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癌的大肠镜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大肠镜活检病理证实为大肠腺瘤癌变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分类等进行分析.结果大肠镜活检381例大肠腺瘤有33例癌变,并且以绒毛状腺瘤癌变为主.结论大肠癌与腺瘤癌变有关,绒毛状腺瘤一经发现,均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癌变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对123例手术治疗的大肠腺瘤癌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腺瘤癌变直径:<1 cm 2例(1.6%),1~2 cm 16例(13.0%),>2 cm 105例(85.4%).95例(77.2%)局限于黏膜内,侵及肌层12例,全层11例.9例(7.3%)有淋巴结转移.123例中主要采取根治切除及肠段切除术,分别占40.6%和42.3%.术后病死率为1.6%.术后3年生存率为80.8%,5年生存率为71.6%.结论 合理选择外科手术方式能有效治疗大肠腺瘤癌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癌的大肠镜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大肠镜活检病理证实为大肠腺瘤癌变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分类等进行分析。结果:大肠镜活检381例大肠腺瘤有33例癌变,并且以绒毛状腺瘤癌变为主。结论:大肠癌与腺瘤癌变有关,绒毛状腺瘤一经发现,均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 5 7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及病理特点分析 ,探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病理检查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5 76例大肠息肉中伴有不典型增生者 81例 ( 1 4.1 % ) ,癌变者 3 7例 ( 6.4% )。癌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 78.4% ) ,腺瘤息肉癌变率为1 6.3 % ,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 3 1 .3 % ,而炎性息肉癌变仅 1例 ( 0 .3 % )。大于 2 cm息肉癌变率为 3 1 .4% ,无蒂息肉癌变率达 5 7.1 %。因此 ,对较大、无蒂或腺瘤性大肠息肉 ,应早期内镜下切除及病理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大肠镜活检大肠腺瘤癌变的病理诊断。方法 对3 4例经大肠镜采样病理活检证实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 4例大肠腺瘤癌变以绒毛状腺瘤为主。结论 大肠癌与大肠腺瘤癌变密切相关,临床对腺瘤无论大小均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研究大肠腺瘤发生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免疫组化实验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纤维肠镜检查的13 1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检出大肠腺瘤3144例,82例行CEA组织化学染色,22例行电镜下观察,统计癌变例数,对CEA染色结果及镜下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大肠腺瘤总体检出率为23.9%(3144/13 167),癌变发生率为1.3%(40/3144),其中包括管状腺瘤癌变7例,绒毛管状腺瘤癌变10例,绒毛状腺瘤癌变23例;从CEA染色情况来看,正常肠黏膜和炎性息肉之间,正常肠黏膜、炎性息肉和大肠腺瘤之间,大肠腺瘤(管状腺瘤、绒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癌变组织(腺瘤癌变、腺癌)之间的阳性染色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肠腺瘤为癌前病变,不同类型的大肠腺瘤的治疗和预后也不尽相同,因此要结合多方面的检查结果进行认真诊断,为临床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魏茂富  杨延莉 《罕少疾病杂志》2004,11(4):18-19,F002
目的 研究大肠腺瘤癌变肠镜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 对40例经肠镜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分型进行探讨。结果 手术前肠镜活检大肠腺瘤620例(650个腺瘤),病理检查腺瘤癌变26例(26个),15例为腺瘤伴Ⅰ~Ⅲ级非典型性增生。手术后病理证实40例为腺瘤癌变。组织学分型以绒毛状腺瘤癌变为主(24例),其它为管状绒毛状腺癌(14例),管状腺癌2例。结论 大肠癌与大肠腺瘤癌变关系密切,大肠腺瘤无论体积大小均应尽早切除为好。  相似文献   

8.
β-catenin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瘤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β-catenin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瘤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正常大肠粘膜(NCM)、42例大肠腺瘤(CA)和19例大肠腺瘤癌变(CAC)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粘膜β-catenin蛋白表达位于细胞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瘤癌变组织的β-catenin细胞膜表达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而细胞浆和细胞核异位表达明显增加.大肠腺瘤癌变组织β-catenin异位表达率为89.5%,显著高于大肠腺瘤42.9%(P<0.01).大肠腺瘤组织β-catenin细胞膜表达缺失率为33.3%,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为42.1%.结论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大肠腺瘤癌变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9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临床表现特征,探讨FAP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1985~2003年96例FA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肠镜表现特征;回顾2001~2003年22例FAP患者上消化道内镜及腹部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其大肠外病变特征.结果:96例FAP患者中多数患者大肠内息肉呈密生型生长(52/96,54.2%),左半结肠及直肠息肉分布密度呈中至重度,直肠腺瘤癌变率高(23/41,56.1%).22例FAP患者中伴胃窦部增生性息肉19例,占86.3%;十二指肠各段有息肉样病灶18例,占81.8%(其中腺瘤性息肉12例,无1例癌变).22例中有3例分别在大肠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腹壁、腹盆腔和小肠系膜硬纤维瘤,仅1例手术完整切除治愈.结论:大肠内密集分布腺瘤性息肉是FAP特征性表现,直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结肠镜是安全、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上消化道息肉是FAP常见大肠外病变,国人十二指肠腺瘤癌变罕见;硬纤维瘤严重影响FAP患者大肠切除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大肠腺瘤癌变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丹  张兴明  朱代华 《重庆医学》2006,35(11):1019-1021
目的了解大肠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992~2002年我院接受纤维结肠镜检的大肠腺瘤患者630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腺瘤共849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大肠腺瘤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直肠腺瘤的癌变率最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肠腺瘤患者好发年龄为50~7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腺瘤癌变率有增加的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肠腺瘤的组织类型中管状腺瘤最多,癌变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管状腺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大肠腺瘤随着直径的增大变得易癌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大肠腺瘤具有多发性,多发性腺瘤患者较单发性腺瘤患者易发生腺瘤癌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大肠腺瘤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腺瘤大小,组织类型,患者年龄.结论 (1)〉70岁患者,多发性腺瘤患者易发生腺瘤癌变;(2)绒毛状腺瘤,直肠腺瘤,直径〉2cm腺瘤易癌变;(3)大肠腺瘤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腺瘤大小、组织类型、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存素(survivin)、骨桥蛋白(osteopotin,OPN)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危性腺瘤、高危性腺瘤及癌变的腺瘤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OPN在大肠腺瘤癌变以及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按照2006年美国《大肠息肉切除术后随访指南》诊断标准,对经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64例大肠腺瘤进行危险分层,选取78例大肠腺瘤组织蜡块,其中30例低危性大肠腺瘤,40例高危性大肠腺瘤,8例癌变的大肠腺瘤;另选取20例正常的大肠黏膜组织蜡块,利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survivin和OPN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结果:suvivin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危性腺瘤、高危性腺瘤、癌变的腺瘤间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在正常大肠黏膜与低危性腺瘤中表达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性腺瘤和癌变的腺瘤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和P<0.01),而低危性腺瘤和高危性腺瘤OPN表达阳性率与癌变的腺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危性大肠腺瘤、高危性大肠腺瘤及癌变的大肠腺瘤中的表达逐渐升高,提示survivin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可能成为诊断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瘤癌变的一个参考指标。OPN在低危性大肠腺瘤、高危性大肠腺瘤及癌变的大肠腺瘤中的表达逐渐升高,提示OPN可能成为诊断大肠腺瘤癌变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我院在1984年~1992年间从3474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检出大肠息肉308例,检出率8.86%,其中腺瘤92例,恶变了例(7.6%);增生性息肉40例,恶变1例(2.4%)。提示行结肠镜检查时,应尽量送镜达回盲部,发现可疑病灶应及时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早期明确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大肠息肉20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敬飚  刘正金 《海南医学》2010,21(18):30-31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内镜下大肠息肉分布、病理特点和内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电凝电切术、钳切术或套扎术治疗的200例老年人大肠息肉患者的有关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老年人大肠息肉男女比为2.5∶1,平均66.2岁,内镜检出率23.5%。临床表现为腹痛占42.0%,便血占18.5%;息肉单发者占57.0%,多发者占43.02%;息肉形态山田Ⅰ型占71.38%;息肉直径〈0.5cm占76.5%,〉2.1cm占1.6%;息肉分布在左半结肠占61.6%,其中乙状结肠占34.4%,直肠占27.1%;腺瘤性息肉占83.29%,炎症性息肉占4.83%,增生性息肉占11.46%,大肠腺瘤性恶变率为0.48%。结论息肉的分布主要在左半结肠,以腺瘤性息肉为主,恶变者主要为腺瘤性,但发生率较低。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最好行心电监护,定期内镜检查治疗为预防其癌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26例多原发恶性肿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肠多原发癌具有癌灶分布于大肠各段,而且癌灶以乙状结肠以下多见的特点。(2)腺癌发生部位及癌变率均以乙状结肠以下多见,符合腺癌-癌的顺序。(3)脉瘤恶变以大于2cm恶变串最高,而且1cm以下息肉恶变并不符合腺瘤恶变的传统特征。我们提倡,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尽量行全结肠镜检查,对癌伴息肉者应行内镜摘除术,以预防和减少大肠多原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马艳会  刘揆亮  刘红  王沧海  张颖  吴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52-2054,2058
目的观察分化抑制因子Id3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散发性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EnVision System)检测经病理证实的18例患者的正常大肠黏膜组织,30例患者的大肠腺瘤组织,35例患者的散发性大肠腺癌组织中Id3的表达情况。结果 Id3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及散发性大肠腺癌组织中分别是11.1%,70.0%和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癌中Id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大小、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Id3在大肠腺瘤、散发性大肠腺癌中均有表达,其可能参与大肠腺瘤的发生、发展及癌变,可促进散发性大肠腺癌淋巴结转移,同时Id3高表达可作为判断散发性大肠腺癌转移的一个潜在的重要指标,对其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诊治3例发生在结肠的巨大而孤立的良性溃疡,其病理特点是发生在乙状结肠以上的肠段,溃疡面积大于2cm、单发、肠壁呈慢性炎症、累及组织广,邻近器官及肠外膜均被侵及,使诊断处理甚为困难。作者认为,此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与其它结肠良性疾患不同,致病因素尚不清楚,很可能是一种单独的良性疾病,建议将该病命名为孤立性结肠巨大溃疡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Zhi F  Jiang B  Liu S  Zhou D  Wan Tm  Pan D  Wang L  Zhou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3):180-181
目的:观察结肠平坦型病变腺管开口分型与病理学的关系,同时对比剥离切除与高频电灼的效果。方法:高频电灼组(A组)37例,剥离切除组(B组)34例,检查为单人操作法,检查中发现结肠平坦型病变者,放大图像观察,靛胭脂染色后,对腺管开口进行Pit分型,A组活检后用高频电探头的除病灶,B组行剥离切除后将切下的标本送组织学检查。结果:(1)71例病人,炎性和增生性病变腺管开口以PitⅡ型为主,腺瘤以ⅢL,Ⅳ型为主,有癌变者以Ⅳ、Ⅴ型为主,病变越接近肿瘤,Pit分型越高。(2)两组的病灶数,分布,息肉类型、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高频电灼组活检的21例腺瘤未发现恶变,而剥离切除组的20例腺瘤中4例发现恶性病变(均为腺癌)。结论:(1)病变越接近肿瘤,腺管开口Pit分型越高。(2)平坦型病变剥离切除与高频电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能发现残留病灶,可再次切除,避免癌病变的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100例被确诊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血便(44.0%),腹痛(40.0%),大便性状改变(25.0%),腹胀(18.0%)和腹泻(17.0%)等;腺瘤类型以绒毛管状腺瘤(44.9%)和管状腺瘤(32.1%)为主;肠外表现包括硬纤维瘤3例,骨瘤2例,脂肪瘤1例;伴发胃息肉47例,病理类型多为胃底腺息肉(34.0%);伴发十二指肠息肉18例,十二指肠降部多发(61.1%);21例患者发生癌变,癌变中位年龄为39.6岁,直肠部位多发;将癌变与未癌变患者性别、有无家族史、发病年龄、腺瘤数目、腺瘤直径和腺瘤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发病年龄、不同年龄阶段、腺瘤数目、腺瘤直径和腺瘤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主要表现为血便及腹痛等,癌变率高,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发病年龄、腺瘤数目直径及病理类型。病理类型以绒毛管状腺瘤和管状腺瘤为主。目前预防性结直肠切除术仍是治疗FAP最有效的方式;无论患者选择何种术式,均需严格内镜下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与息肉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58例大肠息肉术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息肉癌变一期切除后,复发5例,复发率4.1%,恶变2例,恶变率1.7%,未作手术处理的23例中有14例息肉增大,恶变4例,恶变率17.4%,二者的差异显著。结论:息肉的恶变率与其所含绒毛成分成正比,重视息肉的早期处理及术后个性化的随访,是减少息肉癌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