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冷循环射频消融(cool-tip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恶性肝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38例共42个病灶;经超声引导下RFA治疗肝癌40例共44个病灶,治疗前后经超声造影、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明确诊断及评价疗效。结果 42个病灶经一次冷冻消融治疗后32个达完全消融,10例经再次冷冻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44个病灶经一次RFA治疗后完全消融33个,11例经再次RFA后达到完全消融。两者一次完全消融率分别为76.2%(冷冻消融)和75%(R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和冷循环RFA均能有效地原位灭活肝癌细胞,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恶性肝肿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pHCC患者,其中24例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冷冻组)、28例接受CT引导下微波消融(微波组),比较2组消融后1个月疗效,分析组间及组内消融前1日与消融后4周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的差异。结果 消融后1个月,冷冻组客观缓解率(87.50%)与微波组(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消融前1日,组间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后4周,组间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均较消融前1日升高(P均<0.001)、CD8+ T淋巴细胞占比较消融前1日降低(P均<0.001)。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pHCC近期疗效确切且相当,前者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经皮热消融方法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疗效。方法97例肝细胞性肝癌病人共190个结节接受了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完全消融率93%。对直径≤2cm、2.1~3.9cm和≥4.0cm的结节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3%、94%和86%。局部复发率10%,直径≤2cm、2.1~3.9cm、≥4.0cm的结节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10%和32%。1,2,3年无远处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35%和31%。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9%、50%。结论微波及射频热消融是治疗肝癌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在较大肿瘤局部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手术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以色列伽利略氩氦刀联合手术治疗29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55个月。27例关节功能良好,活动度正常;2例内固定及外固定支具按期拆除。随访期内2例原位复发,1例术后早期皮缘水肿。29例均无肌肉组织、神经血管损伤、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引流量无增加。影像学随访结果:27例骨重建良好,关节软骨无早期退变,关节间隙正常或接近正常;28例自体关节骨结构保留,1例骨断端延期愈合。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手术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肝脏肿瘤冷冻消融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850年冷冻外科诞生以来,冷冻治疗设备已取得里程碑式进展。第三代氩氦冷冻系统的研制成功,有效地满足了组织冷冻消融术的监控、快速降到致死温度、缓慢复温、重复的冻-融循环四个方面。在肝脏肿瘤领域单独或联合外科、化疗、介入等综合应用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如何合理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肿瘤患者行MRI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包括肝脏肿瘤52例,肾脏肿瘤10例,胸壁肿瘤6例,盆腔肿瘤12例,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9例,坐骨肿瘤1例。术中采用SE T1WI、FSE T2WI、SPGR T1WI监测穿刺及消融情况。观察术中MRI表现、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复查增强MRI评价消融效果。结果消融术中MRI均可清晰显示病灶,快速扫描SPGR T1WI可显示冷冻针全长。24例因病灶较大(最大径10.80~15.06 cm),以消融作为减瘤治疗,平均消融(2.96±0.76)次,其中17例末次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1个月增强MRI示消融时冰球覆盖区域病灶无强化,病灶整体有所减小;7例病灶边缘可见强化,病灶不同程度增大。66例单次消融时冰球完全覆盖病灶,术后1个月增强MRI示47例病灶完全消融,19例病灶部分消融。术中11例穿刺部位出血,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MRI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可用于治疗不同部位肿瘤,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磊  钱国军 《肝胆外科杂志》2011,19(1):73-75,80
1引言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主要为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1]。对于肝癌的治疗,美国外科学院(ACS)制定的共识指出HCC的治疗目标包括:①治愈;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肾脏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自然人群的年发病率为(98~198)/百万。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在国内成年人的患病率约为10.8%。随着肾脏透析治疗技术的成熟及广泛开展,CKD病人寿命明显延长,然而一系列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存的并发症逐渐突显。其中继发性甲  相似文献   

9.
对158例肺癌患者采用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结果术后14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冷休克16例、肿瘤溶解综合征8例、发热122例、液气胸16例、咯血130例、周围组织冻伤2例,经精心治疗护理,患者住院5~10d好转出院。提出护理人员加强术后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并防治并发症,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损伤、减轻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肾肿瘤患者23例。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9例,后腹腔镜下9例,开放手术5例。结果术后第1、6个月复查CT或MRI,肾肿瘤冷冻区域呈梗死、无信号增强、逐渐消散等演变过程。23例均未见出血、皮肤冻伤、感染、穿刺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5~48个月,平均28.5个月。21例健康存活,未发现远处转移和复发;死亡2例。开放手术治疗者5例,其中左肾平滑肌肉瘤1例于术后1.5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CT引导下治疗患者,1例肿瘤直径为8cm者术后10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恶性肾肿瘤技术可靠、创伤小、安全性高,是治疗孤立肾肾肿瘤或无法手术肾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新手段,对于小的肾肿瘤采用后腹腔镜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微创疗法消融肝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创疗法消融肝癌是应用物理和化学作用局部治疗肝癌的方法。适合于肿瘤在肝实质内、靠近大血管和胆管、手术后切缘旁复发或再发、因肝功能较差不宜手术直径在 3cm左右的小肝癌和无法切除的大肝癌减瘤消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微波消融疗法微波消融疗法分术中消融疗法 (IntraoperativeMicrowaveCoagulationTherapy ,IMCT)与经皮穿刺瘤内消融疗法 (PercutaneousMicrowaveCoagulationTherapy ,PMCT)。其原理是利用微波天线 (辐射器 )将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在热消融治疗肝细胞癌(HCC)病人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HCC病人305例,均为单发直径3 cm肿瘤,109例接受射频治疗,196例接受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并统计分析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FP≥400μg/L组和AFP400μg/L组病人1、3、5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6%、66.9%、49.8%和96.2%、90.0%、74.7%(P=0.001),1、3、5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6.3%、61.2%、75.2%和17.6%、38.9%、59.0%(P=0.003)。COX多因素分析中,AFP≥400μg/L是影响术后生存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组和微波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79.5%、65.8%和94.8%、82.4%、69.4%(P=0.211)。1、3、5年复发率分别为24.1%、50.6%、61.1%和21.4%、40.1%、59.7%(P=0.424)。结论 AFP≥400μg与肝癌预后的生存和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肝癌病人术后预后的指标。早期肝癌射频和微波消融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正>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发生转移后治愈率低,治疗应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为主要目的。部分晚期乳腺癌体积巨大,常侵犯皮肤致其溃烂、感染,多伴反复出血及疼痛等,采用单纯全身治疗难以使皮肤破溃处愈合。本研究报告氩氦刀局部冷冻消融联合全身疗法治疗51例晚期巨大乳腺癌侵犯皮肤致破溃、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经皮热消融治疗可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经皮热消融治疗可再手术切除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肝切除后 RHCC,肿瘤直径1.2~7.0 cm,平均(2.8±1.3)cm,临床评估可再切除但由于病人不愿意接受手术,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或射频消融(RFA)治疗,观察局部疗效、治疗并发症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完全灭活率)91.9%(34/37),其中直径≤3 cm结节为95.8%、3 cm 以上者84.6%。并发症发生率5.4%(2/37),无治疗死亡。平均随访(20.5±14.4)个月,肿瘤局部复发与肝内远处复发率分别为21.2%、72.2%。消融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9%、17.4%,中位无瘤生存期为6.7个月;消融后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0%、35.3%和35.3%,中位生存期为32.6个月;初次肝切除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1%、63.4%、41.0%和37.6%,中位生存期47.0个月。结论经皮热消融技术是可再手术切除 RHCC 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16.
氩氦靶向冷冻术在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氩氦靶向冷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美国恩多凯尔公司生产的氩氦超导手术系统(Endocare Cryocare System,氩氦刀)对80例中晚期肝癌分别采用B超或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切除术,术中直视下B超引导氩氦刀冷冻加手术切除术,氩氦刀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术(TACE),氩氦刀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冷冻术后CT影像学上改变CT值明显降低,肿块逐渐缩小,65.0%病人AFP值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 氩氦靶向冷冻综合治疗肝癌疗效明确,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少,并可产生肿瘤免疫抗体,能弥补单用TACE及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的不足,具有安全、有效、微创,为目前中晚期肝癌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导航经皮穿刺肝癌冷冻消融治疗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开放式磁共振(MRI)监视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进行肝癌的冷冻消融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9月,对27例原发性肝癌在MRI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行氩氦刀治疗2个冷冻、解冻程序,MRI显示冰球扩展并包裹整个肿瘤。冷冻治疗后第10天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5例。结果MRI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冻治疗均成功,26例(96.3%)显示冰球扩展并包裹整个肿瘤,呈现边缘清晰的信号暗区,1例冰球不能包裹整个肿瘤。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3.5月,甲胎蛋白(AFP)值下降至正常14例(51.9%),AFP持续升高1例,先降复又升高12例。进行1次以上影像学复查肿瘤完全坏死或无明确存活病灶14例(51.9%),肿瘤不完全坏死或有存活病灶13例(48.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RI引导下经皮穿刺的肝脏肿瘤冷冻消融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恶性程度高 ,发展迅速 ,在明确诊断时多已是中、晚期病变 ,且常伴有肝硬变 ,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仅为 5 %~15 % [1] 。此外 ,肝脏又是一个消化道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由于其多中心生长或位于肝门区 ,也只有不足 10 %~ 15 %的病例可获手术切除[1] 。因此 ,外科手术虽然是肝脏恶性肿瘤最佳治疗选择 ,但其适应证较窄 ,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 ,有几种非切除性外科技术用于临床 ,初步应用结果已证明能有效地治疗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2~ 4 ] 。这些技术包括冷冻、乙醇注射、射频消融、微波固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氩氦刀治疗5 cm以内原发肝癌或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收集5 cm以内原发肝癌或肝转移瘤患者31例,共39个病灶。所有患者均于CT或超声等影像引导下接受氩氦刀治疗。结果肿瘤消融范围为90%100%,完全消融病灶占69.23%(27/39)。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90.32%(28/31)、61.29%(19/31)。31例患者均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寒战4例(12.90%);肝区疼痛6例(19.36%),重度疼痛1例,体表皮肤温度触冰感,CT扫描无出血迹象,生命体征稳定,给予强痛定止痛,效果差,术后2 h疼痛缓解,其余疼痛患者均为中、轻度疼痛,未予处置;术后发热7例(22.58%),体温37.1238.25℃;无血管、胆管损伤病例;冷冻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腹部疼痛症状减轻,恢复较快。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和肝转移瘤,氩氦刀消融治疗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oma,ICC)的临床价值.方法 1998年10月至2009年8月,14例经病理确诊的ICC患者(19个结节)于我院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本文对14例消融治疗的并发症及长期生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个结节完全消融(18/19,94.7%),1个(1/19,5.3%)消融不全.14例无一发生与消融相关的死亡,仅出现1例(1/14,7.1%)门静脉血栓.随访时间1.3~72.9个月(平均19.0个月±15.1个月,中位7.3个月).生存1年以下、1~5年、5年以上的患者分别为10例(10/14,71.4%)、2例(2/14,14.3 0A)、2例(2/14,14.3%).随访期间死亡9例(9/14,64.3%),存活5例(5/14,35.7%),肿瘤复发9例(9/14,64.3%).治疗后无瘤生存期1.1~72.9个月(平均16.6个月土26.3个月,中位4.1个月).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ICC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ercutaneous ultrasound (US)-guided thermal ablation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Methods 14 patients (19 nodule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wer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US-guided thermal ablation from Oct. 1998 to Aug. 2009 in our hospital. The local treatment response, complication and surviv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18 (18/19, 94.7%) nodules had complete necrosis, and 1 (1/19, 5.3%) nodule had residual tumor after ablation. There was no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rmal ablation. Only 1 (1/14, 7.1%) patient developed portal vein thrombosis. The follow-up ranged from 1.3 to 72.9 months (mean, 19.0±15.1 months; median, 7.25 months), 10 (10/14,71.4%) patients survived less than 1 year, 2 (2/14,14.3%) survived 1-5 years, and 2 (2/14,14.3%) survived more than 5 years. Of the 14 patients, 9 (9/14, 64.3%) had died and 5 (5/14,35.7%) were alive. The causes of death included tumor progression (8/9, 88.9%) and liver failure (1/9, 11.1%). 9 (9/14,64.3%) patients developed recurrence on follow-up.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ranged from 1.1 to 72. 9 months (mean 16.6±26. 3 months; median 4.1 months).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US-guided thermal ablation therapy using microwave ablation (MWA) 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y for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