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全身麻醉,5孔法建立气腹。探查:无腹水,胃壁未见肿瘤外侵,胃周淋巴结稍肿大,未见腹盆腔种植转移,行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毕II式+Braun吻合)。手术路线:切开肝胃韧带,沿右侧膈角表面打开,显露贲门右侧;打开胃结肠韧带,进入胃、结肠系膜融合间隙,游离并离断胃网膜右血管,清扫No.6组淋巴结;离断十二指肠;清扫胰腺上区淋巴结,顺序是:No.5、12a、8a、11p、7、9;随后清扫No.1、3、4sb、4d组淋巴结;离断远端胃,标本于脐周约3.5 cm小切口取出;取屈氏韧带以远40 cm处空肠,与残胃行侧侧吻合(毕II式吻合),距胃肠吻合口25 cm处,行输入袢、输出袢侧侧吻合(Braun吻合)。所有操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日本九洲大学医学院自1965至1985年20年间对1150例进展型胃癌(病变侵犯超过粘膜下层)行胃切除的研究。在1150例中,1141例(99.2%)随访5年以上,并分成两组:(1)第一组为1965~1974年共622例;(2)第二组为1975~1985年共519例。按照 Sugana组织学分类可分为分化和未分化型;按照日本胃癌研究会制定的标准分成1~5型。存活率按生命表方法进行计算。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大体和组织学分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第二组中,70岁以上女性,位于胃上2/3部,大于10 cm的肿瘤,肉眼观察4~5型,以及末分化型较为多见;而小于70岁、男性胃下1/3部,直径6~10cm 的肿瘤,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胃癌患者获得较好的术后生活质段,日本Akita大学医学院外科于1989年至1991年期间对作过胃癌保留幽门胃切除术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与常规远端胃切除病例在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内窥镜检查所见、胃液pH和胆囊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对胃癌病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作出早期术后评价.病人和方法:早期胃癌64例,癌肿位于胃体中部1/3,最大径<2.0cm;肿瘤2~4cm于胃大弯粘膜癌隆起型(ⅡA)胃癌.入外科作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PG)35例,按常规远端胃切除术(CDG)29例.PPG手术时保留幽门管1.5cm,同时保留迷走神经的肝支和幽门支、右胃血管及幽门上淋巴结.切除胃大弯和小弯淋巴结、幽门下淋巴结和胃左动脉淋巴结.而CDG组病例是1组和2组淋巴结都切除,进行胃十二指肠重建.术后按预定项目进行1年随访,结果用均值±SEM表示经t测试,P值均<0.05,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2岁,因"反复上腹胀痛2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开始反复发作上腹胀痛,逐渐加重,伴体重减轻约20 kg.1年前曾患"重症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胃溃疡病史8个月,未系统治疗.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剑突下及左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肝功能、血常规正常.血清癌胚抗原阴性.上腹部增强CT示:脾静脉完全闭塞,门静脉起始部近于完全梗阻.胃短血管、胃冠状静脉明显曲张.胃黏膜下血管明显增粗.脾脏中度增大.胰腺基本正常.胆囊结石.胃镜检查:胃小弯侧胃底与胃体交界处较深溃疡,约2 cm×3 cm,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活检组织病理示:胃低分化腺癌伴黏液腺癌.临床诊断:①胃癌(T2N1M0);②重症急性胰腺炎后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③胃底静脉曲张;④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0岁,68 kg,175 cm.2010年9月6日因"贲门癌"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普外二科行胃癌根治(D2+)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患者于2010年9月26日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胃腺癌Ⅲ级,溃疡型,5 cm×5 cm×1.5 cm,浸润胃壁全层达浆膜外,累及食管下段,可见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送检上下切缘未见癌细胞.淋巴结:小弯侧16/17,大弯侧0/3,肝十二指肠韧带1/4.送检网膜组织未见癌细胞.  相似文献   

6.
残胃癌系因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内发生的癌。国内已报道60余例,但多因不能早期诊断,疗效不佳。我院自1975年以来发现6例,其中2例获得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长期生存。病例报告例1.男,54岁。于1955年10月因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梗阻行胃大部切除术(B—Ⅱ式)。近二年来常感胃区疼痛,无规律性,伴消化不良、嗳气。半年来明显消瘦。1975年9月出现黑便,呕吐。曾三次钡餐透视均见吻合口上方残胃粘膜中断,充盈像有不规则缺损,诊断残胃癌。脱落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于硬膜外麻醉下开腹探查,见残胃外观正常,于吻合口上4cm大弯侧后壁触到隆起结节,质地不硬,  相似文献   

7.
远端胃切除术 (DG)伴区域淋巴结清扫是胃癌的标准术式。幽门保留型胃切除术 (保留 1 .5cm幽门前区组织 )并可保存迷走神经幽门支 ,是较传统的DG更符合生理学要求。为了能清除幽门上淋巴结 ,这一手术适用于较小的T1期胃癌。为了保留更多的胃组织以减少术后倾倒综合征和体重下降等弊病 ,有推荐作节段性切除。距肿瘤缘 2~ 3cm ,切除胃中部 ,称之为中央型胃切除术 (CG)。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外科和Shizuka综合医院外科于 1 992~ 1 996年共施行 1 6 0例CG ,另取 1 0 0例DG作为对照 (1 986~ 1 992年资料 )。CG的指征为 :(1 )T1肿瘤 ;(2 )…  相似文献   

8.
正例1,男,68岁,2020年8月于当地医院常规体检发现癌胚抗原异常(7.22 μg/L),无恶心或呕吐等症状,饮食、大小便正常,进一步行胃镜检查提示:胃贲门区齿状线附近可见一大小约1.5 cm×1.0 cm 的Ⅱa +Ⅱc型肿瘤(图1)。病理活检提示贲门中分化腺癌。腹部CT检查显示贲门区隐约存在一小占位性病变(图2)。完成术前准备和评估后,结合患者及家属意见,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重建。  相似文献   

9.
孙生虎  苏瑞琴 《腹部外科》2009,22(4):208-208
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9月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肠套叠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为女性,67岁。于2007年2月因小弯胃体癌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癌肿位于胃小弯距贲门2cm,癌肿较大、浸出浆膜、周围器官无受累,肝脏无转移,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  相似文献   

10.
胃癌扩大根治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科从五十年代中期起,开展了扩大性切除术治疗胃癌,在边实践边总结,边吸取他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有些观点几经修正。扩大性切除的手术范围为:切除近全胃或全胃(切端距肿瘤边缘5cm以上),在起始部结扎并切断脾动脉和胃左动脉,清除腹腔动脉旁、胃左动脉区、脾动脉区、肝动脉区(包括肝蒂及胰十二指肠后)的淋巴结,连同胰腺体尾部,大小网膜及横结肠系膜上层整块切除。1965年,我们根据24例胃癌扩大切除术标本的淋巴结研究,发现进行期病例的转移多不限于病灶邻近之胃岗淋巴结,而可同时波及远离原发病灶之胃周及深部淋巴结,即窦部癌肿可转移至贲门旁淋巴结。反  相似文献   

11.
病史报告刘医师:患者,女,60岁。4年前因一胃体部低分化腺癌”在我院治疗,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局部淋巴结D3切除术”,术中见胃体部后壁溃疡型肿块,浆膜面可见侵犯,未发现肝、腹膜等远处转移。术后病理检查报告:胃体部低分化腺癌侵犯浆膜层(S1),癌肿大小为5cm×5cm,切除淋巴结1、3~9、12~16组,共检出淋巴结104枚,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共发现转移淋巴结4枚,计算转移度为3.85%(4/104),转移淋巴结位于第3组和第5组。术后按FAM方案化疗6个月共6个疗程。病人出院后恢复较好,4年来食欲可,无腹痛、恶心等不适,大便每…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9年5月至2001年12月,对52例中晚期胃癌行联合脏器切除,取得了较好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41例、女11例,年龄41~74(平均59)岁。病变性质和部位:胃体癌25例;贲门、胃底癌16例;贲门癌7例;胃窦癌3例;胃巨大平滑肌肉瘤1例。有6例为术后复发,其中曾行胃大部切除3例,近端胃切除2例,胃巨大平滑肌肉瘤探查引流和活检1例。手术切除范围见表1。2.手术方法:(1)体位:取仰卧位,腰背部垫高,左上肢悬吊于头架,气管插管全麻。(2)切口:左上腹腹直肌切口,必要时开胸,先探查腹腔及各脏器有无转移,如病变侵犯周围脏器成块,有一定活动度,考虑切除…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5 9岁。确诊为胃贲门癌放弃治疗 2年后因进行性吞咽困难、腹痛、纳差、黑便、消瘦 1个月入院。查体 :消耗体质。上腹正中压痛 ,未扪及包块 ,肝脾未触及 ,腹水征阴性。粪便潜血阳性。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肺、肝、淋巴结及腹腔转移。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癌灶位于贲门小弯侧后壁约 3 5cm× 4 0cm ,穿透浆膜但无局部浸润。小弯侧淋巴结肿大 ,最大者直径 1 0cm ,其余部位及脏器无转移。行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端端吻合、幽门成形术。病理报告 :贲门小弯侧溃疡型低分化腺癌 ,侵润全肌层 ,穿透浆膜 ,上下切端未见癌。胃小弯侧淋巴结 2…  相似文献   

14.
胃癌急性穿孔4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过去 15年治疗的 4 8例胃癌穿孔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探讨胃癌穿孔的合理治疗方法。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共 4 8例 ,其中男 37例 ,女 11例 ;年龄2 8~ 76岁 ,平均 5 8岁。 4 8例患者均有突发腹痛和腹膜炎体征。 37例 (77% )X线检查发现有膈下游离气体。术前诊断胃癌穿孔 17例 ,疑诊胃癌穿孔 8例 ,误诊为胃溃疡病穿孔2 3例。 9例术前伴有休克。所有病例均作手术治疗。2 .手术所见 :穿孔位于胃上 1/ 3部 4例 ,中 1/ 3部 15例 ,下 1/ 3部 2 9例。 33例穿孔位于胃前壁。肿瘤直径 2~11cm ,穿孔直径 0 1~ 2 5cm。 34例有…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0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月余,于1996年12月3日收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仅示胃窦溃疡,CT检查示胃底后下方不规则软组织密度阴影,胃壁局限性内凸,考虑胃平滑肌肉瘤.胃镜检查示胃底后壁见一形状不规则隆起,表面呈结节状,约4cm×3cm×3cm,同时见胃窦后壁形态不规则糜烂,表面呈结节状.  相似文献   

16.
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至2006年9月,我院实施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28例。现将术中规范的无瘤操作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35~78(58.9±10.7)岁。肿瘤直径0.6~5.6cm,平均2.5cm。胃底贲门癌4例,胃体癌9例,胃窦癌14例,残胃癌1例。按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8例,Ⅲ期16例。  相似文献   

17.
胃重复畸形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 男性,30岁。主因上腹部不适收入我院。上消化道X线造影提示胃前壁有压迫征象。B超报告胃前壁有一囊性肿物,怀疑胃平滑肌瘤。手术中可见胃前壁有3cm×3cm×3cm的肿物,与胃不相通,可完整剥离下。大体标本可见有肌肉组织、黏膜组织。病理报告:胃组织结构。例2 女性,2 0岁。主因阵发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1 8年收入我科。查体:右侧腹部饱满。全消化道X线造影提示胃畸形。术中可见空肠有粘连,距treitz′s韧带1 2 0cm处有2 0cm×8cm×3cm的管状组织,有入口、出口,直径约1 5cm×1 5cm。行病变切除,空肠吻合术。病理报告:重复胃。讨论 胃…  相似文献   

18.
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发生癌是一种少见的晚期并发症。我科1976~1981年共收治胃癌361例,其中7例曾因良性病变而做过胃部分切除。今将7例残胃癌诊治情况作一介绍。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43~63岁,平均53岁。首次手术原因: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十二指肠憩室合并慢性胃炎1例,均行BillrothⅡ式胃部分切除。首次手术到确诊胃癌的时间分别为3 3/4、4 1/4、4 3/4、6 1/4、12、17 1/2、22 1/2年,平均间隔时期为10 1/2年。临床表现有上腹胀痛7例,消瘦3例,呕吐、黑便、吞咽困难及肝大者各2例,腹水1例。行胃肠钡餐检查5例,诊断吻合口狭窄2例,进展期残胃癌2例,吻合口溃疡不除外恶变1例。纤维胃镜检查7例,均诊断为残胃新生物。部位:贲门部2例、胃体  相似文献   

19.
胃癌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忠裕 《腹部外科》2006,19(5):266-268
在我国,胃癌仍是发病率居第二位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胃癌因部位、病理类型和分期的不同,其切除范围和对机体的损害程度也不尽相同。如何选择合理的术式,使之既达到根治的目的又能尽可能地减少对机体的损伤是外科医生必须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和掌握的问题。一、与胃癌术式选择有关的几个问题1.胃癌的根治度:分为3级:A级:D>N,即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站别大于已有转移淋巴结的站别,切除胃组织切缘1cm内无癌细胞浸润;B级:D=N,或切缘1cm内有癌细胞浸润,也属根治性…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81岁,因腹痛、腹胀伴黏液血便2个月,胃镜、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直肠癌,B超诊断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多发性结石,于2007年2月7日住院。胃癌为胃窦小弯侧近胃体溃疡型高分化腺癌,病灶2cm×1.5cm×0.8cm,距幽门6cm;直肠癌为2cm×2.5cm×2cm,质硬、菜花状肿物,距肛门12cm,为中低分化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