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菊  陈风华 《现代护理》2006,12(27):2567-2569
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其中对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研究异常重要,可指导人们制定正确的干预措施。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与下列因素有关:肥胖、年龄、遗传、膳食、不良行为因素、炎症前状态、血栓前状态等。  相似文献   

2.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谢综合征主要包括一系列代谢危险因素,即腹部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和糖耐量异常。大量的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其主要病因学基础为炎症、腹部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研究表明,增加饮食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的摄入可以显著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糖脂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和肥胖状态。  相似文献   

3.
炎症、炎症介质和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紊乱在同一个体身上聚集的一种病理状态.目前认为亚临床炎症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谢综合征本身是一种低度全身性炎症状态.作者主要介绍炎症、炎症介质在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包括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糖脂代谢异常、促凝血状态、高胰岛素血症、尿蛋白排出增加、内皮功能障碍等。代谢综合征作为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积聚,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可能有协同叠加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综合征”这个原来似乎离我们很远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起。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后,先后有多个国际医疗组织对代谢综合征作出了不同的定义,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群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建议,这些都说明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国内外有关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从事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研究的医生却很少考虑单病种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王敏等在2926例老干部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报告显示,大量代谢综合征患者还处于未诊断、未治疗的状态,因此,本刊特辟专栏,提醒广大临床医生关注。  相似文献   

6.
李湘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17-2118
代谢综合征与营养干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表现为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聚集。在人们认识MS的过程中,其称谓曾有“富裕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代谢失调综合征”等。MS真正成为研究热点是在1988年内分泌学家Reaven[1]提出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受不良、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组成的综合征———“X综合征”(又称Reaven综合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称之为代谢综合征,主要包括糖耐量受损(糖尿…  相似文献   

7.
马伟君 《护理与康复》2010,9(6):540-542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多种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内集结的状态,其不良后果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近年来MS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李嫱  尹玉平  彭巧君 《护理研究》2012,26(12):1112-111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血管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包括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在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大量研究表明MS的发生和进展与人类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MS患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重大卫生问题[1,2].饮食和运动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两大基石,陆敏敏等[3]调查发现,69.69%的代谢综合征病人处于不活动组或低活动组.而运动有利于血糖(尤其是餐后)的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调查中发现病人有运动的意愿,但多数病人存在运动误区,部分病人由于缺乏主观能动性,很难进行长期有效的运动.步行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最主要方式,确定一定的步行量对预防及治疗疾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计步器是一种有效的体力活动测量工具.本研究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由我院内分泌科对门诊78例代谢综合征病人实施运动量化干预,评价其对病人糖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妊娠期代谢综合征患者住院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31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妊娠期代谢综合征患者,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生理、心理领域均低于常模;年龄、家庭月总收入、妊娠周数、孕前体重超重或肥胖、血糖升高、脂代谢异常、有流产经历的代谢综合征孕妇妊娠生活质量总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不同年龄、家庭月总收入,孕前超重或肥胖,有流产经历对妊娠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妊娠期代谢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为中下等水平;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家庭月总收入、孕前超重或肥胖、流产经历。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集聚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已成为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中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辨证分型方面由于缺乏对大样本病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影响了中医对本病治疗的规范化与疗效的评价.本研究力求通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横断面、前瞻性观察,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代谢综合征中医基本证候分布及证候的主要症状组成,为代谢综合征的证候学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倩  景爱平  唐晓明  陈敬 《临床荟萃》2013,28(10):1156-1158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而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特征,尤其是腹内脂肪在代谢综合征中作为其重要促进因素,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超声腹内脂肪厚度(VFT)、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相关人体成分指标及生化指标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其是否存在相关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相关研究现状与热点, 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相关文献, 检索时间为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采用Citespace.6.1.R3c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相关研究文献1 024篇, 其中中文文献409篇, 英文文献615篇。近20年来, 国外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相关研究文献发文量呈递进式上升, 国内总体没有太大涨幅。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为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相关危害。结论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相关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具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和干预手段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我国学者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 加强跨领域、跨机构、跨国家间的交流合作, 从而优化和完善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体质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进行代谢综合征相关体质因素研究。方法对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体质判定标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颁布的定义。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P〈0.05水平,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相关体质因素有3个: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其中痰湿质、湿热质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且痰湿质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中相对重要;平和质为保护因素。结论从体质角度探索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对其病因病机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超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vndrome,M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住院体检的2453例;所有研究对象住院当天测量身高、体重、血压,于次日早晨空腹采血,用氧化物酶法检测血糖、血脂全套,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显著性用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准定为α=0.05.组间差异分析应用t检验,多组间差异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hsCRP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分析用斯比尔曼氏(Spearman)检验,并采用逐步回归(Stepwise)分析建立线性模型.对hsCRP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用logistic分析.结果 2453例研究人群中,有代谢综合征者408例(占16.6%),代谢综合征者hsCRP水平(1.73±0.54 mg/L)与无代谢综合征者(1.46±0.58)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增加,hsCRP水平逐步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hsCRP浓度和年龄、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用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结果显示影响hsCRP水平的主要因素为体重指数、年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舒张压,P<0.05.其回归方程如下:y=0.172+0.237a+0.123b-0.111c+0.052d+0.045e.在调整年龄、性别及吸烟等影响因素后,hsCRP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显著相关,(OR=1.126,P<0.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者hsCRP水平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且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增加,hsCRP水平逐步升高.hsCRP水平的升高是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概述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早在80年代人们就注意到这些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存在,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常汇集在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抵抗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此后有人提出“死亡四重奏”、“Drop综合征”等名称。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症候群,其组分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等。目前,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部分少数民族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关。该文对有关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影响因素等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为少数民族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因素.肥胖等代谢相关性疾病与PCOS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临床实践和基因组学的研究结果,伴有代谢综合征的PCOS可以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女性生殖系统的特殊表现,可将其作为PCOS的主要亚型单独命名,即代谢相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metabolic associated polyc...  相似文献   

18.
王晓林  鲁灵  张新  毕晓琳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98-219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是指多种代谢异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病理现象,临床表现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微量蛋白尿、高尿酸血症等.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1]提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笔者通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旨在研究饮食控制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为代谢综合征的营养防治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有针对性地指导.  相似文献   

19.
熊钰  刘跃晖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745-1747
代谢综合征(melabolicsyndrome,MS)代表了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的聚集状态,包括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紊乱等多种代谢异常。十余年前,Reaven提出了这多种代谢异常在同一患病个体身上集中出现的现象,并称之为“x综合征”,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使用如今人们所熟知的“代谢综合征”来命名;从而使这一名称为全球所公认和采用。近年来,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大大增加,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与现代社会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及人类身心应激反应有关,这些因素均导致个体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病人干预效果.[方法]将95例老年代谢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饮食不合理、长期缺乏活动、生活压力过大等因素)安排专职护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遵医行为和代谢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 C)]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P〈0.01),BMI、TG明显降低,HDL C明显提高(P 均〈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及改善代谢综合征病人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