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医的风流与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曾经风流,这是历史的风光。“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一部《内经》,“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城”,其为德也,大哉至哉,真是千古风流百代传。  相似文献   

2.
取象比类法贯穿中医学领域各个环节.在古典医籍中有关形态学方面的论述,前人以自然之象和社会之象进行比拟归类,合理清晰地揭示了人体脏腑功能,是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05,20(5):51-52
《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医形态学既含有所谓“器”的内容(即研究有形的一面),而同时更多地还含有超越于形体之上的“道”的论述。这个“道”是中医形态学的精华所在,是为其主要的和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分《素问》与《灵枢》二部分,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源泉。《内经》中有许多关于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衰退及其生理、病理的精辟论述,为中医伤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中医伤科学的发展及临床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医论著的传统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论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因此 ,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特点 ,深深地融合在其内容中。现综合起来 ,其传统文化特点有以下几种。1 民族文化特点1 1 《周易》文化中医论著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孕育形成并经数千年而不衰 ,是光辉依旧的中华文化瑰宝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 ,肇始于《易》。《周易》是我国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巨著 ,是炎黄的智慧结晶 ,是中华文化的先祖。自古以来 ,《周易》不仅被哲学家、史学家所重视 ,而且同样被医家所青睐。《内经》成书年代和《易传》接…  相似文献   

6.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和保健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气候变化,内心的调节,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从中探求现代社会养生,防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和保健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气候变化,内心的调节,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从中探求现代社会养生,防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桥梁和关键。证作为中医学特有的识病模式,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已蕴涵有证的雏形,并在解剖学、藏象学、思维方式等方面为中医证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通报》2008,7(5):15-15
1.针灸鼻祖:黄帝,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内经》是2千年前,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讨论医学的著作,治疗方法多用针刺,尤对针刺记载与论述,特别详细。譬如,对俞穴和刺阖、刺禁,记录详实。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对中医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刚  洪安林 《西部中医药》2008,21(10):40-41
《内经》乃至中医学的发展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颇深,《内经》理论的构建以及对生命科学的认识都有儒家思想的烙印,而宋代后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儒医们形成的功利观对于当代中医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医的心理治疗,并谈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与特色,心理治疗必须贯穿在疾病治疗的始终以及发挥中医唯物辩证的形神统一观和五脏五行整体观的优势等三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中医在很长时间内,医护不分家,使护理理论隐含在医理之中,因此,研究中医经典理论特别是《内经》理论对中医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阴阳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过程中注意抵御外邪的入侵、从针刺禁忌谈整体护理观、情志护理这四个方面论述《内经》护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养老防病的研究,早在孔孟、老庄学说及《内经》中就有关于养生之道的记载,而且论述甚详,历代名医的著作也有论及。由此可见祖国医学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通过养生来延长人的寿命,是很有研究价值。中医养生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与中医各科的宏观临证思维和诊治大法有很多共通之处,所以很多中医名家精通养生之法,并有各自的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4.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出处:《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释评:“肾者主水”,指肾藏精的功能。有两层含义:一指五脏六腑之精气充盛,乃能输泻于肾并藏之,使肾精充盈;一指五脏功能健旺是保证肾正常泻精的前提。本句从肾精的正常排泄与五脏六腑之精密切相关的角度,论述肾精与五脏六腑之精相互为用的辩证关系,不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内经》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给中医专业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笔者建议中医药高校将《内经》课程提前设置,并分析此设置的积极意义,给予中医药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儒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M0007-M0007
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在《内经》以前,养生学处于实践阶段,尚无系统的理论形成,《内经》的问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使养生学在理论的指导下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地借鉴和发扬着其中的许多精华。也正是这些《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宋乃光 《北京中医》2006,25(2):109-111
2 疫病病因 上古时代有专门祈祷、诅咒、驱鬼、逐疫的巫师,那时人们认为传染病的到来是鬼神在操纵。自《内经》始。人们对传染病之病因有了科学的观察和分析。中医学对疫病病因的认识总的来说为以下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情志的变化是人的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生理活动的范畴。如果超越了生理活动所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病。《内经·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周围环境、病人起居,病室的卫生、光线,医务人员的语言、服装等对患者的情志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临床辨证施护中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需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人类一旦丧失了意识,便无异于行尸走肉。如植物人虽维持着心跳、呼吸,继续着新陈代谢,但因为没有了人的情感与意识,对一切无所感知,身体不过是一台机器,生存与死亡于他都毫无意义。意识活动的正常进行,不仅是健康至关重要的内容,更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西医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与神经系统关系最密切,大脑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中医把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称为“神”。《内经》中已有明确论述,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明?李时珍曾明确指出:“脑为元神之府”,说明脑与精…  相似文献   

20.
《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古代齐名的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内经》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和养生宝典,可称为我国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其形成受到先秦哲学尤其是儒、道两家直接、深刻的影响。近人对《道德经》和《内经》的关系,大多从"道"、精气学说等哲学理论或养生防病等角度加以阐释。中医学作为一门注重临床实践的学科,其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其理论价值及文化价值,更体现在防病治病的临床实践中。治病必有法度焉,笔者试从中医治则的角度阐述《道德经》与《内经》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