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药学服务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药学服务.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评分、药物作用机制认知评分;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监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药学服务组血糖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学服务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评分、药物作用机制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监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药学服务组血糖监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度和药物作用机制认知水平,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在进行药学指导后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变化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都服用常规治疗糖尿病药物和注射胰岛素制剂.观察组中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提供药学指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价.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在药师介入指导3个月之后,用药依从性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临床药学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6年该院患者抽取800例患者处方资料,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资料,内容包括: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药物品种、药物剂型、药物规格、依从性不好的表现形式.结果:干预前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干预后患者的依从性较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依从性不好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随意停药、剂量应用错误、自行更换药物种类等.HTH结论:中药药学服务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可充分体现中药用药的个体化差异,提高临床治疗的临床成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采取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学服务,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效果,且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李烜昊 《大家健康》2014,(1):211-211
目的:研究和分析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资料研究探讨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指导满意度和药物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指导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获得有效提高,有利于推动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药物治疗还存在很大的误区,不合理用药较普遍~([1]),导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不高。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慢病,增加药物服用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中心探索社区药学服务模式,评价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接受药师个体化药学服务前后治疗效果的变化,为有效控制和管理慢病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伸药学服务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价值。方法:随机从在我中心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抽选12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据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行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61例,延伸药学服务,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延伸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则使用药学服务,两组均治疗12月,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药学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药学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住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及注射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干预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学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和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缩短疗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基层医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临床药学服务在癫痫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取我院50例癫痫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药学服务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探析临床药学服务在癫痫药物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药物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药学服务模式;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药物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药品差错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药物治疗患者采取新型的药学干预与服务模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过程中药学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药学干预组(药物治疗+药学干预)和对照组(药物治疗)各150例,对比两组患者初诊时、复诊时、复诊后半年和1年时服药依从性及复诊半年和1年时疾病复发率;并对比不同学历、年龄、性别的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初诊时两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复诊后半年和1年时药学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药学干预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学干预组不同学历、年龄、性别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管理(MTM)中临床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炎患者用药有效性、依从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诊断为老年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炎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60)、干预组(n=60)。参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临床药学服务干预。结果 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后用药依从性管理评分为[(5.96±0.56)分]明显优于参照组[(5.15±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药品费用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在MTM中提供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后,老年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炎患者在有效性、依从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产生有益效果,提高了药物疗效,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或事件,降低了药物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全程药学干预在多药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4例糖尿病患者被分别纳入到观察组(n=52,接受全程药学干预)和对照组(n=54,未接受全程药学干预),从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对两组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在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观察组优势更加明显,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药学干预具有在多药治疗糖尿病中应用和推广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采取临床药学服务,观察组采取临床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药物了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药物了解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了解程度,有效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点以及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10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 ,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 ,对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密切监视和观察 ,同时进行用药分析 ,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治疗方法以及出院药物指导等各方面 ,为患者提供相关的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论: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 ,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 ,降低了患者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提升了用药安全性、依从性 ,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瑜湉  居羚  章蕴帆 《当代医学》2022,28(12):17-19
目的 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药学服务新理念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12月本院内科、外科及妇产科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接受药学服务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用药服务,观察组使用基于奥马哈系统所构建的新理念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用药有效率、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通过欧洲药学监护网络(PCNE)分类方法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蚌埠市3家社区卫生机构登记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社区医护联合服务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药师-医护联合服务模式干预,临床药师采用PCNE分类方法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相关问题(DRPs)进行分析,针对患者DRPs发生原因制定个体化药学服务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DRPs发生情况、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及用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发生DRPs分别为72、28例次,对照组干预前后发生DRPs分别为70、55例次,观察组干预后DRPs发生例次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明显减少;发生DRPs的原因主要为患者相关原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个体化药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同时可以减少患者DRPs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AECOPD合并药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笔者通过全程参与1例AECOPD合并药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探讨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和药源性糖尿病的治疗合理性以及不足之处,为临床药师如何做好对特殊患者的治疗监护和用药教育提供参考。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可以让患者了解到自身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消除怀疑和恐惧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使用药更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师介入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后,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改变。方法:抽取糖尿病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两组均口服常规治疗糖尿病药物及注射胰岛素制剂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药师主动提供药学指导。三个月后,进行用药依从性评价。结果:入组时两组用药依从性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师介入用药指导三个月后,试验组用药依从性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药学指导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