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佼佼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X):140-141
目的:提高孕妇对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正确认识,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方法:设置孕妇课堂,分别对是否接受过教育的两组孕妇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和最终分娩结局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在对分娩认识上有明显差异(P〈0.01),并且两组孕妇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孕妇教育,指导孕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正确认识,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方法:分别对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的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最终分娩结局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孕妇在对分娩的认识以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孕妇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孕妇对正确分娩方式的认识,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800例导乐陪伴分娩孕妇与非导乐陪伴分娩孕妇分娩结局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6.13%)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7.88%)明显低于对照组(19.5%),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为(7.59±2.25)min,产后出血率1.375%,胎儿窘迫发生率4.875%,新生儿窒息率1.3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可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率,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导乐陪伴分娩能够提高产科质量,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4.
邓文清 《广州医药》2013,44(4):54-56
目的 探讨产前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90名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产前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引起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初产妇进行产前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宣传镇痛阴道分娩及导乐分娩,以降低剖宫产率,总结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状况和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孕妇采用自愿接受我院孕妇大学的健康教育和培训,对照组孕妇未参加孕妇大学健康教育培训,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孕妇经阴道分娩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孕妇学健康教育可以促进自然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 将某三甲医院2009年待分娩的1 922孕妇设为对照组,接受一般孕期知识健康教育;2010年的2 089例行门诊定期产检和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于孕37周后,通过问卷调查对产前门诊选择剖宫产和不确定分娩方式者及住院期间提出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孕妇,了解具体想法和原因,并给予一对一健康教育。比较2组分娩方式和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妇一般资料及具体原因,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821例,低于对照组的889例(P < 0.01);研究组社会因素剖宫产159例,低于对照组的388例(43.6%)(P < 0.01)。2组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妇的一般资料和具体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但要贯穿于入院前后,健康教育对不同年龄、学历、职业及选择剖宫产具体原因不同,其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围产期孕产妇的保健状况,并分析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程参加孕妇学校的初产妇300名为孕妇学校组,另选择没有参加孕妇学校的初产妇300名为对照组.调查围产期孕产妇的保健状况及其对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需求,调查围产期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并发症等的影响情况.结果 两组对围产期相关保健知识掌握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妇学校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前检查的平均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妇学校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是否参加孕妇学校、产妇年龄、保健知识得分、家庭月收入、孕产妇的文化水平、丈夫的文化水平是影响孕产妇产前检查的相关因素.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增加孕产妇对围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孕产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收取该院100例分娩产妇,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直至2016年3月,并将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教育,观察组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的产后抑郁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1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分娩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不仅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还能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保障产妇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发生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母婴并发症,方法对住院行剖宫产术孕妇1 5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分娩总数3 215例,剖宫产率为47.1%,非医学指征(社会心理因素)剖宫产率14.99%,其中产妇提出剖宫产要求358例(11.14%)、其家庭成员要求实行剖宫产124例(3.86%).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分别显著高于产妇因素(8.96%)、头盆因素(5.19%)及官内因素(4.82%)(P<0.01),与胎儿因素(13.19%)刮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剖宫产率(53.64%)显著高于经产妇(19.90%)(P<0.01),初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也显著高于经产妇(9.87%)(P<0.01),初产妇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P<0.01),经产妇医学指征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9.87%,P>0.05).剖宫产产妇发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3%,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窒息、肺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40%,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心理因素,应严格剖宫产指征.开展有效的陪伴分娩和镇痛分娩等,增加产妇和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创造选择阴道分娩的良好社会环境,严格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刮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助产士主导分娩疼痛管理模式对分娩结局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招募110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产前常规接受门诊产科医生检查,产时给予常规产时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产前参加助产士专科门诊分娩疼痛教育课程,产时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孕产妇进行反复疼痛评估和疼痛管理干预.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无指征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98,P<0.05);干预组疼痛教育及疼痛控制满意度各条目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助产士主导的分娩疼痛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无指征剖官产率,提高孕产妇疼痛教育及疼痛控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意愿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行常规产前检查及简单健康教育,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孕期健康教育,记录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意愿,调查两组孕妇实际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选择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较对照组多,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际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实际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加深孕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孕妇选择自然分娩,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王蕊  肖春玉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89-89
目的探讨孕期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方法选择100例接受孕期健康教育,自愿在本院分娩的孕妇为干预组,未进行孕期健康教育的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孕期健康教育方式:采用专家授课,看录像,听胎教音乐,有奖知识竞赛,请本院成功分娩过的产妇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与孕妇及家属座谈。结果干预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特别是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9月~2006年11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不包括高龄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导乐陪伴分娩组200例,B组对照组200例.对两组产妇的总产程、孕妇疼痛耐受、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总产程、产后出血率和胎儿窘迫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导( P<0.01).新生儿窒息率两组分别为3.50%、3.64%,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可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同时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既提高了分娩质量,同时也能更多地照顾到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新型的分娩服务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汉族与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 791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汉族与哈萨克族、汉族城市与乡村、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汉族城市与哈萨克族城市、汉族乡村与哈萨克族乡村孕妇剖宫产率的差异.结果:汉族、哈萨克族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52.3%、34.8%,汉族明显高于哈萨克族(P<0.01);汉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61.1%、34.5%,城市明显高于乡村(P<0.01);哈萨克族城市、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9.4%、25.5%,城市明显高于乡村(P<0.01);汉族、哈萨克族城市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61.1%、39.4%,汉族城市明显高于哈萨克族城市(P<0.01);汉族、哈萨克族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4.5%、25.5%,汉族明显高于哈萨克族(P<0.01).结论:汉族与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剖宫产率有明显差异,汉族高于哈萨克族,城市高于乡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妇学校开展拉玛泽教育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0年9月在本院接受拉玛泽教育的600例产妇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观察组中300例产妇均为自愿参加本院孕妇学校拉玛泽教育的初产妇.对照组300例产妇均为在孕期没有参加拉玛泽教育的初产妇.观察与比较两组产妇其顺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妇学校开展拉玛泽教育可有效提高产妇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并且减少新生儿窒息与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及对产程和母要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初产妇120例采取自愿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实行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60例实行传统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镇痛对母儿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有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效果好,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是比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讨论探讨如何护理使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达到最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巨大儿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的相关因素,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71例巨大儿(观察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的相关因素与单胎正常体重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妇妊娠>40周,孕妇身高≥165cm,体重增长指数>0.28,分娩前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孕妇出现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60.9%与对照组27.6%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观察组经阴道正常分娩占19.9%,对照组占63%;剖宫产占69%,对照组占28.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必须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巨大儿的诊断准确率,综合分析相关因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巨大儿引起的母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社会因素剖宫产进行临床评价,为提高产科质量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2003年1~12月的社会因素剖宫产及非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1994、1999和2003年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3年剖宫产率为54.53%,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6.08%,社会因素剖宫产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发热天数、肛门排气时间均高于非社会因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2003年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与1994、1999年相比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是手术并发症增加的重要因素.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是产科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规范产检并分娩的二胎孕妇4824例。按照前次分娩方式分为前次阴道分娩组3324例和前次剖宫产组1500例两组。比较两组孕妇在二胎分娩时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次剖宫产组本次分娩时剖宫产率为99.60%,高于前次阴道分娩组的54.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子痫前期、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前次剖宫产组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前次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后续的妊娠结局会造成影响,临床应更好地把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障孕产妇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孕期宣教与保健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提高孕产妇及家庭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正确认识,降低社会因素和部分医学因素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接受孕妇学校宣教和保健指导干预的孕产妇和未接受孕妇学校宣教和保健指导干预的孕产妇各200例进行调查,对2组分娩方式的认知及分娩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组孕产妇在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社会因素和医学因素剖宫产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宣教和保健指导干预,对于孕产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