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主治疾病谱。方法:以《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华大典·医学分典》及《中华医典》中引用的先秦至清末相关古代医籍为检索范围,对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等五个腧穴的单穴主治病证条文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条文1 976条,中冲穴主治条文287条,涉及34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劳宫穴主治条文478条,涉及42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消化系统病证;大陵穴主治条文365条,涉及46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心血管病证;间使穴主治条文386条,涉及53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曲泽穴主治条文460条,涉及41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呼吸系统病证。结论: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皆可主治的病证共5种,依次是胸痹、心悸、癫证、狂证和郁证。心血管病证和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是心包经五输穴组穴主治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2.
章门穴归属足厥阴肝经,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穴,不仅能治疗足厥阴肝经疾病,还可以治疗脾胃病和五脏疾患。该文通过分析《针灸大成》中章门穴的文献记载,对章门穴的主治病证进行系统阐述,认为章门穴可用于治疗肝胆疾病、脾胃疾病、肢体经络疾病、肾系疾病等。  相似文献   

3.
内关穴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成  闫思岑 《四川中医》2009,27(2):121-122
内关穴属厥阴心包经,为络穴,本穴主治范围较广,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赵凯  李齐同 《针刺研究》1998,23(3):185-186
在针灸临床中,一些经穴由于性能相近,作用相似,经常同时配伍应用,这些两个经常配合应用在一起的穴位又被称为“对穴”,“对穴”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对穴”的应用起源较早,许多针灸古典医籍中都有记载。如明代高武编著的《百证赋》,其内容包括百种病证的治疗法则和配伍规律,大部分是一对穴位相互配伍治疗疾病。这是因为购穴的配伍要比药物配伍优越的多,药物配伍有时可发生相畏、相反之弊,而经穴的配伍却都能够互相协调,同时发挥各穴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可根据脑穴的性能,疾病的归属,选用不同的配穴方法。采取本经、表里经、…  相似文献   

5.
“间使”灾区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间使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针灸学简编中认为在腕上三寸,掌长肌健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突然心痛,心悬如饥”,此外对中风、癫狂及小儿惊厥、精神病等亦可治疗。王雪苔著的针灸学手册认为除治心区痛等病证外尚可治疗急性心包炎、小儿夜啼、神经性呕吐及慢性低热等症。由于间使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主穴,又具有可以主治心痛及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疾病归经理论与针灸治疗中选取穴位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统计《针灸治疗学》中内科疾病所涉及到的主穴的归经,疾病按《中医内科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结果:治疗肝胆病证归肝、胆经的占30.65%,心系疾病归心、小肠经的占13.16%,脾胃病归脾、胃经的占39.47%,肺系病证归肺、大肠经的占46.67%,肾系病证归肾、膀胱经的占31.82%。结论:针灸治疗内科疾病时,选取的主穴与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可以指导针灸治疗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列缺穴是针灸临床常用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通任脉,且为针灸临床“四总穴”之一。本人在查阅古今针灸经典及相关文献记载中,发现列缺穴除了可治疗头项病证“头项寻列缺”,还可用于肺系上焦系统、中焦系统、下焦系统等疾病的治疗,试图将列缺穴的穴性归纳为“通上、调中、澈下”,从穴性含义、穴名解释、列缺穴性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针灸初学者掌握列缺的穴性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阳痿的记载始于《针灸甲乙经》,经过历代的实践与总结,到目前内容已相当丰富。随着疗法的不断成熟,其处方用穴也逐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试对治疗阳痿有效经穴的属经和分布进行分析(参考针灸专业教材《腧穴学》),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十四经穴中将阳痿列入主治病症的穴位有18个,这些穴位可单独用于治疗阳痿,在阳痿的针灸处方中一般充当主穴,它们分别属于7条经脉(见表1),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为主(占72.22%)。从经脉循行来看,肾经直接连属肾脏,膀胱经则络肾属膀胱,这2条经脉均与肾…  相似文献   

9.
陈鑫  钟兰 《河南中医》2013,33(4):589-590
大陵穴是心包经原穴,为十三鬼穴之“鬼心”,历代医家用此穴治疗神志疾病效果显著.失眠属精神情志疾病,其病位在心,心包代心受邪,故心包经大陵穴能治疗此类疾病.  相似文献   

10.
《针灸大成》中关于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总结归纳内、外、妇、五官4个方面疾病的治疗,内科病症方面有肺系、肝胆系、肾系病证及其他病证。足临泣穴治疗病证之所以范围广泛,是因该穴为胆经输(木)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从文献记载看,关于该穴的单独应用鲜有记载,多为与他穴配伍应用,故在临床运用时注意辨证加减灵活配穴。  相似文献   

11.
五输穴中的经穴主治喘咳寒热病症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不同经络的经穴主治的喘咳寒热亦有不同病因病机。通过分析喘咳寒热的具体病因病机、经穴主治作用的记载与临床具体应用实例,探析各经经穴主治喘咳寒热的机理以及辨证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2.
经穴的特异性是指经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其周围的非经穴比较具有的特异性。经穴在功能方面与非经穴人体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穴位具有反映病证的功能及感受刺激的功能。穴位反映病证具有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特异性,反映病证的穴位大多在与其相关脏腑所属的经络上,穴位反映病证与脏腑疾病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等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医家对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认识经历了较长一段变革,至《灵枢经·经脉》才基本完善了该经的循行及主病.而早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记载有手厥阴心包经的相关内容.经研读其所载臂太阴脉与臂少阴脉的主治所见,此二脉均主治心之病变与臂厥症,而未涉及肺的主证.限于当时医学水平,对于十一脉的名称和描述有所欠缺.通过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及孔穴的沿革与完善、手厥阴心包经循行方向的沿革与完善和手厥阴心包经主治病证的沿革与完善3个层面的阐述与分析,认为至《灵枢经》成书,针灸医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延至《难经》等著作问世,其核心内容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4.
试论非实践因素对经穴主治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疗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穴处方的科学性,而选穴处方的科学性则取决于人们对经穴主治的科学认识。在对经穴主治的科学性进行严格的考察之前,必须首先对历代针灸文献所记载的经穴主治的实践含量(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成分)有一个基本判断。换言之,必须搞清楚在经穴主治的演变过程中,各种非实践成分的渗透过程以及对现行经穴主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与内关穴位置有关的几个问题之探讨450002河南省中医院张靖敏“内关”与“间使”二穴同属心包经、仅相距“寸”许,均可主治心脏病、疟疾、臂痛。然其功能与主治,二穴还各有独到专长。例如“内关”穴兼联手少阳三焦经与阴维脉,又有为本经络穴及八脉交会穴之一,善...  相似文献   

16.
王贞  张君 《河南中医》2014,34(1):146-147
主要从任脉的经脉循行、作用、分部主治及整体作用的特点来探讨任脉经穴的治疗特点,为不同疾病选取任脉经的不同穴位来治疗及临床中的急症、保健选穴提供一定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培铭  章薇 《中医药导报》2019,25(13):80-83,90
目的:探讨《西方子明堂灸经》中关于胃脘病的灸治特点。方法:整理《西方子明堂灸经》所记载胃脘病相关腧穴及其所主胃脘病证、灸量,运用统计和可视化方法,探究数据下隐藏的规律。结果:书中共77穴主治胃脘病证,均为十四经腧穴,十二正经腧穴70个,奇经腧穴7个,分布最多的经络依次为足太阳、足阳明、足太阴经。膀胱经穴主治的胃脘病证较广,而肝经腧穴治疗噫气病证针对性较强。膀胱经、脾经、胃经、肝经、任脉、胆经有较多经穴适合于灸治胃脘病,其中膀胱经、胃经、肝经、任脉大多数腧穴宜重灸。特定穴涉及面广,灸量多为3壮。结论:《西方子明堂灸经》治疗胃脘病相关腧穴涉及十四经,广泛运用艾灸疗法,同一腧穴灸量可不同,热病、热穴在控制灸量的前提下可灸。  相似文献   

18.
上星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颅上直鼻央,入发隙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历代医家记载了大量关于上星主治功用的文献资料,应用广泛,条理较为清晰。现代研究发现上星穴主治头面部等经脉所过疾病,特别是治疗鼻病的特效穴。为了进一步分析上星穴的穴性特点,笔者从穴名、定位及临床疾病应用等进行综述,以便于临床灵活应用,充分发挥上星穴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灸大成》记载,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合穴,既有肺经腧穴的共性,又有五输穴合穴的特性,具有养阴润肺、清泄肺热、条畅气机、化痰止咳平喘、疏经活络、通络止痛、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系疾病、肢体经脉痛证、脾胃疾病、神志病及小儿慢惊风等。取穴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辨证配伍其他穴位。治疗小儿慢惊风时,单独使用此穴即可见效。治疗肺系疾病时,多配本经的列缺、经渠、鱼际等穴。治疗肘臂拘挛时,常以局部取穴为主,配伍曲池、合谷等穴。治疗脾胃疾病时,根据循经取穴,配伍足三里、三阴交、太白等穴。操作手法上,强调补泻手法的运用,尺泽穴为肺经合穴,经脉气血汇聚之处,五行属水,临床上多采用强刺激泻法以清泄肺热,和胃理气。  相似文献   

20.
大陵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输穴。古代文献及现代临床报道多治疗与心、心包经有关的病证。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锦声主任医师善用该穴治疗急性疼痛,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笔者在该院进修学习期间有幸从师,受益匪浅。现将其运用大陵治疗急性疼痛的经验总结简述如下,愿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