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根治的唯一希望。虽然目前各共识和指南详细描述了胰头癌根治术标准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 但对于具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对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目前研究者不但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如胰腺全系膜切除和海德堡三角清扫, 且建议对腹侧和背侧胰头癌选择不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此外, 在清扫主动脉旁淋巴结后, 钩突部和非钩突部胰头癌患者的预后有所不同, 值得进一步研究。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手术机会, 海德堡三角清扫对于改善这些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潜在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标准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特定部位胰头癌的淋巴结清扫及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后淋巴结清扫范围等问题的探索与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将75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头癌患者按手术曰期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7),比较两者的生存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53%和29.73%;3年生存率分别为15.79%和35.14%;3年复发率分别为78.95%和3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5.26%和2.70%(P0.05)。结论扩大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降低胰头癌术后复发率,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远端胆管癌和胰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远端胆管癌或胰头癌的1 005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其中远端胆管癌组112例, 男性71例, 女性 41例, 年龄为[M(IQR)]65(15)岁(范围:40~87岁);胰头癌组893例, 男性534例, 女性359例, 年龄为64(13)岁(范围:16~91岁)。通过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或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异。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 按1∶1匹配后, 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与胰头癌组相比, 远端胆管癌组手术时间短[240.0(134.0)min比261.0(97.0)min;Z=2.712, P=0.007], 联合静脉切除比例低[4.5%(5/112)比19.4%(173/893);χ2=15.177, P<0.01], 肿瘤最大径小[2.0(1.0)cm比3.0(1.5)c...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 胰腺外科手术理念与技术有了巨大的更新和进步, 在显著提高胰腺癌手术安全性与切除率的同时, 也衍生出对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切除范围等传统外科问题的再审视与思考。患者预后改善是判断手术指征的"金标准", 传统形态学"不可切除"的标准将不断被突破, 可否切除的判断将从"能否切除"过渡到"应否切除"。在临床研究之外, 提倡进行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对于新辅助治疗后的交界可切除及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可行扩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各种手术入路皆为可行之选, 入路服从于解剖的需要, 解剖服从于根治的需要, 根治服从于预后改善的需要。对于部分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 动脉鞘剥除及"海德堡三角"清扫有助于提高切除率, 降低局部复发率, 但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胰肠吻合质量较吻合方式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更大。对于开展样本量大、临床经验丰富的术者,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微创优势, 但对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其肿瘤学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循证医学的方法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胰头癌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检索1973-2006年8月间发表的有关胰十二指肠切除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胰头癌效果的临床对照试验(包括随机和非随机研究).按人选和排除标准,有8项临床试验纳入该研究,由2名评价者对入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 等内容独立进行摘录,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胰十二指肠切除并淋巴结扩大清扫组与标准手术组间的手术并发症、手术死亡率(RR=0.90,95%CI:0.36~2.24,P=0.83)、术后1年生存率(RR=1.10,95%CI:0.97~1.25,P=0.12)、3年生存率(RR=1.33,95%CI:0.99~1.78,P=0.06)均无显著差异,淋巴结扩大清扫对提高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RR=2.19,95%CI:1.39~3.46,P<0.01).亚组分析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并淋巴结扩大清扫对提高淋巴结阳性胰头癌的术后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88~1.32,P=0.48).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淋巴结扩大清扫治疗胰头癌是安全的,尚不能明显提高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能提高5年生存率.有必要在临床上进一步开展淋巴结扩大清扫范围规范统一的、足够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明确淋巴结扩大清扫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的恶性肿瘤。目前,其手术切除率仅为10%~44%,术后1年腹膜后局部复发率高达约60%。肿瘤位于胰头部称为胰头癌(PHC),约占胰腺癌的90%,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愈胰头癌的唯一方式,但其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5%~6%。大多数患者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胰头癌具有嗜神经性,癌细胞会沿着胰周神经束浸润生长。因此,胰周神经丛的手术清扫完全与否成为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保证,本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如何标准有效地清扫胰后神经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放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全肺切除术的1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腔镜组55例, 开放组87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胸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患者进行匹配, 共29对患者匹配成功。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 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情况。结果匹配后, 与开放组相比, 腔镜组手术时间更长[(209.7±70.2)min比(171.3±43.5)min, t=2.50, P=0.02], 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M(QR):17(9)枚比11(10)枚, W=388, P=0.02], 术后住院时间更短[7.0(3.5)d比9.0(3.0)d, W=285, P=0.03]。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总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数目, 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匹配后, 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67.4%比47.2%, P=0.13)和3年总体生存率(71.4%比48.1%...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胰腺全系膜切除(TMpE)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施行的1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癌47例,壶腹周围癌76例,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患者按所行手术方式分为TMpE组和Whipple组,分别对同一部位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患者的TMpE组和Whipple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胰头癌患者TMpE组和Whipple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MpE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Whipple组(P=0.038);壶腹周围癌患者TMpE组和Whipple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胰头癌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TMpE组明显高于Whipple组(χ~2=6.595,P=0.010),而壶腹周围癌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在TMpE组和Whippl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胰头癌患者的累积生存曲线TMpE组优于Whipple组(χ~2=9.597,P=0.002),壶腹周围癌患者TMpE组和Whipple组的累积生存曲线在TMpE组和Whippl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4,P=0.358)。结论对于胰头癌患者行TMpE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较于标准Whipple术而言,虽然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及近期手术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恢复时间及手术安全性与Whipple术无明显差异且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得到明显延长;对壶腹周围癌患者而言,行TMpE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之Whipple术在手术安全性、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及生存时间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OrVilTM)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复发及再发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或再发癌根治术共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术中是否使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分为2组:26例患者术中应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者为研究组, 34例患者术中未使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门齿距离为36(34~40)cm, 短于对照组的39(36~41)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48, P<0.05);研究组中位手术时间为177(145~260)min, 对照组为172(140~225)min(Z=-0.735, P=0.463);研究组术中中位出血量为200(100~900)ml, 对照组为300(100~800)ml(Z=-1.244, P=0.213)。术后研究组上切缘距离为(3.6±1.7)cm, 对照组为(1.8±1.1)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735, P<0.01);研究组患者的切缘阳性率为4%, 低于对照组的15%,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纳米炭注射液在壶腹部癌术中指导淋巴结清扫的作用。方法:选择壶腹部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暴露术野后,取纳米炭注射液1mL,在癌旁周缘的十二指肠降段浆膜及胰头包膜下分上、下、左、右4点注射,对照组则以相同的方式注射取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手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淋巴结清扫数为468枚,其中416枚黑染(88.9%);对照组总淋巴结清扫数为268枚;观察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5.23±2.13)枚/例vs.(9.77±1.33)枚/例,P0.01],差异主要在于N1站淋巴结(P=0.002),两组N2、N3淋巴结清扫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漏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18±30)mLvs.(592±60)mL,P0.05)。结论:纳米炭注射液在壶腹部癌根治术中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6年8月至2021年12月28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D组12例、对照组16例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镜胰体尾肿瘤切除手术, 3D组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12例, 对照组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5例、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尾切除11例。3D组的保脾手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手术时间[(202±53.8)min比(186.8±48.3)min]、术中出血量[(107.5±141.2)ml比(160.6±184.4)ml]、术后胰漏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6±2.5)d比(19.1±40.6)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可提高腹腔镜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保脾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对T_3期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45例行胆囊癌根治术的T3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标准清扫组(20例,行标准区域淋巴结清扫,即清扫胆囊管、胆总管周围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等部位的淋巴结)和扩大清扫组(25例,行扩大区域淋巴结清扫,即标准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行胰头后上淋巴结清扫,并送快速病理检查,如为阳性则加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标准清扫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3/20),扩大清扫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清扫组1、3年累积生存率为8%、0,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扩大清扫组1、3年累积生存率为100%、44%,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扩大清扫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标准清扫组(χ~2=45.921,P0.05)。结论:T_3期胆囊癌患者在原发病灶能够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加行以清扫胰头后上方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为重点的扩大淋巴结清扫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无法切除的进展期胰头癌的疗效。方法无法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胰头癌37例,行单纯胆管空肠吻合术29例(单旁路手术组),胆管空肠吻合联合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8例(双旁路手术组)。结果单旁路术和双旁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9%和50.0%(P>0.05),两组均无住院死亡,1年生存率分别为41.4%、37.5%,两年生存率为3.4%、12.5%,生存时间分别为(10.7±6.7)月、(11.6±10.8)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单旁路术组发生胃输出口梗阻11例(37.9%),明显高于双旁路术组(0),P<0.05。结论行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的双旁路手术治疗无法切除的进展期胰头癌优于单纯的胆管空肠吻合术,尽管术后远期生存并无差别,但可以明显降低发生胃输出口梗阻的风险,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2例在我院施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54)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excision,TME) 侧方淋巴结清扫,对照组(n=58)单纯行TME,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1%、8.2%、87.8%,对照组分别为19.2%、23.1%、7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手术时施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LPD或OPD手术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3例, 女性54例;年龄(61.2±9.4)岁(范围:37~80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近期效果。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的差异。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两组各有32例患者。OPD组男性21例, 女性11例, 年龄(62.1±9.3)岁;LPD组男性21例, 女性11例, 年龄(63.7±9.4)岁。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值均>0.05)。匹配后LPD组和OPD组的手术时间[M(QR)]分别为381(47)min和249(92)min(t=-5.949, P=0.000), 手术费用分别为(6.5±0.7)万元和(5.6±0.9)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对长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手术的193例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术后放疗分为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88例)及手术组(105例)。结果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1、3、5年总生存率为98%、85%、74%;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6%、55%、44%。单纯手术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为79%、66%、59%;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1%、40%、3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间基线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提示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的总生存时间(χ2=5.825, P=0.016)及无复发生存时间(χ2=5.230, P=0.022)优于手术组。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放疗是影响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的总生存时间(P=0.009)及无复发生存时间(P=0.017)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提示术后放疗可减少早期复发的发生(HR=0.41, 95%CI:0.21~0.80, P=0.002)。结论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辅助放疗可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胰头后淋巴结(第13组)微转移率及转移规律,探讨第13组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免疫荧光PCR法(RQ-PCR)检测研究组44例行D2胃癌根治术+胰头后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术中切除的第13组淋巴结中胃癌特异性标志物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另选取49例同期行标准D2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44例中共有11例发生第13组淋巴结微转移,微转移率为25%.微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原发癌灶大小、Bo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相关(P<0.01),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患者容易出现第13组淋巴结转移.6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第12组)和11例肠系膜上血管旁淋巴结(第14组)转移的患者中分别有2例(F=23.694,P<0.01)和4例(F=13.756,P<0.01)出现第13组淋巴结转移,与其他各组淋巴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48 d和419 d,研究组中无1例出现术后第13组淋巴结转移所造成的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中发现1例,但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6,P=0.514).结论 对于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患者,或术中发现第12组或第14组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该在标准D2根治术的基础上施行胰头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出芽在胰头癌根治术后评价预后中的作用。方法肿瘤出芽定义为肿瘤浸润前沿的单个或一簇个数<5的肿瘤细胞,200倍显微镜视野下(0.785 mm2)计数肿瘤出芽的个数。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67例因胰头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对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7例胰头癌患者中肿瘤出芽个数0~59个/0.785 mm2,中位数19个/0.785 mm2。采用接受者运行曲线(ROC)定义肿瘤出芽个数≥17为肿瘤出芽高密度组,<17为肿瘤出芽低密度组。本研究肿瘤出芽高密度组39例(58.2%),低密度组28例(41.8%)。肿瘤出芽高密度组年龄小(P=0.007),T分期高(P=0.007),N分期高(P=0.002),AJCC分期高(P=0.004),神经浸润发生率高(P=0.004),组织学分级高(P=0.001),术后早期复发多(P=0.001),2年生存率低(P=0.000)。(2)存活26例,死亡41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3~5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P=0.009)、N分期(P=0.003)、AJCC分期(P=0.006)、组织学分级(P=0.034)和肿瘤出芽(P=0.000)与胰头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出芽高密度是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3.093,95%CI 1.314~7.283,P=0.010)。结论肿瘤出芽高密度是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PG)和全胃切除术(TG)的预后差异。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确诊为胃癌并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因胃上部癌接受胃癌根治术的363例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G组(178例)和PG组(185例)。结果与PG组相比, TG组患者的肿瘤直径>4 cm、大体类型为BorrmannⅢ型、术后病理分期为Ⅲ期的比例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87P=0.002;χ2=24.897, P=0.001;χ2=6.257, P=0.044)。PG组和TG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4.3%(95%CI:45.1%~50.5%)和60.6%(95%CI:41.3%~47.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再次比较发现两组间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经化疗亚组分析发现, TG组与PG组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结论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PG与TG的预后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纯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纳入影像检查和病理诊断为早期远端胃癌、无远处转移、无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和实施胃癌根治术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非计划二次手术者及合并其他肿瘤者。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 行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纯单孔手术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同期行常规5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常规5孔手术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由于发现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 体质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0.8)kg/m2比(22.9±0.4)kg/m2, t=2.456, P=0.017], 故对两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纯单孔手术组和常规5孔手术组经倾向评分匹配后, 各有14例患者。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纯单孔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5孔手术组[(163.6±6.3)min比(133.9±4.4)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