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使用升主动脉至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成人型主动脉缩窄10例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升主动脉至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在临床中治疗主动脉缩窄的意义。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外科2006年1月-2015年12月共收治成人主动脉缩窄患者10例,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14~35岁,中位年龄27岁,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及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余均为单纯主动脉缩窄。10例患者静息情况下测量上下肢压差均大于20 mmHg (1 mmHg=0.133 kPa),术前评估无明确手术禁忌。10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至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合并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及主动脉根部扩张的患者,同时行Bentall术。结果无围术期死亡及大出血、脊髓缺血性损害等严重并发症,嘱托患者出院后3~6个月门诊复查,复测上下肢压差均小于20 mmHg,CTA结果提示未见动脉瘤、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等表现。结论利用人工血管从升主动脉转流至降主动脉是治疗胸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正中切口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心包内旁路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脏畸形的技术要点。方法 2010年4月至2015年1月2例成人主动脉缩窄和1例成人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脏畸形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35.6(27~46)岁。患者的疾病包括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二尖瓣前叶脱垂伴中度关闭不全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弓缩窄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伴主动脉瓣轻度狭窄、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及主动脉弓中断(A型)1例。患者均在升主动脉及股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正中切口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心包内旁路术及合并心脏畸形矫治手术。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随访2~59个月,除1例患者仍有上肢高血压需服用药物控制外,其他患者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下肢乏力症状消失。主动脉CTA检查示人工血管通畅,无人工血管扭曲压缩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结论经正中切口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心包内旁路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中断,同时行合并心脏畸形矫治的一期手术,患者手术安全及疗效确切,临床可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缩窄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随访结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5年3月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成人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57(26.3±11.0)岁,根据手术前后上下肢平均压差的变化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术后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2~36个月,术后上下肢平均压差较术前均明显缩小。至出院时仍有6例患者存在高血压,需要持续药物治疗。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手段。合并心内畸形者应用解剖外旁路转流技术同期手术处理主动脉缩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降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的手术细节。方法 5例复杂型主动脉缩窄患者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旁路手术,其中4例行膈肌上吻合(其中1例经左心缘路径,3例经右心缘路径),1例行膈肌下吻合。分别观察术后上下肢压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无死亡,术后上下肢压差均降低至20 mmHg以下,恢复可,术后并发症包括咳嗽1例及黑朦2例。结论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降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缩窄效果可,但手术细节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缩窄术后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缩窄的主要病变是主动脉局限性短段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主动脉血流障碍,血流阻力增大,因而缩窄近端血压升高,远端血供减少、血压降低.其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常用的术式有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及端端吻合术、缩窄段切除及人工血管移植术、主动脉缩窄段扩大和织片缝补术、应用锁骨下动脉瓣作主动脉成形术等.对于缩窄段很短的婴幼儿病例,也可采用经皮球囊导管主动脉扩张成形术.治疗目的是切除狭窄段,重建主动脉正常血流通道,使血压和循环功能恢复正常.然而,一些研究表明,病人术后仍存在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现对主动脉缩窄术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缩窄(CoA)是指主动脉局限狭窄,管腔缩小,造成血流量减少。主动脉缩窄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合并二叶式主动脉瓣、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大动脉转位等病变。主动脉狭窄合并右锁骨下动脉瘤非常罕见,本文报导一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右锁骨下动脉及降主动脉瘤,一期应用定制的Armada 35球囊扩张导管及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狭窄,二期介入治疗右锁骨下动脉瘤。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主动脉缩窄合并多发动脉瘤的认识,合理选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 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11例Co 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跨缩窄段收缩压压差、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及肾素水平明显下降;肾动脉血流及ABI指数均较术前升高。11例均获随访,患者头晕症状均明显减轻,运动耐量明显改善。CTA示支架位置正常,形态良好,无夹层及动脉瘤形成,无再缩窄发生。结论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是治疗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 A)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缩窄手术与年龄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评价;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创伤性胸主动脉破裂四例;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胸骨后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外科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探讨此类患者适宜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0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9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应用锁骨下动脉片翻转法,6例应用狭窄段切除和端侧吻合法,20例应用狭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法进行主动脉缩窄的矫治;并通过电话或书信对患者远期效果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败血症,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2个月~8年,无晚期死亡,无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发生再狭窄2例,患者均无自觉症状,继续随诊观察。全组未发现体循环高血压、动脉瘤形成和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矫治术手术死亡率较低,术前心功能差和术后长时间机械呼吸是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术后再狭窄是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患者主要的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的矫治效果,探讨其最佳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非体外循环下一期解剖矫治7例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6~41岁,平均年龄24.4岁。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2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例,胸降主动脉瘤3例(其中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缩窄手术后再狭窄1例。全组患者术前均通过彩色超声心动图、CT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均在全身麻醉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手术入路为胸骨正中切口1例,左后外侧切口6例;解剖矫治为:主动脉弓补片加宽4例,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3例(其中1例同期行腹主动脉置换,1例B型主动脉夹层同期植入支架象鼻)。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7例,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随访20.1个月,无远期死亡,无主动脉缩窄复发二次手术患者。有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随访11个月时声音嘶哑未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对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行一期解剖矫治是安全可行的,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缩窄35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科治疗主动脉缩窄35例。年龄6~42岁,平均22.7岁。单纯主动脉缩窄31例,合并PDA4例。其中切除缩窄主动脉、端端吻合20例,涤纶片血管成形术8例,应用人工血管移植术7例。手术死亡率5.7%。我们认为主动脉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的优点为消除动脉导管组织,保留锁骨下动脉和避免应用人工材料。且血管成形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成人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点和外科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40例成人主动脉缩窄患者行手术矫治,其中心脏不停跳手术2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12例。行主动脉狭窄段切开、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术12例,人工血管置换术15例,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采用人工血管行胸一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经心包后径路行升主动脉一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几种术式术后均无脑部和脊髓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36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36例患者上、下肢血压差均小于10mmHg(1kPa-7.5mmHg)。超声心动图和超高速CT检查提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无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成人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术式有多种选择,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生理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缩窄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但主动脉缩窄合并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则少见报道。我院1999年 4月收治 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患者 ,手术一期施行 Bentalls手术 主动脉缩窄切除 升主动脉 -降主动脉人工血管重建术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与方法患者 男 ,2 2岁。因患上呼吸道感染 2周在外院检查 ,发现心脏杂音 ;心脏超声心动图示 :升主动脉瘤 ,转我院。入院体检发现股动脉搏动较弱 ,上肢血压明显高于下肢 ,左上肢170 / 45 mm Hg(1k Pa=7.5 mm Hg)、右上肢 16 0 / 5 0 mm Hg、左下肢 110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治疗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及心内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05—2015-05间治疗的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心内畸形的患儿15例。患儿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开胸后先游离出主动脉弓、头臂干、动脉导管、弓降部等血管。建立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降主动脉-升主动脉端侧吻合术,恢复全身灌注后完成心内畸形的矫治。体外循环时间86~13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1~94 min。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肺炎7例。13例患儿随访2个月~3 a,无死亡及再次主动脉狭窄。结论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治疗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及心内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主动脉弓部病变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动脉瘤以及主动脉缩窄等多种主动脉弓部疾病的统称。弓部病变特点在于疾病自身风险和治疗风险都比较大,一旦破裂患者死亡率极高,因此在具备手术指征时均建议积极治疗。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病变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为主。  相似文献   

16.
Yu QB  Shen XD  Li SJ  Hua ZD  Liu JP  Liu YL  Hu SS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7):528-530
目的 探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84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儿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年龄1个月~3岁(平均13.5个月),体重3.3~15.0 kg(平均7.3 kg).12例合并复杂心内畸形,7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其他简单心内畸形,23例伴有主动脉弓发育不良.一期手术62例,49例正中开胸同时矫治主动脉缩窄和心内畸形,13例左侧开胸矫治主动脉缩窄,正中开胸修补心内畸形;分期手术22例.主动脉缩窄的手术方式包括补片成形42例,切除端端吻合30例,锁骨下动脉翻转6例,血管旁路3例,球囊扩张1例.在49例正中切口一期手术中,43例应用选择性脑灌注加下半身停循环,4例应用全身低流量灌注,2例应用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8例,死亡率9.5%,其中3例为术前漏诊主动脉缩窄.结论 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绝大部分患儿可采取正中切口一期手术.选择性脑灌注和下半身停循环可以有效地保护脑和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6月至1994年8月为5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先天性心内畸形病儿施行了一期手术治疗。男4例,女1例,年龄1.5~13岁,体重7.5~45kg。除主动脉缩窄外,合并的心内畸形有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及瓣下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手术采用左后外侧第4肋间切口,矫治主动脉缩窄后,同期行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畸形矫治。本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作者认为,对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施行一期手术矫治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杂交”手术治疗6月龄内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早期治疗结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20例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手术年龄(56±45)天,体重(4.5±1.6)kg.主动脉缩窄压差30 ~56 mm Hg(1 mm Hg =0.133 kPa),其中5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室间隔缺损8 ~ 16 mm.均行“杂交”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及围术期死亡.围术期并发症4例(20%).术中造影发现主动脉弓缩窄最严重处直径为1.5 ~ 3.4 mm,选择最大球囊直径4~12 mm,扩张后即刻主动脉缩窄处压差为0~ 27 mm Hg.全组体外循环40~ 87 min,主动脉阻断20 ~ 41min,无延迟关胸.术后患儿机械通气(2.2±1.4)天,住监护室(5±3)天.患儿均随访(10.0±3.6)个月,主动脉弓缩窄扩张处末见有动脉瘤发生,无气道受压.末次随访2例患儿主动脉弓残余梗阻,压差12 ~ 35 mm Hg,再次手术干预.结论 主动脉弓缩窄球囊扩张联合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治疗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可以避免深低温停循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双"潜望镜"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的经验。方法行TEVAR联合双"潜望镜"技术治疗:应用TEVAR技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同时应用双"潜望镜"技术保留双侧锁骨下动脉血供。结果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CT血管造影显示远端锚定区处没有分支支架相关的内漏,分支支架通畅,左锁骨下动脉有少许Ⅱ型内漏。结论 TEVAR联合双"潜望镜"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的短期随访结果是安全有效的,但中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缩窄段切除加主动脉弓补片成形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49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者采用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加主动脉弓补片成形术治疗,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23 d至3岁1个月,6个月34例,6个月~1岁10例,1岁5例。31例患者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采用选择性脑灌注技术;15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3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31例用自体心包行主动脉弓成行补片,14例采用自体肺动脉壁组织,4例采用异种心包。合并的心内畸形同期纠治。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死于循环衰竭,手术死亡率2.04%(1/49)。5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均经相应处理治愈。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残余梗阻。随访48例,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主动脉弓压力阶差40 mm Hg,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主动脉弓再狭窄,于术后8个月再次手术;2例主动脉弓压力阶差20 mm Hg,仍在继续随访;其余患者主动脉弓形态良好,与术后当时比较,随访期间主动脉弓降部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主动脉弓几何构型正常。术前存在左主支气管受压的患者在主动脉弓成形术后半年,左主支气管受压表现有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结论缩窄段切除术加主动脉弓补片成形术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