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郑生教授在临证中十分重视"肝脾胃同治"思想,辨治脾胃病时强调必须紧密联系肝,认为肝为阳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条达;只有肝疏泄条达正常,脾土才能正常运化而不致壅滞,肝脾胃同治法重在顺应肝的疏泄条达之性、脾的健运升清之性及胃的受纳和降特性.李郑生教授善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内科杂病,根据病情灵活变通,用药轻灵,严谨精当,疗...  相似文献   

2.
药嘱是中医临床合理运用中药并保证疗效的关键,在治疗脾胃系统疾病中尤为重要.基于临床常规药嘱,将中医病因病机与西医生理病理等有机结合提出了脾胃系统疾病的临床药嘱观点,从药物煎煮方法及特殊处理、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及饮食宜忌四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对于提高中药治疗脾胃病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郑生主任医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脾胃、肝胆及其他内科杂病的诊治与研究30 a,在治疗脾胃肝胆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梅核气的主要病机为脾虚肝郁,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导致肝脾(胃)失调,并总结出健脾疏肝和胃法的治疗思路,配合日常生活调理及调畅情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尉中民教授临床辨治疾病,强调“百病脾为先”,治疗中以调理脾胃为切入点。如肝病要培土荣木;上下交病,求治于中;虚劳,气血阴阳虚损,重视脾胃的补益;肝郁不疏,水湿不运,宜养血调肝、健脾利湿等。此文所述尉中民教授辨治眩晕,即从“脾虚失运”切入,脾失于运化水谷及水湿,髓海失养而眩晕,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抑或不同的病机发展阶段,分步辨证,运用补脾益气、健脾祛湿、清化痰浊痰热及清热和胃等方法,用药上灵活加减,取得甚佳疗效。  相似文献   

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杨惠民教授根据其临床经验,指出脾胃气虚、胃气不和、气机阻滞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应从健脾和胃、调理气机出发,提出以理气健脾和胃法为基本治疗原则,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临床上根据辨证所得,常以香苏散及四君子丸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施治。在理气药的应用上,提出以紫苏梗、荷梗、青皮、陈皮、香附、木香六药合用,形成药对,使脾、胃、肝兼顾,气血双调,疗效显著,突出了"以和为贵"的核心思想,颇具特色。同时强调脾胃气虚是老年人脾胃系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重视健脾益气以和胃。  相似文献   

6.
李振华教授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尤其对脾胃病的治疗,创出"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九字法治疗原则,形成了以脾胃学说为指导的系统独特的学术思想。李教授认为中焦脾胃的功能状态与中风病的发生及其病机演变密切相关,并且以下4个方面均能导致中风的发生,即:脾伤失运,痰浊内生;脾胃亏虚,正气不足;肝脾失调,化生内风;枢机不利,气血逆乱。所以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亦应重视健脾化痰,疏肝解郁,和胃通腑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刘建平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其于临床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脾胃同治、肝脾(胃)同治、心脾同治、心肝同治等法治疗本病。脾胃同治拟定健脾和胃法、补脾和胃法、醒脾和胃法;肝脾同治拟定疏肝健脾法、疏肝和胃法、清肝泻胃法;心脾同治拟定养心补脾、安神定志法;心肝同治拟定清心泻肝法、养肝安神法。并列举了每种治法的常用药物和药对。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介绍崔公让教授运用芳香药物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崔教授认为,脾为湿困、升降失调,致使脾胃受纳、运化、升降等功能失调,治疗时应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即“脾喜燥恶湿,胃喜温恶寒,脾喜升胃主降”等,辨证治疗。崔教授根据“芳香偏入脾”理论,治疗脾胃病时注重运用芳香化湿药、芳香理气药、芳香温中药,以达到健脾燥湿、行气解郁、温经止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中医药报》1992年1月6日报道:“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李振华,集40多年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划分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气(阳)虚和脾胃阴虚两证,自创了分别适应两证的香砂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思路进行探析。方法:根据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小儿脾胃疾病的诱因多由喂养不当、久病损伤或先天不足,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脾湿胃燥、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脾胃受损后会衍生许多相关疾病。将治疗脾胃疾病的总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健脾养胃护肝法,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分为多种治法如健脾、运脾、补脾、泻肝、疏肝、清胃、和胃、降逆等。并根据上述治疗方法可应用于鹅口疮、腹痛、厌食症等病症的治疗中,且获得验证。结论:对小儿脾胃病采用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欧阳卫权 《河南中医》2013,33(7):1034-1035
李振华教授认为:脾本虚证、无实证,脾宜健;治疗脾胃疾病,并非只从脾胃着眼,应注意从肝调治,肝宜疏;胃多实证,以通为用,以降为和,胃宜和.  相似文献   

12.
李振华教授是卫生部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擅治疑难杂证,且尤对脾胃病的诊疗独具特色。基于脾、胃、肝各自的生理、病理特点及相互间的特殊关系,提出脾易虚、胃易滞、肝易郁的发病特点及脾宜健、胃宜和、肝宜疏的治疗特色,关键还在临证中常将上三法熔于一炉,灵活机动地用其独特的辨证用药,治疗常见及疑难脾胃病证疗效颇佳。兹举验案两则如下。案1:王某某,女,40岁,2005年6月18日初诊。患者胃脘胀满6年余,常因情志不畅、饮食失宜而加重。初诊:自诉胃脘部胀满不适6年余,伴食欲下降、食量减少等症,平素自服“胃必治”、“健胃消食片”等药,病症有…  相似文献   

13.
李郑生教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学术继承人,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脾胃、肝胆病诊治与研究30 a余,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嘈杂是上消化道溃疡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李教授认为该病基本病机为脾虚肝郁胃滞,治疗以健脾疏肝和胃为原则,配合饮食及生活调护,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许鑫梅教授论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方法:随机选取许鑫梅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门诊脾胃病处方,建立方药数据库,药物的使用次数、功效分类、性、味等采用频数分析,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收集128张许鑫梅教授治疗脾胃病处方,补益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居前2位,平性和甘味药物最多。太子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法半夏、紫苏梗、浙贝母、瓦楞子、郁金是许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主要药物。结论:许教授认为,脾虚湿蕴气滞是岭南脾胃病的根本病机,以甘平健脾为岭南脾胃病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是内科常见心身疾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临床实践发现:偏头痛常伴发脾胃症状,伴发焦虑、失眠、健忘等。辨证偏头痛病机之关键为脾虚、脾失健运、肝脾失调,"木郁克土"或"土壅木郁"是该病主要病机。治疗应从肝、脾、胃同调论治,以气血调和为主,健脾运脾为先,肝、脾、胃同调为治疗之根本;具体用药遵循"脾宜健,胃宜和,肝宜疏"的原则;同时配合心理疏导、精神安慰等心身并治之法。  相似文献   

16.
李郑生主任医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肝胆、脾胃类疾病,同时对与脾胃相关的妇科类疾病有独特见解。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缺乳临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病机关键是脾虚、肝郁,病机之本是脾虚。李郑生主任医师治疗缺乳以健脾疏肝通乳为主要原则,辨证治疗,药证结合,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色3个方面总结李郑生教授治疗唇风的临床经验。李郑生教授认为唇风以脾胃湿热为基本病机,以健脾化湿、疏肝和胃、祛风活血为基本治疗方法,并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治疗,用药灵活轻盈,重视健脾化湿,衷中参西,临床疗效显著,同时配合饮食及生活调护,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姚乃礼教授在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中,针对脾胃受损,寒热错杂,升降失宜,邪毒瘀滞,胃络损伤的基本病机,以健脾和胃、解毒消积、化瘀通络及调和肝胃为法,利用药物间相互协同或相互制约的关系,两两配伍,组成对药,审慎组方,灵活化裁,有效的阻断了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变这一进展过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婷婷  张红 《河南中医》2014,(4):699-70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五脏皆相关,脾胃是消化性不良之本,但主要责之于脾、心、肝三脏,临床治疗不仅要从脾胃治疗,更应当心肝同治.以健脾疏肝为基本治则,以“疏肝解郁,健脾理气和胃”为治疗大法。方能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郑生主任医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在治疗脾胃肝胆病方面建树颇深。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鼻鼽的病机为肺脾虚损,其中脾虚是关键。李郑生主任医师临床治疗鼻鼽以培土生金为法,方选自拟益脾固金汤,药证相合,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