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12例临床分析陈智勇,叶庆佾,孙仁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630038)致死性中线肉芽肿(Lethalmldllnesrandoma,LMG)为一种以面中部出现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少见病。现将我院1975~1993年收治...  相似文献   

2.
对致死性中线肉芽肿进行了组织病理,电镜观察,细胞表型研究及DNA分析,发现损害中的瘤细胞具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特征,认为本病实质上就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并与其它几种面部中线破坏性疾病组成了一个病谱,属于这一病谱的疾病可能包括特发性中线肉芽肿,Wegener肉芽肿,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多形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淋巴瘤样肉芽肿及鼻部淋巴瘤等。本病最新命名-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3.
对致死性中线肉芽肿进行了组织病理、电镜观察、细胞表型研究及 DNA 分析,发现损害中的瘤细胞具有外周 T 细胞淋巴瘤的特征,认为本病实质上就是一种外周 T 细胞淋巴瘤,并与其它几种面部中线破坏性疾病组成了一个病谱,属于这一病谱的疾病可能包括特发性中线肉芽肿、Wegener 肉芽肿、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多形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淋巴瘤样内芽肿及鼻部淋巴瘤等.本病最新命名——中线外周 T 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4.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是一种以中线部位进行性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少见疾病,临床表现多形性,我们于1994年10月,收治一例多次误诊误治的患者,报道如下: 患者男,34岁,1992年9月,无明显诱因左眼睑及鼻部起水肿性硬红斑,疑为血管性水肿,服强的枯30mg/d,症状一过性消退后  相似文献   

5.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淋巴瘤亚型[1],为发生于鼻腔及面中部进行性毁损性病变,过去曾诊断为致死性中线肉芽肿、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多形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等。现报告我科所见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患者女,52岁。因鼻部外伤后进行性暗红色斑块5个月就诊。结合皮损组织病理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是一种较罕见的感染性致死性疾病,对可疑患者应及早进行厌氧菌培养,提高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是早期诊断该病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患者。方法:分析患者发病过程及诊治经过。结果:患者外伤后出现面部进行性红色斑块,先行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患者皮疹明显改善,随即给予皮损内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1周后患者出现发热和意识障碍,结合皮肤病理活检及头部MRI诊断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结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1例报告陈智勇,叶庆佾,陈其富患者男性,42岁。主诉鼻塞、鼻部渗出月余,发烧10天,于1992年9月25日住院。曾在外使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等治疗1月,未见效果。平素体健,无传染病史。体检:急性病容,体温39℃。右颜面轻度肿...  相似文献   

9.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大部分来源于NK细胞,部分病例来源于NK样T细胞.2001年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WHO分类已将其命名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cell, nasal type)".1以往曾称为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或致死性中线肉芽肿等.主要发生于结外,是指原发于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以外的NK/T细胞淋巴瘤,以区别于原发于鼻部的鼻NK/T细胞淋巴瘤,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2%~10%.  相似文献   

10.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4例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再探讨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治过程,根据抗生素治疗中患者皮损、颅脑磁共振成像变化及最终结果,总结该病的治疗近况,提出抢救治疗的措施。结果:从3例患者皮损中成功分离出相同的严格厌氧性多形态杆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对皮损有明显效果,但颅脑损害尤改善,最终,1例无颅脑损害的患者治愈,3例伴颅脑损害的患者死亡。结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的治疗相当棘手,对于尚未累及颅脑的感染,林可霉素联合多西环素可作为首选。若已有颅内感染,除应用抗生素外,需积极考虑外科手术以期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1例实验室检查及尸检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1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患者的诊疗经过,首次报告本病的尸检情况及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探讨其病原及死因。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厌氧培养等方法查找并确定致病菌,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及死后尸体解剖。结果:先后3次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多形性杆菌,其形态、生化特征类似痤疮丙酸杆菌及放线菌.分离出的病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皮肤损害为肉芽肿改变,尸检明确颅内为肉芽肿性炎症.且颅内病变系致死的原因。结论:本病的病原体是一种革兰阳性多形性杆菌,死因可能为颅内的继发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肉芽肿病(CGD)是一种致死性肉芽肿疾病,由于先天性的缺陷,患者的吞噬细胞不能杀死己吞噬的微生物而发病,主要见于儿童。确诊 CGD 的方法是用大戟二萜醇醋酸盐刺激四唑氮蓝(NBT)试验,这一试验对患者的中性白细胞不染色。现在己知 CGD 无杀伤微生物的能力是由于吞噬细胞中细胞色素 b 的缺陷,并与遗传性有关。目前对 CGD 尚无良好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节病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病因不明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皮肤受累很常见,约占所有病例的20%~35%,皮损形态多种多样,但溃疡性皮损则罕见。作者报告1例泛发性的溃疡型结节病伴致死性的多系统损害,并复习了以往文献中的34例。 病例:女性,53岁白人,病程共10年。以鼻和鼻窦充血流涕起病,一年内颈部及颏下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示肉芽肿性炎症,符合结节病。X线片示上颌窦炎,双侧肺门及右气管旁淋巴结肿大。1年后出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相似文献   

14.
【摘要】 1960—1990年间,一些中国皮肤科医师注意到少数临床表现为面部皮肤肉芽肿性炎症的患者最终死于脑炎。2001年高天文医师总结了此类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将其命名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当时初步认为可能由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所致。2018年证实该病为皮肤和脑组织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本文总结中国皮肤科医师对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的研究历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是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 ,主要累及皮肤、累及皮肤以外组织和器官者称系统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受累器官有皮下组织 ,中枢神经系统 ,肝、脾、肺和肾等 ,大多数损害保持稳定无症状 ,或自行消退 ,部分损害进行性增大压迫重要生命器官和组织 ,致残或致死。仅损害增大影响功能和生命者需积极治疗 ,可采取切除 ,局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全身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 ,使用时必须仔细权衡疗效和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痤疮丙酸杆菌培养上清对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细胞产生TNF—α、IL-12的影响,明确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分离菌株与标准株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的差别。方法:采用ELISA法、RT—PCR的方法观察标准株与从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分离株的培养上清对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2的影响。结果:(1)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可促进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2,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准株较临床株有较强的刺激THP-1产生TNF—α的能力;(2)所有培养上清均能促进THP-1细胞产生IL-12,标准株较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分离株培养滤液的刺激THP-1细胞产生IL-12作用弱(P〈0.05)。结论:不同来源痤疮丙酸杆菌培养上清均可促进THP-1细胞产生TNF—α、IL-12,但其能力不同,说明不同来源痤疮丙酸杆菌刺激机体早期免疫应答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7.
淋巴瘤可伴发皮肤肉芽肿,其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淋巴瘤的特异性皮损中出现肉芽肿反应,例如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和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另一种是淋巴瘤出现非特异的肉芽肿性皮损,主要见于一些系统性淋巴瘤.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可为结节病样、环状肉芽肿样、结核样等.其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肉芽肿形成可能是造成某些淋巴瘤特殊临床表现的原因,也容易掩盖淋巴瘤的真实面目,在临床和组织学诊断上需谨慎.  相似文献   

18.
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是蕈样肉芽肿的一种罕见的组织学变异。复习文献闹述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与预后。  相似文献   

19.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是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累及皮肤以外组织和器官者称系统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受累器官有皮下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肝、脾、肺和肾等,大多数损害保持稳定无症状,或自行消退,部分损害进行性增大压迫重要生命器官和组织,致残或致死。仅损害增大影响功能和生命者需积极治疗,可采取切除,局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身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使用时必须仔细权衡疗效和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皮下脂肪典型的肉芽肿性疾病包括结节病、硬红斑和噬脂性肉芽肿。可是,有一组患者从组织学来看是肉芽肿性脂膜炎,而临床表现是混乱的。作者研究了10例肉芽肿性脂膜炎患者,以便确定它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