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比较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12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针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37.65±4.54)分和(48.56±3.35)分,以及抑郁评分(41.05±5.43)分和(52.44±3.7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无痛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为检查的顺利结束创造了条件,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为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100例,动态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检查过程中给予基础护理,实验组检查过程中给予舒适护理,对比2组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焦虑、抑郁、血压、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可较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缓解其不良心理,保证其检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浅谈消化内镜下消化道息肉电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消化内镜下消化道息肉电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传统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全程护理模式干预(全程组)。就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AS)评分变化、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并不明显,P0.05;干预后,全程组SAS评分为(30.12±4.15)分、sds评分为(29.84±5.18)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全程组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下消化道息肉电切除术中,给予全程护理配合,效果可观,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4.
无痛内镜是指采用静脉麻醉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化道检查,方便和舒适了消化道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也给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操作平台,更加有助于诊治。现部分医院采用该方法,相关报道虽然较多,但无痛内镜带来的不良事件报道较少,本文从无痛消化内镜的特点和不良事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首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焦虑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两组均行无痛胃镜检查,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检查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36.34±7.32)分、(41.78±8.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检查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无一例出现谵妄,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谵妄。干预组患者检查期间躁动、心率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实施全程围术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心理,降低了检查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确保检查安全有效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46例消化道癌患者中焦虑、抑郁情绪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消化道癌患者与全国常模组在SDS评分、SAS评分、≥50分百分比之间的差异,并比较不同程度焦虑、抑郁者的预后。结果:消化道癌患者SDS评分、SAS评分、≥50分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有焦虑、抑郁情绪者预后不良。结论:焦虑、抑郁情绪是消化道癌患者常见的情绪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必须进行心理治疗,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女性骨质疏松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的16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女性患者以及150例老年健康女性。观察组为老年女性患者,对照组为老年健康女性,检查两组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160例老年女性患者骨质疏松与骨量下降共占比89.38%(143/160),对照组老年健康女性骨质疏松与骨量下降共占比96.67%(145/150),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老年女性骨折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是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患者体重(营养系数)是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焦虑、疼痛、不适反应,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选择性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收集100例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资料,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焦虑和疼痛、不适程度进行评估,并记录其围检查期的血压、脉搏。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既往检查史、焦虑程度、内镜医师的操作经验及检查项目进行分组研究。结果:内镜检查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疼痛和不适。SAS总分平均(31.50±8.47)分,高于国内常模(29.78±10.07)分,女性比男性焦虑程度高(P0.0001),高中文化程度的焦虑程度最高(P=0.026)。胃镜检查以不适为主,尤以插镜时为甚;肠镜检查则既有疼痛又有不适,尤以检查时为甚。女性比男性疼痛、不适程度高(P0.01或P0.05);年龄越小不适程度越高(P0.01);焦虑程度高的患者疼痛、不适程度高(P0.01或P0.05);检查医师操作经验越少的患者疼痛、不适程度越高(P0.01);肠镜检查比胃镜检查的疼痛、不适程度高(P0.01)。结论:胃镜和肠镜检查中患者焦虑和疼痛感觉,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对患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新近开展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胃镜组、肠镜组、胃肠镜组的内镜诊疗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离科时间.结果 86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7例,包括呼吸抑制1例、呛咳3例、躁动1例、体动2例,心率降至50次/min以下1例,术后并发眩晕、恶心、呕吐1例,未发生与麻醉及内镜诊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是一种安全的、可行的舒适医学模式,它解除了传统消化内镜检查术给患者带来的恐惧、焦虑和不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探讨ICU患者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及急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ICU内出现的2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择ICU同期住院未出现消化道出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析其出血危险因素及内镜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SAPSⅡ评分(49.5±2.6)分、SOFA评分(10.5±0.5)分、合并心力衰竭比例42.86%、合并肝硬化比例35.71%、合并感染比例67.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例经内镜治疗后均有效止血。结论 ICU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是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器官功能衰竭、感染等,急诊内镜有助于出血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焦虑抑郁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20年6月至2021年月6因胸痛、胸闷症状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但是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大血管未见明显狭窄(狭窄<50%)的患者198例,行CFR检查,按照CFR结果分为两组,CFR<2为冠脉微血管疾病(CMD)组115例,CFR≥2为对照组83例。使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症状测定,焦虑量表评分(HADs-A)≥8分和/或抑郁量表评分(HADs-D)≥8分为有焦虑抑郁,两量表均<8分为无焦虑抑郁。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状态是否有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低CFR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比对照组,CMD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者的占比、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Ca通道阻滞剂使用、血沉(ES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平均心率、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正常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MSD)、焦虑抑郁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镜室首次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全程优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内镜一次性检查成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镜一次性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结肠镜患者检查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焦虑情绪的应用。方法:选取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216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焦虑情况、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状态SAS评分为(43.38±2.9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06±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过程中,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激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患者血压和心率波动小,应激反应轻,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后30min进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在消化内科住院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600例,单月检查的患者列入实验组(n=300),双月检查的患者列入对照组(n=300)。实验组给予术后30min进食,对照组给予术后2h进食。比较两组患者进食前焦虑、口渴及饥饿程度;进食前低血糖反应和低血容量发生率;检查前后大便隐血试验;进食后呛咳、误吸、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进食前焦虑、口渴、饥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00);实验组进食前低血糖反应低于对照组(P=0.0439);两组检查前后大便隐血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191、0.5210);两组患者进食后呛咳、误吸、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37)。结论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后30min进食,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轻焦虑、口渴、饥饿程度,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且不增加因进食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消化道出血症状,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肥市庐阳区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合肥市庐阳区2020年7-9月有完整病历记载或可以联系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 183例。将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列为糖尿病组,共654例;将无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列为无糖尿病组,共2 529例。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出现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既往有69例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占比10.55%;无糖尿病组既往有153例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占比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有吸烟史、饮酒史、肥胖患者比例均高于无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饮酒史、吸烟史、家族史均是高血压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肥胖、饮酒、吸烟、糖尿病家族史是高血压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慢性心衰患者99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对比,分析影响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99例慢性心衰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3.17±14.47分和45.33±11.29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的29.78±10.07分和33.46±8.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39.40%)存在焦虑,38例(38.39%)存在抑郁。心脏射血分数、糖尿病、家庭收入、病程为SAS的独立影响因素,心脏射血分数、糖尿病为S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必要时给予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状态与血糖控制情况、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性。方法: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值分为非焦虑组(SAS评分<50分)43例、轻中度焦虑组(SAS评分50~69分)71例、重度焦虑组(SAS评分≥70分)24例。对比三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微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轻中度焦虑组、重度焦虑组患者外周血中FPG、P2hPG、HOMA-IR、CRP、ASAA、IL-6、MDA、ROS的水平均高于非焦虑组,CAT、GSH-Px的含量低于非焦虑组;重度焦虑组患者外周血中FPG、P2hPG、HOMA-IR、CRP、ASAA、IL-6、MDA、ROS的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焦虑组,CAT、GSH-Px的含量低于轻中度焦虑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程度增加是导致糖代谢异常、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加剧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雪萍  陈卫刚 《吉林医学》2022,(8):2042-204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PCI)术后1年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致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的患者267例。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43例)及未出血组(224例)。全部患者均于住院期间测定肌酐水平;分析比较2组间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用药史(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史)等指标是否有差异,并对差异性指标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出血组平均年龄高于未出血组,出血组消化性溃疡病史、血肌酐水平>115μmol/L的占比均高于未出血组,合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占比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化性溃疡病史、血肌酐水平>115μmol/L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DAPT治疗致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质子泵用药史是保护性因素。结论: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使用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种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960例采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的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风险防范式联合舒适护理为试验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程度分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33%;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SAS、SDS评分、疼痛程度分级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疗效令人较为满意,风险防范式联合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的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莉娟 《当代医学》2016,(11):55-56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2型糖尿病将其分为2组,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为合并组,单纯消化性溃疡为单纯组,2组治疗方法 相同,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发生恶心反酸、嗳气、上腹疼痛、腹胀、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合并组恶心反酸、嗳气、上腹疼痛、腹胀、消化道溃疡出血比例显著高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合并组治愈率均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2型糖尿病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影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愈率较低,发生恶心反酸、嗳气、上腹疼痛、腹胀、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不良症状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