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 PAP法显示18例银屑病皮损和 7例健康人皮肤Ⅰ、Ⅲ、Ⅳ 型胶原蛋白(简写为Ⅰc、Ⅲc、Ⅳc)、纤维连接蛋白(FN)和基膜连接蛋白(LN)的分布。在正常人皮肤中 Ic和Ⅲc分布于真皮层,而在银屑病皮损中Ic、Ⅲc显色较正常人皮肤深,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及炎细胞浸润区呈局灶性浅染。正常人皮肤中Ⅳc、 FN和 LN呈线状分布于基底膜,在银屑病皮损中则呈不规则节段样增粗和缺损; FN和LN在乳头顶端明显缺损,其两边呈网状增厚。此结果可能与成纤维细胞和角朊细胞的合成异常增强有关; Ic和Ⅲc的区域性浅染及基底膜成分在乳头顶端的缺损则可能与炎症细胞的吞噬及释放的蛋白水解酶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2.
槌果藤提取物治疗硬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槌果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对硬皮病小鼠模型真皮厚度、Ⅰ型、Ⅲ型胶原合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博莱霉素致小鼠硬皮病模型,给予槌果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外用治疗;2、4、6周末皮肤病理观察真皮厚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Ⅰ型、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合成表达。结果 硬皮病小鼠模型外用槌果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2、4、6周后,与未用药的模型组比较,真皮厚度明显减少(F = 12.99,P < 0.01),Ⅰ型胶原(F = 7.47,P < 0.0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降低(F = 11.76,P < 0.01),对Ⅲ型胶原影响不大。结论 槌果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皮肤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胶原是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细胞外蛋白质。真皮中主要含Ⅰ和Ⅲ型胶原(其中Ⅲ型胶原约占20%),它们以胶原纤维的形式存在,在组织中规则地定向排列。在一些纤维化疾病如硬皮病,可见胶原大量沉积于真皮和内脏器官,这在硬皮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胶原的生物化学简介一,胶原的生物合成 1.编码胶原多肽基因的表达:遗传信息先被转录为mRNA 前体,经加工后形成功能性 mRNA,最后翻译成前胶原肽链(前α链)。2.前α链经翻译后修饰(脯氨酰、赖氨酰的羟化  相似文献   

4.
虽然有研究表明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IINP)水平升高,用PIIINP水平可反映SSC患者的胶原合成情况[1,2].但正常皮肤和硬皮病皮肤中主要胶原成分是I型胶原,因此我们检测了SSC患者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I型胶原羧基交联末肽(ICTP)值,以了解其与SSC患者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硬皮病(SSc)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真皮、内脏病理性纤维变性有关。SSc初期损害中炎性细胞增多,并释放出TGFβ。但是,对硬皮病患者活检标本和血液标本测定TGFβ及相关信息蛋白,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本次研究中对弥漫性、局限性SSc和硬斑病(morphea型)的临床上未受累皮肤和受累皮肤进行连续取材活检。把受累和未受累皮肤的细胞外TGFβ_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模式,与表面有HLA-DR和XⅢa因子标记的炎症细胞分布情况比较。并把染色的结果与前胶原阳性的成纤维细胞比较。另外,还测定这些患者血中TGFβ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已有人报告过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血清Ⅲ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3NP)水平升高,但正常皮肤和硬皮病皮肤中主要胶原成分是Ⅰ型胶原。因此作者研究了SSc患者中血清Ⅰ型原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_1CP)水平,以了解后者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血标本采自61例SSc患  相似文献   

7.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在硬皮病模型小鼠真皮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博来霉素诱导硬皮病样改变.方法 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日分别于背部皮下注射0.1mL博来霉素(300μg/mL)和0.1mL生理盐水,共4周.然后取背部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及真皮厚度测量,比色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细胞及RT-PCR法测定α1前胶原(pro-COL1A1)和CTGF mRNA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皮肤表现出典型的硬皮病改变,其真皮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CTGF mRNA阳性杂交信号主要分布于真皮成纤维细胞胞浆中,模型组CTGF和pro-COL1A1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分别<0.05和0.01);模型组皮肤羟脯氨酸含量与pro-COL1A1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而pro-COL1A1 mRNA又与CTGF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博来霉素可能通过上调成纤维细胞CTGF mRNA表达而增强pro-COL1A1 mRNA表达,最终导致皮肤胶原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一种体外维持时间长、有利于后续测试研究的胶原基质皮肤模型。方法 将猪胶原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混合接种于培养皿,培养得到真皮层结构后,将第3 ~ 7代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真皮层表面,培养得到双层皮肤模型。通过HE和Masson染色评估皮肤模型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使用电镜观察模型的超微结构,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模型中各层的主要标记物表达情况。结果 HE和Masson染色发现,皮肤模型与正常人皮肤组织有相近的真皮及表皮结构,且模型收获后仍具有稳定良好的真表皮结构,可在体外继续培养14 d。电镜下显示,皮肤模型中可见角质层中脂质、颗粒层中透明角质颗粒、角化桥粒、桥粒、基底膜等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显示,皮肤模型在表皮层中具有与正常皮肤一致的转谷氨酰胺酶、丝聚合蛋白、角蛋白10、Ki67的表达,基底膜具有与正常皮肤一致的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5表达,真皮层具有一致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原纤维蛋白表达。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三维皮肤模型组织结构和多种蛋白的表达与正常人体皮肤相似,模型收获后体外可继续稳定培养至少14 d。  相似文献   

9.
博来霉素是一种可诱导组织纤维化的药物。已有报道博来霉素可诱导癌症患者发生硬皮病。它可直接增加培养的人真皮和肺成纤维细胞 (Fb)合成Ⅰ型胶原的速度。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中 ,肺弹性蛋白、前Ⅰ型胶原和纤连蛋白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刺激人皮肤Fb转录、分泌、和合成总胶原。由TGF β刺激的胶原合成增加是与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s的细胞稳态水平相关连的。该研究在体外检测了博来霉素对Ⅰ型胶原、纤连蛋白、核心蛋白多糖、TGF 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的mRNAs在人皮肤Fb的表达。材料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报告一例长期患有 DLE 妇女的皮损中的皮肤钙质沉着症,钙质沉积在真皮中层和深层,周围绕以阿尔森兰液染色阳性的均匀胶原。皮肤钙质沉着症在硬皮病或皮肌炎的病人中较常出现。但在红斑狼疮中则十分罕见。就我们所知,这是 DLE 的第一例皮肤钙质沉着的报告。皮肤钙质沉着症常报告并发于儿童的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和皮肌炎中,但罕见于红斑狼疮,1961年 Keats 描述了 SLE 的皮肤钙化,以后,又报告了十三例,我们所报告的似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活动中,进行合理的防晒可以预防日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细胞、分子学改变,进而延缓光老化的进程。研究发现,暴露部位皮肤中成熟Ⅰ型胶原含量下降,而Ⅲ型与Ⅰ型胶原的比值上升,Ⅰ型胶原的降低和光损伤的严重度呈显著相关,组织学表现为弹性变性物质在真皮中上部大量堆积。法国欧莱雅研究院Seite博士等通过观察模拟日光辐照后皮肤分子、功能和结构的改变,评价一种日霜(day cream,DC)的光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强脉冲光对BALB/c小鼠真皮内胶原含量以及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使用强脉冲光照射BALB/c小鼠背部皮肤,取各时间照射组和未照射组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包括病理切片H-E染色和Ⅰ型、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提取皮肤组织RNA,逆转录PCR检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 照光后第1周内皮肤胶原染色与未照射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别,2周后照射部位真皮开始增厚,并进行性增多至第8周;免疫组化染色Ⅰ、Ⅲ型胶原明显增多(P<0.05).2周后小鼠皮肤Ⅰ型、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且表达水平随照光后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强脉冲光照射小鼠皮肤后可刺激真皮胶原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层黏连蛋白(LN)和IV型胶原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59例外阴白斑和9例外阴鳞癌标本进行基底膜蛋白染色。结果:正常皮肤组织、外阴白斑(增生型、硬化萎缩型和混合型)LN和IV型胶原基底膜染色密度高,呈连续线状。LN和IV型胶原的染色密度和基底膜的连续性与外阴白斑的异常增生度及鳞癌的分化程度(由高分化到低分化)呈负相关。结论:基底膜蛋白的表达和分布与外阴白斑分型有关,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外阴白斑各型,基底膜蛋白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癌前病变的一种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草药半边旗5F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期找到治疗该病的新的有效药物。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和光度检测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半边旗5F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培养基中的胶原含量以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半边旗5F对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能显著降低该细胞培养基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P<0.01)。上述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采用RT-PCR法对Ⅰ、Ⅲ型前胶原的mRNA检测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二者的表达量降低。结论 半边旗5F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寻找有效治疗该病的药物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度纯化的牛真皮胶原制剂最近已用于治疗皮肤外形缺陷的病人。按照产品的说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为牛胶原移植的禁忌症,但是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胶原移植副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牛胶原植入使原来存在的自身免疫疾病恶化的可能性,仍了解很少。作者采用一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查了5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包括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中抗牛胶原植入物抗体,这些病人均未接受牛胶原植入。同时采集117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6.
虽然有研究表明系统性硬皮病 (SSC)患者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PIIINP)水平升高 ,用PIIINP水平可反映SSC患者的胶原合成情况[1 ,2 ]。但正常皮肤和硬皮病皮肤中主要胶原成分是Ⅰ型胶原 ,因此我们检测了SSC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Ⅰ型胶原羧基交联末肽 (ICTP)值 ,以了解其与SSC患者临床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病例  1998年 2月~ 1999年 7月本科住院部收治的 2 0例SSC患者 ,诊断均符合 198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SSC诊断标准[3],且这些患者在检测期间均未发现骨肿瘤等影响Ⅰ型胶原…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克隆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克隆水平上研究系统性硬皮病(SSc)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FB)胶原代谢异质性的特点。方法以皮肤克隆FB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Ⅰ,Ⅲ型前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R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筛选出具有不同胶原合成能力的异质性克隆,分析其胶原代谢的特点。结果 SSc和正常皮肤克隆FB的胶原代谢均具有异质性,SSc患者克隆FBⅠ,Ⅲ型前胶原mRNA水平的异质性较正常人大(F=20.540,P=0.000;F=6.822,P=0.012),SSc患者Ⅰ型前胶原mRNA高表达克隆的比例高于正常人(48.0%vs14.3%);SSc和正常皮肤克隆FB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蛋白水平与其mRNA水平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873,P=0.000;r=0.538,P=0.039)。结论 SSc和正常皮肤克隆FB的胶原代谢均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分泌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检测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48h后细胞的存活力;观察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对细胞胶原分泌和Ⅰ型前胶原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1.0×10-7,10-6,10-5和10-4mol/L浓度的辛伐他汀可以抑制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并能显著减少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1.0×10-7~10-4mol/L的辛伐他汀可以显著的减少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的分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细胞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为治疗硬皮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胶原研究表明:人体组织中的胶原至少分4型。Ⅰ型胶原存在于真皮、骨骼、肌腱和牙本质中;Ⅱ型胶原见于透明及弹性软骨中;Ⅲ型胶原主要同Ⅰ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硬皮病(SS)的特点是受累器官中胶原过度聚集。胶原合成和降解的血清学标记——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ⅢN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Ⅰ型胶原交联末端肽(ICTP)均可测定。以放射免疫法检测了97例活动性S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ⅢNP水平,其中25例还检测了ICTP和PICP。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