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单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用简单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163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用简单牙合架制作全口义齿影响前伸牙合平衡与侧向牙合平衡。结论使用简单牙合架排牙,绝大多数通过选磨也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牙合)垫治疗高龄患者前牙深度覆(牙合)持续恶化,减轻种植义齿负荷.方法:制作(牙合)垫,适当升高咬(牙合),维持正常前牙覆(牙合)关系.结果:咬(牙合)关系良好,减轻后牙磨损,保护上前牙舌侧面磨损,并阻止下前牙伸长.结论:(牙合)垫制作简单,防止上、下前牙相互的磨损,并消除牙被磨损后的敏感症状,保持前牙的正常咬合关系,不影响双侧颞颌关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牙根吸收患者的功能(牙合)特点,揭示功能(牙合)对前牙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对正畸治疗前的错(牙合)患者用曲面断层片、根尖片并结合临床确诊前牙原发性牙根吸收,从中选取2~3级牙根吸收患者15例,按年龄和性别配对,建立无牙根吸收对照组.对2组实验对象的功能(牙合)进行临床和Denar MarkⅡ(牙合)架检查,比较2组在侧方(牙合)及前伸(牙合)运动过程中功能(牙合)指标的差别,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侧方(牙合)运动时,实验组前牙(牙合)干扰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检查(P<0.05)及(牙合)架检查(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后牙(牙合)干扰数量2组无显著差异.下颌后退位(RCP)滑向牙尖交错位(ICP)时在垂直向、前后向及侧向的距离及前伸运动时存在的后牙(牙合)干扰数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侧方运动中出现的前牙(牙合)干扰作为一种长期轻微的创伤,可能是诱发前牙原发性牙根吸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侧方(牙合)时线性猞和解剖袷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为线性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志愿者1名.采用薄层CT及ANSYS 7.0软件建立志愿者颌骨、黏膜、两枚位于下颌尖牙区由杆卡附着体连接的种植体、线性(牙合)和解剖(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咀嚼肌肌力加载下侧方(牙合)时两种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结果 侧方胎时解剖骀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主要集中于工作侧种植体的舌侧偏远中;线性(牙合)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于工作侧与非工作侧种植体偏远中,且两侧均有较广泛的应力分布.两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峰值均出现于工作侧,垂直方向上应力(σz)显示,解剖(牙合)和线性(牙合)模型的压应力分别为-6.47 MPa、-4.86 MPa,拉应力分别为6.81 MPa、3.04 MPa,最大主应力(σl)显示,解剖(牙合)和线性(牙合)模型的压应力分别为-4.20 MPa、-3.48 MPa,拉应力分别为7.20 MPa、5.33 MPa.结论 对于两枚种植体支持的、杆卡附着体固位的下颌种植覆盖全口义齿,在(牙合)力相同的情况下,侧方(牙合)时线性(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下颌两侧种植体负载的(牙合)力比解剖(牙合)更均匀,且种植体所受负荷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与解剖式骀全口义齿满意度.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例患者制作传统的解剖式骀和线性<牙合>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1个月、3个月时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结果:2种骀型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时,线性<牙合>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P<0.01);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比使用1个月在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方面有显著提高(P<0.01).观察期间,线性牙台全口义齿初戴后因疼痛调改的次数明显少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可以提高其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固定矫治器矫治后保持阶段,牙尖交错位时(牙合)力及咬合接触的变化。方法采用 T-ScanⅡ咬合测量分析系统记录分析21名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结束固定矫治时及保持半年后(牙合)力及咬合接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保持半年后,患者(牙合)力不对称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牙合)力中心点更趋于理想位置(P<0.05)。(牙合)接触点数显著增加(P>0.05)、(牙合)接触点不对称指数明显减小(P<0.05)。结论保持阶段并非治疗结果的简单维持,牙位及咬合接触在此阶段仍有细微调整。本研究中,患者的咬合接触分布更趋于平衡,(牙合)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这对矫治结果的长期稳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侧咬合型(牙合)及牙接触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牙合)基础.材料方法:活体观察146名青年人侧咬合(牙合)型及牙齿接触关系.结果:侧咬合时,(牙合)型分组牙功能(牙合)最多(45.21%),尖牙保护次之(34.25%),混合型最少(20.54%);组牙功能(牙合)时,上下牙接触关系分为七种类型,其中以(牙合)最多(31.06%).结论:青年人侧咬合时以组牙功能(牙合)最多,尖牙保护(牙合)次之,混合型最少;组牙功能(牙合)时,上下颌牙齿接触关系分为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再诊患者的咀嚼效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口腔科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再诊患者20例,为每位患者制作1副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以该义齿为模板,采用义齿复制技术再制作1副解剖牙合全口义齿,每例患者交替戴用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和解剖牙合全口义齿3个月以上,采用UV-2450型分光光度计,集中进行咀嚼效能测定。结果 2种牙合型30 s咀嚼效率吸光度值: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0.898)明显高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0.657),t=8.581,P<0.001,2种牙合型咀嚼效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20例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再诊患者的咀嚼效能高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  相似文献   

9.
调(牙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的(牙合)状况,解除(牙合)干扰.方法通过面弓转移,记录正中关系,上(牙合)架,对18例颞下颌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了(牙合)干扰分析.结果调(牙合)对颞下颌关节疼痛与(牙合)干扰改善明显,(牙合)干扰的解除可以明显地减轻疼痛.结论调(牙合)是改善颞下颌关节疼痛的一个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长正中、半解剖、平面(牙合)3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方法:收集刃状、低平或凹型牙槽嵴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长正中(牙合)型、半解剖(牙合)型与平面(牙合)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n =20)。采用固定咀嚼时间和咀嚼次数2种方法,测定患者戴牙1、2、3、6个月后的咀嚼效率,比较三者的咀嚼效率。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正中(牙合)型、半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咀嚼效率无显著差异(P >0.05),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平面(牙合)型全口义齿(P <0.05)。结论:对于刃状、低平、凹陷状牙槽嵴条件的无牙(牙合)患者,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能恢复良好的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简单he架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用简单he架制作全口义齿163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用简单he架制作全口义齿影响前伸he平衡与侧向he平衡。结论 使用简单he架排牙,绝大多数通过选磨也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后前伸及侧方(牙合)接触特征.方法 选择16例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病例组,17名性别、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牙合)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2组受试者前伸(牙合)及侧方(牙合)运动,并比较2组的(牙合)分离时间.结果 病例组前伸及侧方(牙合)干扰发生率较高,(牙合)干扰点多位于第二恒磨牙.病例组左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及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分别为(1.504±0.681)、(1.532±0.913)、(1.358:±0.791)s,对照组左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及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分别为(0.470±0.059)、(0.483±0.045)、(0.482±0.047)s.病例组左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及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 与正常(牙合)健康人相比,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后前伸及侧方运动(牙合)分离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3.
Herbst矫治器传统制作工艺步骤繁琐,作者应用氩弧焊接技术及进口(牙合)架对Herbst矫治器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进,加强Herbst矫治器的焊接强度,提高制作效率,利于Herbst矫治器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粘接型(牙合)垫和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治疗上前牙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乳牙期或替牙期前牙错(牙合)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9.2岁.其中反(牙合)5例,开(牙合)2例,牙扭转7例,牙间隙4例,深覆(牙合)深覆盖2例.应用粘接型(牙合)垫和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结果:经过3-9个月,平均5.5月的治疗,20例上前牙错(牙合)均得到有效矫治.前牙整齐,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中切牙中线与面中线一致.结论:应用粘接型(牙合)垫和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上前牙错(牙合)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组牙功能性(牙合)垫和尖牙保护性(牙合)垫治疗磨牙症的疗效.方法:制作组牙功能性(牙合)垫和尖牙保护性(牙合)垫,夜间戴用导板,定期复查,观察疗效,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组牙功能性(牙合)垫对夜磨牙症的总治愈率为79.16%;尖牙保护性(牙合)垫治疗磨牙症的总治愈率为83.33%.结论:组牙功能性(牙合)垫和尖牙保护性(牙合)垫对磨牙症的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记录全口无牙颌患者(牙合)关系的简易装置,达到省时、省材的目的.方法通过螺柱在螺管内旋转,调整螺柱外露长度,以适应不同患者上下颌牙槽嵴间相应垂直高度.运用水平可调板,依据歌德氏弓(Gothic arch)描绘原理,调整引导球固位圈到达自然位置,记录患者(牙合)间水平关系.临床应用35例患者,方法可行.结果临床运用该记录仪记录(牙合)关系所修复的全口义齿,患者面形自然、美观,咀嚼有力.结论该记录仪取材方便,设计科学,调节灵活,记录快速、精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满意度。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例患者制作传统的解剖式(牙合)和线性(牙合)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1个月、3个月时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结果:2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时,线性(牙合)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式全口义齿(P〈0.01);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比使用1个月在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方面有显著提高(P〈0.01)。观察期间,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初戴后因疼痛调改的次数明显少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可以提高其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患者对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的满意度。方法选择16例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每例患者制作传统解剖[牙合]全口义齿和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每例患者均先戴用解剖[牙合]全口义齿3个月后改戴用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3个月,每副义齿使用1个月、3个月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使用3个月时,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固位稳定(t=2.261,P=0.028)和舒适程度(t=2.686,P=0.006)的满意度高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1个月时相比,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在固位稳定(t=9.896,P=0.006)、咀嚼功能(t=7.980,P=0.012)和舒适程度(t=6.898,P=0.023)方面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初戴后因疼痛调改的次数少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T=45.5,P=0.008)。结论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对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的满意度高于解剖全口义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颌运动仿真系统的骀接触模拟精度,为该仿真系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制作10副石膏模型并上(牙合)架.用(牙合)架模拟侧方运动,三维扫描侧方运动终点(牙合)架上的上下颌模型,重建数字化上下颌模型作为对照组.运用仿真系统模拟耠架的侧方运动,以仿真系统输出的侧方运动终点的数字化上下颌模型为试验组.通过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下颌牙列之间的位置差异评价仿真系统的(牙合)接触模拟精度.结果 仿真系统模拟的下颌牙列与对照组下颌牙列之间的绝对平均距离为(0.18±0.05)mm;在前后左右四个分区中,两组右后牙区之间的绝对平均距离最大,为(0.19±0.07)mm.结论 该仿真系统的体外胎接触模拟精度为0.19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开张式双(牙合)垫在治疗磨牙症中与塑料(牙合)垫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用自制的开张式双(牙合)垫与塑料(牙合)垫对48位磨牙症患者进行治疗,随访9个月.分别统计治疗结束1个月和9个时的停止磨牙列数和平均减少的磨牙时间.结果:戴用1个月停止磨牙数比为6∶12,戴用9个月停止磨牙数比为10∶21.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开张式双(牙合)垫治疗磨牙症优于塑料(牙合)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