分别为(0.48±0.12)、(0.54±0.11);修复后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变化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烤瓷贴面与铸瓷贴面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我院行前牙美学修复的90例患者,共380颗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烤瓷贴面修复,观察组采用铸瓷贴面修复。对比两组修复体优良率、修复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颜色、形态、半透明度、边缘美观效果等修复体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修复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牙龈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烤瓷贴面与铸瓷贴面均可用于前牙美学修复,在临床应用中需综合患者情况选择恰当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74-76
目的评估瓷贴面及全瓷冠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前牙修复的患者120例共175颗患牙,依据患者修复方式不同分为瓷贴面组和全瓷冠组,按照Ryge标准观察并比较两种患者近期疗效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美观效果,观察并比较两组远期临床效果的差异,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修复体完好率。结果两组术后敏感、龈缘密合性、龈边缘变色、牙龈反应情况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均P0.05);瓷贴面组术后美观评分及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全瓷冠组(均P0.05);瓷贴面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全瓷冠组(P0.05);两组修复体完好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瓷贴面和全瓷面临床效果相近,但瓷贴面术后更加美观,术后疼痛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前牙牙冠延长手术后冠修复应用不同修复材料对临床效果和牙周修复时间指标的影响。方法分析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选择前牙牙冠延长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资料,按照手术后修复材料不同分成两组,将应用金属烤瓷修复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应用氧化锆全瓷修复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效果和牙周修复时间指标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牙周状况重度病损所占比例3.33%,比对照组的23.33%低,牙周正常所占比例80.00%,比对照组的5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和牙菌斑均比对照组优,且手术后临时修复体的佩戴时间(14.12±2.10)d、康复时间(60.50±2.14)d,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牙牙冠延长手术后冠修复应用氧化锆全瓷修复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改善患者牙周状况,且缩短牙周修复时间,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后牙邻面牙体缺损的修复中应用CAD/CAM全瓷嵌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于本院接受后牙邻面牙体缺损修复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10颗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50颗)和对照组(n=60颗),各45例。治疗组使用CAD/CAM全瓷嵌体,对照组使用复合树脂,比较两组的修复成功、边缘密合度成功和颜色匹配以及继发龋齿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修复成功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P=0.01)。两组的边缘密合度成功和颜色匹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继发龋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2,P=0.34)。结论:在后牙邻面牙体缺损的修复中应用CAD/CAM全瓷嵌体可以改善修复效果,且实用性更强,可将这一修复材料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