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脑性缺血动物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了中医研究实验动物选择的一般原则,不同证的研究需选用不同的动物来做实验,动物选用的不当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并论述了如何根据不同证的研究来选用相应的品种,品系来做实验。  相似文献   

3.
局灶缺血与再灌流鼠脑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不开颅经颈部向颈内动脉插入或拔出鼓槌状尼龙线以阻断或再通大脑中动脉血流的方法,建立了简单稳定的大鼠局灶缺血与再灌流模型。应用组化染色、墨汁灌注及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观察了阻塞及再灌流的改变。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时新生鼠脑不同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一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3个缺氧和复氧时间不同的实验组(n=4);体外培养鼠脑 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缺氧组;取鼠脑组织和培养液测t-PA活性。结果:在动物组中以缺氧缺血组的t-PA活性最高,随着复氧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1);缺氧时鼠脑微内皮细胞t-PA活性增高,而星形胶质细胞t-PA活性无变化。结论:缺氧导致新生鼠脑内t-PA活性增高;随着缺氧改善,t-PA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下降;缺氧时新生鼠脑内可能主要是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t-PA活性增高,降解微血管基膜,破坏微血管的完整性,最终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5.
缺血再灌注离体海马脑片活性的光通透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离体海马脑片的光信号改变特征 ,以及 L型 Ca2 +通道在脑缺血急性期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以缺氧缺糖 (OGD)方法诱导离体海马脑片缺血模型 ,采用自行构建的脑片透光检测系统 ,结合图象处理软件 Photoshop中的灰度分析检测脑片活性 ,并观察尼莫地平的作用。结果 :体外缺血使海马 CA1区域对光通透性增加 ,(7.5 9± 1.4 2 ) min达峰值 ,再灌后 (6 .37± 1.89) min恢复至本底水平 (n=15 slices) ;L型 Ca2 + 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 (0 .5 μmol/ L,n=10 slices;5 μmol/ L,n=9slices)对缺血所致的海马脑片透光度增加具有抑制作用。而高剂量组 (5 0 μmol/ L,n=11slices)则引起脑片透光度的增加 ,给药后 (2 5 .83± 6 .32 ) min达峰值 ;尼莫地平使海马脑片透光度增加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离体脑片光通透性检测是一种简易 ,无创性的脑片活性评价方法 ;L型Ca2 +通道对于维持正常脑片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参与脑缺血急性期损害 ,作用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6.
犬胰腺缺血后十二指肠功能及病理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扎犬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胰尾动脉后十二指肠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为胰癌缺血治疗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用10条西安地区杂交犬,行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胰尾动脉结扎,观察十二指肠缺血后犬的消化道症状及进食情况,十二指肠的病理学及功能变化,电镜扫描观察粘膜受损程度。结果:10条犬术后生存良好,无缺血坏死,无穿孔,未出现梗阻症状,病理变化主要为肠壁纤维增多的表现。结论:缺血不引起十二指肠穿孔,缺血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在大鼠大脑皮质时空分布变化。方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察BDNF及其受体TrkB在正常大鼠发育期、成年期和老龄期大脑皮质的定位分布及时间变化。结果:生后当天的大脑皮质,即有BDNF阳性神经元出现于Ⅴ层、Ⅵ层,以后Ⅵ层阳性细胞数量增加,Ⅱ~Ⅴ层也有表达。生后20~25d,各层阳性细胞数和染色强度均达高峰。成年后BDNF表达呈递减趋势。老年期,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TrkB生后当天,主要分布于Ⅱ~Ⅴ层,以后逐渐增强。至成年期90d,阳性细胞数和染色强度达高峰。老年期,TrkB阳性细胞呈增龄性减少,Ⅴ层的阳性细胞排列不规则,体积缩小,轮廓僵直,边界不清。结论: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的时空表达基本一致。表达高峰为生后20d。老龄期呈增龄性下降,细胞出现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鼠W illis环的解剖结构,为不同种系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雄性昆明小鼠和Balb/C小鼠各20只,各随机等分成两组即分别为K1、K2、B1、B2组。K1和B1组经左心室灌注墨汁乳胶液约2m l,去骨取脑,观察颈内动脉及W illis环的结构。K2和B2组采用插线法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 CAO)模型,术后1h和24h观察并记录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后,取脑并切成2mm厚片,2%TTC染色,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梗死体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小鼠后交通动脉多发育良好,90%有完整的W illis环;而Balb/C小鼠后交通动脉多发育不良或缺失,90%W illis环不完整。昆明小鼠M CAO模型梗死灶仅波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24h症状轻,生存率100%;而Balb/C小鼠M CAO模型梗死灶波及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24h症状重,病死率40%。结论:小鼠M CAO模型的梗死灶大小与W illis环的结构密切相关;昆明小鼠与Balb/C小鼠比较,更适宜制作永久性M CAO模型。  相似文献   

9.
应用先进的Fanz接触MAP记录技术研究犬左室心外膜室间隔、心尖部、侧壁和后基底部的复极异质性。结果表明:(1)各MAPD_(90)间,室间隔比后基底部显著延长;(2)各AT间,室间隔和心尖部较后基底部显著缩短;(3)各RT间无显著差异。提示心外膜复极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研究组胺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方法:分别将野生型(WT)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BCCAO)6、10、14 min,再灌注48 h后,再持续BCCAO进行永久性前脑缺血,观察其缺血耐受时间.部分小鼠取脑、冰冻切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比较BCCAO 预处理10 min对WT和HDC-KO小鼠永久性前脑缺血耐受时间的影响.测定WT小鼠再灌30 min、5 h、48 h脑内组胺含量.结果:缺血预处理各时间点均可延长WT小鼠在永久性前脑缺血后的存活时间,其中预处理10 min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未引起海马和纹状体神经元的损伤.但预处理10 min不能诱导HDC-KO小鼠脑缺血耐受的形成.WT小鼠预处理10 min再灌30min、48 h时脑内组胺含量升高,但再灌5 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内源性组胺可能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对持续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白鼠随机分为7组。用冠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以活结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分别造成阻断冠脉血流和再灌注。以TUNEL标记凋亡细胞。结果:凋亡细胞原位标记与半定量分析表明: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处理组与持续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降低。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持续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预处理能明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12.
张平  李彤  朱斌  袁彬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398-401
目的: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缺血区脑组织肿瘤坏死因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探讨葛根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手术+葛根素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各30只)。每组又分五个不同时间点(6h,12h,24h,48h,72h),手术+葛根素组大鼠应用葛根素干预治疗,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大鼠给予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对照。用SAB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时间点缺血脑组织TNF-α、TGF-β1因子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和手术+葛根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TGF-β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手术+葛根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TNF-α的表达均较手术组显著下降(P<0.01,P<0.05);TGF-β1的表达均较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TNF-α因子的表达,诱导TGF-β1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史维嘉 《吉林医学》2007,28(3):428-430
肾病综合征(NS)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近年来,有一系列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动物实验研究报道,为明确中医药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提供了大量依据.现对文献阐述的作用机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国内实验动物环境工程技术的研究近况傅江南1赵书云2田家良3(1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学教研室,广州510515;2广州市云景净化空调专业有限公司;3解放军农牧大学畜牧系)近年来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建设及研究迅速发展。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建起了一大批实验...  相似文献   

15.
脑立苏冲剂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立苏冲剂对实验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立苏冲剂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脑内伊文思蓝含量,观察该药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采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观察该药对模型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改变的影响。【结果】脑立苏冲剂能改善缺血脑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其作用与维脑路通相仿。【结论】脑立苏冲剂具有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含水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组织形态结构的作用.其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疗效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重复性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插线法建立小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栓塞时间分别为30、60、90和120min。手术后24h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完整端脑2mm冠状厚片行2%红四氮唑(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结果:栓塞120min组神经功能评分最高,且变化最小。TTC染色显示,栓塞120min可引起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广泛的梗死灶,而且梗死灶大小适宜,稳定性好。结论:插线法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制作小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方法,栓塞120min再灌注22h可引起稳定的梗死灶,适合于脑缺再灌注损伤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脑叶出血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脑叶出血的发病机理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利用金黄地鼠自体非抗凝血0.5ml、1ml或2ml注入大脑皮质下,形成脑叶出血。结果显示,注血1ml鼠术后均表现为不完全性瘫,注血2ml鼠数分钟后死亡。观察术后脑组织病理改变,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患侧大脑半球增大,脑室受压,毛细血管扩张,并有大量白细胞浸润,病灶周围有大量吞噬细胞,并以12~72h最为严重;神经细胞缺血性损害,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提示金黄地鼠脑叶出血的临床征象和病理改变与人类脑叶出血基本相同,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脑叶出血后脑组织生化改变和选择治疗方法的一个重要模型。  相似文献   

18.
19.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实验动物科技管理近况我院实验动物科技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遵照国家科委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精神以及云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有关文件要求,为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后突触重建的干预作用.[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 h、1 d、3 d、1周、3周5个时间段进行观察,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治疗.每个时间段后分别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区大脑皮层突触的结构、数密度、面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电针对其影响.[结果]缺血模型组于1 h、1 d、3 d时数密度、面密度显著性下降(P<0.001.与同时段假手术组比较),3周时数密度有所升高但仍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数密度、面密度于1 d时较缺血模型组显著性升高(P<0.01),3 d、1周后进一步升高(P<0.001),与假手术组相仿.[结论]电针从早期即可抑制脑缺血后的突触数量、面积的减少,并在恢复过程中促进其尽快地修复.这为电针在不同时间段促进突触重建和脑缺血恢复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