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4.
儿童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刘德明,曾庆玉,王华隐球菌病是由新生隐球菌引起,全身播散性损害罕见,最近我们收治1例有皮肤、淋巴结、肺、骨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隐球菌病患儿,现报告如下。患儿胡×,女,6岁。因发热、咳嗽、胸痛6个月,伴有皮疹3个月入院。起病初... 相似文献
5.
6.
7.
伊曲康唑治愈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1岁,会计。7月前曾往我科确诊SLE(符合1982年ARA标准),后口服强的松和环磷酰胺治疗,病情好转。1月前患者出现头部阵发性隐痛,1周前加重呈持续性剧痛,伴非喷射性呕吐,并感双眼胀痛、复视。入院体检:双眼底视乳头边界模糊,生理凹陷可见。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霍夫曼征阳性。颈阻不明显。皮肤科情况:临床未见阳性体征。脑电图轻度异常。拟诊狼疮脑病。先后经大剂量地塞米松(15mg/d)、环磷酰胺冲击、甘露醇降颅压等治疗,头痛减轻、呕吐停止、眼痛复视消失,遂减皮质类固醇量为强的松50mg/d。… 相似文献
8.
9.
10.
表现为皮肤溃疡和骨髓炎的播散性隐球菌病一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报告一例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实验研究和治疗结果。方法和结果 患者女,33岁。1年前上臂、肩、臀及大腿长结节,此间怀孕并早产。产后半个月新发结节泛发全身。3个月前诊断为“血源播散性肺结核”,但抗结核治疗无效。体检发现面部、牙龈、躯干、臀部及四肢共39个结节和溃疡,左胫、腓骨骨质破坏及窦道。脓涂片及病理活检见脓液和坏死组织内有大量真菌孢子,培养酵母样菌落生长,尿素酶及咖啡酸试验阳性。经API酵母菌反应条和血清学鉴定为新生隐球菌血清型A.将菌种接种于大小鼠后发现脑、肺、肝等易受累。临床分离株核糖体内转录间隔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为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停抗结核药,用抗真菌药治疗。强化段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维持段口服伊曲康唑。局部用两性霉素B.30d后结节消失,200d后溃疡和窦道全部愈合,277d时停抗真菌药,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11.
方法和结果 患者女,33岁。1年前上臂、肩、臀及大腿长结节,此间怀孕并早产。产后半个月新发结节泛发全身。3个月前诊断为血源播散性肺结核,但抗结核治疗无效。体检发现面部、牙龈、躯干、臀部及四肢共39个结节和溃疡,左胫、腓骨骨质破坏及窦道。脓涂片及病理活检见脓液和坏死组织内有大量真菌孢子,培养酵母样菌落生长,尿素酶及咖啡酸试验阳性。经API酵母菌反应条和血清学鉴定为新生隐球菌血清型A。将菌种接种于大小鼠后发现脑、肺、肝等易受累。用抗真菌药治疗。强化段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维持段用伊曲康唑。30天后结节消失,200天后溃疡和窦道全部愈合,277天时停抗真菌药、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12.
13.
14.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在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前,常漏诊或误诊为肺部肿瘤,或错过治疗时机,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使治疗难度增大。我们报道2例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例1男,21岁,福建闽清县人。于1997年7月在当地参加高考体检,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肺有一块状阴影,当时患者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等任何症状,CT示右肺紧贴胸膜处有实质性肿块,疑诊为肺部肿瘤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肿块,病变组织培养见新生隐球菌生长,给予口服氟康…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患者男 ,38岁 ,流动人口 ,约 2年前上臂、肩、臀及大小腿、面部、牙龈等处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个别结节有穿孔流脓。曾诉说年青时有“肺结核” ,今次发病后在老家怀疑为“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合并皮肤结核溃疡”。不规则服抗结核药半年未见好转 ,而转来我门诊治疗。体检恶病质贫血面容 ,肝功转氨酶稍高 ,其余未见器质性病变。双肺X线检查正常 ,痰涂片、培养未发现抗酸杆菌。全身发现面部、牙龈、躯干臀部、四肢皮肤肌肉共 35个大小不等结节 ,11个结节已穿孔流脓 ,个别已破坏骨质形成窦道 ,脓液涂片及病理活检报告 :可见大量真菌… 相似文献
16.
17.
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继发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7岁,果农。突发剧烈头痛伴发热3天入院。半年前患者右颧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结节,无痛痒,后形成溃疡,周边隆起,并向周围逐渐扩大。2月前出现间断头痛伴发热,体温38℃左右,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经脑CT检查无异常发现。取面部病变组织活检,排除皮肤肿瘤,住某市医院按脑膜炎处理,治疗1月未见缓解。3天前患者突发剧烈头痛,伴发热38.2℃~39℃,恶心喷射状呕吐,视物不清。于1998年11月30日收我院内科诊治。入院后给磺胺嘧啶口服,甘露醇、速尿及先锋霉素Ⅴ、甲硝唑等静脉注射,剧烈头痛缓解,自觉头胀…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自身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因右腋窝肿块、进行性加重8个月就诊。皮肤科情况:右腋窝可见10 cm×2.6 cm隆起性肿块,质软、稍有波动感,边界清楚,活动度差;额部、前胸部散在米粒至黄豆大小丘疹及结节。根据其临床症状、组织病理检查、特殊染色及真菌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经局部手术切除及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9.
冯信忠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1,(1)
皮肤隐球菌病在临床上是少见的,多发生于糖尿病、结核病、淋巴网状肉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肉样瘤病、慢性活动性肝炎、银屑病、类风湿性脊柱关节炎等患者中,亦可能认为是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的一种并发症.作者报道了一例极为罕见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女性、63岁,1976年8月底鼻翼部曾被蚊子叮咬,9月份局部出现一个溃疡结痂性损害,局部使用各种抗菌素与可的松软膏无效.皮损直径约1cm,界限清晰,边缘为红色堤状隆起,黑色焦痂下为溃疡并有少量溢脓.皮肤活检,霉菌学检查包括直接涂片,培养与生化检查支持新型隐球菌病的诊断,小白鼠腹膜内接种获阳性结果.患者一般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血、尿、痰培养(-),胸片(-),血隐球菌培养(-),腰穿惜被拒绝.患者经100mg/kg 5-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