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毒力基因的筛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  胡勇 《医学综述》2011,17(12):1786-1788
细菌感染宿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对于细菌的致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毒力因子的鉴定上,主要通过筛选细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特异表达的毒力基因,探讨其与细菌毒力之间的关系,来达到识别和确定细菌毒力因子的目的。近年来建立的标记突变技术、体内表达技术、差异荧光诱导技术和体内诱生抗原鉴定技术,可高通量地筛选出宿主体内特异表达的已知或者未知的细菌毒力基因。现对目前运用的细菌毒力基因筛选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细菌致病主要取决于细菌的毒力和细菌侵入的数量及部位两个方面,其中细菌的毒力分为:1、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主要物质有细菌的酶、荚膜及其他表面结构物质;2、细菌毒素(Toxin),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其毒性强,有选择作用,引起特殊病变,不引起宿主发热反应,抑制蛋白质合成,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紊乱水盐代谢等。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产生,为细菌细胞壁结构成份,菌体崩解后释出,毒性弱,引起发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粒细胞减少血症、施瓦兹曼现象等。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人类和几乎各类哺乳动物,导致弓形虫病。弓形虫的毒力取决于参与寄生虫一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或者宿主免疫应答的弓形虫毒力因子。研究弓形虫毒力相关因子,对于寻找有效的药物作用靶位点和疫苗候选分子,预防和控制这种社会性寄生虫病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弓形虫毒力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流行病学分析,并对其中高毒力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表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和毒力因子进行探究,为深入了解CR-hvKP的耐药机制、进化途径以及鉴别依据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19年我院住院患者临床样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KP),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和药敏实验,再利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实验(mCIM)和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实验(eCIM)方法进行菌株表型检测,PCR方法进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通过拉丝实验筛选CR-hvKP,采用PCR进行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因子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KP 1 531株,其中CRKP 160株(10.45%),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比53.13%。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完全耐药,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替加环素敏感,耐药率分别为45%和10%。CRKP携带blaKPC 基因127株,blaNDM基因26株,同时携带2种基因3株,携带blaOXA-48基因2株,未检测出任何基因2株。mCIM对碳青霉烯酶检出率为95.56%, eCIM对丝氨酸酶检出率为93.18%,对金属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96.55%。拉丝实验初步筛选得到6株CR-hvKP,分离率3.75%,低于其他已报道医院检出率。除1株产K2型荚膜血清菌株来自血液标本外,其余5株来自痰标本,产K1型荚膜血清。6株CR-hvKP全部携带耐药基因blaKPC和4种毒力因子rmpA、rmpA2、iutA、iroN。结论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CRKP检出率位于全国平均水平,CRKP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替加环素敏感,主要产KPC类碳青霉烯酶。CR-hvKP检出率低于其他已报道医院,具有产K1型荚膜血清,携带blaKPC耐药基因和多种毒力因子的特点。当K1型产KPC类碳青霉烯酶CRKP同时携带毒力因子rmpA、rmpA2、iutA、iroN,可进化成为CR-hvKP,提示临床应注意鉴别并进一步加强监测,以防止高毒力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调控因子CRP对细菌毒力的影响及其对毒力相关因子磷酸转移酶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肺炎克雷伯菌CRP调控因子的基因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小鼠毒力试验检测CRP对细菌LD50的影响及小鼠生存率的影响,qRT-PCR与lac Z报告基因检测CRP对果糖磷酸转移酶系统EIIC蛋白frwC基因的影响并通过凝胶阻滞试验(EMSA试验)检测CRP调控frwC基因的机制。结果:CRP基因敲除菌株的小鼠毒力明显下降,野生株、CRP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的LD50分别为<100,3.2×10~5和4.5×10~4CFUs。qRT-PCR与lac Z报告基因发现CRP基因敲除后,果糖磷酸转移酶系统EIIC蛋白frwC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EMSA试验发现CRP蛋白能够结合在frwC启动子区。结论:肺炎克雷伯菌CRP调控子与细菌毒力密切相关,并且能够直接正调控frwC基因的表达。除影响细菌荚膜、菌毛、生物膜的形成而影响细菌毒力外,CRP调控子可能通过影响磷酸转移酶系统而影响细菌毒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相关基因comX与其毒力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插入失活的方法制备肺炎链球菌的相关基因缺陷菌株,通过小鼠毒力实验观察它们毒力的变化,并应用RT-PCR测定肺炎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透明质酸酶(phd),分泌型IgA结合蛋白(sIgA),肺炎链球菌自溶酶(lytA),肺炎链球菌神经氨酸酶A (nanA)和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在细菌感受态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并比较其在野生和缺陷菌株中的表达的异同.结果:野生菌株的毒力基因受感受态刺激因子(CSP)诱导表达增加;虽comX基因缺陷菌株与野生菌株感染小鼠的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其ply基因的表达与comE基因缺陷菌株一样显著低于野生菌株的表达.结论:comX可通过细菌转化的通路影响细菌毒力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骨科患者创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性和毒力特性.方法 收集从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创面感染患者的感染创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32株,应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荚膜染色和拉丝试验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荚膜和黏液性毒力表型,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肺炎...  相似文献   

8.
革兰阴性菌中的毒力岛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对细菌的致病性与致病机制主要是确定其致病性的相关基因。而毒力岛的发现及研究为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因子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就革兰阴性菌中的毒力岛及其致病性综述如下。1 毒力岛的基本特征1.1 毒力岛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毒力岛 [1 ] (virulence island)又称致病性岛 (pathogenicity island) ,是近年来在细菌分子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概念。 1997年 Hacker等对毒力岛下了较为精确的定义 :即毒力岛是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一分子量相对较大的染色体 DNA片段。毒力岛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毒力岛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上的 DNA段 …  相似文献   

9.
气单胞菌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菌——气单胞菌,归类为气单胞菌科(以前隶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确认的已有14个气单胞菌表型种和16个基因种。气单胞菌不仅是某些水生生物的重要病原菌,其属中的一些种也可致人类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还可引起广泛的肠道外感染,如伤口感染、蜂窝织炎、胆囊炎等,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的腹膜炎、败血症等医院内严重感染。病理机制与其毒力因子密切相关,主要的毒力因子有:外毒素(具溶血性、肠毒性和细胞毒性)、胞外酶和粘附因子等。可能是几种毒力因子相互协同或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单胞菌耐药性日趋严重,TEM-型β-内酰胺酶是其耐药的主要形式。在感染性疾病中已居显著位置,重视气单胞菌的病原学检测和药敏分析,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 ,近年来研究发现 ,Hp感染后可出现致病的多样性 ,这可能与Hp菌株毒力差异有关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 (VacA)被认为是Hp毒力的主要标志。随着社会的老龄化 ,老年人溃疡病和胃炎合并Hp感染占相当比例。本研究通过对患有胃十二指肠疾病伴Hp感染的老年人 ,检测血清CagA、VacA因子 ,以了解老年人Hp感染的菌株类型 ,探讨老年人Hp毒力因子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7年 3月…  相似文献   

11.
面对复杂的宿主环境,细菌在体内是通过调节表达不同的毒力基因建立并延续其感染过程的。目前已建立起多种方法去分析鉴定体内特异表达的细菌毒力基因。其中体内表达技术的应用力为鉴定细菌毒力基因以及揭示细菌致病机理开辟了有力的途径。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鼠疫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曾引起3次世界大流行。其病原体为鼠疫耶尔(Yersiniapestis,简称鼠疫菌),是一种对人和动物都有强大毒力的细菌。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它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而消失,但可编码很多重要的遗传物质,决定鼠疫菌的毒力因子等某些表现型性状。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鼠疫菌质粒以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1株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NB8株携带的毒力因子和可能存在的致病机制。方法:UPEC NB8株分离自2012年4月宁波市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尿液标本,做16SrDNA和gyrA基因测序BLASTn比对确认为UPEC,用Illumina HiSeq与Ion Torrent PGM这2种大规模并行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再进行人工测序补缺口。再对NB8株做毒力因子数据挖掘和分析,最后把NB8株和9株全基因组测序的UPEC的毒力因子做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UPEC NB8株全基因组测序得到一条推定的染色体序列,长4 550 369 bp(内含14个缺口)。推定的质粒序列,长635 377 bp(内含33个缺口)。NB8株全基因组中挖掘出黏附(黏附素、P菌毛、1型菌毛、大肠埃希菌共同菌毛)、铁摄取系统(产气菌素、血红素摄取、肠杆菌素)、蛋白酶(分泌自转运毒素)、毒素(溶血素)、抗原43、SHI-2毒力岛等多种毒力因子。结论:UPEC NB8株中检出的多种毒力因子可能会在细菌黏附、侵袭、溶细胞活性、细胞毒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能增强细菌的生存能力和致病力,导致宿主的泌尿道感染。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具有超高速、高通量、低成本和高效益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唐炜  张尤历 《医学综述》2008,14(24):3688-3693
幽门螺杆菌(HP)是造成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因素。HP能分泌许多致病因子,这些致病因子分为定植因子和毒力因子。HP的各种毒力因子均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地区分布的差异,与不同HP相关性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毒力因子在病变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决定感染后炎症、溃疡及胃癌等临床转归。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HtrA基因可编码肺炎链球菌的一种重要蛋白酶,本文目的是探索HtrA基因缺陷对细菌毒力的影响. 方法:用插入复制失活的方式使HtrA基因缺失,通过RT-PCR分析毒力因子表达,并通过动物试验观察HtrA基因缺陷株毒力改变情况. 结果:RT-PCR显示HtrA缺陷株毒力因子表达低于野毒株,两组比较P<0.05;转化试验发现缺陷菌株转化力下降;小鼠毒力试验表明野毒株半数致死时间22 h,而缺陷株半数致死时间8 d,P<0.01,有显著性差异;缺陷菌在小鼠体内被清除速度也显著快于野毒株. 结论:HtrA基因缺陷使肺炎链球菌多种毒力因子表达减弱,自然转化能力下降,毒力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较理想的定量分析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毒力表达的方法。方法 采用ELISA对ETEC毒力因子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对ETEC毒力基因mRNA采用快速RNA提取、RNA-DNA杂交方法进行检测,用阳性单位定量分析杂交反应产物的相对含量。结果 ETEC两类毒力因子的表达均明显受环境因素的调控;毒力基因mRNA表达与毒力因子表达高度相关;用RNA-DNA杂交法定量分析ETEC毒力表达变化比ELISA法敏感和特异。结论 用阳性单位对mRNA杂交反应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ETEC毒力表达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p)被公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WHO将其归为第一类致癌因子[1]。但Hp的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p致病机制的研究近况作一介绍。1Hp相关毒力基因Hp的毒力因子有鞭毛的动力、粘附因子、脂多糖、尿素酶、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和过氧化氢酶等。这些毒力因子的作用并不能解释为什么Hp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近期研究发现Hp存在许多菌种变异,这种菌种变异议定了细菌的毒力和致病性。并发现了Hp毒力因子能产生局部致病作用,与疾病发生有关。它们包括体外…  相似文献   

18.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一种新兴传染病,流行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类鼻疽菌作为一种兼性胞内致病菌具有庞大基因组,编码多种毒力因子,通过控制宿主细胞生物学途径并且抑制宿主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促进其在细胞内的增殖.本文对目前类鼻疽菌毒力相关的Ⅲ型和Ⅵ型分泌系统在类鼻疽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并讨论了类鼻疽菌新发现的毒力因子在细菌致病过程以及逃逸或破坏宿主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进展,对类鼻疽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所加深,但许多问题仍有待探索解决,如疫苗、诊断、有效的治疗药物等.  相似文献   

19.
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菌体小半透明,要想更清楚地观察其大小和形态,需经染色和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有单染法和复染法。复染法是用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可将细菌染成不同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外还能鉴别细菌。主要有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笔者为了克服传统染色方法存在的不足,将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荚膜染色法、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接受某种信号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后的一种主动的、由凋亡相关基因调控的细胞“自杀”过程。它为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所必需,可在许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亦存在着许多细胞凋亡现象。 细菌引起细胞凋亡或抗凋亡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是与致病菌的毒力因子有关,这些毒力因子包括毒素、超抗原、Ⅲ型分泌装置等,本文拟对此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