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腹腔镜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微创手术操作要点及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20例患儿全麻下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 18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术中中转开腹,1例3d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随访2月,预后较好。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外科领域的成功运用,掌握操作要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方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常见的消化道先天畸形,幽门肌切开术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几种术式:经典的开腹下幽门肌切开术对患儿的机体损伤较严重,有麻醉意外、术后感染、皮肤疤痕等风险;经腹腔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易引起幽门肌切开不全、侵入性操作损伤等弊端,经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对新生儿损伤小、没有手术疤痕、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喂养恢复快,经口内镜行黏膜下幽门肌切开术为一种新术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CHPS)以往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或钡餐 (GI)检查诊断 ,本文应用超声检查肥厚性幽门狭窄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对我院临床疑诊为肥厚性幽门狭窄 9例进行超声检查。均为男性 ,年龄 70d~ 2岁 3个月。均因呕吐进行性加重就诊。其中右上腹触及肿块 4例 ,触及肠型 2例 ,发现蠕动波 2例 ,触诊不清 2例 ,未触及 3例。同龄对照组 1 0例 ,男 9例 ,女 1例。应用Aloka - 630型超声诊断仪 ,频率 3 .5MHz,超声检查前禁奶 5h以上 ,检查时饮水 50~ 1 0 0ml。于右上腹部纵切查找胃腔 ,横切确定幽门部位 ,分别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手术可行性,总结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的80例CHPS患儿临床资料,并与三孔法及开腹手术对照。操作方法:于脐环下缘置5mmTrocar,放入腔镜,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作3mm戳孔,放入微型电钩及幽门钳进行操作。结果80例患儿中2例改用三孔法完成,2例中转开腹,其余76例均两孔法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与三孔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术后呕吐情况减少。结论二孔法腹腔镜是微创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占小儿消化道畸形的第3位。以往手术采用右上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横切口,创伤较大,手术疤痕明显。我院自1998年9月~2005年4月间共对39例患儿采用环脐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2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病儿手术前后血清皮质醇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儿组血清皮质醇均值179.07±5772μg/L。CHPS病儿术前及术后第1天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亢进,血清皮质醇明显升高,分别达297.16±62.55μy/L和279.50±90.18μg/L(P<0.01),术后第3天已降至正常水平。因此困手术期不需要补充激素来稳定机体内环境。 相似文献
7.
8.
9.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地常见的外科疾患之一,为新生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由于长期频繁呕吐、入量不足可造成慢性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障碍,如及时诊断治疗,可尽早恢复健康。以往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辅助诊断是靠小儿吞钡作X线检查,我们试图用B型超声诊断作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来取代X线诊断,为此我们从1992年5月至1994年6月用B超诊断仪对40例年龄在1—12周婴儿因频繁呕吐、临床可疑肥厚性幽门狭窄作B超检查;并经手术证实,收到准确效果,现报导如下:仪器与方法:美国GE公司RT-fino型实时超声显像仪,频率为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下的临床疗效,探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两家儿童医疗中心1992—2008年HPS临床病例,按住院时间先后次序每70例分组,按手术方式分普通手术组和腹腔镜组,按手术时间分早手术组(〈48h)和晚手术组(〉48h),按术后喂养时间分早喂养组(〈12h)、较早喂养组(12~24h)和晚喂养组(〉24h),比较临床结果。结果共计277例HPS患儿,其中男239例,女38例,人院日龄10—118d,平均人院日龄(44.4-21)d,出现呕吐至人院时间平均为(23±19)d,平均入院体重(3857±783)g。新近人院病例临床结果较好。腹腔镜手术组较普通手术组手术时间近似,术后住院天数、达全量喂养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增加,其他结果无显著差异。早手术组临床疗效较好。早喂养组住院天数、达全量喂养时间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呕吐致喂养方案改变的发生率及体重增长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对HPS患儿施行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促进康复,总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显著增加。早手术、早期喂养有助于改善临床疗效。术后12h内喂养是安全的,且能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手术近期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是婴儿最常见的呕吐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国外统计占活产儿的1.9%,国内约为0.3%~1.0%。占消化道畸形第3位。其治疗主要通过幽门环肌切开术。近3年多来,我院通过对36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以下简称为CHPS)的患儿进行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合并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 ,少数有伴发畸形。我院 1990~ 2 0 0 0年手术的 76例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 ,3例合并幽门前瓣膜 ,1例合并肠旋转不良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3例合并幽门前瓣膜者中 ,1例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后仍持续呕吐 ,胃肠减压无胆汁 ,钡餐检查提示胃输出道梗阻 ,疑幽门环肌切开不完全 ,于术后第 9d二次手术 ,术中检查幽门环肌切开彻底 ,但胃窦部触诊似有膈膜 ,胃内气体不能迅速排空 ,遂切开胃窦部 ,证实幽门前有膈膜型不完全闭锁 ,行膈膜切除幽门成形术 ,术后呕吐缓解 ,患儿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优越性。方法采用1个5mm电视腹腔镜微孔、2个3mm操作微孔行幽门环肌切开术16例。结果微孔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5min。术后12h拔除胃管,开始少量喂奶,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手术打击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外观美观,患儿家长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黄合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效果.方法 检索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CHPS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 纳入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CHPS的相关文献8篇,共计腹腔镜组411例,开腹手术组516例,各研究异质性检验结果存在异质性(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2组治疗CHPS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合并OR(95%CI)值分别为2.80(-0.17~5.77) 、-1.43(-2.53~-0.33) 、-2.03 (-3.12~-0.94) 、0.62 (0.30~1.26),Z值分别为1.85、2.54、3.64、1.32,P值分别为>0.05、<0.05、<0.05、>0.05.除术后并发症的敏感性分析不稳定外,其他稳定.4种指标的漏斗图形均对称.结论 腹腔镜治疗CHPS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浩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3):191-19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CHPS)是婴儿期常见疾病 ,免疫组化研究证实在肥厚的幽门部肠神经系统 (entericneuralsystem ,ENS)支配异常。有资料表明 ,神经生长因子 (NGF)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NGFR)在消化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 ]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GFR在CHPS幽门部的分布 ,探讨NGFR与CHPS发病的关系。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标本取自 2 5例CH PS ,年龄 2~ 6周 ,男 2 0例 ,女 5例。对照组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1d~12岁 ,均无幽门部疾病。另取 2例分别为 14周及 … 相似文献
16.
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方法 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B超、胃肠造影和胃镜确诊为CHPS的9例患儿,男7例,女2例,年龄26~70 d,体重2.65~6.10 kg.在胃镜室,经苯巴比妥钠和咪达唑仑镇静后,直径5.9 mm电子胃镜经口入胃,通过幽门达十二指肠降段.在胃镜直视下,使用弓形乳头肌切开刀和针式切开刀,按球部→胃窦方向,电切狭窄幽门管前壁和后壁肥厚的黏膜及环形肌,以暴露纵形肌为标志,深度2~4 mm.术中使用吸引和去泡剂.结果 术后胃镜容易通过幽门.B超及造影显示液体顺利通过幽门.术后2~10 h喂养,呕吐次数和呕吐量均显著减少,8例在1周内消失,1例呕吐持续1个月.无胃肠道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9个月,8例经1次治疗痊愈,1例呕吐停止1个月后复发,经第2次治疗痊愈.结论 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CHPS是有效而安全的.该方法不用开腹手术,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恢复喂养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小斜切口手术治疗肥厚性幽门狭窄(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HPS)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确诊并住院手术治疗的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133例,其中54例腹部小斜切口入路(小斜切口组/开放组),79例腹腔镜入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33例手术成功,并获得3~6个月随访,术后体重增长与同龄儿无差异,开放组手术时间平均41.76 min(41.76±9.82)min,术后住院天数平均4.44 d(4.44±1.25)d,术后1例并发切口裂开,再次手术缝合,术后恢复良好。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23.54min(23.54±5.22)min,术后住院天数2.38 d(2.38±1.17)d,并发症2例,均为皮下气肿,经住院观察3d内均吸收,两组手术时间(t=25.542,P0.01)及术后住院天数(£=9.711,P0.01)经t检验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811,P=0.569)。结论在具有熟练操作腹腔镜经验的前提下,腹腔镜法治疗HPS创口小、住院时间短、效果满意且安全,同时可实现对腹腔其他脏器的探查,是值得推崇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国内报道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发病率为1/1000~1/10000,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时幽门括约肌肥厚、增生,导致胃出口机械性梗阻,引起频繁的呕吐.严重的呕吐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关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幽门括约肌发育、神经支配、神经细胞发育和胃肠激素水平异常有关.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发病均有一定作用.该文就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胃肠透视及超声检查,4例患儿术中确诊该病并经1次手术解决,2例术前仅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行幽门肌切开术,再次出现呕吐后行2次手术发现肠旋转不良.所有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肠旋转不良较为少见,病因不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症状易掩盖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而贻误其诊断.胃肠透视对于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彩超检查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及时的诊断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分别应用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63例,从手术时间、术后呕吐、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手术的优缺点.结果 87例行常规开腹手术,76例行腹腔镜手术.两种手术方法在术后呕吐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有2例穿孔,术中中转开腹行修补术.术后呕吐与体重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均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伤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